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汉尼拔的“战略错误”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Y**M
发帖数: 2315
1
一、地理形势
意大利的地理形势是罗马城居中,而汉尼拔没有足够兵力攻城。这样一来,汉尼拔
就必须选择攻略意大利南部还是北部。
其结果很容易变成:汉尼拔不在的那边,罗马人控制几乎全部;而汉尼拔在的那边
,罗马人控制一半。综合算下来,汉尼拔连四分之一也控制不了。(因为罗马城及其附
近地区当然都由罗马人控制。)
虽然汉尼拔也算占领了意大利的一些城市,让原本全部被罗马人控制的区域,有一
部分归顺了自己;但这充其量这也只有消耗战的意义,即通过消耗罗马共和国的实力,
让整个战局对自己有利。
然而,消耗战整体上对汉尼拔不利。因为他的老巢实际上是西班牙(而不是迦太基
),战争距离迦太基比较遥远的情况下,迦太基那帮人是不可能全力援助他作战的;而
罗马则派兵去攻略西班牙。
这种“换家”式的打法,绝对对汉尼拔不利。归根到底,西班牙不过是迦太基的殖
民地,迦太基和汉尼拔对西班牙的统治,绝对不可能像罗马人对意大利的统治那样巩固
。一旦在汉尼拔拿下意大利之前被罗马人先拿下了西班牙,汉尼拔就彻底输了。
二、血税及可能的战略
罗马的普遍义务兵役制(血税)使它在战争中非常有弹性,也是汉尼拔失败的根本
原因。当时,罗马兵役制的缺点是人们亦兵亦民,很难长期脱产外出作战。汉尼拔贸然
闯入意大利本土,恰恰让罗马的普遍义务兵役制发挥最大的效果,让罗马公民在有必要
的情况下,人人都可以参战。
试想一下:如果汉尼拔不入侵意大利,而是从外围攻略罗马(罗马有很多外围领土
或势力范围),又会如何?
对此,汉尼拔肯定仔细考虑过。
汉尼拔不突入意大利,有一个极大的地理问题:从西班牙经法国南部沿海至意大利
,这条路线上没多少值得攻略的外围目标,攻略了也没意义。考虑到受高卢人的威胁,
以及阿尔卑斯山的天险,汉尼拔占领法国南部沿海不足以作为攻略意大利的后援,有跟
没有没区别,如果执着于占领并巩固这一地区,反而一定会丧失入侵的突然性。
除了这条路线,就只有海路了。然而到了这一阶段,迦太基在海上已经弱于罗马,
而汉尼拔本人在这方面更没什么优势。
注:后来,汉尼拔受命指挥安条克的舰队,在锡德战役被罗马的盟军击败。
所以,单纯从军事上讲,汉尼拔获胜几率最大的办法,恐怕是发动一场看起来不知
所云的战役,不是征服罗马,而是征服高卢。在这场战役中,罗马人肯定会出来干预,
不会坐视汉尼拔征服高卢。但汉尼拔也有很大几率打败他们,这总比在意大利打败罗马
人容易。而一旦汉尼拔彻底征服了高卢,再去攻略罗马,胜算就大得多。
从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实际进展看,汉尼拔如果指望从迦太基获得援助,就应该在意
大利南部作战;而如果指望从西班牙得到援助,则应该在意大利北部作战。而无论在哪
边,必有另一边会被耽误了。反过来讲,如果汉尼拔索性只以西班牙和高卢为基地,就
从北边步步为营打过去,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问题是,有多少人会支持汉尼拔打这种不知所云的战役呢?
这就如同十字军东征的正确战略应该是从西向东席卷北非,最后攻克圣地,这才是
稳赢的战略。然而,这种仗是打不成的:有太多人想死在圣地,却几乎没人想死在北非。
《战争论》认为:君主亲率的军队和一般统帅率领的军队,战略是不同的。因为君
主可以自行决定一切,而其他人不行。第二次布匿战争和十字军东征,都不是由一位君
主全权主导的,这就会使它很难根据最佳战略行事。
三、罗马的同盟城市
罗马的同盟城市没有积极相应汉尼拔,这当然是汉尼拔不能胜利的“根本原因”,
但我以为这根本不是原因。很多情况下,受到欢迎并不是胜利的原因,而只是胜利的结
果;反之亦然。
罗马和迦太基的统治,对于其同盟城市来说,差别不大。总的来说,双方都比较尊
重其同盟城市的自主权。相比较而言,迦太基比较喜欢征税,而罗马人则更希望同盟城
市能尽军事义务。
这点差别实在是不重要。在战争中,一个城市最重要的是不能站错队,站错队的损
失,可能是全城被杀或沦为奴隶,这完全不是多交点税或多执行点军务能相提并论的事。
所以我认为,罗马的同盟城市很少响应汉尼拔有两个原因:
一是他们根据战略上的判断(与我上述判断类似的判断),不相信汉尼拔能赢得最
后胜利。
二是罗马人和汉尼拔都是“冷酷而有分寸的”,就是说,他们不会将敌人“一律屠
城”,也不会轻易放过背叛者。结果导致了:站队问题不是对等的二选一问题,背叛的
风险要比坚持大得多。
C*****l
发帖数: 1
2
如果不杀入罗马腹地会更难打,因为那样罗马可以完全发挥盟友体系的征兵潜力,盐野
七生那本书上算过罗马盟军总兵役人口有100万左右。
汉尼拔父亲汉米尔卡就是第一次布匿战争里面,迦太基军最杰出的军事统帅,所以汉尼
拔一开始就对罗马这个特点很清楚。他冒险杀入罗马腹地,就是想通过把战火烧到对家
来消弭对方战争潜力,此消彼长。当然是没有得逞。
其实汉尼拔当时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围攻罗马,围而不打,这样政治上造成声势,更有利
于瓦解罗马的盟友。汉尼拔退了之后,盟友看见罗马城没事,也不敢轻易就投降。

【在 Y**M 的大作中提到】
: 一、地理形势
: 意大利的地理形势是罗马城居中,而汉尼拔没有足够兵力攻城。这样一来,汉尼拔
: 就必须选择攻略意大利南部还是北部。
: 其结果很容易变成:汉尼拔不在的那边,罗马人控制几乎全部;而汉尼拔在的那边
: ,罗马人控制一半。综合算下来,汉尼拔连四分之一也控制不了。(因为罗马城及其附
: 近地区当然都由罗马人控制。)
: 虽然汉尼拔也算占领了意大利的一些城市,让原本全部被罗马人控制的区域,有一
: 部分归顺了自己;但这充其量这也只有消耗战的意义,即通过消耗罗马共和国的实力,
: 让整个战局对自己有利。
: 然而,消耗战整体上对汉尼拔不利。因为他的老巢实际上是西班牙(而不是迦太基

Y**M
发帖数: 2315
3
迦太基人时不时会体现出战争热情不够的问题。汉尼拔大略是认为:如果在外围作
战,罗马人的战争热情固然会(比在意大利作战时)下降,但时间稍久,则迦太基人的
战争热情就更靠不住。
这个确实没办法。
围而不打应该是不行的。
凯撒对庞培就试图进行过这种围困战,也是以少数精锐部队围困人数更多的敌人,
最后以失败告终。
虽然凯撒在高卢,应该是成功过,但这里面有一个区别:
罗马士兵一贯兼任工兵,所以罗马军队(例如庞培的军队)肯定会在你进行筑垒围
困的同时,通过在一些地段上进行筑垒,来妨碍你的围困。即便他们打不过你从而不能
抢占最重要的战略要点,也不会让你的筑垒线舒舒服服的。
而你的军队又不够多,结果就会导致你防线上的军队变得非常稀薄。而此时,罗马
军队(例如庞培的军队)就会找薄弱点发动进攻。这种进攻不比野战,它是依托己方工
事进行的,即便失败,也是局部性的;而一旦成功,你的军队就被截断了,只能全面撤
退。
这就是凯撒被庞培挫败的大略经过。
而且我还怀疑,汉尼拔的士兵是否乐意当工兵。像罗马士兵那样把当工兵视为理所
当然的军队并不多。
如果不构筑防线,就无法围困罗马,充其量只能在罗马附近驻军。这倒也不是完全
不行,例如清军在“天京(南京)”附近的“江南大营”“江北大营”。但这有后勤补
给的问题。

【在 C*****l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不杀入罗马腹地会更难打,因为那样罗马可以完全发挥盟友体系的征兵潜力,盐野
: 七生那本书上算过罗马盟军总兵役人口有100万左右。
: 汉尼拔父亲汉米尔卡就是第一次布匿战争里面,迦太基军最杰出的军事统帅,所以汉尼
: 拔一开始就对罗马这个特点很清楚。他冒险杀入罗马腹地,就是想通过把战火烧到对家
: 来消弭对方战争潜力,此消彼长。当然是没有得逞。
: 其实汉尼拔当时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围攻罗马,围而不打,这样政治上造成声势,更有利
: 于瓦解罗马的盟友。汉尼拔退了之后,盟友看见罗马城没事,也不敢轻易就投降。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