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长津湖连载之九:58师(转载)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F***e
发帖数: 23
1
11月28日后下碣隅里的战斗
按志愿军第九兵团的计划,奉命攻打下碣隅里的是二十军58师。58师前身就是新四军1
师1旅,后为华东野战军一纵1师,是标标准准的粟裕嫡系部队,时任师长兼政委黄朝天
(55年少将)。
58师根据兵团命令从11月22日起便日夜兼程顶风冒雪行军,26日进至大浦里一线。在此
之前二十军曾命军侦察营实地勘察前进路上需要翻越的东白山,结果该营偷懒,进至离
东白山还有10公里远就不走了,居然还上报路能走,结果58师前卫172团一走之下发现
根本没路没法走,58师被迫向仓里方向绕行70多公里。
这样一来,58师一直到28日凌晨3时才进至预定地域——下碣隅里以南的上坪里、富盛
里一线,而此时柳谭里、新兴里方向战斗都已打响,58师失去了对敌进攻的突然性。
经过28日白天一天准备,58师已进逼下碣隅里完成战前工作,准备再现当年的辉煌。自
从渡江战役后二十军再也没有吃到过肉,58师这个昔日的王牌师嘴里都淡出鸟来了。这
次58师虽然是穿插,但也是独当一面围攻下碣隅里,这可是是个重振雄风的机会,全师
上下都想靠这仗翻个身。
下碣隅里在长津地区算得上一个交通枢纽,这是一个村子,我们在之前讲过朝鲜人把大
一点的村叫做里,村子的基本形状呈四方形。西北方向是通往柳潭里的公路,向南则是
通往古土里的公路,北偏东则是通往新兴里的公路。西南边,有一块平坦的开阔地,在
开阔地上,陆战1师工兵1营D连(部分人员)正在修筑机场。东边,是已经完全冻结的
西北东南向的河流——长津江。在长津江和下碣隅里之间(即长津江西岸)是一片沼泽
。而东岸有一个向东北延伸的高地。我们中国人叫它东山,美国人叫它东丘,其1071高
地就是下碣隅里的制高点。
美军这边,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于28日上午抵达下碣隅里,在此开设了师指挥所,并根
据27日晚的战况以及下碣隅里侦察部队的报告,判明志愿军有一部兵力肯定已经包围了
下碣隅里。于是史密斯任命陆战1团3营营长里奇中校为指挥官,统一指挥在下碣隅里的
所有美军,全权负责下碣隅里防务。
此时在下碣隅里的美军共3913人,分别来自50来个不同单位,其中主力是陆战1团3营的
I连、H连和火器连、陆战7团2营火器连(营长罗克伍德中校)、炮兵11团2营D连和3营H
连。(注:现在几乎所有的书籍文章都引用3913人这个数字,实际上这里漏了陆战7团2
营营部连,这是因为当时该营未到达柳谭里的部队正在向志愿军59师177团2营进攻,所
以没把这个营部连算进去)
美军通过空中侦察和伪装成朝鲜老百姓潜入58师阵地的韩军基本摸清了58师的部署,里
奇判断志愿军的主攻方向将是南和西南,基于这一判断,里奇将其环形防御圈构筑如下:
东丘(东山):陆战1师勤务营分遣队,第10军军部分遣队,第3师第10工兵营D连(位
于东丘主峰1071高地山顶),第10军第4通信营分遣队,陆战1团3营火器连(南坡)(
陆战1团3营重武器连位于下碣隅里正东面,其南面是长津江。向南过江,就是长津江和
下碣隅里之间的沼泽,沼泽无人防守。)
洼地和下碣隅里镇区交界处:陆战1师第1工兵营D连(部分人员正在修筑机场,机场已
完成四分之一),这支人马其实就是预备队了。工兵D连南面一点是炮兵11团2营D连。
下碣隅里北面:陆战1师勤务营分遣队(其身后,即东面是陆战师的补给品堆集场),
炮兵11团3营H连(该连负责为死鹰岭的陆战7团F连提供支援),陆战7团反坦克连
下碣隅里西面:陆战1团3营营部连,陆战7团2营火器连(通往柳潭里的公路从其阵地上
穿过),陆战1师师部营,陆战队第2空中控制中队,陆战1师运输营。
下碣隅里西南面:陆战1团3营I连。
下碣隅里正南面:陆战1团3营H连(其北面就是机场)。
H连、I连结合部:M26坦克三辆(专为对付德国虎式坦克而设计,其一挺12.7mm 高射机
枪和2挺7.62mm机枪对志愿军威胁极大)。
M-26坦克和M-19四十毫米双联高炮以及M-16四联50机枪车构成环形防御圈的主体。
陆战1师师部在下碣隅里村的北面。
整个防御圈正面的周长6公里多一点。
这样,里奇营长建立的下碣隅里环形防御圈就把下碣隅里、正在修建的机场包在了防御
圈里面,东山则成为防御圈上的一环。在环形阵地的各部前沿,美军设置了大量地雷、
定向炸药、汽油桶、铁丝网和照明弹绊索。
我们可以看到,因为兵力不足,又需要方方面面都考虑到,美军的防御圈太大了,要知
道在砥平里,美、法军6000多人的防御圈正面的周长才5公里多一点。
Image
这样一来,美军的预备队就少的可怜,实际上是一个6公里多长的线防御圈,几乎没有
纵深。没有纵深没有预备队的防御圈是很怕突破的,一旦被突破很容易全局崩溃。而且
美军指挥官里奇对下碣隅里的制高点东山明显重视不够。当然这也是因为判明志愿军主
攻方向的原因。
28日晚,58师以173团从西南面和南面、172团从东面向下碣隅里发起进攻,174团为预
备队。
但是,正如前所述,58师的主攻方向已经被美军判明。58师可以说是非常轻敌而且还骄
横,居然在伪装成朝鲜老百姓的韩军间谍面前吹牛,扬言天亮之前拿下下碣隅里。从历
史的经验中我们得知,一般这样扬言的基本都没兑现。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志愿军1个团打两个美军陆战队两个连还是有点吃力的,173团1营
发起进攻后曾两次突破西南面陆战1团I连阵地,但该连连长显然很有反冲击战斗经验,
采取迫击炮急速射的方式来封闭突破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几个小时内1700发炮弹
的威力下,两次形成突破口两次都封闭成功。结合部美军坦克火力主要在协助这边。我
们看一个反冲击战斗示意图
Image
正南面的H连阵地是173团的主攻方向,这里则被志愿军173团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大批
志愿军战士从这里涌入,但是正是这里出现了大问题。由于夜间冲击,部队的建制出现
了点混乱,173团的很多战士和指挥员居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既没有向纵深发展
也没有向美军侧后迂回,而是在突破口与部分美军陷入近战。我们很多书籍文章说这是
志愿军缺乏通信联络手段的原因,其实不是的。在朝鲜战场团以下的战斗我们什么时候
有过即时的通信联络了?我们根本没那个手段,那为什么别的大部分团队能打啊?别说
上世纪五十年代,这个世纪初我参加实战演习,也缺乏通信手段控制部队。实际的原因
是部队训练水平不足,战术素养不高。没有有效通信手段怎么打仗啊?按计划进行协同
作战呗,规定清楚了,平时训练到位了,连排班组都明白自己任务了,按照任务发展进
攻,边战斗边整理建制,哪里会出现这种一群人挤在一起的情况。别看58师是三野头等
主力师,战术素养真的不及四野。美军对三野这点看的很清楚,人家就直言不讳:“(
志愿军)很懂得如何去突破,可怎么利用他们所形成的突破茫然不知所措。”不说了,
再说下去,三野的粉丝要说我了。
在形成突破的部队中只有173团2营6连和3营9连按计划向纵深发展,其中6连攻击机场边
上的小山头,而9连一直攻到了机场,和那边的陆战1师工兵D连激战。里奇调来了第十
军通信营和工兵D连的人马前来增援,打退了志愿军进攻。
预备队174团以及58师特务营当晚都加入了战斗,但没有什么进展,特务营还伤亡大半
失去了战斗力。
于是28日晚,58师在下碣隅里西南和南面的进攻失败,部队受到很大伤亡。
天亮前,美军H连恢复阵地。美军I、H连仅伤亡79人。
在东面,一开始172团并没有进攻东山,而是先进攻上碣隅里和下碣隅里之间的桥梁,
受到美军火力阻击后,转攻东山。我没想明白,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攻打东山。
Image
但29日凌晨2时,攻击开始后一切就很顺利了,志愿军172团虽然投入的兵力不多,但这
边的美军战斗意志不强,其主力第十军工兵营D连在志愿军172团的攻击下,在付出44人
伤亡的代价后就直接放弃了1071高地。172团3营副营长吴成祥在凌晨4时率9连和5连牢
牢控制了全部东山。
里奇这时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失误,但下碣隅里是美军前方部队的后勤基地,弹药实在
是太多了,里奇调集大部分火炮对东山进行了压制射击,一个多小时内发射了6000多发
炮弹,并且打掉了172团的炮兵阵地。这样的火力密度形成的火墙,别说是志愿军,任
何生物都没法通过的,这一来使得志愿军无法利用东山这边形成的突破。这是没有办法
的,火力差距太悬殊了。要是也有那么12门105毫米榴弹炮,史密斯先生当晚可能就得
当俘虏。
于是172团在东山转入防御,并打退了里奇在5时20分组织起来的反击,315人的美军反
击部队伤亡170人以上,东山在志愿军手里纹丝不动。这是当时里奇能拼凑出来的全部
兵力了。
58师失败的原因很多,晚了1天,战术素养不高,主攻方向不对等等,这些文中都讲过
了。但根本原因很简单,骄傲轻敌,自以为自己是三野头牌,就不把美军放在眼里。前
面的原因都是难免的,但轻敌骄傲造成的部队伤亡是最要不得的。打了一晚上没啃动美
军后,58师居然认为,下碣隅里的美军有1万余人。其后省略500字。
——————————————————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这才是战争”原创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