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64、65军过临津江伤亡到底多少?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F***e
发帖数: 23
1
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志愿军第19兵团64军、65军突破临津江时,受阻于韩军第1师团
,5个师拥堵在2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2天,遭到美军空地火力重大杀伤。国内众多书籍均
称志愿军伤亡惨重。不过没有任何一本书给出过具体的伤亡数字,因此引起人们浮想翩
翩。
正因为如此,关于这个话题谣言特别多。
我先简述一下战斗经过。1951年4月22日,在彭德怀命令下,志愿军发起规模浩大的第
五次战役。第19兵团的64军奉命在临津江以北高浪浦里地段进行突破,而后向议政府实
施战役迂回,切断敌军退路,阻敌增援,并相机占领汉城。65军为兵团预备队,负责协
同第3兵团、第9兵团会歼美军第24师、第25师。
64军的决心是,首先以191师配属炮兵第8师31团、40团,192师为第一梯队,打掉韩军
第1师团在高浪浦里的警戒阵地,夺取临津江桥和石浦里涉渡场;而后两个师迅速过江
展开部队,并肩向议政府实施战役穿插;190师为第二梯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Image
这个就是M40 155毫米自行火炮
64军当面之敌为韩军第1师团,师团长为姜文奉准将。当时他手下有如下部队,第1师团
下辖的第11联队为左翼,负责防御汶山以北的堂洞里至栗谷里一线;第12联队为右翼,
负责防御斗浦里至马智里一线;第15联队为预备队,在大古灵一线待命;反坦克营在汶
山西侧的临津江江口,配属的韩国海军陆战队第5独立营防御金浦;身后有韩军第17炮
兵营(105毫米榴弹炮),美军第999装甲炮兵营(M40 155毫米自行火炮),第176野战
炮兵营(105毫米榴弹炮)提供火力支援。另有美军加强的第73(重型)坦克营(巴顿
坦克)
韩军第1师团把主力部署在临津江南岸的高地群上,江岸边只部署少量的警戒部队,搜
索(即侦察)部队负责江北的搜索警戒。
非常明显,韩军的防御战术还是和第三次战役志愿军39军突破临津江时一样,将志愿军
放过临津江,以强大火力进行阵前战斗,以强大预备队进行反冲击,试图歼灭志愿军渡
江部队于江南的高地群前。
韩军第1师团师团长姜文奉还命令对高浪浦里、开城进行重点侦察;警戒部队上升到排
一级,提高迟滞作战能力;基本阵地构筑成据点式防御网,以加强纵深。
Image
拿望远镜者为曾思玉
64军的情况是:在4月中旬军长曾思玉进至江北的华藏寺进行了战役勘察,派出191师
572团参谋长刘东起率侦察分队对石浦里涉渡场进行了侦察。此时64军尚不知道第五次
战役计划。
4月19日,64军接到第19兵团下达的战役预先号令。曾思玉向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提出,
64军及炮8师开进道路仅一条公路,步兵尚未进入冲击出发阵地,炮兵也尚未进入射击
阵地,来不及准备,有仓促作战的问题。并说:“我能不能提意见?能不能给我一天准
备时间?”杨得志回答:“这是全局问题,就不要提意见了。”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副
处长杨迪后来回忆说:“当时你(曾思玉)给杨司令打电话,请求给你一天准备时间,
他能向彭总报告吗?因为他们都向彭总打了保票,拍了胸脯的。”
和杨得志通完电话后,曾思玉立即乘车赶到第一梯队师,命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迅速
跑步进入冲击出发阵地。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梯队师勉强赶到,方按志司规定时间发起
进攻。
64军的渡江点上、下高浪浦段临津江的江面宽100-150米,水深1.5米-2米,水流湍急,
是无法涉渡的,但下高浪浦有水泥江桥,上高浪浦有水下木桥,可以通过。
进攻发起后,191师571团4连击败上高浪浦的韩军第12联队3连一个排,成功夺取水下木
桥,并击溃在长佐里的韩军警戒部队。在高浪浦里的韩军第1师团搜索连和第12联队搜
索连等部被迫放弃水泥桥,渡江南撤,191师成功控制临津江桥,571团得以顺利过桥。
572团在石浦里涉渡场刚渡过一个营,即遭到美军、韩军炮兵阻拦射击,部队伤亡惨重
。192师三个团(其中574团欠一个营)跟随571团之后顺利通过临津江桥。韩军第1师团
在江岸的警戒部队纷纷后撤,志愿军64军过江部队四个团又两个营遂向韩军基本阵地发
起进攻,双方展开激战。
Image
在美韩军炮火阻击之下,64军过江部队未能形成突破,形成对峙局面。
23日天一亮,美国空军第5航空队起飞1000多架次飞机,对志愿军、人民军全线突击部
队进行狂轰乱炸,其中执行对地支援的架次为340架次。在64军部队上空约为20-30架次
。在敌空炮火力及韩军步兵拼命抵抗下,64军过江部队始终不得进展,而韩军判断志愿
军主攻方向为其第12联队右翼的3营,在清晨就出动预备队2营配合3营进行反击。192师
部队在22日晚激战中占领的韩军阵地128高地、于义洞、廉安里南山、食岘里北山等仓
促转入防御,纷纷陷入苦战之中。激战中,部分阵地被韩军夺回,韩军2营甚至在美军
第73坦克营支援下突破食岘里,打到了斗芝里西北侧的江岸边。
191师部队主攻方向瞄准的是坡平山,进展稍比192师顺利一点,部队沿坡平山东侧山脊
南下后。韩军第12联队1营及搜索连抢占弥陀寺,并展开反击。经一下午激战,191师夺
取弥陀寺西北的讷老里125高地,但未能继续进展。
当191师、192师部队与韩军激战之时,两个师的指挥所和炮8师部队却受阻于江北,部
队电台基本被打坏,与下属部队失去联络。炮8师部队因晚上不敢开灯,白天不敢行驶
,未能投入战斗。
对64军的进展情况,彭德怀焦急万分,发报给杨得志:“你们必须继续努力,组织火力
与运动相结合的作战,勇猛地向议政府及其南北线挺进。否则,正面之敌将节节抗击,
退至汉江南岸,增加渡江开展战局的困难,望深体此意,坚决执行之。”
Image
李志民和杨得志
接到彭德怀电报后,杨得志连续给64军发报:
(一)江南之敌为英二十九旅、伪一师全部仅两万余人,虽有工事,火力强,飞机疯狂
轰炸,但散布于四五十里宽的正面。
(二)我军主力已停于江南狭小背水地区,如不坚决攻击等于死亡,势必遭到不必要的
损失,会造成更多的困难。
(三)各军师本日晚应按原定任务不顾一切牺牲,组织火力密切协同主动配合坚决攻歼
该敌。六十四军各师如不猛插进到目的地完成战役任务,会要遭到革命纪律的制裁。
在发电报的同时,杨得志还给曾思玉打了电话,命令他迅速突破,向敌纵深穿插,不惜
一切代价完成任务。此时曾思玉与第二梯队师190师的联络也中断,情急生智,接通了
569团电话,命令团长罗保顺:“告诉陈信忠师长,你师立即过江,投入战斗。”此时
是23日下午。
18时30分,569团3营加强1营机炮连从高浪浦里渡过临津江。副团长李振堂率该营和侦
察支队一路猛打,到达议政府以南的道峰山,这就是“道峰山英雄营”。但后续部队并
未能跟上。
杨得志命令曾思玉的同时,也命令65军军长肖应裳指挥部队从高浪浦里、新岱渡江,向
弥陀寺发展进攻。23日傍晚,194师、195师分别在高浪浦里展开渡江,与正在渡江的
190师发生了严重的拥堵,各部队都抢着过江,反而造成堵塞更加严重。而美军大规模
使用照明弹,炮兵校正飞机在空中为美军、韩军炮兵群指示目标,封锁江桥。194师581
团、582团过江时,浮桥被炸断,许多指战员掉入江中,在湍急的临津江中奋勇向前,
很多人在江水中牺牲。直到24日拂晓,高浪浦里方向渡江的部队才全部通过临津江。这
也是后续部队未能跟上569团3营的重要原因。
65军的军直和193师在新岱方向渡江,情况稍好,师长郑三生、政委史前进带领先头团
强行渡江。渡江后亦是24日拂晓,193师部队继续向弥陀寺发展进攻。
Image
《65军军史》中的地图最为清晰。我结合这张地图讲解上面未标注的地名。
地图上的“汶山”到它右上角的“578团”,这条线差不多正好是韩军第11联队的防御
正面。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志愿军突破口不在其防区内,该联队几乎没有较大的战斗,
只在于第12联队的结合部斗浦里有一些战斗。而这个联队也不思进取,在整个战斗中居
然不敢主动出击,侧击志愿军渡江部队,否则志愿军战况还会更难打一些。而“578团
”这个位置,差不多就是斗浦里。从地图上的“578团”到“马智里”就差不多是韩军
第12联队的防御正面,两者之间与北方临津江形成的这个三角形,就是所谓的“20平方
公里”。23日晚上,191师渡江后,向南发展进攻,往地图上的“长波里”(韩国人叫
长坡里),“578团”,“弥陀寺”发展进攻,192师渡江后,向东南发展进攻,也就是
往地图上的“马智里”方向,廉安里、食岘里在马智里的北方。190师渡江后,超越191
师加入战斗,基本是沿着临津江而下。194师、195师从高浪浦里渡江,往东南发展进攻
,超越192师后继续往东南打。193师从新岱渡江后,往西南发展进攻,超越192师后拿
下了弥陀寺。最后,文中说的坡平山在地图上的“长波里”南面,“弥陀寺”的北面。
23日晚,已过江的64军部队继续攻击,终于在韩军第11联队和第12联队结合部的斗浦里
形成突破,但后继乏力,未能形成突贯。24日拂晓起,过江部队再次遭到美军空地火力
打击。但各部冒着轰炸和炮火奋勇作战,韩军第12联队开始支撑不住,基本阵地被逐步
突破。但191师和574团依然受阻于弥陀寺以北以东地区未能进一步前进。当日中午,在
23日已占领法院里一线的韩军第15联队,以2营跟随美军第73坦克营展开凶猛反击,在
四方山、麻山里、斗浦里一线与64军部队展开激战。此次反击甚为成功,韩军步兵跟随
美军坦克一直打到斗浦里的江岸边。
Image
在韩军预备队和美军第73坦克营反击之前,192师部队击溃了斗芝里180高地的韩军第12
联队9连,并进一步夺取了357高地,为193师部队打开了通路。193师578团得以进至弥
陀寺,于16时发起进攻。其2营奋勇前冲,连续9次组织冲锋。5连战至20时,以最后19
人组织成突击队,终于冲上弥陀寺496高地,击败韩军第12联队1营和师团搜索连,拿下
弥陀寺。可惜一直坚持在最前沿指挥战斗的578团团长田润生、政委刘荣光、参谋长孙
庆明在前沿指挥所遭到炮击,都不幸牺牲。
战至这个时候,64军和65军部队才得以展开,韩军第1师团第12、15联队于25日凌晨再
次组织反击,被志愿军击败。韩军第1师团遂后撤,开始且战且退,战斗最激烈的阶段
到此结束。虽然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一直要到4月29日方结束,但韩军第1师团已迅速后
退,接下来的战斗无论是规模和激烈程度都不能和前三天相比,本文就不再赘述了。
王树增的纪实文学《远东朝鲜战争》中说:
“第六十四军主力在反复的攻击中依旧不能前进,奉命增援的第二梯队第六十五军上来
了,顶在前进不了的第六十四军的后面,结果,中队五个师的6万多人全部挤在了临津
江南岸的狭窄的江边。前进冲不过去,撤退没有命令,正是白天,美军飞机对没有防空
能力的中国士兵群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和扫射,中国士兵密集的尸体血肉模糊地倒在临津
江南岸。”
由于这本书流传较广,看过书的人都认为64军、65军血染临津江是遭到了美军飞机的严
重杀伤。
我就来结合王树增的描写来具体讲解中国读者最关心的64军和65军突破临津江时的伤亡
问题。
1、先说细节问题。除了最权威的军事科学院版本的《抗美援朝战争史》,国内其他书
籍对于这个问题的的表述都是不严谨、不准确的。《抗美援朝战争史》在表述时和其他
书籍最大的不同是,没有“两天”这个时间概念。
其实从我对战斗经过的简述已经可以看到。所谓的“两天”是指4月23日和24日两天。
而23日白天,实际渡江部队是四个团又两个营。23日晚,190师、194师、195师才从高
浪浦里渡江,193师是从新岱渡江的。在24日上午的一段时间,在斗浦里、长破里、马
智里一线以北,临津江以南的20平方公里内,总共有6个师的部队。其中194师、195师
从西侧的高浪浦里渡江后是往东南打的,193师从东侧的新岱渡江后是往西南打的。194
师在24日拂晓抵达韩军第1师团最右翼的食岘里、廉安里后继续向东南武建里穿插,这
边是英军第29旅部队,已经脱离了韩军第1师团的战斗区域。195师是跟随在194师之后
的。也就是说从24日下午起,在韩军第1师团阵前的志愿军部队为四个师。
对于这个问题的表述,应该用军事科学院的写法,这是严谨的。
这个问题不算关键。
Image
这张照片就是志愿军突破临津江时的
2、到底伤亡了多少人?我认为是不可能统计出伤亡数字的。因为中国的读者关心的是
64军、65军在渡过临津江时和渡过临津江后在狭小区域内被美军飞机和美军、韩军炮兵
杀伤的数据。这个数据是不可能有的,根本没有办法统计。根本就没办法区分哪些是与
韩军第1师团的战斗伤亡,哪些是被动的被美军狂轰滥炸造成的伤亡。
当时的情况非常混乱,军与师失去联系,师与团失去联系,团与营失去联系。志愿军部
队在渡江、接敌、展开、战斗、防空、防炮;韩军部队在不停地反击,数次反击都冲散
了64军的部队。在这种混乱情况下,怎么可能统计出哪些是渡江时和渡江后被动地被美
军飞机和炮兵轰炸、射击造成的伤亡呢?不可能统计的,神仙都没办法。
中国的军迷其实纠结的是这个。这个数据虽然不能统计,但整体的战斗伤亡数据是有的
。我看过的国内书籍都没有提及具体数字,只说“伤亡惨重”。只有徐焰少将在一个访
谈节目中说“伤亡一万多人”。为此我专门和徐焰进行了沟通。
徐焰说这一数据,他是在战后64军向上报告的电报里看到的。我反复问了多次:您确实
电报里说的是23日、24日的伤亡数据,而不是第一阶段(22日至29日)的伤亡数据吗?
他给了我肯定的答复。通过交流,我认为徐焰少将学术品格是严谨的,在我没看过这份
电报之前,必须相信他说的是真实的。按:一般情况下,上报伤亡数据,都是一个战斗
阶段的,不会专门提23日和24日两天,所以我反复问徐焰老师上述问题。怀疑暂时保留
,待我以后查看了原始电报再说。另外说一句,之前我有篇文章对徐焰提出了批评,沟
通后我认为徐焰对学术的态度是非常严谨,他在研讨会上的发言和写文章不同,不可能
说的非常严谨,不像写文章,可以反复修改斟酌。我的批评太过苛刻了。而且更多的是
媒体歪曲他讲话的原意,我过于苛刻的批评,也同样会误导读者。在此道歉并收回。我
这个井底之蛙,还需要更谦虚谨慎。
一万多伤亡,这个数据就非常有意思了,这在朝鲜战争中是非常罕见的。罕见在哪?和
美军、韩军战史记载对不上。
战争中,对敌方伤亡很多是估计,因此不管志愿军战史还是美军、韩军战史,对敌方的
伤亡估计都是偏高的。韩军、美国海军陆战队、美国空军在这个方面夸大得特别严重。
可是64军、65军突破临津江战斗,无论是美军战史和韩军战史,都没有极力宣传其空军
、炮兵对志愿军造成严重伤亡一事。对于这两个国家的战史来说,这是很不正常的,几
乎找不出同样的例子。要知道,连严重夸大的所谓“原州炮击”,美军都是大肆宣传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美军和韩军估计志愿军伤亡,远远低于一万人。这也几乎找不出同
样的例子。所以我就要来讲一讲美军和韩军的火力情况。
Image
这张照片也是志愿军突破临津江时的
3、敌军的火力情况。志愿军64军、65军突破临津江战斗,总共有三个突破口:高浪浦
里、石浦里、新岱,全部在韩军第12联队的防区内。韩军第12联队的正面差不多是10公
里。对于一个联队来说,这个正面太宽了,兵力极为分散。所以韩军师团长姜文奉采取
支撑点防御,以点带面。这个防御战术个63军铁原阻击战很有相似之处。
那么,在韩军第12联队10公里的正面背后,美军和韩军有多少火力呢?前面说过了,就
三个炮兵营54门榴弹炮,18门155毫米、36门105毫米榴弹炮。再加上美军第73坦克营的
71辆坦克,也不过125门炮。平均每公里12.5门,远低于美军防御时平均每公里的火炮
数量。再加上韩军第1师团和第12联队的轻重迫击炮。这么点火炮的火力密度是不足以
覆盖20平方公里的区域的。
所以我跟徐焰说到敌军炮兵火力时,徐焰老师第一时间反应:“我以前是炮兵,这个火
力密度是不足的,不可能造成志愿军一万多人的伤亡。”确实如此,真正的老兵都会有
这个反应,就这点炮,怎么可能造成一万多人伤亡。
再说说王树增着重强调的“美军飞机对没有防空能力的中国士兵群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和
扫射,中国士兵密集的尸体血肉模糊地倒在临津江南岸。”
Image
4月23日,美国空军第5航空队一共出动1100多架次,其中对地支援340架次。这是对将
近300公里的整条战线进行的支援。按志愿军战史,观察到出现在64军上空的为20至30
架次。按美国空军的战果估计,整条战线一共对志愿军和人民军造成近2000人的伤亡。
按平均计算,每10公里战线,志愿军在空袭下伤亡不过百人。当然了,从整个战局来看
,64军在临津江遭空袭的伤亡要远高于平均数,但也不可能离谱到天文数字。注:4月
24日、25日,美国空军出动架次基本与23日持平。
所以王树增的写法是完全在误导读者。
除了美国空军提及的估计数据稍微涉及临津江这一段之外,美国陆军根本没有提及其炮
兵的战果。我专门翻阅了十几本美国书籍,连对逐日战斗记载最详细的《朝鲜战争年鉴
》都没有提及。美国陆军只对24日下午第73坦克营和韩军第15联队2营的反击进行了较
为详细的记录。有两个估计数据,《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估计24日下午的战斗造成
志愿军3000人伤亡,另一本书估计是1500人。
而一向极为夸大数据的韩军战史估计22日至30日志愿军64军和65军的伤亡是8374人。这
一数据都远低于我方记载的一万多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4、其实很简单。志愿军64军和65军的伤亡很多还是与韩军第1师团激战的战斗伤亡,而
非单纯地被动挨打,被空袭和炮击的伤亡。23日和24日在临津江南岸的战斗,其混乱情
况和战场的错综复杂情况是少见的,敌我部队和阵地犬牙交错,完全处于你中有我、我
中有你的状态之中。几乎在每个区域,双方都在激烈厮杀。
那么为什么64军和65军会有这么大的伤亡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第一个原因是榴弹炮
兵未能参战,炮8师当时回国换装再次入朝参战,此时他们装备的是苏式122榴弹炮,如
果这些重炮能够参战,志愿军的战况将大为改观。在重炮未能参战的情况下,光凭师、
团炮兵的火力就严重不足了。
第二个原因是仓促作战。彭德怀在第五次战役总结时主动承担了责任:打得太急了。很
多部队当时并没有完成作战准备。
而造成彭德怀下决心发起第五次战役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杨迪在《在志愿军总部的日
子里》回忆的:第19兵团、第3兵团的司令员轻敌思想严重,轻率地向彭德怀打了保票
,拍了胸脯。其中第3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更是豪言要抓5000个美军俘虏。
64军、65军未能完成作战准备自然也是原因。相比之下同为第19兵团的63军作战准备就
完成地很好。当63军隐蔽接敌20多公里时,当面之敌英军第29旅虽然知道志愿军将发起
进攻,但就是没有发现志愿军是怎么隐蔽的。因此63军得以顺利突破。
Image
杨得志和李志民在第五次战役中
在64军191师、192师受阻时,杨得志严令进攻也是一个原因。191师、192师及64军、65
军后续部队因此在白天冒着美军空地火力严重杀伤,奋勇向韩军第1师团连续地发起波
浪般的攻势。
而仓促作战还导致一个严重后果。因为重炮未能参战,而且64军只来得及侦察涉渡场的
情况,没有时间侦察韩军第1师团的阵地情况。这就导致两点。一是缺少炮兵火力准备
,韩军阵地没有被破坏;二是64军自己的炮兵虽然参战,但由于缺乏侦察,射击效果的
效果大打折扣。在韩军阵地、火器、兵力都没有遭到杀伤破坏的情况下,志愿军步兵强
行攻击,那自然是用鲜血去与敌军火力搏命。
所以在23日、24日两天时间内,志愿军64军的部队根本攻不过去,完全受阻。
至此,我对64军、65军突破临津江战斗就解读完毕了。结合美军、韩军战史及志愿军64
军、65军军史,伤亡还是来自于激烈战斗,渡江时和渡江后遭到美军空袭和炮击这类单
纯地挨打确定造成了严重伤亡,但肯定没有一万多人。同时,我这一观点也与徐焰老师
商榷,之前在电话中不能说这么详细。最后说一句,各类自媒体就不要在这个问题上制
造谣言了,有的自媒体连64军、65军全军覆灭都编造出来了。这些自媒体既没有看过我
军的记载,也没有看过美军、韩军的记载,完全就是凭空想象。误导人,并不好。
如果非要说志愿军64军、65军在临津江遭到美军飞机、火炮打击有多少伤亡的话?那就
用《抗美援朝战争史》的表述,再加一句话:64军、65军由于前进受阻,在长坡里、高
士洞、马智里以北,临津江南岸约20公里狭小区域内,遭敌航空兵、炮兵火力突击,伤
亡数千人。
参考资料就不列了,用了三十多本,列出来太占篇幅了。
Author
王正兴
r*******j
发帖数: 2445
2
徐焰很严谨,掌握的内部资料也比王正兴多。在王正兴反复追问确认下,徐焰都坚持1
万多人伤亡是两天内而不是第一阶段,可靠性应该很高。而且64军不可能代替65军统计
65军的伤亡,所以1万多伤亡应该是单指64军,65军应该还有数千伤亡。美韩数字都只
是统计各自造成的志愿军伤亡,所以把美韩数字加起来,也是一万多,和志愿军自己的
伤亡统计也能对的上。
r*******j
发帖数: 2445
3
在长津湖问题上,徐焰近年来也爆了一个新料。过去一般说的是志愿军战斗减员2万,
非战斗减员3万,总减员5-6万。但是徐焰最近在一个节目中提到3万非战斗减员只是严
重冻伤,此外还有3万轻度冻伤。所以9兵团的总减员实际是8-9万。这就印证了多年前
我和虎教授讨论是的猜测。9兵团的5-6万减员只是纯减员即不可恢复的减员,此外还有
3万多轻度冻伤是可以恢复的。而美军的7000非战斗减员绝大多数都是可以恢复的,按
志愿军标准都是轻度冻伤。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