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s******n 发帖数: 518 | 1 四大名著当中的阶级分析和阶级矛盾
2018-12-17 01:36|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22| 评论: 0|原作者: 鹿野 |来自:
察网
摘要: 四大名著之所以能够优于其他的古典小说,就是因为它们和其他古典小说不同,
集中描写了旧社会的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这当然不是说,那个年代的作者已经接受了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而是说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科学,反映的是社会的现实状况。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这四部巨著,在明清
时期涌现出来的众多古典小说当中影响力最大。但是很多人却搞不清楚,这四部小说比
其他的古典小说究竟强在哪,甚至还经常出现一些似是而非的论述。像不久之前上了热
搜的“小学生发现《西游记》漏洞:一路吃的都是江淮美食”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笔者个人认为,四大名著的优点固然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优点还是这四部长篇小说
都不约而同的写出了旧社会的阶级斗争,带有浓厚的人民性。
一、《三国演义》
首先说一下《三国演义》,现在不少人宣称《三国演义》带有浓厚的正统主义观念,
所以思想性和艺术性并不高。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对于《三国演义》的一种误读。
当然,《三国演义》的确不是完全没有正统观念。比如说像全书开头对于黄巾起义的
污蔑与攻击就暴露了这一点。但是这些描绘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迎合那个年代的政治正确
,在一定程度上躲过统治者的迫害。这就好像鲁迅的作品当中也有很多批判农民起义的
地方,但这丝毫也不能表明鲁迅是站在封建统治者一方的。
如果要是我们看一下《三国演义》当中的主要人物与情节,就会发现其明显体现了一
种“倒挂的政治正确”。或者说,谁的出身越低,在书中的评价也就越高,相反谁的出
身越高,在书中的评价也就越低。像前期书中最重要的三大集团——袁绍、曹操与刘备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所以在这三者之中的评价最低,虽然有很
多忠义之士辅佐,但是由于本身的昏庸无能,最终还是一败涂地。曹操的出身属于宦官
养子,或者说是小地主官僚的家庭,所以书中就一方面肯定其有一定的政治才干,另一
方面又尖锐的批判了其残暴不仁等等剥削阶级作风。总的评价是“奸雄”,也就是正负
皆有,但是负面多于正面。而刘备出身最低,属于织席贩履的平民百姓家庭,所以书中
就极力渲染其爱民的仁德,作为一个高度肯定的正面人物。
甚至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也都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这种阶级意识。比如说,同样出身
于世家大族的袁绍和袁术,因为袁绍是庶出,袁术是嫡出。所以书中对于袁术的批判就
更胜于袁绍,称其为“冢中枯骨”,将其描绘成了一个跳梁小丑形象。再比如说,其对
于以肯定为主的刘备集团,则增添了大量史书上没有的笔墨。像一开头就讲了刘关张的
桃园三结义,这显然不是封建的君臣意识,而是人民群众中平等的“四海之内皆兄弟”
观念。后来对于诸葛亮借东风等等描绘,实际上也是把诸葛亮描写成为“大楚兴,陈胜
王”到“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那种带有浓厚宗教意识的农民起义首脑形
象而非封建士大夫。
清代著名历史学家章学诚据此评论道,《三国演义》其实是披着历史小说外衣的一部
鼓吹农民起义的著作,严重违背了历史的事实:
【《演义》之最不可训者《桃园结义》,甚至忘其君臣,而直称兄弟。且其书似出
《水浒传》后,叙昭烈、关、张、诸葛,俱似《水浒》中萑苻啸聚行径拟之。诸葛丞相
生平以谨慎自命,却因有祭风及制造木牛流马之事,遂撰出无数神奇诡怪,而以昭烈未
即位前,君臣寮宰之间,直似《水浒》中吴用军师,何其陋耶?张桓侯,史称其爱君子
,是非不知礼者,《演义》直以拟《水浒》之李逵,则侮慢极矣。(《章氏遗书外编》
卷三《丙辰札记》)】
然而,这种引起了封建士大夫仇视的阶级意识,其实恰恰是《三国演义》一书中的精
华所在。像《隋唐演义》虽然也肯定了瓦岗军等农民起义,但是由于中心内容还是强调
农民起义应该归顺于李世民为代表的世家大族,所以影响力就远不及《三国演义》。至
于那些没有涉及到农民起义古典历史小说,影响力也就更等而下之了。
二、《水浒传》
接下来再说一下《水浒传》。前面说过,很多封建士大夫骂《三国演义》的时候主要
理由就是“三国类似水浒”。那么正牌“水浒”当然是更加为正统主义所不容了。除了
其本身就是写农民起义这种阶级斗争的一部小说,很多细节也都处处流露出了阶级分析。
比如说,同样是军官出身而逼上梁山的人物。书中就对于鲁智深全盘肯定,将其描绘
成了一个舍己为人的大英雄。对于林冲则是一分为二,既写出了对他不幸遭遇的同情,
也写出了他懦弱无能的一面。对于杨志则是以否定为主,《智取生辰纲》等以杨志为中
心的情节当中,是作为反派人物而出现的。著名作家和文艺评论家茅盾在其《谈水浒的
人物和结构》当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之所以出现这种不同的书写,说到底还是他们所代
表的阶级不同:
【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所以一心不忘做官,“封妻荫子
”,只要有官做,梁中书也是他的好上司。林冲出自枪棒教师的家庭,是属于小资产阶
级的技术人员,他有正义感,但苟安于现状,非被逼到走头无路,下不来决心。至于鲁
达,无亲无故,一条光棍,也没有产业,光景是贫农或手艺匠出身而由行伍提升的军官
。】
现在有的人觉得这种说法有些生硬,是夸大了阶级出身的作用。但是笔者认为,茅盾
的论述还是很到位的。试想,如果要是小说当中描写拳打镇关西的不是出身于贫苦百姓
的鲁智深,而是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的杨志,那么恐怕读者读起来会感觉非常别扭,这本
书也就很难流传下去了。
事实上,明清时期涉及农民起义的小说很多很多,比如说《荡寇志》、《平妖传》等
等都是以农民起义为主要内容的,但是这些作品全是对农民起义采取否定的态度,所以
它们现在就已经差不多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里了。只有充分肯定农民起义的《水浒传》
,尽管受到了剥削阶级的长期敌视,反而随着时代的推移越发显现出夺目的光辉。
当然,《水浒传》对于农民起义也不是完全肯定的。这除了前面所说的,为了躲避剥
削阶级政治迫害的缘故,还跟农民起义自身就有一定弱点有关。像《水浒传》当中大量
书写的招安投降,其实恰恰是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失败的重要
原因之一。
正统观念并不只流传在封建士大夫当中,相反农民群众自身某种意义上有着更深刻的
正统观念。比如说,像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当中,陈胜和吴广就冒名公子扶苏和
项燕。后来隋末大起义当中,只有农民军的首领窦建德等人对于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非
常愤怒,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反倒是世家大族都表示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而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农民作为小生产者,本身就希望也需要有一个“好
皇帝”,能够保证他们安逸的生活。马克思曾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文章
中对此作出过精彩的点评。 从《水浒传》书写梁山好汉们在招安投降以后的悲剧结局
来看,我们很难说其就是赞成招安投降的。这种书写恐怕更多的是对现实当中存在的这
种现象的批判与反思,这也恰恰是其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三、《西游记》与《红楼梦》
对于《西游记》,现在不少人从宗教与神话方面去解读其所谓“深刻地内涵”。其实
,那一类解读是很不合理的。否则,为什么神话与宗教色彩的小说在明清时期产生了一
大批,而其他的小说影响力却远远不及《西游记》呢?
《西游记》最为准确定位应该是采用了一些神话与宗教等浪漫主义写作手法的社会讽
刺小说。其长处并非在于写虚,而恰恰在于写实。只要了解明朝中后期社会状况的人,
都不难发现《西游记》当中所描绘的种种社会丑态,其实恰恰是严格对应当时社会现实
的。正如20世纪60年代游国恩先生所主编的高校文学专业教材《中国文学史》当中所指
出的:
【作者还别出心裁地安排下九个人间国度,明显地针对时事进行嘲讽。明世宗崇
尚道教,方士擅权,"干挠政事,牵引群邪"(张翀《论时政疏》)。他们已成为无恶不作
的特权阶层,因而在《西游记》中也就没有好道士。例如写乌鸡国道士夺位,车迟国佞
道灭佛,比丘国妖道惑乱,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现实。……龙婿九头虫身为恶
贼,害人不浅,作者就为龙子龙父安排下斩尽杀绝的下场。杨老儿宽厚好善,并不能抵
消强盗儿子人头落地的厄运;铜台府地灵县的一场官司,讽刺和揭发了刺史、禁子的贪
婪凶暴;取经"要人事"则暴露了庄严法相后面隐藏着的丑恶世俗。类似这许多含意深刻
的讽刺,使人很自然地在笑骂声中联想到当时社会的恶浊和腐败。】
今天一些人批判攻击《西游记》“违反了历史事实”。甚至不久之前还有小学生表示
《西游记》去西域吃的却是江淮美食,所以是“漏洞”。其实这恰恰表明这些人根本没
有读懂这部著作:人家本来就不是写历史而是写现实的。这就像鲁迅在他的名著《非攻
》结尾写为反侵略立下大功的墨子被国民党的“募捐救国队”迫害,并不是把时间地点
搞错了,恰恰是告诉我们这部作品并非真的说墨子,而是在揭露国民党当局打压中国共
产党等爱国人士,这也正是其精华所在。与之类似的是,三国与水浒也更多对应是元末
农民战争而非汉末与北宋。
当然,《西游记》和三国与水浒书写的视角是不同的。后者作为英雄的史诗,主要是
对于被剥削与被压迫的人民大众的肯定与赞颂,前者作为社会讽刺的篇章,则是对那些
剥削压迫人民群众的黑暗势力进行批判与控诉。但两者殊途同归,都体现了一定的阶级
意识与人民性,所以才能够在社会上具有持久的影响力。相反,《封神演义》虽然也写
了剥削阶级的昏庸无能,但是最终还是回归了宗教与神话色彩的天命论和正统主义,因
此影响力便明显的低了一格。至于其他那些批判意识更弱的神话小说,就更谈不上有多
少价值可言了。
至于《红楼梦》,则是把这两个视角结合起来。一方面暴露了剥削阶级的黑暗与残酷
,另一方面又写出了一大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形象,所以堪称是对一个
时代进行社会阶级分析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关于这一点,从50年代开始已经有很多人
做了精辟的论述。因篇幅所限,笔者在此也就不再细说了,仅摘录一下不久前去世的李
希凡先生所写的《红楼梦》序言吧:
【社会主义时代的读者,应当把《红楼梦》作为当时社会阶级斗争的历史反映,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分析有批判地阅读。当然,这并不是说,《红楼梦》所叙述的
就是个别家族、个别人物的实事记录;我们所说的作为“历史”来阅读,是因为它用典
型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并通过封建社会的各种类型的阶级矛盾、阶
级斗争,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的各个方面,以及它的不可避免
的崩溃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封建阶级的贵族社会,在这部小说里给我们留下了完整而深
刻的真实形象。因而,在丰富我们对历史的感性认识的意义上,可以说,《红楼梦》是
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读一读《红楼梦》,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中国的封建社
会。】
总之,四大名著之所以能够优于其他的古典小说,就是因为它们和其他古典小说不同
,集中描写了旧社会的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这当然不是说,那个年代的作者已经接受
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而是说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科学,反映的是社会的现实状况
。艺术创作者只要深入社会,深入生活,终归也还是要反映社会现实状况的。伟大的作
品之所以伟大,也就在于此。歌颂人民的,也必然为人民所歌颂。这难道不是一个很简
单的道理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