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丝路山水地图》地名考证(完善中)
相关主题
新疆地方史大事年表
阿富汗蒙古人历史及现状
推荐一部伤痕恐怖惊悚电影:《黑楼惊魂》
拉登和塔立班的语言沟通问题
早日强化新疆普通话教育, 75可能就不会发生 (转载)
communism这股思潮都跨宗教了
波斯文明很厉害的啊,
真正天纵英才的第一人应该是成吉思汗吧
波士顿爆炸犯的名字很有意思
蒙古对印度文明是一次洗劫吗?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对音话题: 波斯语话题: 7789话题: 位于话题: 应该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M******8
发帖数: 10589
1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843633
Mansour
Mansour
【写在前面】
这幅画的真伪,可以交给书画专家鉴定,本文旨在对画中的一些地名进行考据。
其实我也觉得这幅画叫《蒙古山水地图》更合适一些,且不说“丝路”是近代概念,15
世纪的西域广大地区也确是处在各位蒙古大汗的统治之下。
《丝路山水地图》(原名《蒙古山水地图》)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地图,它更像是西域
诸城的路线示意图。它能够指示出通往西域各城的道路,却因为篇幅限制改变了这些城
市的实际位置。
《丝路山水地图》中的建筑规模大小各异,其中包括:
大型城市
比如“撒马儿罕”
中、小型城市
比如“牙思城”
小型城市、城堡或聚落
比如图中的“卜力马儿哈”和“海撒儿”
剌巴的、剌巴
还有一种名字带有“剌巴的”或“剌巴”的建筑,在原画中的规模类似小型城市,比如
下图:
“剌巴的...”应该是波斯语rebāt-e...的对音,波斯语的rebāt源自阿拉伯语的rib
āṭ,本意为“堡垒”或“要塞”,可以音译为“里堡”,阿拉伯语写法如下:
阿拉伯帝国建立初期,北方的拜占庭帝国仍然在地中海东部占据着优势,因此阿拉伯人
曾在地中海沿岸修建了若干座ribāṭ以防备拜占庭帝国海军的进攻。同时,阿拉
伯帝国在向中亚扩张期间,也在东部的边境上大量修建ribāṭ作为东征士兵的营
地和补给站。
随着阿拉伯帝国占领了塞浦路斯、罗德岛等拜占庭海军基地,其海上优势逐渐压过拜占
庭帝国,不再需要岸防要塞保卫沿海;加之阿拉伯帝国不断向东推进,修建在东部旧边
境线上的ribāṭ纷纷被并入帝国境内。这些变化使得ribāṭ逐渐失去了它
原本的军事作用,演变为往来商队落脚休息的客栈或苏菲修士遁世隐修的居所。一些有
名的苏菲圣徒去世后被埋在了他所居住的ribāṭ周围,又使得这些ribāṭ
成为苏菲派的朝圣之地。
后来,ribāṭ逐渐成为大型旅舍的代名词。后世的地方统治者也会把它们在重要
商道上修建的大型旅舍命名为ribāṭ。
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塔什里堡(Tash Rabat),修建于公元15世纪
道路
原画中的道路颜色较浅,分支较多:
原画中的道路分部基本能够反映西域各城市间的交通状况。
河流
河流一般发源于山地,在原画中比道路更为显眼:
河流会截断道路:
图中有三条河流,左边是一条大河,右边的河流汇成了湖泊。
打班
原画中还有一些叫做“打班”的地方,一般位于山间:
“打班”应该是蒙古语davagha[n]或davaa[n]的对音,意为“山口”,这个词在维吾尔
语中作dawan,在乌兹别克语中作dovon,通译“达坂”。
【地名考证】
讨失干
“讨失干”应该是突厥语Tashkent的对音,即今天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乌兹别克
语Toshkent)。Tashkent意为“石城”,是昭武九姓石国的故地,石国波斯语作Chāch
,阿拉伯语作al-Shāsh。
他失把力城
原画中,“他失把力城”与哈密城隔河相对。
“他失把力”应该是突厥语Tashbalik或Tashbaliq的对音,也有“石城”之意。其地位
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塔什米力克乡(维吾尔语Tashmiliq)。
剌术城
“剌术”可能是突厥语Lapchuk或Lapchuq的对音,可能是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拉
甫却克古城(维吾尔语:Lapchuq)。
在维吾尔语中,“拉甫却克”意为“倒塌的”。
哈剌帖别
“哈剌帖别”应该是突厥语Qaratappe的对音,qara意为“黑”,tappe源自波斯语,意
为“山丘”,可能是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的五堡(维吾尔语Qaradöwe)
比站
“比站”应该是突厥语Pichan的对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维吾尔语Pichan)。
鲁城
原画中,“鲁城”位于“比站”左侧。
“鲁城”应该是突厥语Lukchun或Lükchün的对音,《明史》作“柳城”。今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鄯善县鲁克沁镇(维吾尔语Lükchün)。
羊黑
原画中,“羊黑”位于吐鲁番城右侧,与“鲁城”隔河相望。
“羊黑”应该是突厥语Yankhe的对音,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鲁克沁镇的洋海村
(维吾尔语Yangkhiy)
火者
“火者”位于“羊黑”下方,可能是突厥语Khoja、Khocho或Qocho的对音,今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吐鲁番市的哈拉和卓(维吾尔语Qarakhoja)。此地是高昌回鹘的故都,《明
史》作“火州”。
脱辛
“脱辛”可能是突厥语Toksun或Toqsun的对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的托克逊
(维吾尔语Toqsun)。
哈剌苏
“哈剌速”是一条河流,这个词应该是突厥语“黑水”的意思,即“哈剌”对应黑,“
速”对应水,我们可以对比中亚突厥诸语中“黑水”的称呼:
维吾尔语 Qara Su
乌兹别克语 Qora Su
哈萨克语 Қара Су/Qara Su
吉尔吉斯语 Кара Суу/Kara Suu
在上述语言中:
qara、qora、қара、кара意为“黑”
su、suv、су、суу意为“水”。
然而问题在于,中亚地区叫做“黑水”的河流实在太多,仅在我国新疆,就有若干条“
喀拉苏河”,主要集中在北疆的伊犁,以及南疆的和田、阿克苏等地。因此,难以确定
原作中的“哈剌速”具体是哪一条河。
苦先
原画中,“苦先”分为“苦先旧城”和“苦先新城”。“苦先”应该是蒙古语Kusan或K
üsan的对音,即今天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维吾尔语Kuchar)境内,此地也是
汉朝龟兹国的故地。
卜古儿
“卜古儿”应该是维吾尔语Bügür的对音,即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
关于Bügür的含义,我咨询了维吾尔族的朋友,朋友告诉我说这个词一说是指“[地势
]蜿蜒曲折”,一说是源自维语bürgüt(老鹰),一说是轮台城南一处废墟的名字。
牙儿干
“牙儿干”应该是突厥语Yarkant的对音,通译“叶尔羌”,今我国新疆喀什地区莎车
县(维吾尔语Yarkant/Yeken)。
兀六克剌巴、乞赤可剌巴
位于一座大山(应该是帕米尔高原)的右侧。
“兀六可”和“乞赤可”应该是突厥语ulugh和kichik的对音,分别表示“大”和“小
”。“剌巴”则和“剌巴的”一样,是波斯语rebāt或阿拉伯语ribāṭ的对音,
即“要塞”或集堡垒和大型旅舍功能于一身的“里堡”。
“兀六可剌巴”应该是今天中国和阿富汗边境的乌鲁拉巴山口。
掩的干
“掩的干”应该是安集延(波斯语’Andījān/乌兹别克语Andijon),《明史》作“
俺的干”。安集延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州首府,也是丝绸之路上的著名古城,坐落
在费尔干纳谷地。
在波斯语中,安集延又作’Andegān,这个称呼可能更为古老,因为中世纪阿拉伯人也
称呼安集延为“安杜堪('Andukān),这应该和'Andegān同出一源。
此处的“掩的干”很有可能是波斯语’Andegān的对音。
查询字典,发现中世纪阿拉伯旅行家笔下的“安杜堪”共有两处,第一处位于中亚的费
尔干纳(Farghānah),即今天的安集延;第二处位于伊朗东北部的萨拉赫斯(
Sarakhs)。
链接:
https://www.maajim.com/dictionary/%d9%86%d9%8e%d8%af%d9%8e%d8%a7%d9%83
俄失
“俄失”位于“掩的干”右侧,从发音上看与Osh较为相似,应该是今天吉尔吉斯斯坦
的奥什(吉尔吉斯语Ош/Osh)。
原画中的“俄失”规模不大,似乎是一座小城
马儿黑纳
“马儿黑纳”位于图中“掩的干”左侧,应该是波斯语Marghīnān或Marghīlān的对
音,今乌兹别克斯坦马尔吉兰(乌兹别克语Marg'ilon),也是费尔干纳谷地的历史名
城。
火站
“火站”位于“掩的干”和“撒马儿罕”之间,应该是应该是波斯语Khojand的对音,
即今天今塔吉克斯坦粟特州首府苦盏(塔吉克语Хуҷанд/Khujand)。
一些中世纪阿拉伯文献称呼此城为Khujandah,即在“苦盏(Khujand)”后面加上阴性标
志-ah。
俄剌脱伯
“俄剌脱伯”应该是波斯语Urātappe的对音,tappe意为“山丘”,即今塔吉克斯坦粟
特州的乌拉秋别(塔吉克语Уротеппа/Uroteppa),此地2000年后改名为伊斯
塔拉夫尚(塔吉克语Истаравшан/Istaravshan)。
撒马儿罕城和望星楼
“撒马儿罕”边上的“望星楼”可能是帖木儿王朝统治者乌鲁伯(乌兹别克语Ulug‘
Bek)公元1424-1429年兴建的天文台。乌鲁伯并不是一个出色的素丹,可他却是一个出
色的天文学者。
乌鲁伯天文台遗址
巴答山城
“巴答山城”在“撒马儿罕”右边。“巴答山”应该是波斯语Badakhshān的对音,即
今阿富汗巴达赫尚。玄奘《大唐西域记》作“钵铎创那国”,《明史》作“八答黑商”。
不过巴达赫尚和撒马尔罕之间似乎有些距离,一个在瓦罕走廊,一个在河中地区。
卜哈剌城
“卜哈剌城”基本可以确定是今天的布哈拉(波斯语Bokhārā,乌兹别克语Buxoro)
,昭武九姓之一的安国建都于此,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州首府。
剌巴也力
原图中,“剌巴也力”位于“撒马儿罕城”和“卜哈剌城”之间。
“剌巴也力”应该是“剌巴乜力”或“剌巴的乜力”的讹写,即波斯语Rebāt-e Malek
或阿拉伯语Ribāṭ Malik对音,此地是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和布哈拉之间的
马立克里堡(乌兹别克语Raboti Malik),修建于公元11世纪的喀喇汗王朝。
今天的马立克里堡(Raboti Malik)
马失下
“马失下”应该是伊朗东境与土库曼斯坦接壤的马什哈德(波斯语Mashhad)。
昆都思、把力黑
“昆都思”应该是阿富汗北部的昆都士(波斯语Qundūz)。
“把力黑”应该是阿富汗的巴尔赫(波斯语Balkh)。
马力翱城
“马力翱“可能是阿拉伯语Marw或波斯语Marv或的对音,即今土库曼斯坦境内的梅尔夫
(土库曼语Merv)。
梅尔夫是丝绸之路上的著名城市,也曾位于阿拔斯王朝“呼罗珊大道”的沿线。
梅尔夫《新唐书》作“木鹿”,《元史》称“麻里兀”。
黑楼城
“黑楼城”是整张画卷中最为特殊的城市,只有这座城市的城墙被画成了圆形。至于这
座城市实际位于哪里,笔者认为存在两种可能性:
1、巴格达
“黑楼城”从形状和规模上看与巴格达(阿拉伯语Baghdād)较为相似,历史上巴格达
确实是一座巨大的圆形城市,因此曾经被阿拉伯人称为al-Madīnat al-Mudawwara,也
就是“圆城”。
巴格达旧城示意图
然而还有一个问题尚未解决:如果“黑楼城”真的是巴格达,那么“黑楼”二字又作何
解?巴格达在中国古籍中一般称为“报达”或“八吉打”,显然与“黑楼”不一样。巴
格达在中世纪的别称“和平之城(Madīnat al-Salām),又作“圆城(al-Madīnat
al-Mudawwarah),阿拔斯王朝覆灭后,巴格达曾经相继被蒙古伊儿汗国、帖木儿王朝
以及札剌亦儿王朝等蒙古政权统治,所以我比较怀疑“黑楼”是否是巴格达某个别称的
蒙古语音译。然而咨询了蒙古族朋友发现,无论在内蒙还是外蒙,“和平”和“圆”的
发音都与“黑楼”相去甚远。
当然,那时的蒙古人可能会用其他词汇表示这些含义;也有可能“黑楼城”是意译而非
音译;另外,“黑楼”二字也或许是作者的误记。
2、赫拉特
查阅文献,“黑楼城”也恨有可能是《明史》记载的“黑娄”,即今天阿富汗的赫拉特
(阿拉伯语Hirāh,波斯语Herāt)。
赫拉特在《明史》中一地两译,分别译作和“哈烈”和“黑娄”。《明史》载:“哈烈
,一名黑鲁,在撒马儿罕西南三千里,去嘉峪关万二千余里,西域大国也。元驸马帖木
儿既君撒马儿罕,又遣其子沙哈鲁据哈烈。”又载:“黑娄,近撒马儿罕,世为婚姻。
其地山川、草木、禽兽皆黑,男女亦然。”
《明史》“黑娄”和“哈烈”的关系,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http://m.baidu.com/from=1000539d/bd_page_type=1/ssid=0/uid=0/pu=usm%402%2Csz%401320_2001%2Cta%40iphone_1_11.2_3_604/baiduid=868115FFEB9B247686281C0123FC8A7A/w=0_10_/t=iphone/l=3/tc?ref=www_iphone&lid=10118804052778936129&w_qd=IlPT2AEptyoA_ykw6v1c9wS&wd=&e
从发音上看,“黑楼”显然与Hirāh或Herāt较为接近。而且在原画中,“黑楼城”也
位于“昆都思”、“把力黑”等阿富汗城市和“台白列思”、“哈山”等伊朗城市之间
,不太可能是两河流域的巴格达。
赫拉特在公元14-15世纪曾经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城市,但是历史上赫拉特并不是一座圆
城,作者又为何将它的城墙单独画成圆形呢?
帖木儿帝国时期的赫拉特城,大致呈正方形
图片来源:http://www.iranicaonline.org/articles/herat-iv
牙思城
“牙思城”位于“黑楼城”左侧,从发音上看与Yazd相近,即今伊朗中部的亚兹德。
不过,“牙思”也可能是波斯语’Esfahān的讹称,即伊朗古城伊斯法罕,“牙思城”
的相对位置也更像是伊斯法罕。
哈山
原画中,“哈山”位于“牙思城”左边。
“哈山”应该是波斯语Kāshān或Qāshān的对音,即今天伊朗的卡尚。
台白列思、阿速印
“台白列思”应该是伊朗北部是大不里士(波斯语Tabrīz)。
如果是这样的话,下面的“阿速印”有可能是加兹温(波斯语Qazvīn)。
苦术
如果“台白列思”和“阿速印”对应大不里士和加兹温的话,这两座城市右边的“苦术
”则可能是“苦木”的讹写,即伊朗城市库姆(波斯语Qom)。
天方国
“天方国”基本可以确定是麦加(阿拉伯语Makkah),今沙特阿拉伯王国麦加省首府。
麦加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城内的克尔白天房(阿拉伯语al-Ka‘bah,意为“立方体
”)是全世界穆斯林礼拜的朝向。
附:伊斯兰教公认三大圣地的全称
1、麦加(Makkah)全称“尊贵的麦加(Makkat al-Mukarramah)“
2、麦地那(al-Madīnah)全称“光辉的先知城(al-Madīnat al-Nabawiyyat al-
Munawwarah)”,“麦地那”本来的意思是“城市”,其根字母m-d-n有“定居”的含
义,对比希伯来语מדינה/medinah(国家)。
3、耶路撒冷(al-Quds)全称“高贵的圣地(al-Quds al-Sharīf)”,Quds根字母为
q-d-s,表示“神圣”。对比希伯来语מקדש/miqdash(庙宇
),希伯来语根字母q-d-sh也表示这个含义。
天方国周边城市
“天方国”周边的城市理论上应该也是阿拉伯城市,但是原作的译法甚是诡异,解读起
来略为艰难。
阔思
“阔思”位于“天方国”右边。
“阔思”《广韵》拟音作kʰuɑt sĭə,《中原音韵》拟音作kʰu&
#596; sɿ,很有可能是与阿拉伯语al-Quds的对音,al-Quds意为“圣地”,是阿
拉伯人对耶路撒冷的称呼,写法如下:
恰剌
“阔思”右边的这几座城市应该位于今天的叙利亚一带。
“恰剌”《中原音韵》拟音作kʰia la,与阿勒颇在阿拉伯语中的称呼Ḥ
alab甚为相近,《新唐书》称阿勒颇作“夏腊”,《广韵》拟音作ɣa lap。
阿勒颇位于叙利亚,其本名Ḥalab在阿拉伯语中意为“乳汁”,源自及物动词&#
7717;alaba,意为“以乳汁哺育”。
哈密
原画中,“哈密”位于“恰剌”下方,这里的“哈密”显然不是我国新疆的哈密,我国
新疆的哈密在原画中叫做“哈密城”,位于画卷的开头部分。
如果“恰剌”是阿勒颇,那么这里的“哈密”应该就是阿勒颇以南的霍姆斯(Ḥ
imṣ)或者哈马(Ḥamāh),它们也是著名的西亚古城,位于今天叙利亚
境内。
“哈密”《广韵》拟音作ŋɒp mĭĕt,《中原音韵》拟音作ha mui
。从发音上看,“哈密”是“哈马”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另外,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哈密”是“沙密”的讹写,“沙密”应该是阿拉伯语al-Sh
ām的对音,广义上表示黎凡特地区,也是大马士革的俗称。
掩他革
“哈密”下面的“掩他革”,《广韵》拟音作ʔiɛm tʰɑ kæk,
《中原音韵》拟音作iɛm tʰɔ kiai”,怎么听怎么像’Anṭā
kiyyah,也就是希腊语“安条克(Ἀντιόχεια/Antióchia)”的阿
拉伯语音译“安塔基亚”。
古城安条克始建与公元前4世纪,阿拉伯人与公元637年征服安条克之后,沿用了这座城
市的希腊语地名,称之为“安塔基亚”。
可是,安塔基亚实际位于地中海东岸土叙边境土耳其一侧,也就是阿勒颇、霍姆斯、哈
马的西边,显然不应该位于“恰剌”和“哈密”以南,此处应该是作者弄错了位置。
的力迷失
“的力迷失”不似阿拉伯语发音,可能是亚美尼亚的某座城市。
不过“的力迷失”也可能是“的迷失”的讹写,这样的话,其发音就与阿拉伯语
Dimashq相近,Dimashq即今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
卜儿思
原画中,“卜儿思”位于“天方国”下方。
“卜儿思”这个名字殊为难解,笔者认为存在两种可能:
1、黎巴嫩的黎波里
“卜儿思”可能是阿拉伯语Ṭarābulus的对音,通译“的黎波里”。阿拉伯语的
Ṭarābulus借自希腊语的Τρίπολις/Trípolis,意为“三座城
”。
阿拉伯世界一共有两座叫做“的黎波里”的城市,一座在地中海南岸,被称为Ṭ
arābulus al-Gharb(西的黎波里),即今利比亚国的首都的黎波里;另一座位于地中
海东岸,被称为Ṭarābulus al-Shām(黎凡特的黎波里),即今黎巴嫩北部省
省会的黎波里。原图中的“卜儿思”有可能对应的是位于黎巴嫩的的黎波里。
理论上,黎巴嫩的的黎波里应该位于麦加北边,此处应该是作者弄错了位置。
2、土耳其布尔萨
“卜儿思”还有可能是土耳其的布尔萨,具体分析见“戎地面”条目后面。
戎地面
原图中,“戎地面”位于大海西边。
有学者认为戎地面是埃及的古港口“贝勒尼斯”,然而笔者认为这一说法尚待商榷:
“贝勒尼斯”应该是Berenice的英语音译,这是一个希腊语地名,即Βερενί
κη/Berenike,按照希腊语的习惯应该译成“贝勒尼基”,我在此姑且叫它“贝勒尼
基”。英语的Berenice应该是山寨自这个词的拉丁语形式Berenice,可是在古典拉丁语
里面,ce也读成ke。
贝勒尼基位于埃及东南部的红海沿岸,始建与公元前275年,是埃及托勒密王朝时期的
重要港口。
可是,贝勒尼基港早在公元6世纪以后就逐渐荒废了,笔者也没有在中世纪阿拉伯语地
理文献上找到关于这座港口的任何记载,所以即使贝勒尼基还被人作为港口使用,也不
太可能是一座国际化大港。
在伊斯兰时期,埃及的大型港口更多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极少分布于红海沿岸,比如为
世纪阿拉伯旅行家津津乐道的亚历山大(al-’Iskandariyyah)、杜姆亚特(Dumyā&#
7789;)等港口,都是地中海南岸的良港。在没有苏伊士运河的年代,我们也不太可能
不畏艰难地穿越以风高浪急容易发生海难著称的曼德海峡,去和红海中间一座名不见经
传的港口遗址通航。
甚至贝勒尼基的阿语名Birnīs,都是音译自英语Berenice的发音,中世纪阿拉伯人至
少应该按照希腊语Berenīke的发音习惯把这里音译成Birnīq或者Birnīqah。
综上所述,戎地面是贝勒尼基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笔者对于“戎地面”的具体位置有两种猜测:
1、埃及或马格里布地区的其他城市
根据“天方国”、“阔思”等城市的位置,这座大海可能是并不完全表示红海,更有可
能是红海与地中海的结合,也就是说,地图的绘制者可能将红海和地中海混为一谈。
如果“戎地面”位于非洲大陆,则有可能是埃及或马格里布地区的某座大城市,比如开
罗(al-Qāhirah)或者凯鲁万(al-Qayruwān)。也有可能是位于东非的沿海城市弼
琶啰(今索马里柏培拉/al-Birbirah)。
2、土耳其埃迪尔内
不过,还有一种完全不同的可能性,即“戎地面”位于土耳其的埃迪尔内(Edirne),
笔者更倾向于在这可能。
网友@李夏恩在评论区提供了一条线索,即《明实录》记载了“戎地面速鲁檀”。受到
这一线索的启迪,笔者查阅了《明英宗实录》的原文:
“(正统八年十二月)庚戌......福余卫都指挥安出遣指挥款哥儿,兀剌忽卫野人女直
舍人苦女,戎地面速鲁擅扯列必王遣使臣沙力免力,狭西、河州等卫,普冈等寺剌麻锁
南尔监藏等,各贡马驼、玉石,及貂鼠皮、佛像、舍利子。赐宴并赐彩币袭衣等物有差
。”
(《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九)
显而易见,此处戎地面统治者的名号“速鲁擅”,“速鲁擅”应该是“速鲁檀”的讹写
,即阿拉伯语ṣulṭān或波斯语Soltān的对音,通译“苏丹”或“素丹”。
阿拉伯语ṣulṭān的本意为“权势”或“力量”,派生自名词ṣul&#
7789;ah(权力),ṣulṭah则派生自不及物动词ṣaliṭa(有
口才)或及物动词ṣallaṭa(赋予某人以权力、使某人掌权)。
《阿拉伯语汉语词典》第585页,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在较早期的中世纪阿语文献中,ṣulṭān原本作为哈里发的一种尊称。后
来,伽色尼王朝的埃米尔马哈茂德(公元998-1030年在位)不满于自己的“埃米尔(’
amīr,意为“总督”)”头衔,于公元1002年自称ṣulṭān,使得ṣ
;ulṭān逐渐成为地方政权世俗统治者的称号,之后的塞尔柱王朝、马木路克王
朝、帖木儿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都沿用ṣulṭān头衔。
回到正题,戎地面的速鲁檀叫做“扯列必”,这个词应该是土耳其语çelebi的对
音,意为“贵族血统的”或“绅士”,参考奥斯曼土耳其语词典:
Redhouse Turkish Dictionary, London, 1880, p.529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个“戎地面”应该位于奥斯曼帝国,具体位置应该是地中海北岸
的安纳托利亚半岛或色雷斯地区,而非地中海南岸。
明英宗正统八年是公元1443年,当时正值奥斯曼素丹穆拉德二世(Ikkinci Murad)即
将逊位给其子穆罕默德二世(Ikkinci Mehmed)期间。
穆拉德二世
穆拉德二世的儿子穆罕默德二世,就是后来征服君士坦丁堡的那个人
但是,无论是穆拉德二世还是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他们都没有使用过Çelebi这
个称号,使用这一称号的是在他们之前的穆罕默德一世(公元1413-1421年在位)。
穆罕默德一世与他的大臣
图片来源:
穆罕默德一世的称号为穆罕默德·切列比(Mehmet Çelebi),意为“贵族出身的
穆罕默德”。
因此,我们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性,穆拉德二世按照父子联名的惯例称呼自己为Murad
bin Mehmed Çelebi(穆拉德·本·穆罕默德·切列比):
我们则只记录了这串名字的最后一个词Çekebi,并写成了“扯列必”,大概是这
样:
公元1443年,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位于埃迪尔内(Edirne),则原图中的“戎地面”很有
可能就在此地。
对了再加一句,çelebi后来成为了奥斯曼帝国境内非穆斯林贵族的头衔
V. H. Hagopian, Ottoman-Turkish Conversation Grammar, London, 1907, p.79
至于“戎地面”这个名字的由来,“戎”字《中原音韵》拟音作ɽiuŋ,笔者
猜测它或许阿拉伯语al-Rūm或波斯语Rūm的对音,即al-Rūm意为“罗马”,是中世纪
阿拉伯人对拜占庭帝国的称呼,后来波斯语和土耳其语也沿用这个词表示位于拜占庭故
地的安纳托利亚半岛和色雷斯地区。此外,《明史》还有“鲁迷国”一条,“鲁迷”显
然是al-Rūm或Rūm的对音,那么“戎地面”有没有可能就是“鲁米国”呢?
好的,我们再看“戎地面”对岸的“卜儿思”:
如果“戎地面”真的是埃迪尔内,那么“卜儿思”也有可能是土耳其语Bursâ的对
音,即今土耳其布尔萨(土耳其语Bursa)。布尔萨也是奥斯曼帝国的故都,城内有第
一任素丹奥斯曼一世和第二任素丹奥尔汗一世的陵寝。
这样一来,“戎地面”和“卜儿思”之间的大海就是博斯布鲁斯海峡了。
丝绸之路历史地理
王萍
谢大大
杨益民
又名
神秘的烧卖
61 条评论
写下你的评论...
明夷
明夷
@宁南左侯
1 赞
5 天前
adham wang
adham wang
这个位置关系错误有点儿多啊
5 赞
5 天前
clair
clair
厉害,今天看了扫描图好纳闷名字的问题就有人解答,比较不能理解的是作者本人把所
有的城市都按中国式的城市画出来。理论上这幅图这么详细的描绘出来地理,名字差不
多都是音译,感觉作画人应该有原型才对,这样画里面建筑很本土化感觉也很矛盾。还
有网上看来这画本应40米长,天方城过海后一部分被截掉了。那个时候东西方贸易应该
很频繁了。另外一个好奇点是那么多的贸易往来,这条商路应该有一定的安全性才对。
3 赞
5 天前
adham wang
adham wang回复clair
明朝那时候东西方贸易说不上频繁。
4 赞
5 天前
斐然
斐然回复adham wang
能画出这图,还不频繁?
1 赞
5 天前
划向冰海深处
划向冰海深处
感觉这精度……更像是山水画,而不是地图~
9 赞
5 天前
alan wang
alan wang
这张画的真伪…………不太好说啊
3 赞
5 天前
Mansour
Mansour(作者)回复alan wang
真伪交给国画鉴定专家,地名考证我们搞起来😎
12 赞
5 天前
划向冰海深处
划向冰海深处回复斐然
据说明朝中期边境就已经退守嘉峪关长城,关外即为异域,陆上丝路早已中断多年了。
这幅画的原题签也是“蒙古山水图”而非“丝路山水图”~
7 赞
5 天前
adham wang
adham wang回复斐然
错误之多 显然不频繁。不频繁的东西贸易也是大航海时代的诱因啊。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蒙古对印度文明是一次洗劫吗?
印度那个地方为什么人种那么杂呢?
中国的狮子崇拜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近读波斯史
我觉得宪法和生物论文应该用文言书写
希腊和现代西方社会的关系很小 (转载)
阿富汗的哈扎拉人 可汗遗忘的部队
狮子与佛经
说一个老中很难发对音的最常见英语词
习近平在曲阜座谈会上谈及文革对传统文化戕害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对音话题: 波斯语话题: 7789话题: 位于话题: 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