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 发帖数: 2504 | 1 论文结论: 比现在低8-12摄氏度,在最东部楚科奇要比现在低17-18摄氏度。 |
t******e 发帖数: 2504 | |
t******e 发帖数: 2504 | 3 这是指20-18Ka BP,距今2万-1.8万年, 即LGM(末次盛冰期)期间的1月平均气温。
这里涉及的三个地名,分别是Yakutia(雅库茨克),Magadan(马加丹),和Chukotka
(楚科奇), 它们的位置见如下地图。 |
t******e 发帖数: 2504 | 4 同时把我散落在其它处,关于西伯利亚LGM时期的气候和植被的帖子, 都合并在这个主
贴中,使得大家有个整体印象。 |
t******e 发帖数: 2504 | 5 几分钟扫了几个关键词,什么冰河时代东西伯利亚的富饶草原,完全是扯蛋!
上一个LGM的植被分布图, Last Glacial Maximum, 末次冰盛期, 俗称冰河时代。
东西伯利亚大部分是 polar desert, 几乎寸草不生,有个鸟草原。
东西伯利亚靠太平洋和外东北(大兴安岭以南)一狭长条,是steppe tundra, steppe
是无树,tundra是苔原, 现在北极圈内就是tundra, 是有草有花,但是贴地面生长的
, 离所谓富饶草原差得远呢!
另外一大片steppe tundra, 是从西部西伯利亚直到欧洲, 比东部西伯利亚那片要大
的多,在东西之间还是被polar desert 割开了。
能勉强算得上的草原是在中国北方,图上黄色区域,dry steppe, 干躁无树地带,但离
现在欧亚大草原也还有差距。 |
T*******x 发帖数: 8565 | 6 molen提到的berelekh site也就是人类猎杀的猛犸象墓园正是在那个地方。时间是
13000-15000年前。这说明人类可以在那里在那个温度下活动。
:20-18Ka BP,距今2万-1.8万年, 即LGM(末次盛冰期)期间的1月平均气温。
: |
t******e 发帖数: 2504 | 7 永久冻土(Permafrost)的分布线。
根据wiki解释, 永冻层一般分布在地下30-40厘米处,通常又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处于
冰冻状态, 上层叫活动土层, 夏季可以融化,夏季也是唯一的季节可以支持植物生命
和生长。
这是现在的永久冻土的分布线, 主要在lena河流域及北极地带,比如,俄罗斯哈萨雅
库特共和国, 我还打算有机会去那里旅游,据说那里的建筑是悬空的,大木桩深深扎
入活动土层之下,房屋建在离地1米的桩上,以免土地融化,毁了建筑物。 |
t******e 发帖数: 2504 | 8 这是LGM(末次盛冰期)的永久冻土的分布线, 都到北京了。
由此可以推导出来的是,北京以北地区,在冰河时代类似于现在的雅库特地区, 是有
人类生活在那里,但其极其恶劣的气候条件,导致能够提供的资源十分有限。 |
t******e 发帖数: 2504 | 9 首先,感谢你转来的信息,原文太长,而且如同他的其它贴一样,没什么依据的东西,
实在是看不进去。
注意你提及事件发生的时间,那是ice age 即将结束了, 要进入温柔的间冰期了。
另外,我从来没说过人类不能在那里活动,讨论的是活动程度,就那几个家庭,最多几
个小部落,居然还要和温暖的东亚比人类活动?
【在 T*******x 的大作中提到】 : molen提到的berelekh site也就是人类猎杀的猛犸象墓园正是在那个地方。时间是 : 13000-15000年前。这说明人类可以在那里在那个温度下活动。 : : :20-18Ka BP,距今2万-1.8万年, 即LGM(末次盛冰期)期间的1月平均气温。 : :
|
t******e 发帖数: 2504 | 10 再说说所谓冰期。
地球形成后,大部分时间是暖期, 只有少部分是冰期,这是个大循环,所以称作大冰
期, 目前地球是在第四纪大冰期, 开始于258万年前,延续至今。
在大冰期之内, 还有个小循环,就是冰期和间冰期交替的循环,冰期7-10万年,间冰
期1-3万年,这个图就是表示这个小循环, 黄色代表较温暖的间冰期, 目前我们处于
叫做holocene interglacial的间冰期, 开始于1.2万年前。
所谓LGM, Last Glacial Maximum, 末次冰盛期, 就是距今最近的那次,蓝色区域曲线
最低点,气温最低,冰川最盛,大约是2万年前。 |
|
|
t******e 发帖数: 2504 | 11 你看看上图,LGM之后,气候回升得多快,像火箭般窜升!
【在 T*******x 的大作中提到】 : molen提到的berelekh site也就是人类猎杀的猛犸象墓园正是在那个地方。时间是 : 13000-15000年前。这说明人类可以在那里在那个温度下活动。 : : :20-18Ka BP,距今2万-1.8万年, 即LGM(末次盛冰期)期间的1月平均气温。 : :
|
m***n 发帖数: 12188 | 12 一月气温应该没错多少
但是别的都是严重逻辑错误
也缺乏很多自然常识 |
t******e 发帖数: 2504 | 13 不要笼统地说, 具体说说有何错? 一个贴一个贴子地说吧。
【在 m***n 的大作中提到】 : 一月气温应该没错多少 : 但是别的都是严重逻辑错误 : 也缺乏很多自然常识
|
t******e 发帖数: 2504 | 14 估计这位老兄现在拼命找材料, 典型的先下结论, 然后再找有利的证据, 我倒是希
望他能给出证据, 而不是老是说没有依据的空话, 比如什么“冰河期西伯利亚比现在
温暖”之类的空话。 |
T*******x 发帖数: 8565 | 15 这个molen在他的长贴中已经回答了。我复述一下:molen的意思是末次冰盛期比现在还
冷10几度,冬天大概有零下八九十度。(这不正和你说的一样吗)。但是有夏天,夏天
的温度可以达到零上十几度甚至20度。而且有降水。所以有植被,而且有森林。(我想
是针叶林吧。现在西伯利亚就有吧?或者是加拿大北部。)。而且很茂盛。所以可以支
撑大量大型动物比如猛犸存活。berelekh site就有啊。几百头。这不应该看成特例吧
?我觉得这是强有力的支持。
:估计这位老兄现在拼命找材料, 典型的先下结论, 然后再找有利的证据, 我倒是希
:望他能给出证据, 而不是老是说没有依据的空话, 比如什么“冰河期西伯利亚比现
在温暖”之类的空话。 |
d******a 发帖数: 32122 | 16 几百头是多长时间积累的?
是希
【在 T*******x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molen在他的长贴中已经回答了。我复述一下:molen的意思是末次冰盛期比现在还 : 冷10几度,冬天大概有零下八九十度。(这不正和你说的一样吗)。但是有夏天,夏天 : 的温度可以达到零上十几度甚至20度。而且有降水。所以有植被,而且有森林。(我想 : 是针叶林吧。现在西伯利亚就有吧?或者是加拿大北部。)。而且很茂盛。所以可以支 : 撑大量大型动物比如猛犸存活。berelekh site就有啊。几百头。这不应该看成特例吧 : ?我觉得这是强有力的支持。 : : :估计这位老兄现在拼命找材料, 典型的先下结论, 然后再找有利的证据, 我倒是希 : :望他能给出证据, 而不是老是说没有依据的空话, 比如什么“冰河期西伯利亚比现 : 在温暖”之类的空话。
|
t******e 发帖数: 2504 | 17 现在雅库茨克夏天气候还有35度呢, 比那个20度要高多了。
冬天也低十几度,夏天也低十几度, 就这样,也得出盛冰期西伯利亚气温要比现在高
? 这是什么逻辑?
另外,别再提那个berelekh site, 那时候,LGM早过去5-7千年了,那个冰期和间冰期
的循环图也指过你看了,都说过,在LGM之后,气候回暖,气温就像火箭一样上升。
是希
【在 T*******x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molen在他的长贴中已经回答了。我复述一下:molen的意思是末次冰盛期比现在还 : 冷10几度,冬天大概有零下八九十度。(这不正和你说的一样吗)。但是有夏天,夏天 : 的温度可以达到零上十几度甚至20度。而且有降水。所以有植被,而且有森林。(我想 : 是针叶林吧。现在西伯利亚就有吧?或者是加拿大北部。)。而且很茂盛。所以可以支 : 撑大量大型动物比如猛犸存活。berelekh site就有啊。几百头。这不应该看成特例吧 : ?我觉得这是强有力的支持。 : : :估计这位老兄现在拼命找材料, 典型的先下结论, 然后再找有利的证据, 我倒是希 : :望他能给出证据, 而不是老是说没有依据的空话, 比如什么“冰河期西伯利亚比现 : 在温暖”之类的空话。
|
T*******x 发帖数: 8565 | 18 没说冰盛期温度比现在高,说的是冰盛期比现在低十几度。这个和你不矛盾。
你如果说berelekh site不能说明问题,那就得找其他证据了。末次冰盛期是20000年前
,这个berelekh site是15000年前,差5000年。如果你的说法对,那就是5000年前那个
地区什么都没有,也没有森林植被,也没有猛犸,也没有人,但是5000年之后有了。按
molen的说法,一直都有。我只能这么说。
【在 t******e 的大作中提到】 : 现在雅库茨克夏天气候还有35度呢, 比那个20度要高多了。 : 冬天也低十几度,夏天也低十几度, 就这样,也得出盛冰期西伯利亚气温要比现在高 : ? 这是什么逻辑? : 另外,别再提那个berelekh site, 那时候,LGM早过去5-7千年了,那个冰期和间冰期 : 的循环图也指过你看了,都说过,在LGM之后,气候回暖,气温就像火箭一样上升。 : : 是希
|
t******e 发帖数: 2504 | 19
谁说什么都没有, 沿太平洋一线是steppe tundra, 苔原, 植被当然有了,就是离所
谓“茂盛”远得很呢。
google 一个现在tundra的图。
【在 T*******x 的大作中提到】 : 没说冰盛期温度比现在高,说的是冰盛期比现在低十几度。这个和你不矛盾。 : 你如果说berelekh site不能说明问题,那就得找其他证据了。末次冰盛期是20000年前 : ,这个berelekh site是15000年前,差5000年。如果你的说法对,那就是5000年前那个 : 地区什么都没有,也没有森林植被,也没有猛犸,也没有人,但是5000年之后有了。按 : molen的说法,一直都有。我只能这么说。
|
t******e 发帖数: 2504 | 20 再重申一次,我从来没有说过“西伯利亚没人类活动”,也从来没有说“西伯利亚在冰
盛期什么都没有”。
我的看法是, 西伯利亚的气候,在冰盛间比现在恶劣, 而且还恶劣得多, 植被也比
现在要稀疏得多,内陆还有大片所谓“极地沙漠”, 因此,在能够支撑的动物比其它
地区少得多,很有限的动植物脂肪蛋白淀粉,能养活的人类也比其它地区少得多, 最
多几个小部落而已。
希望在此基础上讨论,不要树极端性的不存在的靶子来打靶。 |
|
|
T*******x 发帖数: 8565 | 21 问个问题:苔原上能养活猛犸象吗?
【在 t******e 的大作中提到】 : 再重申一次,我从来没有说过“西伯利亚没人类活动”,也从来没有说“西伯利亚在冰 : 盛期什么都没有”。 : 我的看法是, 西伯利亚的气候,在冰盛间比现在恶劣, 而且还恶劣得多, 植被也比 : 现在要稀疏得多,内陆还有大片所谓“极地沙漠”, 因此,在能够支撑的动物比其它 : 地区少得多,很有限的动植物脂肪蛋白淀粉,能养活的人类也比其它地区少得多, 最 : 多几个小部落而已。 : 希望在此基础上讨论,不要树极端性的不存在的靶子来打靶。
|
t******e 发帖数: 2504 | 22 我的理解,要取决于多大的面积了。
随便打个比方,在南方的东亚,1公顷土地能养1吨动物(不是真正的,就是比喻),现
代西伯利亚大概0.1顿,LGM时代可能0.01顿,但只要面积足够大,还是能够支持种群生
存的。
后期的猛犸就是生活在极地tundra的环境, 但灭绝不是因为tundra, 是因为气候变温
海面上升而隔开的一个岛上,面积小到不足支持种群繁衍。
【在 T*******x 的大作中提到】 : 问个问题:苔原上能养活猛犸象吗?
|
T*******x 发帖数: 8565 | 23 再问两个问题:
1,现在东西伯利亚那里是苔原还是森林?你知道吗?
2,过去的几百万年里那里有过森林吗?有过森林的地方考古应该能考出来吧?
我说的东西伯利亚就是berelekh site附近。见附图。
【在 t******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的理解,要取决于多大的面积了。 : 随便打个比方,在南方的东亚,1公顷土地能养1吨动物(不是真正的,就是比喻),现 : 代西伯利亚大概0.1顿,LGM时代可能0.01顿,但只要面积足够大,还是能够支持种群生 : 存的。 : 后期的猛犸就是生活在极地tundra的环境, 但灭绝不是因为tundra, 是因为气候变温 : 海面上升而隔开的一个岛上,面积小到不足支持种群繁衍。
|
t******e 发帖数: 2504 | 24
这个图是现在的西伯利亚植被, 你自己对照看吧。
【在 T*******x 的大作中提到】 : 再问两个问题: : 1,现在东西伯利亚那里是苔原还是森林?你知道吗? : 2,过去的几百万年里那里有过森林吗?有过森林的地方考古应该能考出来吧? : 我说的东西伯利亚就是berelekh site附近。见附图。
|
t******e 发帖数: 2504 | 25 至于第2个问题,我不是搞气象的,在第10楼我已经写了目前的流行看法:
“地球形成后,大部分时间是暖期, 只有少部分是冰期,这是个大循环,所以称作大
冰期, 目前地球是在第四纪大冰期, 开始于258万年前,延续至今。”
也就是说,在第四纪大冰期之前,是很长的暖期,应该以亿年为单位, 要比现在暖得
多,现在是叫间冰期,意思是在2个冰川期之间,是在大冰期之内相对不太寒冷的时段。
你的时间几百万年,从100万到999万年之内, 显然在大冰期之前的那个时段,西伯利
亚的气候应该是足够温暖,也应该有森林。
【在 T*******x 的大作中提到】 : 再问两个问题: : 1,现在东西伯利亚那里是苔原还是森林?你知道吗? : 2,过去的几百万年里那里有过森林吗?有过森林的地方考古应该能考出来吧? : 我说的东西伯利亚就是berelekh site附近。见附图。
|
t******e 发帖数: 2504 | 26
段。
西西伯利亚北极圈内的亚马尔半岛,就是图上红色区域, 有目前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
储量, 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西伯利亚在地球漫长的暖期曾经有的丰茂植被
【在 t******e 的大作中提到】 : 至于第2个问题,我不是搞气象的,在第10楼我已经写了目前的流行看法: : “地球形成后,大部分时间是暖期, 只有少部分是冰期,这是个大循环,所以称作大 : 冰期, 目前地球是在第四纪大冰期, 开始于258万年前,延续至今。” : 也就是说,在第四纪大冰期之前,是很长的暖期,应该以亿年为单位, 要比现在暖得 : 多,现在是叫间冰期,意思是在2个冰川期之间,是在大冰期之内相对不太寒冷的时段。 : 你的时间几百万年,从100万到999万年之内, 显然在大冰期之前的那个时段,西伯利 : 亚的气候应该是足够温暖,也应该有森林。
|
T*******x 发帖数: 8565 | 27 谢谢。现在西伯利亚和加拿大北部叫boreal forest,是针叶林,图片上看不是很高大
,也不是很密集,中间还夹杂成片的苔原,相当于苔原上长着针叶林。
这是现在。冰河时期应该更荒凉,除非气候受洋流影响的反常。
如果有动物,密度也是很低的。
:【 在 TheMatrix (TheMatrix) 的大作中提到: 】
:: 再问两个问题: |
T*******x 发帖数: 8565 | 28 我又考虑了一下这几个事实(这是硬边界条件,必须符合):
1. 东西伯利亚的berelekh site发现了几百头猛犸象的墓园,确定为人类所猎杀,时间
为13000-15000年前。
2.东西伯利亚现在的植被是boreal forest,相当于苔原上长了一些针叶林,看起来是
比较贫瘠的。
3.东西伯利亚在末次冰盛期冬天的温度比现在低十几二十度,可以达到零下80多度。
我们推一下:
第一条是很关键的。几百头猛犸象的骨骼,为附近定居点的人类所杀。那个时候人类活
动范围有多大啊?这说明在这个地方的一个范围内有几百头猛犸象。当然要考虑这个过
程是几代人形成的。但是在人类定居点的一个范围内有几百头猛犸象,这说明猛犸象的
资源是很丰富的。从而说明猛犸象所依赖的植物资源也是很丰富的。感觉肯定比现在的
boreal forest要丰富得多。这个推理没问题吧?
13000-15000年前是末次冰盛期结束之后,和现在处于同一时期(间冰期),温度也差
不多。但是植被要丰富得多 -- 现在只有boreal forest,而那个时候在一个人类定居
点的范围内能支持几百头猛犸象。这个原因也是显然的--植物的丰富与否不怎么依赖于
温度,而主要依赖于降水。也就是那个时候的降水丰富,应该是夏季的降水丰富。所以
植物可以很茂盛。
再往前推到末次冰盛期,比现在和15000年前的时候冬季还冷十几二十度,但是降水情
况不知道。也可以仍然降水很丰富,从而植被很丰富,从而猛犸象资源很丰富。
【在 T*******x 的大作中提到】 : 谢谢。现在西伯利亚和加拿大北部叫boreal forest,是针叶林,图片上看不是很高大 : ,也不是很密集,中间还夹杂成片的苔原,相当于苔原上长着针叶林。 : 这是现在。冰河时期应该更荒凉,除非气候受洋流影响的反常。 : 如果有动物,密度也是很低的。 : : :【 在 TheMatrix (TheMatrix) 的大作中提到: 】 : :: 再问两个问题:
|
Y**M 发帖数: 2315 | 29 降水真的很丰富吗?
据说,阿拉斯加就是因为干旱才未结冰的,西伯利亚大概也一样吧。
在冰川期,结冰是一个正反馈过程。一旦结冰,反射率就会上升,温度就会继续下
降。因此,在纬度或海拔略高的地区,只有干旱才是救星。
据说,在较近的冰期,由于青藏高原持续抬升导致的干旱,使它那一带的冰川也减
少了。
至于猛犸象墓园,到底是在多少年内形成的,才是最关键的。如果每年只有一两头
...貌似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更重要的是:人类的本事就在于,守住迁徙要道,猎杀动物。
这一招甚至对人类也是屡试不爽的。在战争时期,那些战略要地往往是双方必争的
地方,这不是因为双方非要在某个地点上决一胜负,而是谁也输不起。大地足够广阔,
但是关键地点是谁也绕不过去的。
更不用说对动物了,动物大概很难想到绕路。
简言之,你不能因为凡尔登附近死了几十万人,就断定当时当地的人口密度很大。
【在 T*******x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又考虑了一下这几个事实(这是硬边界条件,必须符合): : 1. 东西伯利亚的berelekh site发现了几百头猛犸象的墓园,确定为人类所猎杀,时间 : 为13000-15000年前。 : 2.东西伯利亚现在的植被是boreal forest,相当于苔原上长了一些针叶林,看起来是 : 比较贫瘠的。 : 3.东西伯利亚在末次冰盛期冬天的温度比现在低十几二十度,可以达到零下80多度。 : 我们推一下: : 第一条是很关键的。几百头猛犸象的骨骼,为附近定居点的人类所杀。那个时候人类活 : 动范围有多大啊?这说明在这个地方的一个范围内有几百头猛犸象。当然要考虑这个过 : 程是几代人形成的。但是在人类定居点的一个范围内有几百头猛犸象,这说明猛犸象的
|
T*******x 发帖数: 8565 | 30 嗯。也有道理。
【在 Y**M 的大作中提到】 : 降水真的很丰富吗? : 据说,阿拉斯加就是因为干旱才未结冰的,西伯利亚大概也一样吧。 : 在冰川期,结冰是一个正反馈过程。一旦结冰,反射率就会上升,温度就会继续下 : 降。因此,在纬度或海拔略高的地区,只有干旱才是救星。 : 据说,在较近的冰期,由于青藏高原持续抬升导致的干旱,使它那一带的冰川也减 : 少了。 : 至于猛犸象墓园,到底是在多少年内形成的,才是最关键的。如果每年只有一两头 : ...貌似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 更重要的是:人类的本事就在于,守住迁徙要道,猎杀动物。 : 这一招甚至对人类也是屡试不爽的。在战争时期,那些战略要地往往是双方必争的
|
|
|
t******e 发帖数: 2504 | 31 北美在冰期,除了阿拉斯加,几乎整个加拿大和部分美国的北部地区都是冰川 (
Laurentide Ice Sheet), 解释的原因就是阿拉斯加干冷, 而稍偏南不仅冷而且降雪
量大,这是冰川的形成的2因素。
阿拉斯加和东西伯利亚太平洋沿岸,通过陆桥相连是同一生态区,东西伯利亚在那是应
该也是干冷, 如果不干燥,就像Y网友说的,就是灾难性的冰盖了。
【在 T*******x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又考虑了一下这几个事实(这是硬边界条件,必须符合): : 1. 东西伯利亚的berelekh site发现了几百头猛犸象的墓园,确定为人类所猎杀,时间 : 为13000-15000年前。 : 2.东西伯利亚现在的植被是boreal forest,相当于苔原上长了一些针叶林,看起来是 : 比较贫瘠的。 : 3.东西伯利亚在末次冰盛期冬天的温度比现在低十几二十度,可以达到零下80多度。 : 我们推一下: : 第一条是很关键的。几百头猛犸象的骨骼,为附近定居点的人类所杀。那个时候人类活 : 动范围有多大啊?这说明在这个地方的一个范围内有几百头猛犸象。当然要考虑这个过 : 程是几代人形成的。但是在人类定居点的一个范围内有几百头猛犸象,这说明猛犸象的
|
h***i 发帖数: 89031 | 32 这是扯蛋
大西洋的向极输送停止了,太平洋的洋流没有停止啊
【在 t******e 的大作中提到】 : 北美在冰期,除了阿拉斯加,几乎整个加拿大和部分美国的北部地区都是冰川 ( : Laurentide Ice Sheet), 解释的原因就是阿拉斯加干冷, 而稍偏南不仅冷而且降雪 : 量大,这是冰川的形成的2因素。 : 阿拉斯加和东西伯利亚太平洋沿岸,通过陆桥相连是同一生态区,东西伯利亚在那是应 : 该也是干冷, 如果不干燥,就像Y网友说的,就是灾难性的冰盖了。
|
h***i 发帖数: 89031 | 33 这才是阿拉斯加没有冰川的原因
【在 h***i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是扯蛋 : 大西洋的向极输送停止了,太平洋的洋流没有停止啊
|
t******e 发帖数: 2504 | 34 看来来个扯蛋气候学家了,那就展开解释解释吧。
【在 h***i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是扯蛋 : 大西洋的向极输送停止了,太平洋的洋流没有停止啊
|
t******e 发帖数: 2504 | |
h***i 发帖数: 89031 | 36 气候学家来这里是骂街的
不是挣钱开讲座的
【在 t******e 的大作中提到】 : 那个SB扯蛋气候学家, 怎么不来解释?
|
h***i 发帖数: 89031 | 37 你们跟着学习骂街就行了
你们的数学太差,气候模式理解不了
【在 h***i 的大作中提到】 : 气候学家来这里是骂街的 : 不是挣钱开讲座的
|
t******e 发帖数: 2504 | 38 别故弄玄虚,还数学还模式呢,小学数学就够了:
降水量>蒸发量,低温结冰。
降水量<蒸发量,没冰。
阿拉斯加的纬度,蒸发量本来小,LGM海平面下降1百多米, 使得alaska range 相对高
度增大,海洋的moisture难爬上去,降水量更小,没冰。
【在 h***i 的大作中提到】 : 你们跟着学习骂街就行了 : 你们的数学太差,气候模式理解不了
|
t******e 发帖数: 2504 | 39 Why was interior Alaska green during the last ice age?
http://www.gi.alaska.edu/alaska-science-forum/why-was-interior-alaska-green-during-last-ice-age
阿拉斯加大学Geophysical institute的文,和我的观点类似。 |
h***i 发帖数: 89031 | 40 跟你说的完全不一样
你说的是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在 t******e 的大作中提到】 : Why was interior Alaska green during the last ice age? : http://www.gi.alaska.edu/alaska-science-forum/why-was-interior-alaska-green-during-last-ice-age : 阿拉斯加大学Geophysical institute的文,和我的观点类似。
|
|
|
h***i 发帖数: 89031 | 41 这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水面蒸发量,一个是实际蒸发量
从物质守恒出发,在没有地表径流流入的地区,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不可能大于降水量
【在 h***i 的大作中提到】 : 跟你说的完全不一样 : 你说的是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
t******e 发帖数: 2504 | 42 他说是降水量小, 这点和我一致。
至于降水量和蒸发量, 无非是第2个不等式多个=号:
降水<=蒸发, 无冰。
【在 h***i 的大作中提到】 : 跟你说的完全不一样 : 你说的是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
t******e 发帖数: 2504 | 43 好了,我们都理解那个不等式的意思, 算你扣了个小字眼。
如果改为降雨<=蒸发能力, 就一点毛病没有。
水量
【在 h***i 的大作中提到】 : 这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水面蒸发量,一个是实际蒸发量 : 从物质守恒出发,在没有地表径流流入的地区,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不可能大于降水量
|
h***i 发帖数: 89031 | 44 跟绝对大小是无关的
这里的关键是季风气候,巨大的季节差异,夏季的降水可以很多,但是迅速的由地表径
流溜走了
冬季的降水形成冰盖,但是相对较少,冰盖很薄,夏天来临,总能把冰盖迅速除掉
由于冰盖的反射作用,光靠日照,很难把冰盖迅速消除
冰盖迅速消除的条件,是夏季风带来的液态降水
【在 t******e 的大作中提到】 : 他说是降水量小, 这点和我一致。 : 至于降水量和蒸发量, 无非是第2个不等式多个=号: : 降水<=蒸发, 无冰。
|
h***i 发帖数: 89031 | 45 不用环流输送和扰动模型,也就只能解释到这里了
【在 h***i 的大作中提到】 : 跟绝对大小是无关的 : 这里的关键是季风气候,巨大的季节差异,夏季的降水可以很多,但是迅速的由地表径 : 流溜走了 : 冬季的降水形成冰盖,但是相对较少,冰盖很薄,夏天来临,总能把冰盖迅速除掉 : 由于冰盖的反射作用,光靠日照,很难把冰盖迅速消除 : 冰盖迅速消除的条件,是夏季风带来的液态降水
|
t******e 发帖数: 2504 | 46 人家阿拉斯加大学地球物理学院的人,都说了是降水少,可没有说季风减弱。
另外,冰盖反射, 还不就是蒸发减弱。
【在 h***i 的大作中提到】 : 跟绝对大小是无关的 : 这里的关键是季风气候,巨大的季节差异,夏季的降水可以很多,但是迅速的由地表径 : 流溜走了 : 冬季的降水形成冰盖,但是相对较少,冰盖很薄,夏天来临,总能把冰盖迅速除掉 : 由于冰盖的反射作用,光靠日照,很难把冰盖迅速消除 : 冰盖迅速消除的条件,是夏季风带来的液态降水
|
h***i 发帖数: 89031 | 47 南极也降水少
冰盖本身蒸发就很弱
人家说的冬天降水少
【在 t******e 的大作中提到】 : 人家阿拉斯加大学地球物理学院的人,都说了是降水少,可没有说季风减弱。 : 另外,冰盖反射, 还不就是蒸发减弱。
|
t******e 发帖数: 2504 | 48 另外,再看看被某网友说成是所谓“严重逻辑错误”的东西,第8楼LGM(末次盛冰期)
的永久冻土分布线。
那个图可不是我画的,是兰州大学论文中的:
北半球末次冰盛期多年冻土分布特征
http://gb.oversea.cnki.net/KCMS/detail/detailall.aspx?filename=1015334809.nh&dbcode=CMFD&dbname=CMFD2016
兰大该实验室老板,和北大/中科院/荷兰一大学合作,一起发了篇英文文章:
The extent of permafrost in China during the local Last Glacial Maximum (
LLGM)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bor.12049/epdf?r3_referer=wol&tracking_action=preview_click&show_checkout=1&purchase_referrer=onlinelibrary.wiley.com&purchase_site_license=LICENSE_DENIED_NO_CUSTOMER
里头说,冻土线在华北是在北纬38-40度。 注意,北纬40度正好从北京穿过。
另外一篇文章:
Evolution and changes of permafrost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during the
Late Quaternary
http://www.scar.ac.cn/fulltext/2017/1/20170101.htm
下面是该文里的图8, 冻土线和本帖第8楼也是一致的。 |
t******e 发帖数: 2504 | 49 人家明明说的是:warm, dry summers and less snow in winter.
人家也提到了另外一个因素,mid-latitude interception of moist, warm air from
the tropics, which provides less moisture for high-latitude places. 热带来
的温暖水汽, 被中纬度截流了,到高纬度时湿度少了。
【在 h***i 的大作中提到】 : 南极也降水少 : 冰盖本身蒸发就很弱 : 人家说的冬天降水少
|
h***i 发帖数: 89031 | 50 warm summer 一个是夏季风强烈,一个是高反射冰雪下垫面消退迅速
年平均降水减去蒸发率,不可能是负数(没有地表流入)
固态降水增加冰层,液态降水减少冰层
冰层的增长,不是总体降水率决定的
对于 mesh land,排水不畅,夏季降水有可能存留到冬天结冰,那也不行
但是阿拉斯加的大部分地区没有这种问题
from
【在 t******e 的大作中提到】 : 人家明明说的是:warm, dry summers and less snow in winter. : 人家也提到了另外一个因素,mid-latitude interception of moist, warm air from : the tropics, which provides less moisture for high-latitude places. 热带来 : 的温暖水汽, 被中纬度截流了,到高纬度时湿度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