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慈禧疑案正解:慈禧从妃子到女王的秘密(转载)
相关主题
慈禧太后最怕的那个女人是谁?(zz)
慈禧是否连环杀手?
慈禧不是妖
咸丰死前不杀慈禧的真正原因
如果当年道光帝选鬼子六做继承人,是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国就能胜利
肃顺等八大臣为什么会输给慈禧和恭亲王亦析
肃顺据传曾向咸丰谏言行钩弋夫人故事,不知真假?
奕欣若当皇帝 清王朝或许走的更远
咸丰皇帝喝鹿血暴毙之谜 zt
慈禧还是很狠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慈禧话题: 慈安话题: 皇帝话题: 安德海话题: 恭亲王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B***y
发帖数: 46
1
在教科书上对于慈禧的评价向来是专横、奢靡、残暴、无能、昏聩,实际上,在历
史的政治舞台上,慈禧的权术玩弄得是相当有一手。
受到刺激
慈禧地宫出土了慈禧的印章——它到了地宫里就不叫印章了,而是叫作“香宝”,
除了“香宝”还有“香册”。香宝就是用檀香木做的印章,在上面雕刻着慈禧的22个字
的谥号。那种一页一页的上面刻着文字的则是香册,香册上面的文字就是对香宝上文字
的注解。
慈禧由一个小小嫔妃一步一步晋升到贵妃,再到皇太后,在这个过程中都会留下很
多印章。比如,她由嫔升妃时,会有金册金宝、玉册玉宝,当她由妃升为懿贵妃的时候
,还会有同样的金册金宝、玉册玉宝。这些东西对她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是身份和地位
的象征。即使在她死后,这些东西的威力仍然存在,后人看到它们就好比见到圣旨、见
到皇太后本尊,是相当了不得的。
后世向来认为慈禧天生就有很强的权力欲望,有人说她当年在做懿贵妃的时候,就
已经暴露了自己的政治野心,按捺不住想要展示自己的政治才华了。更有人称她在承德
山庄服侍咸丰皇帝的时候,帮咸丰批阅奏折,很可能就是有意而为之,有很大的预谋之
嫌。
其实站在女性的角度来看,女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期望能够安稳度日,有什么事
还有丈夫顶着。虽然后来慈禧丈夫不在了,儿子太小又依靠不了,但在此之前,如果没
有一些现实带来的刺激,相信也不会让她产生抓住权力的念头。她作为一个女人应该也
是受形势所迫,毕竟只有手握权力才有出头之日。
时值咸丰十年(1860)八月初八,英法联军的大炮轰进京城,咸丰皇帝带头弃城逃
走,还带领了一众宫娥后妃、王公大臣。逃跑是需要交通工具的,所以这批人有的骑马
,有的坐轿子。
当时负责安排后妃交通工具的是肃顺,他给正宫娘娘慈安皇后安排了最好的轿子,
而当时虽然慈禧已经做了懿贵妃,但还是比不上皇后,肃顺给她安排的轿子就不太好。
所以一开始,慈禧就因为轿子质量太差,一路颠簸还十分硌屁股而气得不行,然后就去
要求换轿子,没想到在肃顺那里碰了一鼻子灰,人家一句“换什么换”就给顶了回来,
还冷嘲热讽说了些“又不是在宫里,哪有那么多条件,凑合坐吧”这样的话。慈禧被这
么噎了一遭,老公虽然健在自己不算孤儿寡母,但是皇帝当时哪顾得上她呀!于是慈禧
自己抱着孩子坐着不好的轿子,一路颠簸到了承德。路途十分遥远,一路上,她也着实
受了不少苦。档案里面也有记载,当时肃顺给了慈禧不少气受,所以慈禧跟肃顺那时候
就产生了矛盾。
到了承德之后,慈禧受到的待遇依然没有好转,给皇帝和皇后安排的自然都差不了
,但身为一个贵妃的她就略显凄凉——给她准备的东西都不是十分好,无论是生活起居
方面,还是饮食所用的餐具,都肯定跟皇后的比不了。然而慈禧这人攀比之心极其严重
,跟人家比较之后,又惹了一肚子气。
当时慈禧的内心活动是十分复杂的:自己的儿子是未来的皇帝,自己是要当皇太后
的,这肃顺也太不会看事儿了!这么办事实在让她接受不了。同时,还有一个人在她身
边煽风点火、添油加醋,这个人就是太监安德海。这个人不停地鼓动唆使慈禧,使得慈
禧对于权力的欲望急剧膨胀。再加上这一番遭遇,她深深地意识到了权力的重要性。
拉拢奕訢
对慈禧来讲最有意义的一个“香宝”,应该就是“同道堂”,那是咸丰皇帝临死前
赐给同治皇帝的。咸丰皇帝去世后,小皇帝下旨,规定:要先在首章印上赏给慈安的御
赏章,然后在尾部扣上这个同道堂印。实际上,同道堂印原本被咸丰皇帝当成一个闲章
,很少使用。
但是这个同道堂印对慈禧却产生了重要的效应,尤其是在辛酉政变这段时间里面,
慈禧靠它把握住了权力——这让她有了胆量也有了目标,也使她初步尝到了权力的甜头
,所以这个同道堂印章非常有名气。
其实慈禧是没有资格使用这个同道堂印的,她这种行为说白了就是通过霸占小皇帝
的印章,来行使不属于自己的权力。就算小皇帝是她儿子,这个东西也不能由她来用。
按照规矩,就算是保管都轮不到她——皇帝身后是有一批太监总管的。慈禧这种行为完
全是欺负皇帝小,然后借机上位。
话说咸丰帝死后朝廷分为三股势力:以醇亲王奕譞、恭亲王奕訢为首的皇亲贵胄势力,
以慈禧、慈安两宫太后和同治小皇帝为首的帝后势力,还有就是以肃顺为首的赞襄政务
八大臣势力。
那个时期的矛盾错综复杂,当时八大臣十分专横跋扈,根本没有把慈安、慈禧和同
治这孤儿寡母放在眼里,这令慈禧意识到自己处境危险,不管是为了防止皇权落入他人
之手,还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她都不得不挺身而出。
于是慈禧先去拉拢慈安,以历代奸臣专权欺负孤儿寡母为引子,又举例曹操逼宫的
故事,一来二去打动了慈安,两宫太后首先上了一条船。然后二人要做的工作就是一起
去拉拢六王爷奕訢。
实际上,虽然八大臣的矛头是直指慈禧的,但奕訢与他们之间的矛盾也是相当深的
。因为八大臣是咸丰皇帝这一脉的,一向排斥六王爷。奕訢因为与咸丰皇帝有过夺位之
争,一直以来为了保命,都以一个闲散王爷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但其实他对咸丰皇
帝早就心怀不满。因为无论文治武功,奕訢在道光皇帝的九个儿子当中都是最出色的。
咸丰五年,奕訢被革去了军机大臣等要职,只给他留下了恭亲王这么一个虚位,一直被
放在京师当留守大臣,和核心权力相距甚远,不能够参与核心机密,奕訢的心里十分不
平衡。所以,慈禧给他提供了这个机会,他是一定要参与进去的。
于是奕訢及时掌握住了这样一个叩谒梓宫的机会,先去叩谒哥哥的棺材,然后再去拜见
两位皇嫂,实则三人是在承德密谋发动一场政变,主要目的就是干掉八大臣,这场政变
就是历史上的“辛酉政变”。
北京是奕訢的天下,承德是八大臣的天下,所以当时奕訢坚持要回到北京再发动政
变,这样方能达到天时地利人和,方便自己施展拳脚。于是慈禧以皇帝太小经不起折腾
为由,抄近道先回京城,而肃顺护卫咸丰灵柩走得很慢。因此,慈禧比肃顺早到京城两
天。瞄准这个时机,回京后慈禧大吐苦水,当着大臣们的面哭诉肃顺,历数他如何欺负
她和小皇帝。大臣们看出了慈禧的用意,纷纷把矛头指向了肃顺。随后两宫皇太后降了
旨、盖了印,卸去了肃顺等八大臣的顶戴花翎。肃顺被立即斩首,端华和载恒在牢中自
尽,其他人没再深究。
慈禧可谓成功地迈出了得权的第一步,这为她得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切明显
多亏了奕訢,按理说慈禧应该感念在心,但是后来叔嫂之间又发生了很多变故。
罢免奕訢
在政变之后,皇权就回到了两宫皇太后和奕訢王爷的手里,虽然在他们执政之初,
有一个刚刚合作的蜜月期,但是慈禧这个人最善于卸磨杀驴、过河拆桥,过了这个蜜月
期,她就翻脸不认人了。
垂帘之初,奕訢作为议政王事实上是忠心耿耿、事无巨细地为慈禧太后安排着、布
置着,把朝廷上下大事小情弄得井井有条,不过与此同时,权力也在逐步集中。这个时
期主要权力都集中在议政王的手里,也还算和谐。但是慈禧的头脑十分冷静,她发现这
个时候朝野内外似乎眼中只有一个议政王,只认这个恭亲王,都忽略了还有皇帝,一旦
意识到这样一种局势,慈禧必然不会坐以待毙了,她开始警觉,准备找机会就要对付奕
訢。
同治四年(1865),一个让慈禧找碴儿的机会来了。事情缘于慈禧非常讲究生活品
质,爱奢侈铺张,喜欢金银器皿,既然已经位居皇太后,要使用好东西也无可厚非了,
自然有资格摆谱。尤其是她身边还有个安德海时常鼓动唆使她,这个安德海老是跟慈禧
念叨,说皇太后应该使最好的东西,咱们现在这个碗啊、盆啊什么的也该换换了。慈禧
一听,是这么回事,就吩咐安德海去安排。
只是这个事却不是那么好办的,必须经过奕訢这一关,按理说这是慈禧宫里的私事,奕
訢本不该管,但是事情关乎朝廷他都要管一管,鉴于当时国库紧张,国家正处在一个困
难时期,奕訢就没有同意这个事,让慈禧先凑合着用。
其实慈禧当时也是非常忙的,每天政务繁多,这个事情她可能也忘了,但是禁不住
安德海提醒。在奕訢那里碰了钉子,他免不了要说道说道。当时,安德海就跟老佛爷说
了,您看这事真是倒霉啊,我到六爷那要换瓷器,六爷居然不允许。这话一出,慈禧当
即一个激灵,有了警觉,为什么不给换啊?然后这个安德海就开始添枝加叶、添油加醋
,污蔑人家奕訢怎么怎么糟践他了,这个话一传就变了味,慈禧一听气得眼都绿了,咬
牙切齿说,好你个奕訢,你怎么着?要造反啊!
这么一来,慈禧和奕訢之间就有了实质性的矛盾,慈禧还就此放话要调查奕訢的所
作所为,然后开始鼓动慈安,指出奕訢有夺取她们姐俩权力的嫌疑,并声称朝野上下眼
中都只有一个六王爷,都快忘了还有皇上,更别提她们姐儿俩。慈安一听,确实有些道
理,但是并没发现奕訢有造反的苗头,况且有奕訢以来,朝野上下都是奕訢在处理,她
乐得清闲。但是慈禧不能苟同,她是极力劝说慈安,垂帘听政不能付诸东流,权力也实
在得来不易,这么白白拱手让人岂不可惜,要采取措施才行。这回慈安点了点头,慈禧
就利用这个机会马上进行暗中操作,把调查奕訢的命令发了出去。
恰恰这个时候有个钻空子的人,这个人叫蔡寿祺,是一个十分善于钻空子的人,要是没
有他,还不知谁能来说这个事。他看准慈禧的心态之后马上就上了一个折子,这个折子
历数奕訢贪墨、骄盈、揽权、徇私等罪过,慈禧皇太后看了之后,把这个折子默默地留
了下来,伺机而动。
紧接着,恭亲王就接到慈禧旨意被免去了差事,赋闲在家,这回慈禧总算松了一口
气。可是这毕竟是她初步运用自己的权力,政治手腕还尚不成熟,她虽然革了恭亲王的
职,但朝野内外都是恭亲王的党羽,恭亲王不会轻易罢手,这件事也不会这么轻松就了
结。
再罢奕訢
因为这几年奕訢的功劳是朝野上下有目共睹的,即使有些事不是什么大事,奕訢也
都责无旁贷,奕訢一经罢免,引起不少人的不满。慈禧接连收到上书,请求免去奕訢的
处分,慈禧一看这大臣对自己的处理是不太满意啊,就赶紧去跟慈安商量。慈安还是比
较厚道的,主张适可而止、得过且过,毕竟六爷功劳不小。慈禧一看,既然这个事情确
实是处理得过于鲁莽了,那就改变策略,放长线钓大鱼,于是就恢复了奕訢的议政王身
份。这是第一次罢免恭亲王,到其恢复职位,前后仅持续了十天的时间,慈禧算得上惨
败。
但是,要知道慈禧并不是那种善罢甘休的女人,奕訢再一次独揽大权,慈禧的心中
更加难以平复,她早晚还是要找机会彻底扳倒奕訢。
在那个时期,慈禧认为,分担她权力的人只有她儿子和慈安,再容不下他人,除了
他们之外的别人,是她绝不允许来触碰她的权力的。因为慈安是正宫娘娘,她无法与之
竞争,有事儿和她商量就已经足够了,而自己的儿子是皇帝,这个时候不能亲政,那只
有两宫太后可以分担权力,奕訢身为一个议政王的历史使命早该结束。
从那以后,恭亲王与慈禧相处的过程中,就时常发生摩擦。说到他第二次遭到罢免
,还是因为这个安德海。
同治八年(1869)的时候,安德海以皇帝就快要大婚为由,奉慈禧太后之命到南方
为同治皇帝采办龙袍。其实,太监是不被允许出宫的,安德海得以出宫应该也是在慈禧
面前下了一番功夫,才求来这么个机会,并且找了个借口。安德海一出宫门直奔苏州,
不料早已被慈安和恭亲王给盯上了。其实慈安与慈禧多多少少也是有矛盾的,包括与小
皇帝之间,也有着错综复杂的矛盾,所以这次慈安跟恭亲王同仇敌忾,合力对付安德海。
要怪也就怪安德海这个人太不安分,想不引起别人的注意都难,本身一个太监出宫
就是违规操作,他在路上还不检点,十分张扬,找了许多女人上他的官船,沿运河南下
的过程中还大张旗鼓、吹拉弹唱,要多高调有多高调。所以他的船游到山东地界的时候
,就碰上一个胆大的巡抚要治他,那人就是丁宝桢。他在办安德海之前,决定先去探了
探慈安的态度,他火速八百里加急上书请示慈安。当时慈禧正在病中,慈安独当一面,
把折子一看,心想这安德海了不得啊,出了宫不说,在路上还有这么多嚣张的事,当即
一道秘密口谕,下令就地正法安德海。丁宝桢很快接到了谕旨,有太后撑腰,那还等什
么,立马前去拿下安德海,二话不说就给他斩首示众了。
慈禧得知此事之后衔恨在心,气不打一处来,她知道慈安是与恭亲王串通一气的,
所以在小皇帝面前,言语间透露出对恭亲王的深刻憎恨和极致不满,撺掇小皇帝找一个
借口把恭亲王再一次全权罢免。
当时小皇帝提出要给两个母后修复圆明园,但是奕訢考虑要以国家大事用银为重,
所以反对,认为修圆明园这些事都太浪费了,这就触了小皇帝的霉头,使得他十分生气
,想起母亲说的一些话就把恭亲王的一切差事又给罢免了。随即立刻招来朝野上下一片
反对之声,所以西太后又不得不摆出姿态,装模作样对小皇帝大加训斥了一番,然后无
奈又给恭亲王恢复了一些差事,这第二回合,恭亲王还是赢了。
通过这两次的交手,奕訢的心灵可以说是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最终他彻底被免职是
在1884年,当时是中法战争非常激烈的时期。就中法战争这个问题,奕訢是主张议和的
,然而慈禧是主战的,两人再次产生矛盾,最后法国人竟然“不战而胜”,使得大清国
丢尽颜面。慈禧一怒之下,又以此为借口,再一次罢免了奕訢,让他从此赋闲在家。
加害慈安
然而事实并不像慈禧预料的那么简单,此时她还不能够真正独揽大权,因为还剩下
一个永远横亘在她面前的正宫慈安,这个障碍是无法跨越的。只要慈安一除,慈禧就能
够真正的一人独大,所以慈安这个阻碍她专权的绊脚石,就是她下一个开刀的对象。
之前,宫中一直在传慈禧患上了一种血崩之症,慈安当时还下懿旨让各督抚找寻名
医,请进宫为慈禧调理医治。所以这期间,大家都知道慈禧卧病已久,而且大臣上朝的
时候,发现只剩慈安一人在里面垂帘听政了,慈禧则在养病。这种情况时间一长,大家
都认为慈禧的身体不行了,肯定命不久矣,可是没想到,有一天去上朝的时候宫门打开
,突然太监在里面传出一句话是“慈安皇太后驾崩了”,这帮大臣一下子震惊了,都不
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甚至怀疑是太监说错了。一直在病中的明明是慈禧皇太后,怎么会
是慈安皇太后去世了呢?大家一时间都没反应过来,面面相觑。
之后急急忙忙到宫里一看,果真是慈禧太后在上面完好端坐着,而慈安在里面已经
小殓了,衣服都穿好了,脸也盖上了,当时大臣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登时哭倒一
片。
而在《翁同龢日记》中有这样一则记载,有人制止痛哭的大臣,提醒说西太后正看
着。可见慈禧和慈安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大臣因为惧怕慈禧,甚至不敢
为慈安哭丧。
如此看来,慈安之死应该是大有文章,非正常死亡的可能性很大。据说慈安太后一
贯喜欢吃小点心,所以慈禧就让她的太监和宫女给慈安送去了一个食盒,送去的食盒中
有一些小点心,慈安吃完之后,当夜就暴亡了。
不过不管慈安的真正死因是什么,慈禧在通向专权的道路上确实没有了任何阻碍。
这个结果无疑是她经过一步一步的努力,处心经营、谋划计算得到的,最后终于一个人
独揽了大权,然而还有更多的风暴、更多的坎坷在等着她去战胜和跨越。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慈禧还是很狠
故宫惊梦(套曲)
大清国本应再支撑50年的,可惜选错了人
揭开大太监安德海死因之谜 (转载)
大家说说恭亲王
提起甲午战争,我大清出门不好意思打招呼
咸丰的辅政八大臣为啥没能斗过慈禧?
咸丰为什么不让奕忻做摄政王?
原来慈禧是个矮个子女人
为何编造慈禧嫁李鸿章的逆天绯闻?(zz)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慈禧话题: 慈安话题: 皇帝话题: 安德海话题: 恭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