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h 发帖数: 1862 | 1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军队打的6次重大战役/战斗
1. 太行山战役 - 歼灭国军朱怀冰,鹿锺麟,孙殿英6万人
1940年3月,国军朱怀冰,鹿锺麟,孙殿英三支军队准备从山西南部 开往河北,穿
过太行山打开了一条通道,以使后面的国军能够进入河北省向日本军发动 全面攻击,
并在顺德附近切断日军平汉路的补给线。张荫梧将军已经在河北省组织起民 团,在沿
铁路线一带牵掣住日军达两年之久。张荫梧必须保住交通线。那样他便须控制 住河北
和河南间的山路。当这计画完成时,朱怀冰的九十七军,兵力两万,驻守山路的 南端
,正好通到河北省平原。他把军队分驻在村庄和山头的堡垒里。山路中间直到河北边境
,由鹿锺麟将军驻守.兵力也有两万。南端便是孙殿英的新五军, 乒力也有两万。
共产党八路军刘伯承部队此时也进入了这个地区。刘伯承在一九二九年曾加入俄国
军队与张学良的东北军作战。中国共产党中第一个投入外军残害自己同胞的就是他。刘
伯承晓得,如果他能够切断张荫梧和这山路里三军国军的联络线,此后他们便可以阻止
住任何其他国军的推进,这项计画实现后,他们便可以逐渐压迫沿交通线对日作战 的
游击队,而获到整个华北的控制与扩展。共产党很晓得中国一句古语的意义,「控制住
山地便可以控制平原。」
共军这项策略很简单,但很毒辣。当他们看到国军集中到山道以后,他们便派些机
智而 善辩的官员与国军将领商讨如何合力进击日军。那时候刚好是正式被认为共军及
国军都 具有同一目的的期间;当共产党的野心尚未表面化的时候,内战只是零星散漫
的,是暴 动而不是公然叛逆,共产党最后的叛逆行动,直到各方面环境,人力,时间
和地点都配 合适当后才爆发起来。
这些狡诈的共军都有些口若悬河的本事。他们提供人力,技术和经验,只要求与国
军武装兄弟并肩对抗中国敌人──日本。他们装出热诚和恳挚,一再提出这种要求。
他们的要求被接受了,他们把一部军队开进山地,驻守在朱怀冰九十七军和鹿锺麟
军队的中间, 他们的训练和良好举动消灭了任何的猜疑。随后到了计画的适当时间,
他们突然在三月 七日向国军发动猛袭。他们先集中兵力袭击第九十七军,当这军兵力
几乎全被消灭后, 再于三月八日迅速引还,袭取并消灭了鹿锺麟的军队。
孙殿英在夜间命令集中兵力突围。但是刘伯承预料到这一点,当他们以闪电方式消
灭了山道北端和中部的国军时,立即迅速南向在九日早晨突袭孙殿英的部队,第五军也
被共军击溃,几乎是全军覆没,和九十七军及鹿锺麟的河北军遭受同一命运。 一九四
○年春季那两天的血战中,共产党几乎屠杀了他们自己的六万同胞部队,而日本军队却
是安闲地驻在不足五十英里外的地方。
2. 冀中平原战役 - 歼灭张荫梧河北民军2万人
1937年9月24日保定失守后,南撤途中各县退出来的保安队被张荫梧改编为一个团。十
月初,张荫梧的人马已经有五个团。此时,他开始派遣工作组到潜入到敌占区开始活动
。这些工作组也不负众望,曾策反了伪军一个师,并且策反部下刺杀了伪军军长李福和
[《河北民军的兴起和溃散》,河北文史,4,列传6]。
在山西陵川的这段时间,张荫梧和八路军的关系尚好。中共派朱瑞到张荫梧部做统战工
作,并和八路军划分了防区。中共甚至一度将原河北邢台四师校长孟福堂率领的“太行
小分队”划拨给张荫梧领导培训。但是张荫梧虽然与中共合作,但显然不愿意中共在他
的队伍里搞宣传。后来觉得这个小分队难于控制,就又还给了八路军。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到1938年初,张荫梧已经扩大到八个大队,其辖下的河北民训处
也更名为“河北民军总指挥部”。张被任命为河北民军总指挥,王长江(河北博野县城
人,与张荫梧同乡,又是保定军官学校第九期步兵科毕业生)、乔明礼任副指挥,辖下
的八个大队(团)分别为:一团长王长江,二团长刘冲九,三团长张超,四团长孙光前
,五团长韩祖光,六团长盂宪福,七团长吴嘉谟,八团长李兆膺,九团1938年9月建于
冀中,团长为李侠飞[《张荫梧和河北民军》,《文史资料选辑》111辑,《河北文史资
料》16辑],全部约二万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中共党员杨秀峰领导的冀西民训处,也是在张荫梧的领导之下开展的。
吴嘉谟曾带领一个团在冀西与杨秀峰部一起打游击,两部合作十分愉快,杨秀峰最后热
烈欢送吴嘉谟。而吴嘉谟回到陵川,也向张荫梧做了详细的汇报。
这一切在1938年秋开始发生改变。
此时,鹿钟麟被任命为河北省主席,张荫梧被任命为河北保安司令。9月,张荫梧奉命
开始向河北敌后深入。然而此时河北大部已经被八路军建立了根据地,他们对张荫梧的
归来,自然不报欢迎的态度。说到这里,笔者不得不感慨我们今天宣传的强大。这里不
妨再举一个例子,看看张荫梧是如何被妖魔化的。
关于张荫梧北上的事情,据郑一民回忆称,当时在张荫梧部的中共党员张存实“曾多次
向张荫梧建议:‘河北民军顾名思义,不应当留在山西,应回河北和八路军合作抗日,
打游击,打日本。’张荫梧听了并不以为然,但他也感到部队粮饷困难,山西不是久留
之地。每当酒足饭饱之后,张荫梧便在指挥所挂的军用地图前踱来踱去,冥思苦想着重
返河北,霸占冀中平原”
看了这一段,笔者不仅拍案叫绝,首先笔者愣是没看懂这张荫梧到底是愿意还是不愿意
回河北。如果张荫梧北上,就是“霸占冀中平原”,不北上,那是消极抗战。你说这张
荫梧也真够难的。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张荫梧的名声的确在外,其影响力在河北丝毫不逊于八路军。因而
张部一进入河北,各种地方武装纷纷来投,张荫梧一时间实力骤增,这在当时已在河北
站稳脚跟的吕正操看来,不能不有点泛酸。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作为河北省政府主席的鹿钟麟认为,河北的各种政权由他来领导,
县长自然也得由他来任命。因为现在“国共合作”了,“军令政令要统一”,八路军自
然也不能例外。然而站稳脚跟的八路军当然不愿意听从国民党方面的指挥,至于要撤换
县长,那更是难上加难。于是乎,一个县有时会出现N个县长,国民党的,中共的,日
伪的。纵观初期的华北敌后国共政治摩擦,几乎全是因这个原因而起。
再后来,就是军事摩擦了。
相信很多人对于每次国共摩擦的前因后果很感兴趣,笔者查阅不少资料,就自己看到的
情况做一描述,算是微观的窥探下华北敌后国共摩擦的点滴。
关于河北民军和八路军,比较著名的有两个,一个是冀中事件(博野事件),一个是深
县惨案。
先来说这个冀中事件。关于谁先挑衅的问题,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XXX大举进攻,
我忍无可忍,不得以还击”。我没有逐个研究这些个摩擦,不敢妄下论断,但是就这个
冀中事件,不妨来剖析下。
郑一民声称的起因是“张荫梧派王长江率三个团的兵力前去冀中,对付已和共产党合作
的张存实”。吕正操也称张荫梧“这次来是想抢占地盘,幻想利用它过去的影响扩大势
力”[《吕正操回忆录》,P189]。八路军实际上已“于12月16日把张荫梧的河北民军四
个团(一、六、七团、特务团)全部包围在杜村一带。拂晓,八路军被迫还击”。
对此,笔者不太能理解把对方包围之后被迫还击是怎么样一种情况,王育英帮我解开了
这个疑问。王当时在王长江的一团,当时驻在博野杜村,任务是“向保定方向的日军警
戒”。次日大雪,午夜后“忽闻枪声大作”,“惊诧日军何来之速”[《我所知道的河
北民军》王育英,《河北文史资料》16辑]。交火后才知被八路军包围,至天明,该团
少数突围,大部被缴械。
谁是谁非,此时尚不好说。然而根据国民党方面的史料记载,12月,吕正操致军委会电
称日军“分路向冀中扫荡”,为支援吕部,军委会电令张荫梧连同原驻博野的博野民军
(实为中共领导)“于十四日率部北上”,“以阻击保定南下之敌”。“不料于十六日
上午一时,吕部于司令率三千余人,突向我驻博野北邑及杜村之第一团部队同时袭击,
至十六日上午,第一团十三大队以及特务中队一部,均被缴械[《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
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五编 中共活动真相 二P273]” 。
从史料可靠性来说,《史料初编》均取自当年原始档案。如今被大陆学者广泛引用,其
可靠性非常之高。与王育英的回忆对比,发现其一致程度也非常之高,整个过程起因结
果一目了然。
中共方面并未就此罢休。“战斗结束后,晋察冀边区和冀中、冀南抗日政府为了揭露张
荫梧的真面目,先后印发了《看!张荫梧想干什么?!》、《民八事件内幕》等材料,并
将其罪行刊登在《冀中导报》和《冀南日报》上,使广大抗日军民了解了事件真相,认
识了张荫梧的反动本质,为最后消灭以张荫梧为首的反动势力打下了基础。[《张荫梧
和河北民军》]”
关于深县惨案,大家也可以百度一下,相信在第一页大家就能找到答案。关于这件事,
尽管吕正操信誓旦旦的说是张荫梧挑起的,但是如今已经有不少的学术论文对此进行了
论述[杨奎松:《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杨雄威:《“深县惨案”考述》],大家有兴
趣可以详细看看。我们所知道的“深县惨案”的后果是,河北民军张荫梧部彻底被打垮
,张荫梧彻彻底底成为了国共摩擦的牺牲品。
张荫梧在深县被击溃后,乔明礼也重伤被俘。但是乔明礼之前在冀西与杨秀峰关系尚好
,与八路军冲突不大。乔明礼因而对于吕正操这一举动非常不满,被俘后对冀中军区领
导赵金成说:“石家庄日寇出十万买我,死的五万。你把我打成这样,日寇不给你十万
也得给你五万,你领赏去吧[《抗战中的乔明礼》, 《人物春秋》]。”乔明礼被释放
后,鉴于杨秀峰和他关系不错,中共让杨秀峰做他的工作,劝他和八路军合作,杨秀峰
管政治,乔明礼管军事。在乔明礼看来,这种合作无疑于被吃掉,当然没有答应。
3. 黄桥战役 - 歼灭国军韩德勤1.1万人
1937年底,国民政府同意将红军长征时留在南方的部队集中整训,番号为国民革命
军陆军新编第四军,隶属顾祝同的第三战区参加抗日。根据中共所报名册共10329人,
编为4个支队。由政府发给军饷、粮草、弹药、服装,整编和作战区域都在安徽,一直
未与日军正面冲突。到1938年底新四军未经政府批准已扩军到5万人,要求增加军饷补
给未获同意,就进攻国民政府军,擅自改变作战区域,建立政权和银行,发行货币并收
税。
1940年5月4日,中共中央指示新四军:“在江苏境内,应不顾顾祝同、冷欣、韩德
勤等反动分子的批评、限制和压迫,尽可能迅速地并有步骤有计划地将一切可能控制的
区域控制在我们手中,独立自主地扩大军队,建立政权,设立财政机关,征收抗日捐税
”。随之陈毅率1、2两个支队渡过长江,攻占韩德勤的郭村。
6月底,地方军阀李明扬、李长江试图抢占郭村被陈毅所败。
7月,陈毅担心郭村离日军江防部队太近,又东进攻占并移师韩德勤的黄桥,就是
电影《东进序曲》的真相。
8月,陈毅占领营溪、姜堰等国军地域,姜堰为国军后勤补给基地。
9月,李长江进攻营溪被陈毅所败,但陈毅主动把姜堰送给李长江,结成友谊。
10月初,韩德勤联合李长江从东北两个方向进攻,试图夺回黄桥,但开战后李长江
按兵不动,使陈毅得以集中全部主力,从韩德勤侧翼穿插偷袭,经过一周激战,消灭国
军1.1万人。黄桥西南10多公里的泰兴城由日军重兵驻守,黄桥战役期间日陈互不设防
,和谐无战事。
黄桥战役纪念馆的讲解员介绍:1940年新四军开始向苏北发展时陈毅说:“苏北四
种力量中,日寇是老大,韩德勤是老二,二李是老三,新四军只能是名副其实的老四。
”黄桥决战后,新四军成为仅次于日军的老二。我问黄桥决战时日军在哪里,在干什么
?她说驻泰兴的日军出城,就在黄桥西边10公里处观战。我问新四军在苏北期间和日军
发生过哪些战斗,消灭过多少日军,回答是消灭了大量日伪顽军,解说词上没有分列,
她也不知道,无法回答。她所说“顽军”就是国民政府军。
随便交代一下,黄桥战役前韩德勤部已与日军进行了数年的拉锯战,日军主要占据
长江沿岸城镇以确保正面战场军火运输,韩德勤占领东台、盐城、阜宁等县城及广大农
村;与陈毅合作的李长江两个月后公开投降日寇成为铁杆汉奸,而韩德勤一直坚持到抗
战胜利。
4. 曹甸战役 - 歼灭国军韩德勤和东北军8千人
1940年11月18日,刘少奇与陈毅等分析了苏北形势后,再次向中共中央报告:“现在各
方面 均 来电要求先打韩德勤,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以便将来集中力量对付西面汤、李
之进攻。”刘少奇随后提出立即先机解决韩德勤等4个方案请中央定夺。次日,中央即
电复 刘少奇、陈毅、黄克诚,提出以黄克诚部主力隔断东北军一一二师霍守义部、韩
德勤部联系。“为达此目的,你们应立即准备一个局部战斗,以八路军第五纵队主 力
,突然攻占凤谷村、车桥两点,再行攻占平桥、安丰等地区,以打通皖东、苏北之联系
。限电到5日内准备完毕,待命攻击。”
接中央命令后,华中总指挥部立即令八路军五纵队及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作攻占射阳、安
丰、曹甸、平桥之战斗部署。
11月24日,刘少奇、陈毅率华中总指挥部机关从海安移驻盐城孔庙。孔庙又称文庙,始
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历经兵燹战乱,几近荒废。华中总指挥部迁驻后,萧条的古庙顿时
充满活力,成为华中敌后令人瞩目的军政要地。
此时,中央仍通过在重庆的周恩来向蒋介石交涉停止汤恩伯、李品仙调动和霍守义、莫
德宏的进攻,并于26日电示刘少奇、陈毅:“攻击淮安、宝应间地域望继续作充分准备
,待命实行。”刘少奇、陈毅当日即于盐城复电中央:“我对韩攻击已全部准备好,决
于明日(27日)晚向沙沟、射阳攻击,解决该地之韩部(保留兴化不打)。如何,望即复。
”面对如此情况,中央于27日复电“同意你们意见,唯不得攻击兴化”。
兴化是当时韩德勤所率江苏省政府所在地。中央认为,在淮安、宝应间打开一个缺口,
打通苏皖即可。不打兴化,苏北动作不碍大局。
此次战役由华中总指挥部直接指挥,参战各单位分别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一纵队、二纵
队、八路军五纵队一支队。陈毅专门作了战前动员,指出:“此项行动胜利完 成,即会
取得大会战的主动地位,与我之全部获胜有重大意义。同时,此次行动为我八路军、新
四军战役、战术配合之第一次行动,宜以此次战斗意义振奋各兵 团。”
战役于11月29日拂晓发起,八路军、新四军参战部队轮番进攻,猛打猛冲,开始即重创
韩八十九军所部。韩顽守军猝不及防,溃败不支,不得不将兵力收缩在曹甸、平桥、安
丰一线,以图顽抗。我参战部队一鼓作气,乘胜进击,断顽军平桥与曹甸及安丰之联系
,并完成对该诸据点的包围。
曹 甸是宝应县东北的一个集镇,西临宝应湖,周围是水网地带。曹甸工事坚固,内有
碉堡、暗堡四处相通,易守难攻,驻有韩德勤保二旅一部、八十九军三十三师两个 团
及直属工兵营、特务营、炮营等共约5000多兵力。而韩德勤在兴化及其附近之保六旅、
独六旅等亦约5000多兵力,随时可以策应曹甸。为此,曹甸已成为 消灭韩德勤的最大
障碍。
12月4日,华中总指挥部要求各参战部队攻击前进,在曹甸一线会合,以求得在曹甸彻
底消灭韩之主力。苏北的战况 深 深牵动着延安的心。当毛泽东得知战役进展情况后,
立刻电示华中总指挥部:“只待曹甸、安丰等地占领,此次战役即可结束,仍留兴化、
高邮及它处不打,保存韩德勤与蒋介石讲价钱。”
5日晚,八路军五纵队一支队两个团率先向曹甸发起攻击,但由于曹甸易守难攻的特殊
地势,加之顽军拼死抵抗,故苦战一夜未能奏效。曹甸战场遂形成对峙。
闻讯后的陈毅专抵距曹甸百米之遥的小马庄,与几个参谋人员乘坐小渔船,穿芦苇,隐
草丛,察看地形。回到指挥室后,陈毅决定仍以突击的办法,用猛烈的火力扫清外围,
然后向纵深发展。八路军、新四军参战部队同时攻击。
黄 克诚闻知曹甸情况后,根据以往作战经验,致电华中总指挥部并报中央军委,对曹
甸战役的具体打法提出建议:“我军无攻坚武器,历史上用速战速决、猛打猛冲战 法攻
击巩固据点,极少成功。曹甸、车桥等处工事较前坚固,兵力更多,如猛打猛攻,不但
胜利把握不大,且有招致重大消耗伤亡可能。我的意见是用持久作战的方 法攻击。”
黄克诚随后又提出6点具体战法:“(1)首先在4个据点(曹甸、安丰、车桥、泾口)间构筑
据点,截断其联系与增援;(2)肃清4据点周围之敌据 点及附近村落中敌人,将其完全
逼入4个据点内;(3)逐步筑垒掘沟推进;(4)用小部队不断接近,消耗其弹药,增加其
疲劳;(5)派小组潜入,放火烧其房 屋;(6)探悉哪有弱点可乘时,即以主力猛击而消
灭之。我如决强攻,请集中新四军、五纵队全部迫击炮、小炮轰击之。”
黄克诚的建议非常具体,也很有效,但不可取的是时间太长。当时无论是延安还是华中
总指挥部都希望能尽快结束此役。尤其是中央专门电示强调:“国民党甚关心苏北冲突
,你们应坚持原定方针,不打兴化,保留韩德勤。并望10天内结束曹甸战役。”
黄克诚的意见未被采纳。华中总指挥部下达了13日总攻曹甸的命令。关于曹甸战役详情
,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四军的组建与发展》一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12 月13日16时,攻击部队开始运动,19时半总攻开始。因地势平坦,河沟阻隔,韩
军炮火攻击,至21时许,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团攻入曹甸西北角炮楼,但此 时新四军
在东北、东南两线的攻势尚未展开,使韩军得以集中兵力在西线组织反击;22时许,新
四军第一纵队经过近迫作业,越过濠沟,不久突破东小圩,占领了 部分阵地。可是,
此刻八路军在西线的进攻都处于间歇期,致使韩军得以在东线进行反击。进攻先头部队
未能巩固住前沿阵地,后续部队受韩军炮火压制,无法向前 运动。直到14日拂晓,曹
甸东、南、西三面均各自为战,未能形成统一的进攻步调。虽突破韩军前沿阵地,但未
能突破曹甸韩军的基本阵地。”
曹甸久攻不下,而且伤亡较大。为此,陈毅及时地命令部队撤出战斗。面对这样的局面
,刘少奇于12月15日致电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称:“我攻曹甸未下。此次 战役,我伤
亡共约2000人,消耗甚大,平桥虽被我占,但韩部及东北军尚有8000多人在车桥、泾口
、安丰、曹甸一带……此次战役大概只能如此结束。苏北 问题已成僵局,急切不能彻
底解决。”
中央亦默认了这样的结果。毛泽东复电刘少奇说:“华中斗争是长期慢性斗争,我们要
有决心和耐心。”
曹甸战役未能达成战役目的,最终以消灭韩德勤8000多人,八路军、新四军亦付出较大
代价而结束。
5. 河北陈庄战斗 - 全歼国军赵侗东北挺进军300余人
此次战斗,虽然消灭国军人数仅几百人,但其手段之恶劣残忍,不得不提。
赵侗(1912年-1939年),原名赵连秀,一作赵同,满族,中华民国时期抗日将领,辽
宁岫岩人。 1931年考入东北大学物理系,同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赵参加学生运动,
南下南京,参与反对不抵抗政策的游行。珍珠桥惨案发生后对国民政府失去信心,与苗
可秀等人前往北平组织“东北学生军”。
1932年,赵在母亲赵洪文国的支持下,毁家纾难,参加邓铁梅部义勇军,成功说服李子
融、刘景文等人同邓合作。1934年2月1日,与苗可秀等离开邓部, 独立成立少年铁血
军。不久,在日军的围剿下,邓铁梅牺牲,少年铁血军遂成为辽宁南部主要抗日力量。
1934年,日军抓捕了赵的父母,威逼其投降,被拒绝, 后赵以手中的汉奸姜人杰与其
交换。1935年7月25日,苗可秀被捕牺牲。
1936年1月25日,赵组织“辽南临时政府”,被公推为政府总裁,并与朝鲜革命军开展
合作。其后,赵赴北平为铁血军寻求内地支援。不久,铁血军在辽南运 转困难,其骨
干纷纷南下北平。七七事变后,日本占领北平,赵遂决定在北平西山起义,计划以五台
山为根据地打击日军。7月20日,赵及高鹏、纪亭榭等24人 在清华大学起出藏匿武器,
在昌平起义。9月5日,定军队名称为国民抗日军,在北京南郊开展游击战。
1937年12月25日,在杨成武等人的牵线搭桥下,国民抗日军宣布加入八路军,改编为晋
察冀军区第五支队,赵出任司令员。但是不久之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发 展其副手高鹏、
纪亭榭成为党员,却拒绝了赵的申请,赵遂对共产党产生猜疑之心。1938年秋,赵率10
余人离队,另起炉灶组建了一支200余人的队伍。1939年1月,受到蒋介石接见,入国民
党第一期将官训练班学习。毕业后被委任为“华北国民抗日军司令”,奉命返回华北重
新组织游击队,向赵侗家乡东北辽南地区发展。
1939年秋,赵同率300余人,配长短武器和2部电台,不顾威胁北上敌后,途中遭到伏击
,在河北新富、灵寿两县交界的陈庄附近战死。同时牺牲的还有赵老太太的三女儿赵理
智,年仅20岁,她曾在抗日战场上死里逃生,被誉为少年巾帼英雄,轰动武汉三镇。关
于伏击者的身份一直并不清楚,但近年来有材料显示是八路军的部队。
2005年出版的《八路军老战士口述实录》有一篇史进前的回忆文章,对聂、杨的回忆做
了印证,并且介绍了消灭赵侗的经过。其中有几处可以说首次披露。1、毛主席给军区
下了命令,一定要清除这股隐患。军区已做出坚决把这股‘挺进队’全部、干净、秘密
消灭掉的部署。2、消灭赵侗前,贺龙征求了聂的意见,聂的意见是彻底消灭(聂在回
忆录中未提此事)。3、参战部队不仅有贺龙部,也有晋察冀部队。4、确定了一个不留
的原 则,打完后一个一个检查,未死的补一枪。5、后来发现仍有一人逃掉,跑回东北
。
6. 扫荡豫湘桂战役时期国军留守部队战役 - 歼灭国军5万人。
河南的五万国军到底是被谁缴械的?
近年来网上流传一篇文章“五万多国军被河南“老百姓”缴械”。 此事的真实性究竟
如何?难道国民党军队竟然无能到可以被赤手空拳的老百姓缴械?难道国民党军队对老
百姓打不还手,束手就擒?
五万国民党军被河南“老百姓”缴械。那这些“老百姓”倒底是些什么人,就要打个大
问号了? 网友们可以想一想,如果一群老百姓就能解除五万国民党军的武装,那100万
装备精良的日军还用得了三个月灭亡中国吗?为什么日本人打了八年,抗战结束时国民
党军还有几百万?难道日军战斗力还不如中国河南的一群饥民?
所以解除五万国民党军的武装的人,不会是普通“老百姓”,所以网上流传八四军躲在
日军背后袭击收编打散的国军,不会是空穴来风,而是最合乎逻辑的推断。
跟在日军屁股后面“西征”的新四军师长彭雪枫‘牺牲’真相
二○一○年九月三日,《解放军报》推出八个版面的「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五周年特刊」
,目的当然是为宣传中 共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但是,特刊里「缅怀为
国捐躯的英烈」专题中的一个事迹,却似有造假、起码是误导之嫌。
问 题出在对彭雪枫烈士的介绍。该介绍非常简单,不到一百一十字(笔者摘要):「
日军大举进攻河南腹地。八月,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奉命率部出征……屡战屡 胜
……不幸被流弹击中,壮烈牺牲。」不了解新四军抗战史的读者读到这个事迹,自然而
然地会认为彭部出征乃是讨伐进犯的日军,所以彭的牺牲也当然是在与日军 的战斗中。
可是,史实却大相径庭。彭雪枫其实是在率部进攻「顽军」(抗战时共X产X党对国共斗
争中国军一方的称谓)时阵亡的,该「顽军」 是国军鲁苏豫皖边区总司令汤恩伯部苏
北挺进军李光明支队。这在中 共中央军委前副主席、彭的战友、当年新四军第四师参
谋长张震将军的回忆文章中可以证实(参阅《张震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
1943 年,彭雪枫与邓子恢等在山子头战役中,自称全歼“来犯”顽军。请注意,不是
日军。也就是毛 泽 东在1939年之后所一再命令打击的主要敌人──“国民党顽固派”
。用毛 泽 东的话来说,“国民党顽固派,虽然今天还在抗日,但明天一定会投降”,
所以要坚决打击、绝不手软。而当时新四军主要打击的国军,就是我台儿庄大战中的国
军 主力──韩德勤部。那一战击毙国民党保安第3纵队司令、淮泗专员王光夏、独立第
六旅旅长李仲寰,并活捉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苏鲁战区副司令员韩德勤(中 共史
家自己交待了!只是交待得远不够彻底)。
1944年,日军发动侵华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战役,大陆交通线战役。日寇攻陷郑州、洛
阳、许昌、郾城等38座城池。汤恩伯率领河南国军主力撤出,留下部份军队在交通线两
侧继续抗日。毛 泽 东决定向河南“敌后”进军。只要日本人“多占了地”,毛 泽 东
就要立即命令向“敌后”进军“也多占地”,却绝不迎战于“敌前”。彭雪枫奉命西征
,8月越过津浦铁路,行至小朱庄,首战“顽军”王传授,歼敌千余。请注意,日寇在
进攻,彭雪枫却不是“东征”抗击日寇,而是跟在日军后面“西征”,打击正在浴血抗
击日寇的国军。9月11日,在河南夏邑东八里庄与“顽 军”李光明的战斗中,彭雪枫被
流弹击毙,时年37岁。
由此可见,彭雪枫并非死于抗日,而是死于打击抗日军队的内战,完全是一个汉奸。
多 年来,中 共官方一直把彭雪枫宣传为抗战时共军牺牲的两位最高级将领之一(另一
是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但每当提到彭的牺牲,却总往往含糊其辞。就如去年「共和
国」 六十周年大庆,全国评选「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介绍彭的
事迹中仍是「……敌后进军……指挥作战时壮烈牺牲」。向哪个「敌」(日?伪? 「
顽」?)后进军?跟谁作战?都打了马虎眼。
看完这段历史,河南的五万国军显然是被八路军新四军缴械的。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军队打的内战还有很多很多,限于时间篇幅和资料,这次仅列出六次
重大战役和战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