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 发帖数: 780 | 1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
宋太宗雍熙北伐遭到惨败以后,宋朝对辽朝就一直心存畏惧,逐渐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自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开始,辽朝陆续派兵在边境挑衅,掠夺财物,屠杀百姓,给边境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虽然宋军在杨延朗(又名杨延昭,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杨六郎)、杨嗣等将领率领下,积极抵抗入侵,但辽朝骑兵进退速度极快,战术灵活,给宋朝边防带来的压力日益增大。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如王若钦等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真宗才驾临澶州督战,并接见守城的众将,宋军士气大振,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历来畏敌,主张议和,先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对方暗通关节,后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这是在北宋处于有利条件下签订的屈辱条约。宰相寇准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赶回南城向真宗赵恒苦谏,称契丹已是强弩之末了,正是打败他们的大好时机,边防大将杨延昭也派人上书,称敌军人困马乏,我军士气高涨,正应该趁此良机,扼守各路要道,对敌围而歼之,然后再乘胜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可惜赵恒畏敌如虎,只想媾和,而朝中大臣们也都惧怕契丹,纷纷表示支持合议,甚至联合起来攻击寇准拥兵自重,寇准无奈之下,也只得同意与契丹讲和。虽然此后宋、辽之间百馀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但宋朝付出的代价是高昂的。
首先,澶渊之盟后,功高望重的寇准受到宋真宗的疑忌。不久,宋真宗借故把他贬斥出朝,任命妥协派王若钦为宰相。这样,宋朝更不想收复幽云十六州了。王安石和富弼认为澶渊之盟之后,宋朝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忘战去兵”,禁军河北军和京师军“武备皆废”,只剩下陕西军可用;马知节、曹玮、王德用等武臣被排挤,文臣掌握了西府的支配权,王若钦和陈尧叟深获宠幸,以至于导致庆历增币。以金钱换取和平使北宋不再居安思危。对辽国而言,却是在不利的军事情势下占了大便宜,得到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也有从积极方面对“澶渊之盟” 进行评价的,认为澶渊之盟以后,宋辽双方大致保持了百余年之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 为中原与北部边疆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宋朝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岁币(30万)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费用(3000万)百分之一,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的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以极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效果;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
总之,澶渊之盟是宋真宗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接受求和的结果。对宋而言,仍属于屈辱性的条约。一方面燕云十六州的大部分土地未能收回,另一方面要输金纳绢以求辽朝不再南侵,此后辽更是不断勒索。台北“故宫博物院” 蒋复璁曾说过:宋辽澶渊之盟“影响了中国思想界及中国整个历史”。 美籍华人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所以,澶渊之盟是一种地缘政治的产物,表示这两种带竞争性的体制在地域上一度保持到力量的平衡。”(zz) |
k********k 发帖数: 835 | 2 辽是不错的敌国,信守合约. 中国历史上能守约百年以上的只此一家. |
Z**********g 发帖数: 14173 | |
e********3 发帖数: 18578 | 4 有什么深层的原因解释辽国/契丹这么守信呢?
【在 k********k 的大作中提到】 : 辽是不错的敌国,信守合约. 中国历史上能守约百年以上的只此一家.
|
b**********s 发帖数: 9531 | 5 所谓守信主要是军事实力不行吧。也许汉化久了,军事就不行了。后来的女真就把北宋
灭了。
【在 e********3 的大作中提到】 : 有什么深层的原因解释辽国/契丹这么守信呢?
|
b**********s 发帖数: 9531 | 6 北宋初期而言,长期来讲是宋的实力上升,辽下降,所以后来是宋攻辽守。宋的主要策
略是先取西夏,然后攻辽。可惜西夏没攻下来,就碰到了金。
辽不能说受信,只能说军事实力不济。
【在 k********k 的大作中提到】 : 辽是不错的敌国,信守合约. 中国历史上能守约百年以上的只此一家.
|
f****r 发帖数: 5118 | 7 三足鼎立,魏国与吴国比较守信,何况魏国还不停给吴国钱,如果闹翻了,钱也没有了
【在 e********3 的大作中提到】 : 有什么深层的原因解释辽国/契丹这么守信呢?
|
k**o 发帖数: 15334 | 8 辽军战斗力其实还可以,后来耶律大石西去,接管了辽国西部边陲没来得及调回
的几万边防军,战斗力非常强大,在西域基本上是横扫,没有敌手,建了了强大
的西辽。主要是金国开国那一波太逆天,运气也太好,碰上俩傻叉分别统治北宋
和辽国。如果换成是宋高宗统治北宋和耶律大石统治辽国的话,完颜氏还是给
辽皇捉鸟的命。
金国开国那一波退下去之后,金军连南宋都搞不定,野战都敢输给南宋。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北宋初期而言,长期来讲是宋的实力上升,辽下降,所以后来是宋攻辽守。宋的主要策 : 略是先取西夏,然后攻辽。可惜西夏没攻下来,就碰到了金。 : 辽不能说受信,只能说军事实力不济。
|
k********k 发帖数: 835 | 9 金攻辽的时候,宋背盟从背后向辽下刀子,结果被辽痛扁. |
k********k 发帖数: 835 | 10 可能和宋仁宗的威望有关,辽当时在价值观文化观上是承认宋的上国地位. 和现在的俄
中关系不完全_样,俄虽然知道中的经济力量强,但没有辽对宋在文化上的仰慕感
【在 e********3 的大作中提到】 : 有什么深层的原因解释辽国/契丹这么守信呢?
|
|
|
S****e 发帖数: 10596 | 11 宋朝占大便宜了
100年和平
双方少死多少人
岁币30万是3000万用军费用百分之一
我是宋朝皇帝的话也签约
鉴定完毕
动防御。自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开始,辽朝陆续派兵在边境挑衅,掠夺财物,屠杀
百姓,给边境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虽然宋军在杨延朗(又名杨延昭,也就是人
们熟知的杨六郎)、杨嗣等br />
。不久,宋真宗借故把他贬斥出朝,任命妥协派王若钦为宰相。这样,宋朝更不想收复
幽云十六州了。王安石和富弼认为澶渊之盟之后,宋朝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忘战去
兵”,禁军河北军和京师军“武备皆废”,只剩下陕西军
辱性的条约。一方面燕云十六州的大部分土地未能收回,另一方面要输金纳绢以求辽朝
不再南侵,此后辽更是不断勒索。台北“故宫博物院” 蒋复璁曾说过:宋辽澶渊之盟
“影响了中国思想界及中国br />
【在 k****n 的大作中提到】 :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 : 宋太宗雍熙北伐遭到惨败以后,宋朝对辽朝就一直心存畏惧,逐渐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自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开始,辽朝陆续派兵在边境挑衅,掠夺财物,屠杀百姓,给边境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虽然宋军在杨延朗(又名杨延昭,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杨六郎)、杨嗣等将领率领下,积极抵抗入侵,但辽朝骑兵进退速度极快,战术灵活,给宋朝边防带来的压力日益增大。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如王若钦等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真宗才驾临澶州督战,并接见守城的众将,宋军士气大振,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历来畏敌,主张议和,先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对方暗通关节,后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这是在北宋处于有利条件下签订的屈辱条约。宰相寇准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赶回南城向真宗赵恒苦谏,称契丹已是强弩之末了,正是打败他们的大好时机,边防大将杨延昭也派人上书,称敌军人困马乏,我军士气高涨,正应该趁此良机,扼守各路要道,对敌围而歼之,然后再乘胜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可惜赵恒畏敌如虎,只想媾和,而朝中大臣们也都惧怕契丹,纷纷表示支持合议,甚至联合起来攻击寇准拥兵自重,寇准无奈之下,也只得同意与契丹讲和。虽然此后宋、辽之间百馀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但宋朝付出的代价是高昂的。 : 首先,澶渊之盟后,功高望重的寇准受到宋真宗的疑忌。不久,宋真宗借故把他贬斥出朝,任命妥协派王若钦为宰相。这样,宋朝更不想收复幽云十六州了。王安石和富弼认为澶渊之盟之后,宋朝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忘战去兵”,禁军河北军和京师军“武备皆废”,只剩下陕西军可用;马知节、曹玮、王德用等武臣被排挤,文臣掌握了西府的支配权,王若钦和陈尧叟深获宠幸,以至于导致庆历增币。以金钱换取和平使北宋不再居安思危。对辽国而言,却是在不利的军事情势下占了大便宜,得到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也有从积极方面对“澶渊之盟” 进行评价的,认为澶渊之盟以后,宋辽双方大致保持了百余年之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 为中原与北部边疆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宋朝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岁币(30万)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费用(3000万)百分之一,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的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以极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效果;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 : 总之,澶渊之盟是宋真宗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接受求和的结果。对宋而言,仍属于屈辱性的条约。一方面燕云十六州的大部分土地未能收回,另一方面要输金纳绢以求辽朝不再南侵,此后辽更是不断勒索。台北“故宫博物院” 蒋复璁曾说过:宋辽澶渊之盟“影响了中国思想界及中国整个历史”。 美籍华人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所以,澶渊之盟是一种地缘政治的产物,表示这两种带竞争性的体制在地域上一度保持到力量的平衡。”(zz)
|
b**********s 发帖数: 9531 | 12 签字的时候可不知道30万换和平可以换多少年。
宋朝当时还是在赌,如果打下去不一定能赢,别听什么历史书里瞎掰,汉族写得历史就
跟现在的抗日神据一样,写得辽国鬼子弱得都能手撕。真实情况可能根本不是。就算赢
了一小仗,打下去很可能输。宋朝对长期估计是国势上升,所以先签字,和平一段时间
再收拾辽国。
辽国呢,可能觉得不一定能打赢,就算打赢这次也抢不到什么了。所以觉得拿点钱回家
,以后有机会再来抢。
事实证明宋朝判断是对的,和平几十年以后的确有机会灭辽。可宋朝的执行很糟糕,一
是没有能灭西夏从而实施战略包围,二,也是更重要的,没有判断新兴的金更加恐怖。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宋朝占大便宜了 : 100年和平 : 双方少死多少人 : 岁币30万是3000万用军费用百分之一 : 我是宋朝皇帝的话也签约 : 鉴定完毕 : : 动防御。自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开始,辽朝陆续派兵在边境挑衅,掠夺财物,屠杀 : 百姓,给边境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虽然宋军在杨延朗(又名杨延昭,也就是人 : 们熟知的杨六郎)、杨嗣等br />
|
l*******h 发帖数: 307 | 13 逻辑思维有一期节目对澶渊之盟及其后来的影响有非常详细精彩的讲解。
罗辑思维132 中国也有一个愚人节- YouTube
www. youtube. com/watch?v=rZdKKmsrfUg |
m******r 发帖数: 4351 | 14 辽国也不能说特别守信。看到宋朝和西夏几次大败(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等)就威胁
北宋加岁币,从每年三十万加到五十万。
不过辽的信用比西夏强。西夏是有条件就出兵抢,没条件就要钱。后来和成吉思汗还是
这样搞,被屠得很惨。
【在 e********3 的大作中提到】 : 有什么深层的原因解释辽国/契丹这么守信呢?
|
k********k 发帖数: 835 | 15 也要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嘛.
【在 m******r 的大作中提到】 : 辽国也不能说特别守信。看到宋朝和西夏几次大败(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等)就威胁 : 北宋加岁币,从每年三十万加到五十万。 : 不过辽的信用比西夏强。西夏是有条件就出兵抢,没条件就要钱。后来和成吉思汗还是 : 这样搞,被屠得很惨。
|
f****r 发帖数: 5118 | 16 金银为货币的年代,只有通货紧缩,没有通胀
通胀是纸币的概念,比如交子
【在 k********k 的大作中提到】 : 也要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嘛.
|
X***n 发帖数: 134 | 17 辽国衰弱的原因难道不是汉化太深?狼爱上了羊后把羊群的三观在狼群里推广,最后整
群狼变得跟羊一样热爱和平。 |
x****u 发帖数: 12955 | 18
The yearly tribute was so much that it corrupted them. They became more
focused on internal strife than external conquest. Basically they lost the
hunger.
【在 e********3 的大作中提到】 : 有什么深层的原因解释辽国/契丹这么守信呢?
|
k********k 发帖数: 835 | 19 30万岁币,平均每天不到一千 ,够腐化几个人的? 你算算
the
【在 x****u 的大作中提到】 : : The yearly tribute was so much that it corrupted them. They became more : focused on internal strife than external conquest. Basically they lost the : hunger.
|
x****u 发帖数: 12955 | 20
All you need is to corrupt the leadership. Also, this is guaranteed annual
income. While war may get you more, but victory is not guaranteed every
time, and you can't start a war every year.
【在 k********k 的大作中提到】 : 30万岁币,平均每天不到一千 ,够腐化几个人的? 你算算 : : the
|
x*********3 发帖数: 1438 | 21 汉化太深?作为用汉字的人,你应该感到惭愧。汉人把那些游牧民族一个个的打得亡国
灭种的,所有游牧民族都只能乘着汉人内乱的时候牛一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要么灭
族,要么主动融入汉族,没有其他选择。
这个其实不好说,从长远来看,澶渊之盟对辽肯定是不利的,辽国衰弱
【在 X***n 的大作中提到】 : 辽国衰弱的原因难道不是汉化太深?狼爱上了羊后把羊群的三观在狼群里推广,最后整 : 群狼变得跟羊一样热爱和平。
|
c**********l 发帖数: 4 | 22 “澶渊之盟”至今已一千年,大家能否预言下一个千年(3000年)中国会是什么样?
动防御。自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开始,辽朝陆续派兵在边境挑衅,掠夺财物,屠杀
百姓,给边境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虽然宋军在杨延朗(又名杨延昭,也就是人
们熟知的杨六郎)、杨嗣等将领率领下,积极抵抗入侵,但辽朝骑兵进退速度极快,战
术灵活,给宋朝边防带来的压力日益增大。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
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如王若钦等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
,因宰相寇准的力劝,真宗才驾临澶州督战,并接见: 守城的众将,宋军士气大振,坚
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
宗历来畏敌,主张议和,先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对方暗通关节,后派曹利用前往辽营
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
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这是在北宋处于有利条件
下签订的屈辱条约。宰相寇准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赶回南城向真宗赵恒苦谏,称契
丹已是强弩之末了,正是打败他们的大好时机,边防大将杨延昭也派人上书,称敌军人
困马乏,我军士气�: 哒牵Ω贸么肆蓟笫馗髀芬溃缘形Ф咧
缓笤俪耸け鄙希崭囱嘣剖荨?上д院阄返腥缁ⅲ幌腈藕停写蟪济且捕季
迮缕醯ぃ追妆硎局С趾弦椋踔亮掀鹄垂セ骺茏加当灾兀茏嘉弈沃拢仓坏
猛庥肫醯そ埠汀K淙淮撕笏巍⒘芍浒兮拍昙洳辉儆写蠊婺5恼绞拢纬冻龅拇
凼歉甙旱摹�
出朝,任命妥协派王若钦为宰相。这样,宋朝更不想收复幽云十六州了。王安石和富弼
认为澶渊之盟之后,宋朝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忘战去兵”,禁军河北军和京师军“
武备皆废”,只剩下陕西军可用;马知节、曹玮、王德用等武臣被排挤,文臣掌握了西
府的支配权,王若钦和陈尧叟深获宠幸,以至于导致庆历增币。以金钱换取和平使北宋
不再居安思危。对辽国而言,却是在不利的军事情势下占了大便宜,得到了战场上得不
到的东西。也有从积极方面对“澶渊之盟” 进行评: 价的,认为澶渊之盟以后,宋辽
双方大致保持了百余年之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
合是非常有利的。 为中原与北部边疆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宋朝节省了巨额战
争开支,岁币(30万)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费用(3000万)百分之一,避免了重兵长年戍
边的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以极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效果;促
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
辱性的条约。一方面燕云十六州的大部分土地未能收回,另一方面要输金纳绢以求辽朝
不再南侵,此后辽更是不断勒索。台北“故宫博物院” 蒋复璁曾说过:宋辽澶渊之盟
“影响了中国思想界及中国整个历史”。 美籍华人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所以,澶渊
之盟是一种地缘政治的产物,表示这两种带竞争性的体制在地域上一度保持到力量的平
衡。”(zz)
【在 k****n 的大作中提到】 :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 : 宋太宗雍熙北伐遭到惨败以后,宋朝对辽朝就一直心存畏惧,逐渐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自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开始,辽朝陆续派兵在边境挑衅,掠夺财物,屠杀百姓,给边境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虽然宋军在杨延朗(又名杨延昭,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杨六郎)、杨嗣等将领率领下,积极抵抗入侵,但辽朝骑兵进退速度极快,战术灵活,给宋朝边防带来的压力日益增大。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如王若钦等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真宗才驾临澶州督战,并接见守城的众将,宋军士气大振,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历来畏敌,主张议和,先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对方暗通关节,后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这是在北宋处于有利条件下签订的屈辱条约。宰相寇准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赶回南城向真宗赵恒苦谏,称契丹已是强弩之末了,正是打败他们的大好时机,边防大将杨延昭也派人上书,称敌军人困马乏,我军士气高涨,正应该趁此良机,扼守各路要道,对敌围而歼之,然后再乘胜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可惜赵恒畏敌如虎,只想媾和,而朝中大臣们也都惧怕契丹,纷纷表示支持合议,甚至联合起来攻击寇准拥兵自重,寇准无奈之下,也只得同意与契丹讲和。虽然此后宋、辽之间百馀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但宋朝付出的代价是高昂的。 : 首先,澶渊之盟后,功高望重的寇准受到宋真宗的疑忌。不久,宋真宗借故把他贬斥出朝,任命妥协派王若钦为宰相。这样,宋朝更不想收复幽云十六州了。王安石和富弼认为澶渊之盟之后,宋朝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忘战去兵”,禁军河北军和京师军“武备皆废”,只剩下陕西军可用;马知节、曹玮、王德用等武臣被排挤,文臣掌握了西府的支配权,王若钦和陈尧叟深获宠幸,以至于导致庆历增币。以金钱换取和平使北宋不再居安思危。对辽国而言,却是在不利的军事情势下占了大便宜,得到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也有从积极方面对“澶渊之盟” 进行评价的,认为澶渊之盟以后,宋辽双方大致保持了百余年之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 为中原与北部边疆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宋朝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岁币(30万)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费用(3000万)百分之一,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的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以极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效果;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 : 总之,澶渊之盟是宋真宗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接受求和的结果。对宋而言,仍属于屈辱性的条约。一方面燕云十六州的大部分土地未能收回,另一方面要输金纳绢以求辽朝不再南侵,此后辽更是不断勒索。台北“故宫博物院” 蒋复璁曾说过:宋辽澶渊之盟“影响了中国思想界及中国整个历史”。 美籍华人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所以,澶渊之盟是一种地缘政治的产物,表示这两种带竞争性的体制在地域上一度保持到力量的平衡。”(z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