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S********4 发帖数: 787 | 1 一天,南昌市邮差送来一封我母亲给我的信。这是对我此前查询介石父亲之事的答
复。她信中附有调查员提供给她的报告。报告如下:关于蒋介石的第一次报告:
在名义上,蒋介石为浙江奉化县溪口故蒋肃庵之子,但经更彻底之调查后,发现蒋
肃庵老先生实为蒋介石之继父。缘由如下:
蒋介石原姓郑,人称三发子,与其生父母居于河南省许州。他生于清光绪13年9月
15日(1887年10月31日),为其生父母之第三子。其长兄较之年长七岁,名郑绍发。次兄
较之年长四岁,人称二发子。其父业农,拥有十二亩耕地。其母本姓王,为一能干妇人
,精于裁缝手艺。其人身材高瘦,人称“郑瘦妈”。此一五口小家庭尚可维生裕如。三
发子为幼子,体质较弱,故其母不免溺纵之。
光绪20年,河南省大部分地区遭受严重饥荒,三发子决心将其小家庭迁往洛阳。
但郑母说:“如此艰苦的长途跋涉,三发子和我们必然无法熬得过去。”
最终,两位大儿子,绍发和二发跟爸爸上路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郑母和三发子把家里剩下来的仅有食物都吃光了。不久他们发现
最后几个留下的邻居也正要离开。这时,郑母不愿意继续留守,匆匆捡好一个衣服包袱
,跟着徐徐前进的队伍,向河南古都开封前进。
过三天的痛苦跋涉,郑母和儿子离开人群,到一座残破的小庙中暂栖。一位老者正
在庙里朝拜,郑母看他焚烧香火冥纸,跪着祷告,她和儿子也拜祷一番。祷告过后,那
人对她说:“我知道你是一位难民,但是这里不会给你任何施舍。你须去距此五十里外
的城内相国寺,那边每天两次施粥给难民。那寺办了许多帮助穷人的慈善义举。你应该
到那里去。”
于是,郑母和儿子就去了此寺。他们得到粥饭及一些豆饼。夜间,他们同其他几百
名难民,都睡在寺院中宽敞的草席上。他们这样生活了一个星期。
一天,郑母在缝补三发子的破烂上衣时,一位老僧人从旁走过。郑母从草席上站起
来,向僧人鞠躬,问道:“师父啊!我想打工谋生,在这陌生的城中,要去那里找工作
呢?”那位僧人看看她,答说:
“你的缝工做得满好。我听说有一位姓蒋的丽人正征求一位奶妈,以照顾他的一个
无母的婴儿。他是否已找到,我不知道,但你可去那儿问问。”
郑母向僧人连声称谢,卷起她的草席,捆好背包,拉着儿子,照那位僧人给她的地
址走去。
找了一阵子,母子二人抵达一座富人宅第门前。
郑母鼓起勇气,整整衣服头发,便敲敲大门。
一会儿,一个男仆人出来应门,郑母便告知来意,那仆人说:“我家老爷蒋老先生
是一位经营盐号的商人。他的第二任妻子徐氏产后去世,他非常担心恐难觅得一位合适
的奶妈,以照顾这个产后失母的婴儿。虽然他已另有三个孩子,一男二女,但这几个孩
子都太年幼,太爱玩耍,无活动,确实很忙,因此他有意征求一位乡亲老妇来照顾这个
新生婴儿,兼作管家工作。”
郑母被带进来之时,蒋老爷只觉得她是一个高挑秀气的女人,身体似颇健壮,走路
步伐利落。他喜欢她的容貌举止,就请问她的姓名。
她恭敬地答道:“我娘家姓王,夫家姓郑。”她随即讲出落难原委,又说:“我如
今不知丈夫死活。”
“既然你已无家可归,那你就留在此做工,担任我那失母婴儿的奶妈,同时做我其
他孩子的管家。我们会称你为王妈。我已见过不少应征的人,但你是其中最好的一位。
你既带着一个自己的儿子,可要严加管束,不要让我的几个孩子同你这儿子打架吵架。
”
她满怀感激地说:“你既然这么好心,愿意收容我和小儿,我当然会遵命办到这些
。”
不久之后,王妈就知道蒋老先生的本籍是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五十年前。他陪侍
其父蒋玉表到河南做食盐生意。这位蒋老先生于其父过世之后,就继承了其父的盐生意
和华丽宅第。
王妈是一位能干的女人,在蒋家工作勤劳,照顾几位孩子,直是视如已出。几年转
眼过去,蒋老先生年事已高,又念乡情切,就想卖掉生意,举家迁回浙江溪口本籍家中
。此时,他对王妈说:“落叶归根,我现在渴盼返回老家,此乃人之常情。”他爱慕似
地看着她,又说:“自从你来我家做工,你很勤劳、忠实、和善。我对你的劳心劳力,
衷心感激。你愿意嫁给我,去浙江做我那些孩子们的继母吗?”
她打探似的问:“但我那亲生儿子呢?他姓郑啊!”
“那就给他改姓蒋好啦。”
王妈如释重负地说:“那么问题就解决了。”当夜,蒋老先生就纳王妈为继室。
“以上即蒋介石身世之大概经过。”
不论确实与否,我母亲寄给我的那份报告是这样写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