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合集] 也说抗日战场中日步枪对比
相关主题
也说抗日战场中日步枪对比戴旭是怎么突然火了?
说到抗日时期的敌后战场正确理解毛泽东"感谢日本侵略"一语
有没有没有大盖的三八大盖?二战后,日本有没有男人很少的情况?
中国军阀时代地图(万米绘制)[转自豆瓣] 谈[军阀与五四] 吴思 陈丹青 梁文道 张鸣- [单向街]
偶也来跳小张坑我以为三国其实是两国加一个军阀
[合集] 我觉得孙中山是1840以后的第一伟人 1[合集] 蔡锷厉害么?
为什么写军阀混战的文学作品很少推荐一个纪录片
说到老袁,就说说北洋吧郭松龄的历史假设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步枪话题: 抗日话题: 中日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v*****s
发帖数: 20290
1
☆─────────────────────────────────────☆
bingya (bing) 于 (Fri Sep 19 17:08:38 2014, 美东) 提到:
牛戈
前几年,有人写过一篇文章,是讲抗日战争常德战役中日两军轻兵器PK的结果是国军
强于日军的,后来此文曾在网上转载,再后来又有人依样画葫芦地论证说整个抗战时期
中国军队的轻武器强过侵华日军,这一论点被许多人接受并转载。
说抗日军队的轻武器强过侵华日军,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是说中国军队装备的中
正式强过日军的三八式。这有点让人哭笑不得。先不说中正式是不是真的就强过三八式
,即便真的就强过三八式,常德之战中的抗日军队装备的步枪是不是都是中正式呢?我
看不全是。那整个抗战时期的中国军队装备的是不是主要是中正式呢,更绝对不是的。
中正式是1935年10月由巩县兵工厂依照德二四式步枪仿制成功的(此说有争议),
成功后很快便被列为国军制式步枪。许多网友可能认为既然是国军制式步枪,那当然肯
定就是抗战的主力步枪了。实际不是这样的。虽然中正式早已被确定为国军的制式步枪
,但作为使用量特别大的步枪来说,由于受国防经济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太甚,其转产与
换装来的十分的缓慢(目前解放军现役步枪五六式、八一式、九五式三代同堂的现象,
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因而在整个抗战时期,中正式的产量与汉阳造相比相差十分悬
殊。而既然出品少,装备自然不多。
关于汉阳造与中正式的生产,又要分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两种情况。抗战前,国民政
府控制的可以生产步枪的兵工厂,就是巩县和汉阳两个。巩县兵工厂在1935年底以前,
步枪生产是仿毛瑟98,1935年10月,开始转产中正式。汉阳厂则自1893年以来,一成不
变地生产汉阳造。抗战前,两个厂的生产能力分别为月产中正式1800支和汉阳造3500支
。由两枪的生产能力与生产历史来看,到抗战全面爆发前,中正式在全国的出品应只占
极少数,远不及有四十多年生产历史的汉阳造,而装备使用的情况更无法与之相比。
巩县、汉阳仅仅是由国民党中央政府控制的两个步枪生产厂,就全国来说,步枪的
生产却远远不止这两个厂。在当时,国民政府只是名义上的统一,实际上仍然是诸侯割
据的状态,包括步枪生产在内的兵工建设,基本上是各搞各的,除上述两厂外,东北军
、晋绥军、川军、桂军、粤军等也都有较大的成规模的步枪生产厂。那年头独立割据的
军阀远远不止这么几个,大大小小的军阀,基本都可以仿造步枪,即使是象河南别廷芳
、胶东蔡晋康、四川罗泽洲、湘西陈渠珍、闽南高为国、西康邓秀廷、义勇军冯占海、
匪军孙殿英那样的袖珍级别的小军阀或地方豪强,也都曾设有小型兵工厂或修械所,用
于生产步枪。这其中出品的步枪,多数仍然是仿汉阳造步枪,也有少数直接仿毛瑟系列
步枪(含捷克、比利时等国的仿制品或仿制品的仿制品)或日三八式步枪,但从没有仿
中正式的。为什么呢?很好理解,因为中正式诞生的晚,直到抗战前的1935年底才由毛
瑟步枪仿制成功。为了这支枪,国民政府是花了大本钱的,理所当然的不会轻易把技术
转让给处于割据状态的地方军阀,而那些大大小小的军阀,也没那么快、没那么容易就
得到中正式的生产技术。汉阳造就不同了,其早于中正式四十多年就已经在中国遍地开
花,得到其生产技术自然也就不是什么难事。所以,不论是从全国军队的数量上来看,
还是从全国步枪生产的数量上看,中央军以及中央控制的兵工厂的步枪出品,都还仅仅
占很小的一部分,而占多数的,还是那众多的杂牌军和杂牌军仿制的以汉阳造为主的土
造步枪。因而就全国军队的步枪生产与装备来看,中正式更是只占极小的比例。
抗战暴发后,情况又有不同。随着全面抗战的号角,战前那种步枪生产遍地炉火的
状况戛然而止,从1937年9月开始,全国各路诸侯的兵工厂除沦陷于敌者外,全部陆续
内迁到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大后方,不分地域与派系地集中起来,划归国有统一计划统
一整编,原先那种小而全的生产格局被打破,改为专门的兵器由专门的工厂进行专门地
生产。这其中,步枪的生产专由第一厂、第二十一厂和第四十一厂等三个厂承担。
这三个厂各有历史,但因经过了重组,其中的步枪厂又各有不同的根源。第一厂总
的来说是著名的汉阳兵工厂,但其步枪厂却并非原来汉阳厂的步枪厂,而是接收的巩县
兵工厂的步枪厂。第二十一厂以原金陵厂改称,但其步枪厂却又是原汉阳兵工厂的步枪
厂和川康绥靖公署兵工厂的制枪厂合组而成的。第四十一厂系原陈济棠粤军兵工厂改组
而成,其步枪厂未变。
正是由于这三个厂的历史不同,其生产情况也是不一样的。从步枪生产的型号上看
,各厂是不相同的。一厂延续了原巩县厂的优势,主要生产中正式,二十一厂则一如既
往地生产其著名的品牌汉阳造,四十一厂原在广东割据时,其步枪出品是6.8毫米(后
改7.9毫米)元年式步枪,归并国府后,也主要以生产中正式为主。
从三个厂搬迁西南大后方后复工的情况看,也是不同的。生产汉阳造的二十一厂的
制枪厂的搬迁十分顺利,到重庆后,经过调整,于1938年7月(一说1939年1月)便恢复
了正常生产。而以生产中正式为主的一厂制枪厂的搬迁,则十分的不顺利,该厂先迁湖
南株州,再迁安化,最后才迁到重庆。在辗转迁移中先后多次遭受日军飞机的轰炸,损
失十分惨重,几遭灭顶,历经辗转抵达重庆后,因元气大伤,所以一直迟至1942年7月
才恢复生产。广东第一兵工厂(搬迁中改称第四十一厂)的搬迁也不太顺利,先是在广
东遭日军空袭后,于1937年底迁往广西融县,次年8月复工,但仅仅四个月后,到年底
,又因桂南战事吃紧而复迁贵州桐梓县,又经过一番折腾,才最终于1940年8月复工。
从生产能力与实际出品情况看,三个厂仍然不同。其中二十一厂搬迁到重庆后,因
抗战急需,且制枪厂未受损失,其汉阳造的生产开足了马力,较战前月产3500支的生产
能力提高了一倍以上,最高月产量曾达到10000支;一厂搬迁到重庆后,1942年复工,
到1944年也才提高到月产2000支;四十一厂本来生产能力便不高,经数次搬迁后的损失
,月产量始终在数百支的水平上徘徊。从这个对比可以看出,生产汉阳造的二十一厂远
远高于生产中正式的一厂和四十一厂,后两厂生产能力加起来,还不如二十一厂一个厂
的产量。
一方面从搬迁后复工生产的时间上比较,另一方面从生产的能力上比较,到1943
年底以前,汉阳造和中正式的出品熟多熟少,也就不言自明了。
中正式的大量生产是1944年开始的。在这之前的1940年8月,二十一厂接受了改良
中正式的任务,经过三年多反复科研攻关,于1943年10月完成,又经过一系列的开工准
备,于1944年初开始生产。有数字表明,1944年,该厂只在年初生产汉阳造350支,便
结束了它半个世纪的风云际会,停工下马,开始全面转产中正式。由于有步枪生产第一
大厂二十一厂的加入,中正式的出品在1944年后开始大幅度飙升。在这之后的出品,应
该不在少数,但考虑到生产与装备的时间差,估计到抗战接近尾声时,抗日军队手中的
步枪,中正式仍然不占多数,只是以很快的速度逐渐在增多罢了。
综上所述,可以肯定地说,在抗战胜利以前,不唯全国的军队装备的步枪主要的不
是中正式,即使是蒋系中央军,其中正式的装备也未必多过汉阳造,甚至未必多过比汉
阳造更早的老套筒。在著名的万家岭战役中,时任国军74军参谋的叶方华回忆,“那时
第五十一师的武器是较差的,除有少数巩县造的‘中正式’步枪外,绝大部分是汉阳兵
工厂造的又重又笨的双筒步枪。”74军是什么部队?那可是国军嫡系中的王牌。51师作
为该军头号主力师,可谓王牌中的王牌,它的装备尚且如此,至于其他的部队,也就可
想而知了。所以,如果说常德之战或某一次局部战斗是中正PK三八,也许没错,但要说
整个抗战时期主要是中正PK三八,那就大错特错了。而既然抗战时国军的主力步枪并非
中正式,那么,因为认为中正式性能强过三八式而得出中国军队的步枪强过日军步枪的
结论,显然十分地不妥。
抗战的中国军队手中的步枪,占多数的是汉阳造和各地土著仿制的汉阳造。汉阳造
与日军的三八式不是同一代步枪,根本就没法相比。那些土著仿制的汉阳造或仿制的其
他牌子的步枪,又有几支能强过汉阳造?以这样的步枪打主力的中国军队的步枪,就更
是劣于日军的三八式。
说抗战时中国步枪强过日军步枪的又一个理由,是说抗战的中国军队装备的步枪以
外购的洋枪居多,因而断定中国军队的步枪更是强过日军三八式。
这就更是胡扯了。的确,抗战初期,国军序列中曾有德械部队与俄械部队,国府也
曾在战前购买大批的捷克步枪、比利时步枪等。从绝对值来说,这些进口洋枪的数量也
相当的可观,而且不论是德制的毛瑟98,还是苏制的莫辛纳干,还是捷克的VZ24,还是
比利时的FN24,也绝对不比三八式差,但是,如果把这些精良的洋枪看作分子,用它去
除以那个比它更大的分母的话,它还能占多大的比例呢?
我这里说的“分母”,即抗战八年中所有出现在抗日阵营中的步枪。那这个“分母”如
何去统计呢?
在许多国粉眼中,是只知有中央军的。其实中国的抗战,从横向说,参战的武装并
非只有中央军,还有为数更为众多的杂牌军;并非只有国民党军,还有独树一帜的共产
党军;并非只有正规的军队,还有更为庞大的非正规的民兵、民团、游击队。而即使是
同样打着国军旗帜、穿着国军军装的、不算共产党军队的正规军队,中央军也仅占很小
的比例。以1938年11月颁布的军队序列为例,整个国民革命军共有104个军、5个骑兵军
、228个步兵师、12个骑兵师。我们以师为单位进行统计,则杂牌军有197个师,中央军
却仅有43个师。今天我们能够得到的数字,包括许多步枪装备方面的数字,往往只是为
数不多的中央军中的一小部分,只是中央政府生产、购买和装备的数字而已,只是冰山
一角,占比例更大的各地方军阀这方面的数字,由于战乱造成的对档案的毁坏,我们已
经永远无法知道了。比如川军生产的步枪有多少支?桂军生产的步枪有多少支?冯占海
六十三军修械所生产的步枪有多少只?别廷芳自治军兵工厂生产的步枪有多少只?陈渠
珍兵工厂、邓秀仪兵工厂、蔡晋康兵工厂、还有许多许多杂牌军的军和师的修械所出品
的步枪有多少只?我们已经不可能知道了。只是从当事人零星的回忆史料中,我们知道
冯占海六十三军的步枪全部系自产,我们知道别廷芳自治军生产的步枪还可以外销,但
具体的数字呢?它不会出现在国共任何一方的档案中。我们查不到,但查不到并不等于
它没有。而实际上,它们的数量,比我们能够知道的汉阳造、中正式的数量要远远大出
许多许多。统计这个“分母”的构成,无论如何不能忽略它们。
这个“分母”的组成中,同样不能忽略的,还必须要考虑到战争的损耗。俗话说,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把这话改一个字也同样适用,即“铁打的营盘流水的枪”,尤其
在战斗特别频繁消耗特别巨大的抗日战争中,这两句话就更为典型。要打仗就会有减员
,就会有损耗,人员减少了要补充,步枪损耗了同样要补充。损毁的步枪,可能既有土
枪,也有洋枪,补充的步枪,却只有土枪,不再有洋枪(美援以后例外)。在那样激烈
频繁的战争环境下,可能只有极少一部分步枪是可以用上八年的。八年下来,屡耗屡补
的步枪,又岂止一个编制数。有数字统计,抗战八年,国军每月的步枪损失平均在
10000支以上,光是1939年这一年,损失即达188000支,但这是全部吗?肯定不是。
这个“分母”很巨大,也在不断的用补充增加着它的巨大,但这个“分子”,也就
是抗日武装中的洋枪的数量却随着战争的消耗在急剧地缩小。德械师在战前是很牛逼的
,毛瑟枪也不是老掉牙的,但南京保卫战后,还有多少德械?进入1940年代后,还有多
少德械?除了德械部队,抗战初还有俄械部队,水连珠也并非劣枪,但抗战抗了两三年
后,还有多少俄械?至于购买于军阀混战时期的各国步枪,在那样频繁激烈的消耗下,
经过了两三年的消耗后,又还有多少?
所以,因为战前和开战之初国府曾进口大批的洋枪,便断定中国军队装备的步枪强
过日军步枪,我认为还是不妥。
抗战时中国军队装备数量最多的步枪,是汉阳造,那么,能不能因此便说抗战时的
中日两军步枪对比是汉阳造PK三八式呢?也不妥。因为当时中国军队手中的步枪,牌子
实在太杂了。这其中为数最多的,除了汉阳造,还有比汉阳造更上一代的老套筒,还有
各路诸侯自产的杂牌子步枪。为数也不在少数的,还有军阀混战时期各显神通地通过不
同的渠道向国外购买的一战后淘汰下来的步枪。由于全国步枪的制式无法统一,因而其
型制也极其杂乱,只要是世界上出现过的步枪,在抗日的战场上,都可能会出现。在这
万国博览会一般的步枪大集合中,没有哪支步枪占压倒的多数,汉阳造也是如此,只不
过在所有外购或自产的步枪中,它无疑是最多的,但也仅仅是最多的而已。
按说步枪是有寿命的,寿命一到就应该退出现役,而在中国的抗战中,这套理论完
全不管用。在当时的中国,即使这支枪早就由线膛磨成了滑膛,只要它还能把子弹打响
,不管子弹是滚着出去还是横着出去,你都得用。这样的情况,并非只有川军如此、并
非只有桂军如此、并非只有西北军如此、并非只有八路军如此,在远远比中央军众多的
杂牌军中普遍如此,至于为数也不占少数的游杂部队、民兵等等,则更是如此。而这个
比例有多大?我认为它是占了多数的。也就因为这个原因,在当时,如果一个师全部装
备的汉阳造,那绝对不能算是装备差,而如果一个师全部一色的中正式,则完全可以用
装备精良来形容了。当年的抗日军民,就是在这种包括步枪在内装备明显劣势的情况下
打败的小日本。那种仅仅因为中正式是国军制式步枪和国府曾进口大批洋枪便一口断定
中国军队的步枪胜过日军步枪的说法,实在让人难以苟同。
☆─────────────────────────────────────☆
KingOfMaoLun (毛轮之王) 于 (Fri Sep 19 17:09:46 2014, 美东) 提到:
“当年的抗日军民,就是在这种包括步枪在内装备明显劣势的情况下打败的小日本。”
确定是打败了而不是转进了??
☆─────────────────────────────────────☆
Liverpool12 (Liverpool Fan) 于 (Fri Sep 19 19:51:12 2014, 美东) 提到:
另外,德国产的79步枪和中国生产的,质量肯定不是一个档次。中国国产的步枪能不能
达到德械步枪的标准,我看也不大可能。所以说中国兵的步枪比小鬼子38强,基本就是
说梦话。
☆─────────────────────────────────────☆
bokchoy (bokchoy) 于 (Fri Sep 19 20:16:34 2014, 美东) 提到:
好文。涨知识。

☆─────────────────────────────────────☆
dragoncity (dragoncity) 于 (Sat Sep 27 14:18:07 2014, 美东) 提到:
right
☆─────────────────────────────────────☆
fengqi (道听途说) 于 (Sat Sep 27 15:21:28 2014, 美东) 提到:
这篇文章怎么得加精吧?这个文章论据详实,条理清楚,这个如果是原创,不加精有点
过不去了。
唯一的一个问题是,“抗战前,两个厂的生产能力分别为月产中正式1800支和汉阳造
3500支”把产量当成了生产能力。而且应该是一个平均生产产量。我记得抗战前有几年
汉阳造和毛瑟的产量要超过楼主的数据,36年好像就是全年产量9万8千多步枪。
☆─────────────────────────────────────☆
fingerling54 (黑暗虎鲸) 于 (Sat Sep 27 15:24:27 2014, 美东) 提到:
这个……看上去非常不像原创。
另外本版目前的政策是中国近现代史不m不g
☆─────────────────────────────────────☆
stoppingtime (停时) 于 (Sat Sep 27 18:26:24 2014, 美东) 提到:
牛戈的大作。
☆─────────────────────────────────────☆
Drake (1842) 于 (Sat Sep 27 20:24:15 2014, 美东) 提到:
看来皮定均的警卫连装备还不错啊
没记错的话,一水儿的水连珠步枪
☆─────────────────────────────────────☆
kayaker (霜晨の月) 于 (Sun Sep 28 02:07:38 2014, 美东) 提到:
我大清其实更有远见, 向毛瑟定制了6.8mm口径的步枪, 这个的弹道性能比德国自己的7
.92x57mm好多了. 可惜大清被公知闹垮了, 这事儿泡汤了. 帝都军博早年还有少量的前
清6.8mm毛瑟枪样品.
弹道性能来说,还是拉美国家大量装备的7mm毛瑟ballistic为最优.
日军的6.5x50mm蛋, 简直就是现代中等威力突击步枪蛋的先驱. 早在1918年,俄国就制
造了世界第一把正式服役的突击步枪, Automat Fedorov, 就是用的日本6.5x50mm蛋.
军博有把样枪, 简直是个宝啊, 麻痹的军博的人居然不认识, 连个标签都没有, 老子问
以下,还一脸不高兴.
☆─────────────────────────────────────☆
qed (小白兔终于熬成了大灰狼) 于 (Sun Sep 28 09:43:01 2014, 美东) 提到:
如果说我军(包括国军共军和各路抗日军阀)步枪的平均水平
是汉阳造是不是还高估了呢?
日军是三八式这个没啥疑问吧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郭松龄的历史假设偶也来跳小张坑
断刀:朝鲜战场大逆转 (转载)[合集] 我觉得孙中山是1840以后的第一伟人 1
土工革命很少得到军阀的支持为什么写军阀混战的文学作品很少
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杨小凯说到老袁,就说说北洋吧
也说抗日战场中日步枪对比戴旭是怎么突然火了?
说到抗日时期的敌后战场正确理解毛泽东"感谢日本侵略"一语
有没有没有大盖的三八大盖?二战后,日本有没有男人很少的情况?
中国军阀时代地图(万米绘制)[转自豆瓣] 谈[军阀与五四] 吴思 陈丹青 梁文道 张鸣- [单向街]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步枪话题: 抗日话题: 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