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北京友好人民公社六十年代前期对外交往的冷热演变(3)
相关主题
北京友好人民公社六十年代前期对外交往的冷热演变(4)八十年代中国对美国是正面宣传吗?
北京友好人民公社六十年代前期对外交往的冷热演变(1)又是一个外F名人
北京友好人民公社六十年代前期对外交往的冷热演变(2)日军只承认在中国战场战死了10万人
北京友好人民公社六十年代前期对外交往的冷热演变(5)Re: 王立军已经被中纪委双规 (转载)
北京友好人民公社六十年代前期对外交往的冷热演变(6)“中国最贵邮票”诞生 拍出730万元天价
扫荡: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一起搜查农民粮食的案例刚知道一个毁了三观的历史事件,大家听说过这事儿吗?
转:苏联老大哥援助中国的156项重点工程具体清单刘少奇对文革的责任
老毛拍板:平型关歼敌万余人巴黎公社在西方史学界是个什么评价?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公社话题: 使馆话题: 友好话题: 中方话题: 1961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M******8
发帖数: 10589
1
厦大中文77 http://blog.sina.com.cn/xiada7701 2011-06-23 21:05:47
北京友好人民公社六十年代前期对外交往的冷热演变(3)
文/ 陈徒手
(四)
到了六十年代初,社会主义阵营使馆(尤其是苏联、东欧)在北京的各项活动都受到中
方各种名目的限制,与中共和国家相关行政部门的联络多少都带上程序化和表面化,中
方有了较高程度的内部防范、提防的意识,“严防洩密、内外有别”成了涉外工作中再
三强调的首要原则。这样就给使馆外交人员与中方接触、了解中方增添很大的困难,在
高唱友好团结的主旋律之下众多外交官在一般工作层面上竟会难以展开。
实际上五十年代末,中方就开始有意疏离与外国人的接触,巧妙地不让苏联、东欧的专
家、留学生参与所在中方单位的政治学习,不许中方人员向专家、留学生透露学习文件
内容,斩断了使馆了解高层动态、下层生活的耳目关系。同时尽可能限制中方人员与外
交人员的来往,连中方基层单位向苏联相关单位发出的十月革命贺电都要由中央外事办
审核,有一回事前已认可但事后又觉得措词不妥,竟要求把几十个贺电连夜从北京市邮
局追回。这样制造的紧张局势很自然使基层单位有了“排外”的本能,1962年11月国际
电台对社会主义部欲做十月革命对苏广播专题节目,已获市外办同意,但北京有线电厂
、第一机床厂等与苏联支援有关的工厂就坚决拒绝电台来人采访。
在友好公社参加对外活动的群众大都事先经过审查,教给一定的表达口径。从外事部门
而言,要力求减少外宾与群众直接接触的机会,以防群众说话不慎暴露问题。1961年5
月8日为庆祝捷克解放16周年,捷克使馆来公社放映《拉弹弓的人》,原订在小礼堂放
映,但闻讯赶来的群众过多,临时决定移到大院放映,最后观看的人数多达上千人。就
在这倒腾的时间段里,有20多位捷克使馆人员在公社院内休息停留。事后上级马上追查
捷克人在此时是否与群众接触,有否发生洩密事故?责问主事者为何不把外宾立即请到
休息室与群众割开?责令公社领导要还原当时场景,一一核查清楚。(见1961年5月中
捷友好公社汇报材料)
外国人订阅中方报纸的范围也在不断收缩,理由是“为了确保党和国家的机密”(市委
1960年9月14日致中央外事小组请示报告语)。1960年5月5日中央转发中央保密委员会
的规定,其中第9条是“地方的、军队的报刊禁止出口”。邮电部党组也随即通知,邮
局今后不再办理地方报纸的对外发行。许多报刊、出版社纷纷通告邮局,他们的报刊不
订给外国人。截止1960年9月,在京外国人能订阅的报纸只有寥寥可数的12种,杂志29
种,报纸中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少年报》、《新
少年报》、《新华社俄文电讯报》,甚至有一份《广播节目报》。此举首先招到驻京外
国记者的严重不满,使馆方面也要求解决限制订阅,纷纷派员前往邮局询问原因,邮局
向上频频告急。之后马上出现一个事先未想周全的难题:一些外国人不能订阅的地方党
刊如《北京日报》等,一般都在北京市场上公开出售,如果外国人去买,是否同意卖给?
到了1960年10月底,国务院外办也觉得邮电部的规定执行起来确有一定困难,而且“会
使我国驻外机构和人员遭到报复并使我们在政治上处于被动,给人攻击我们的把柄”(
见1960年10月28日国务院外办致周恩来、陈毅的报告)。虽然周恩来同意社会主义国家
驻华机构和人员仍可准许继续订阅地方报纸,但经过此番折腾,驻华使馆阅览和收集中
方信息的能力打了折扣,他们与中方联系的渠道变得狭窄和困难起来。
在这样交流阻隔的背景下,能有机会来到友好公社过节,亲身感性地认识中国基层单位
的真实状态,这对社会主义阵营使馆来说已是十分难得、不可多求的机遇。所以使馆外
交官员到了公社后就会迫不及待地询问,求解他们所关切的具体问题。连像越南这样被
视为“亲兄弟国家”的使馆人员1961年6月3日借到公社劳动机会,在种白薯秧时都会悄
声问身旁的公社干部:咱们中央是否有一个12条新政策,这新政策都是些什么?越南人
连问三人,不得结果。事后昌平中越友好公社汇报说:“我们根据领导指示,均没有吐
露,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没听说’,注意保守党和国家的机密。”毕竟人民公
社如何运行?是否陷入困境?对中国经济到底影响多大?对在京外交使团来说还是一个
捉摸不透的谜团,是一个无法捅破的封闭大网。
从公社上报的文字材料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解渴一般的举动:
中德友好公社报告:
2月5日(初一),(东德)大使夫妇、参赞等13人11时至下午2时在公社参加活动。气
氛较友好,强调团结,也提反帝斗争,没有挑衅等情况。但也明显看出,他们是有准备
、有分工地摸公社的情况。大使、一秘问公社的规模、干部分工、收入是否增加?有的
问社员在食堂还是在家里包饺子吃?公社有没有什么困难?我们可以帮助,可以合作。
在外宾追问下说了以下二个数字:一是一个强劳力每年收入400元;二是每个工分值(
好队)约一角。
中捷友好公社报告:
2月6日11时到,1时半离开,大使为首的16人吃年饭。边吃边问,有四五个人作笔记。
大使反复追问体制变化情况,是否从今年改成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为什么要改?
均未得到正面答复,转而追问1961年小麦平均产量,书记张廷亮告以90来斤(实际上
1961年只40多斤,1960年是90多斤)。其他问题均给了不得要领的答复。副书记李连桂
在参赞的围攻下,透露了社员口粮是330-350斤,1961年种三千亩玉米,平均每亩200来
斤。后来公社干部转守为攻,问捷克的情况,对方才稍有收敛。
北京市委外事小组1962年2月27日据此编出一期简报向上报告,把外交人员爱问话的行
为上纲上线:“一般使馆都企图利用和公社联欢机会,想方设法地摸我农村公社的情况
,捷、德使馆人员有组织有计划地摸我公社各方面的情况。”实质上外办早已将公社的
成就和不足、农业六十条及整社等问题事先理好了对外宣传口径,在具体数字上也给了
模糊化的回答余地,并且还提醒公社干部“准备进行必要时适当的斗争”、“如果污蔑
我三面红旗,明显干涉我内政时应当场驳斥”。使馆外交人员在这种境遇中已经很难摸
到公社真实的情况,他们只能在“虚拟的语境”中满足一下探寻的心情。
(待续)
本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b2fc350100v47f.html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巴黎公社在西方史学界是个什么评价?北京友好人民公社六十年代前期对外交往的冷热演变(6)
巴黎公社的伟大旗帜万岁!!!扫荡: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一起搜查农民粮食的案例
毛泽东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对农民最不公正的年代转:苏联老大哥援助中国的156项重点工程具体清单
古人怎么测量和记录温度?老毛拍板:平型关歼敌万余人
北京友好人民公社六十年代前期对外交往的冷热演变(4)八十年代中国对美国是正面宣传吗?
北京友好人民公社六十年代前期对外交往的冷热演变(1)又是一个外F名人
北京友好人民公社六十年代前期对外交往的冷热演变(2)日军只承认在中国战场战死了10万人
北京友好人民公社六十年代前期对外交往的冷热演变(5)Re: 王立军已经被中纪委双规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公社话题: 使馆话题: 友好话题: 中方话题: 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