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g 发帖数: 9656 | 1 人民日报1958-08-29第3版
本报特约记者 康濯
在毛主席视察徐水以后,我由于抑制不住的兴奋,曾经写了几首不成形的旧体诗,记载
当时那极不平常的事件。其中写到主席关怀和视察这里儿童与老人生活情景的两句是这
样:
托儿所里夸朝露,
幸福园中送晚香。
诗句根本值不得一提。不过,我要写写这里人民公社的儿童和老人,却依然感到只有用
朝露和晚香来形容才最为恰当。
托儿所,幼儿园,老人们养老的幸福院,都是这儿人民公社里的鲜花。这些机构还在人
民公社建成以前就开始出现,这些机构和徐水农村的军事化、食堂化等一样,都是建立
人民公社的先声;但人民公社的建成,又使得这些鲜花开得更香更美。
盛放的鲜花
请看看遂城人民公社里谢坊村的幼儿园吧!一百七十三个三周岁到七周岁的小孩,单独
占了一座前后两进的粉白高房大院。大都在园内住宿,一条炕上睡十五个,男孩一律是
蓝短裤和白地红字的背心,女孩一律是白地彩花的连衣裙。一人一个洗脸盆,一块写了
号码的方毛巾。每天四吨饭,中午不是烙饼、咸菜和鸡蛋汤,就是大米饭和炒茄子。玩
具有二百多件,布娃娃、和平鸽、小熊、小鸡、青蛙、蝉、汽车、口琴、小鼓、木刀和
皮球,谁也数不清有多少种类。村里还有个幼儿公园,在村南头的一个树林子里,树林
绿叶成荫;间或也有枝干稀疏之处,把太阳光织成花纹,像地毯一样铺在十分干净的沙
土地上。小孩们便在花纹的沙土地毯上拍皮球,过家家,创造各自的童话世界。然后,
教养员领他们去地里拔草,去学习劳动。然后就领他们回去。小孩们回去以后,就作游
戏,画画,大孩子还识字。最多的课程是学唱歌。
这些小孩的确都把幼儿园当作家,他们也不想家,即使有了病,村里也有医生和卫生所
给优先诊治。日常都还要检查身体。他们都是那样漂亮和清洁。唱歌的时候,各有各的
表情和性格。他们真是自由自在地茂盛生长,任何人到了幼儿园里都不能不一见倾心。
幼儿园的小孩们见了任何客人,也是高兴的活蹦乱跳。同客人握手,叫叔叔阿姨,客人
们要走了,又纷纷握手再见,并且要送到外院。生活在向共产主义迈进的人民公社里的
儿童,实在都如早晨的露珠那样发亮闪光;古往今来一切理想着人民的天堂生活的好心
人物,要到这儿看看,都准会欢愉得眼里冒出露珠般的泪水。
在徐水,并不是只有谢坊的幼儿园办得好。毛主席到过的大寺各庄和其它许多村子,都
同样把儿童们安排成了红花绿叶上的朝露珠儿。全县三百八十六个幼儿园和一千九百一
十八个托儿所,共有小孩四万八千三百二十五名;除了少数托儿所还不很正规,其余的
都像盛放的鲜花,都在不断提高,在引导少数不很正规的托儿所快步赶上。
这里必须提起幼儿园的教养员同志,她们是办好幼儿园的决定力量之一。全县的教养员
一律都是年轻的姑娘、媳妇,大多是高小程度,政治积极,有一定的卫生知识。教养员
还轮流上县里受训,学政治和保育知识,学儿童歌、舞和游戏,甚至还学点儿童心理学
;她们的方向是又红又专。
当然,幼儿园办得好的根本力量之一,还是由于人民公社和全体社员对于自己后代的最
大的爱护和关怀。徐水大多数托儿所和幼儿园的吃、用乃至部分衣服的花销,都由公社
统一包干。这是社员们自己的决定。有人问道:
“这么办行吗?这不是没儿女的和儿女少的要吃亏吗?”
“什么吃亏占便宜啊!”公社社员们辩论这个问题时说:“没儿女的和儿女少的,等他
们老了,没人供养的时候,他们不是能够优先进幸福院么?要算细账的话,到那时候,
有儿有女有供养的进不了幸福院,你可能说又是他们吃亏了么?”
还有人说,小孩们的吃用主要都由公社负担,会鼓励大家多生子女。社员们却说,如今
的青年都在尽量推迟结婚的年岁,结了婚又懂得节育和计划生育的好处的,哪里还会发
生那些问题!又说,现在是搞人民公社,是向共产主义迈进;对于建设共产主义的后代
,若没有点儿共产主义思想和风格,那还叫什么人民公社哩!
幸福的晚年
供养失掉劳力的老人们的幸福院,也同样执行着坚定的阶级路线。这里还是写写谢坊村
的幸福院。院内有八位老大爷和四位老大娘,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和没依没靠的穷人。
他们院子里的内外院墙上到处都是画幅,院子里外种着十盆花。三位老大娘自己做饭,
早晚是面条、稠粥和干粮,中午是烙饼或包子,并且总有一菜一汤。王世昌老两口和朱
老翠老两口都同住幸福院,他们每一对各占一个单间,每间房里都有电灯,有崭新的茶
壶茶碗。王世昌八十二岁,识字,炕上摆着“徐水报”;但他耳朵不大好。
八十二岁的张老孝,给地主赶了一辈子车,如今要甚没甚,还给折磨得腿脚肿的发亮。
他现在住在幸福院里,见了人就忍不住眼泪汪汪;吴老芝大爷总是给客人解释道:
“他这是高兴的呀!要不是这共产主义的年头,不用说天天白面鸡蛋的,他连要饭吃都
会赶不上门口呢!
这个县里像张老孝这样的老汉还多得很。全县有一百一十七个幸福院,供养着两千七百
零三个老人。他们见了参观者,都会要拄着拐杖站起来,领着客人参观他们的全部生活
,并且向人说着数不尽的苦辣酸甜,甚至还会一边说一边泪水直流,就像毛主席的诗句
描写的那样:“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这里的“伏虎”,指的当然是千
万年来的一切旧的生活,都已经开始了最后总崩溃的必然的命运。
不过,徐水的老人都并不安于坐享幸福。毛主席视察大寺各庄以后,那儿就有几个老汉
离开了幸福院而去参加劳动;所有住在幸福院的,也都要出去管管菜园,当当农事顾问
,行动困难的至少也要给食堂捡捡菜。他们只有这样才心情舒畅,才感到真正的晚香。
他们是谁也不能阻挡地非要参加劳动。谢坊幸福院门口的红字诗句写道:
虎老雄心在,人老心不老。
填海海能平,搬山山能倒。
谁要不服气,咱就赛赛跑。
为啥干劲足,党的领导好。
这儿的雄心,正是老人们幸福和晚香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说,今天幼儿园里朝露般的
儿童,是我国建设共产主义的第一辈后代的话;那末,幸福院里晚香的人物就是我国第
一辈看到共产主义的老人。徐水人民公社的社员也都和对待幼儿园一样,为这些老人而
自豪地夸说着:“这就是咱们的共产主义!”这些老人的雄心和幸福,更在时时推动着
徐水人民迈向共产主义的步伐如飞。(本段完,全文未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