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f******g 发帖数: 592 | 1 买《毛岸英》DVD的时候,《金婚风雨情》看了一半,其实心早就飞了。《毛岸英》一
旦开看后,简直有刹不住的感觉,但由于工作忙家务累人疲惫,每次都无法尽兴。但也
有好处,就是可以好好回顾、品味和思索,有感而发的观后感也是随看随记,所以最后
整理起来发现就像流水账一样,请大家多多担待吧!
值得一提的是,从小就会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小宝同学虽然作业多事情多晚上还
要准备第二天上学的东东,还要吹干头发刷牙早睡觉,但也竖着耳朵听,时不时跑过来
瞄一眼,洗完澡赶紧跑过来问剧情,个别地方她也看的流了泪。宝子爸说,这部戏真应
该让小宝从头到尾好好看看啊!特别是岸英岸青小兄弟在老上海生活以及流浪一段。
下面言归正传:
早期的岸英:
剧情还真的令人惊艳,好久没看到有人大力为穷人说话,为普天下穷苦人翻身做主人,
带领工农民众抗争了(此剧青年毛泽东的扮演者在《井冈山》和《红色摇篮》里饰演主
管红军财政的毛泽民)。也好久没看到控诉人吃人旧社会的电视剧了,特别是描述这样
的旧上海。近年来,不是总有人喜欢怀旧,怀念老上海的范儿民国范儿吗?看看吧!上
海底层穷人怎么生活,小岸英和小岸青过的是多么苦的日子啊!小宝看到岸青岸英为了
攒钱买字典看小人书,眼睛都瞪大了;看到老板娘以及警察随便打人,小宝感到十分气
愤;对富家小少爷的傲慢态度,也十分不满。
三位小演员(包括另一个穷小妹)的演出十分到位,小岸英从小吃过大苦蹲过大牢,与
亲爱的妈妈杨开慧(北大教授之女)的生死离别悲痛欲绝。但他身为大哥,极其懂事懂
礼貌,又聪明机灵能屈能伸,但也坚持原则爱憎分明:可以挨打挨骂但绝不向老板娘下
跪,为了保护弟弟和小妹,自己忍饥挨饿多干苦活。看着他们兄弟倆被人欺负给人刷马
桶捡垃圾,真让人心酸啊!岸英在上海受到的苦,后来不仅讲给思齐听,而且据师哲回
忆录,岸英也曾跟他讲过。师哲说,好多人劝师哲不要提岸青在董牧师前妻家挨打的事
,但师哲认为这是历史,没什么好回避的。可见包括捡烟头卖破烂刷马桶卖报纸住桥洞
等亲历底层疾苦本身受过大难的这些经历,是多么刻骨铭心。可以预见,这样的人如果
一旦担当重任,肯定会一心一意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
小岸青样子憨厚但脾气太耿直,居然是个奇才怪才:从未接触过钢琴,竟可以听得懂古
典音乐,直言指出小少爷弹错了肖邦;观棋一阵竟也无师自通,靠在大街上和人下棋居
然还赢了钱!难怪小宝爸在国内工作时,曾听老同事说到毛岸青俄文水平高的故事(巧
的是师哲也是小宝爸单位的老上级)。岸青由于小时候头部多次挨过打,造成神智方面
的病痛,但他时不时也到单位上班,据说是专门给前楼中译俄部门润色译稿,相当于现
如今的译审级别。不过,也需要到大连疗养院休养,毕竟后来脑伤是不可逆的。当年要
不是挨打受伤,岸青还不定怎么聪明绝顶呢!穷小妹天真可爱,她的爷爷也很帮忙。真
是应了《红灯记》“穷不帮穷,谁照应”这句台词。真是天下穷人是一家啊!
《毛岸英》一剧的特点:
1.材料新,而且真实,据说刘思齐大姐为了寻找素材,根据岸英当年的诉说,跑遍了大
江南北长城内外,还去了苏联。凡是岸英到过工作过的地方,都去寻找岸英的足迹。光
是资料复印件就有高高的一摞。岸英在上海流浪、去苏联学习以及参加卫国战争、面见
斯大林的素材都十分珍贵,到陕北农村锻炼到山东土改和复查的经历更是别具一格。特
别是转战陕北和主席匿名走访老乡家,老乡后来恍然大悟隔着很远问毛主席好,看到苏
联医生阿洛夫,还问“斯大林也来了吗?”阿洛夫煞有介事地挥手致意,看得我笑中有
泪,陕北人民太有见识了(记得XX同学说过,插队时发现陕北老乡谈起中央领导人就像
是自己家的亲戚一样)。还有一点必须强调的是此剧的编剧是北大中文系教授韩毓海老
师,他在乌有之乡网站写了一篇文章专门提到创作心得,他也听到过镀金论和二世论,
但他绝不人云亦云,自己博览群书找资料寻访当事人亲属战友,写下了“写剧本的过程
就是怀念的过程”之名句。总之,此剧材料细腻、编导匠心、演出精湛,让人看到一个
逐步成长的岸英,尤其是在山东土改复查时,他的政策水平和认识水平很不一般,甚至
高过工作队总队长。剧中还描写了他身边一群可敬可爱的鲜活鲜活的干部战士。我在看
到土改工作队受冤枉的薛海听岸英说,岸英曾见到自己的父亲,但母亲已亡故时,我的
眼泪也忍不住往下淌。这部戏的编导演实在有功力有水准太给力了!
2.角度独特,以往党史军史片,都是中央领导开会啊决策啊以及具体战斗战役什么的,
虽然这些会议决策以及战况也是那么引人入胜(特别是《红色摇篮》和《井冈山》两剧
)。这次《毛岸英》是从一个青年革命者成长的角度,看待中国现代史,从大革命时期
直至西柏坡年代,再到解放后和抗美援朝。还看出毛主席是怎样严格要求革命青年的,
尤其是要求青年人时时刻刻不要忘记老百姓,要把人民当成活菩萨(结果,老百姓也把
共产党毛主席当成了活菩萨)。还有,过去报道老一辈中央领导人爱孩子的,大都描写
的是邓小平,这回看到毛主席对岸英要求严格的同时,也很喜欢孩子(特别是对烈士子
女,更是格外欢喜)喜欢岸英,是个慈父的形象,从思想上从文化上甚至从生活上关心
岸英,包括亲自下厨为岸英做红烧肉补衣服。
3.看了《毛岸英》,让人感到万分可惜的同时,也使人感到惭愧:现在的生活缺乏岸英
那样的激情,太平淡,变化太小,一点不colorful,唯一能解开心结的就是还有值得回
顾的过去,曾经有些基层社会实践的经历,在国内也算是有过贡献的人。如何应对
boring的日子,的确需要好好思量。总之,《毛岸英》剧目让人羡慕火热的年代,激昂
的青春,使人们看到了好的令人难以相信但又实实在在的人品,同时又深受鼓舞,岸英
大哥,你实在太可爱了!赞!
解放战争前后的岸英
我基本上一直在感动中。特别是看到岸英和他的战友由于时间急迫,来不及用探雷器扫
雷了,但为了保障主席和民主人士的安全,毅然决然地在颐和园手挽手用血肉之躯淌雷
,随着激昂的音乐响起,我的眼泪再一次在眼眶里打滚。为了这少有的镜头,也为了这
罕见的景象!更为了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看得出摄制组都是采用的实景,其中西柏坡的凭窗小办公室在别的电视剧见过;中南海
丰泽园我去过不止一次,记得院子中间笔挺笔挺的松树干,还有窄窄的玻璃窗走廊;双
清别墅似乎没有开放过,但也久闻大名。当年去中南海似乎很容易,只要有参观票就可
以。我们当时从东门进去,没有任何安检措施,凭票即可。丰泽园坐北朝南面对中南海
的海水,说白了,就是皇家四合院,设备和建筑都有些陈旧,但显得非常大气宁静。在
实景拍摄电视剧说明剧组的认真和力求真实再现当年实情的追求,喜欢这部剧的观众有
福了!也看得出这部剧也是在冬天拍的。当年为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毛主席执意不
让供暖。此番剧中人在中南海丰泽园里说话也哈出了白气呢!
剧中,我们继续跟随岸英的脚步,走出西柏坡来到刚刚解放的北平(后来又去了刚打下
来的上海)。其实,我一直在想我父母是否也认识毛岸英?因为毛岸英也在李克农手下
工作啊!我还听我二表姐说过,小李纳参加过李克农主持的我爸妈在枣园的婚礼。说到
北平和平解放,我还一下子联想到我爸妈一路随四野大军南下,当年也参加了平津战役
,就在四野程子华兵团。他们夜行昼伏大军压境在北平郊区,有的部队冒冒失失打了小
仗,挨了批,但也让傅作义部队发现戴皮帽子的部队入关啦!歪打正着促使傅作义发下
武器实现了北平和平解放!岸英竟然也是第一批入城部队成员(聂荣臻和林总两方面的
部队)!他们为保卫胜利果实为巩固政权都作出了自己不朽的贡献。我永远景仰和怀念
岸英、我的父母他们这一辈革命者!
饰演岸英的小伙子演出了岸英朝气蓬勃的精气神儿,越看越觉得岸英真是个纯粹的人、
光明磊落的人、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可以说,
他时而像陕北农民,信天游开口就唱;时而又像苏联红军战士,热情奔放;时而又像上
海街头的报童,和小伙伴苦中作乐;时而又像是之乎者也的书生,永远在学习在思考在
拿小本子记东西。毛主席把他真的培养成中国人民的儿子,一个本真本色可敬可爱的稀
有人才!越看越感到可惜啊!
毛主席对岸英的身传言教
其实,电视剧也花了很大篇幅描写了毛主席日理万机后的另一个生活侧面。毛主席一贯
关心民众疾苦已众所周知,但给人的印象是不拘小节。从刘思齐的回忆以及后来她在当
地收集的资料显示,毛主席也曾心细如发,讲究礼数。以前总是讲周总理如何细心如何
周全。这次看到毛主席要求岸英回乡看乡亲时,一定不要坐公家的车,骑马也要早早下
来,牵着马走进村子。最主要的是,要把老百姓当成活菩萨。要说权力,毛主席的权力
最大了,但他从来不会利用自己的权力为家人为亲戚谋利益,而他关心的却是孙妈妈这
样给人当保姆看孩子的底层老百姓,称她是大恩人,拉着岸英为她行大礼。在处理杨家
、向家、文家、毛家的人情债时,毛主席和毛岸英一方面真情感谢(令人特别感动的是
,面对反动派的逼问,板仓的所有百姓都拒不说出开慧的墓地在哪里)并以身作则以理
服人(见毛岸英给向三立的亲笔信影印件),同时也尽己所能,帮助乡下的劳苦大众。
他们始终保持着对乡里乡亲劳动人民的爱,一幕幕一段段感人至深,真真是对当前官场
恶习的深刻批判啊!关于吃中灶和大灶的事情,师哲亲眼目睹了毛主席的批评,他的口
述回忆录也谈到了这件事。我惭愧地想到了自己。我们小时候到外交部小灶打饭似乎没
觉得什么,反正父母不在国内,我们是可以去打菜打饭的。但在毛主席的要求下,岸英
到了朝鲜前线,还是吃大灶吃粗粮,而流浪上海落下的长期胃溃疡搅得他时不时肚子疼
,可他还是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啊!
岸英简直是雷锋的哥哥,太伟大太偶像了!近年来影视作品乃至生活中,很少有这样的
人了!他自觉自愿自找苦吃和工农打成一片,浑身充满发动群众动员群众的激情和热情
(有俄罗斯人的激昂风格),特别是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他身体力
行艰苦朴素,他在工厂和农村火热的鼓动和深情的关怀,给工农大众带来的是无限希望
和美好前景。看到他忘我地快乐地参加义务劳动,根本不考虑报酬和个人利益,看到这
里,小宝爸惊叹,好像看到了毛泽东时期国人的充满“精神机件”(鲁迅语)的纯朴、
忘我、热情和尊严。这里看不到的是“旧时戏子的昏庸,上海洋场式的狡猾,或者戏台
下面挂着的松弛呆滞的下巴”(鲁迅语)!
另外,剧中对比镜头运用极佳,电影三毛流浪记和岸英小时候流浪的情景穿插播映;岸
英跪拜开慧妈妈墓碑与小时候和妈妈一起蹲监狱的情景交织;向老太太(开慧的妈妈)
以及孙妈妈等老年时与她们当年情景的对比,让人看得出编导匠心独具。也看得出岸英
和思齐是记忆的拥有者,爱和感动的成分令他们只有深深的怀念,不仅是对长辈的思念
,也是对中国革命历程的回顾,以及对自己不会重来的童年时光(无论是在板仓外婆家
,还是在敌人监狱里,还是流浪在上海,还是在苏联国际村)的追忆。实在是宝贵啊!
小宝爸在国内工作时,由于工作性质,知道毛主席的稿费由专门会计室掌握。因此,毛
主席的稿费是他本人和家人都动不了的。而且其主要去向是接济有需要的人,以及偿还
革命时期民主人士和民间借给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以及解放军的钱。
此番电视剧《毛岸英》里生动地描写了这方面的事情,即岸英回老家感谢乡里乡亲,路
遇一位老乡,拿着借条向毛主席的儿子讨债。岸英赶紧回省委借了钱,还给老乡。回北
京后,主席请秘书安排从自己稿费中取钱还给湖南省委。我记得章含之回忆里也提到过
她的养父章士钊曾出资赞助中共早期革命者留学法国,后来也是毛主席担当,通过秘书
安排用稿费偿还了这笔钱。毛主席一生不碰钱,也不爱钱。工资多年也就400多元。但
由于著作甚丰,印刷量出售品甚多,故而稿费也多。但从近来报章披露,其女李纳等也
就过着一般人普通人的生活,估计没有豪宅也没有宝马。到底毛家子女谁发了财,江青
帮了哪些正忙和倒忙,毛晚年对她的态度,应该调查后阅读后思考后再做结论,不能人
云亦云。
现在,海峡对岸已经有人站出来否认1949年革命的必然性了,他们不甘心啊!无论是打
江山的还是坐江山的,也别轻易否定立国之本了(听说北京一些红二代对否定党史军史
已经都看不下去了,习副主席还专门发文谈到此事)!这次为何热播《毛岸英》,应该
是希望不要丢掉老传统吧?应该是为了对解决现有问题缩小贫富差距反腐倡廉提供思路
吧?
岸英奔赴朝鲜战场
这几集令我再度老泪纵横的是,岸英在奔赴朝鲜战场之前一天的戏,有多少人反对他去
参战啊!从李克农、到帅(孟奇)妈妈再到彭德怀,岸英受到的阻力几乎可以跟要求参
加卫国战争时一样大,但他决心坚定,而且不怕牺牲,勇敢面对。他和岸青对唱苏联红
军歌曲《神圣的战争》,悲壮有力壮怀激烈,但岸英为了不让弟弟伤心,悄悄擦去了激
动的泪水,而是面带慈爱兄长的微笑。他和岳母张文秋妈妈(大革命时的烈士刘谦初之
妻)的别离带有关心和嘱托的性质(难怪最后刘思齐的妹妹成了岸青的夫人,也就是后
来的女将军邵华)。岸英和思齐的别离特别令人伤心的是,思齐根本没有意识到岸英这
是在诀别啊!可以想象得到,岸英是准备为国牺牲的!俗话说“国有大臣,家有长子”
,岸英不是一般的长子,他经历了幼年的牢狱之灾、流浪之苦、卫国战争之残酷、学农
土改之艰辛、工厂百废待兴的劳累,他不仅肯吃苦能吃苦,而且的的确确也吃了大苦。
新中国成立后,可以说,一切为他开了绿灯。但是,当祖国召唤之时,他毫不犹豫成了
第一名志愿军战士。特别难得可贵的是,他是一个能够将自己的思想追求变为实际行动
的人。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具有其“仅仅属于他的、非他莫属的、特别而稀有的意义
和价值”!他不愧是中国人民的长子!在今天这个“浮躁、浮华和空谈的时代”(钱理
群语),或许我们正需要毛岸英这样的战士、这样的平凡而伟大的人!
关于岸英本人的文采,精通俄文自不待说,他还努力研究民间俗语歇后语,和古典文学
唐诗宋词,岳飞刘邦等历史名人名句诗言志也朗朗上口,穿插剧中增色不少。在此谨向
编剧韩老师、导演刘毅然、主演韩光于晓光宋轶和各位深具时代感的演员表示深深的谢
意!向饱蘸深情关心此剧的病中的刘思齐大姐表示崇高的敬意!
现在已经看到此剧岸英最后的日子了,真是不敢也不忍心看啊!观感就先写的这里,
谨以此文纪念毛主席诞辰117周年、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60周年、纪念中国人
民的长子毛岸英烈士为国捐躯60周年!
观感完结篇:
昨夜无眠,只因看了电视剧《毛岸英》的最后两集。其实,我看红色经典的感悟和共鸣
,充满圣洁和激情,本应珍藏在心敝帚自珍。
之所以见诸笔端,是因为想留下这份感动来永远激励自己,教育孩子(她们用自动翻译
,全部译成英文阅读),也想与能成为知音知己知心的亲朋好友同学们分享。
言归正传,《毛岸英》。此剧好就好在真实,以及其中巨大的精神内涵,refreshed(
重塑了)毛主席的形象,以毛主席儿媳的口吻描述了岸英的本色、
岸英的优秀,另外,也唤起了我对自己当年热情的回忆。我也是不怕牺牲不怕艰苦主动
离开北京工厂踏上壮士路的一员,当时真的不知道以后会怎样,
会学些什么做些什么。同样,如果不是《毛岸英》,我真的快忘了自己当年曾高喊“一
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为国家为人民做过的事情:救助老百姓
于水火之中、三夏三抢、开荒种地、访贫问苦,我还是单位唯一一个能挑粪担上山的女
生!
我家LX和我都有同感,如果早生几十年,我们还会奔赴战场,站在大时代的最前列。LX
特别回忆了当年自己与中苏边界近在咫尺而
备战备荒的经历,说当时在大山里藏身藏粮的地点都找好了,可以放敌人打到哈尔滨,
他们进来容易,但甭想走了,有人民战争的汪洋大
海呢!他还说,按当时的脾气,要不是各方一致推荐上了大学,估计留下来扎根边疆的
可能性极大。
话说回来,最后这两集描述了岸英牺牲后大家的反应,特别是毛主席忍着自己巨大的悲
痛而对思齐用心良苦的关心爱护与呵护。事情难就
难在要隐瞒,不能告诉小思齐。所有人物都表现得十分出色,令人感动。饰演毛主席的
韩中老师表演一点不夸张,对话写的恰如其分(感谢编剧韩毓海老师),体现了新的东
西,遣词用句也不苍白,很有内容,而且不说教。虽然舍掉了大背景(50年代是内忧外
患艰苦创业的年代),但可以看出毛主席忍辱负重,有人间大爱,给予黄继光烈士和赵
南起等岸英战友崇高评价,还安慰黄继光的母亲,设身处地感同身受为她着想。同时却
不让岸英的墓地回迁、不让思齐申请烈士家属补助,他为小辈想得细致,讲话极有道理
,循循善诱,是个很重感情但又讲原则的人。思齐要报考出国留学,毛主席提出按规定
办,一切自费。从出资为思齐做大衣提供生活费,到8年后自费让思齐去朝鲜扫墓,再
到劝思齐嫁人,再到一辈子在卧室收藏岸英的遗物小皮箱,主席的心是多么细腻深邃通
情达理无微不至和恰如其分。主席鼓励岸青学习哥哥做好翻译工作,使我第一次觉得翻
译工作是如此的光荣。
隆重感谢剧组编导演全体工作人员,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作品精品精神食粮,禁不住
呼喊一声,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 T*****y 发帖数: 18592 | 2 ......呃,那个什么......呃......
【在 f******g 的大作中提到】 : 买《毛岸英》DVD的时候,《金婚风雨情》看了一半,其实心早就飞了。《毛岸英》一 : 旦开看后,简直有刹不住的感觉,但由于工作忙家务累人疲惫,每次都无法尽兴。但也 : 有好处,就是可以好好回顾、品味和思索,有感而发的观后感也是随看随记,所以最后 : 整理起来发现就像流水账一样,请大家多多担待吧! : 值得一提的是,从小就会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小宝同学虽然作业多事情多晚上还 : 要准备第二天上学的东东,还要吹干头发刷牙早睡觉,但也竖着耳朵听,时不时跑过来 : 瞄一眼,洗完澡赶紧跑过来问剧情,个别地方她也看的流了泪。宝子爸说,这部戏真应 : 该让小宝从头到尾好好看看啊!特别是岸英岸青小兄弟在老上海生活以及流浪一段。 : 下面言归正传: : 早期的岸英:
| l*****s 发帖数: 2109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