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古人取名为何多为一字?
相关主题
基督教里面不念上帝的名与中国的避名讳对荀子“礼制”思想的经济分析
曹操墓不是仇人毁的由夏朝存不 存在之争的一点感想
你们万不可造我大明的反如果朱标不死即皇帝位,朱棣会造反吗?
溱与洧,方涣涣兮文革中劉節, 很搞笑。
taishici 封 sinta 在 History 版 (转载)中原一千年之陶寺篇:龙盘、鼍鼓和特磬
康熙后妃中去世最晚的嫔妃是谁? zt中原一千年之陶寺篇:"革命"导致失忆?
Re: 谁来说说什么是儒家思想?周朝的黑科技
孔子的意识形态 (转载)南海问题最终解决还是要靠恢复帝制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名讳话题: 二名话题: 王莽话题: 皇帝话题: 礼制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c****e
发帖数: 1464
1
尤其是三国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个字。谁科普一下。
s****r
发帖数: 5546
2
这坑挖的……建议你去问一下王涛李明和张军

【在 c****e 的大作中提到】
: 尤其是三国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个字。谁科普一下。
c******n
发帖数: 16403
3
转载
问题出在王莽身上。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政权。为了巩固统治,他捡起了董仲舒的“
神学目的论”,大搞迷信,大搞复古,以此为核心,还推行了一系列所谓的“新政”,
从土地制度到用人制度,从货币到地名,无孔不入,也涉及到了人名。
王莽这个人对“名”特别重视,他一上台,就闹起了一股改名风。首先把中央各级官名
改了,然后是大改地名。今天改了,明天又改回来,弄得人不知所措。后来,甚至将“
匈奴”改成“降奴”,“单于”改成“服于”,由此引发了民族战争。王莽对姓名更是
大下功夫。他对自家的“王”看得特别重,对许多刘姓皇族和有功部下赐姓“王”,以
示恩宠。
《汉书·王莽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莽的长孙叫王宗,要是慢慢地等,靠死爷爷和爹
爹,这个王宗是可以当皇帝的,可是,他性子太急,等不得了。自己弄了天子的衣服、
帽子,穿上让人画出了画像,还刻了铜印三枚,与其舅舅合谋,准备抢班夺权。可水平
有限,事情暴露了。虽然是亲孙子,但这事也不能轻饶,王宗一看不好,就自杀了。虽
然人死了,但“政治权力”也要剥夺,王莽下了这样一道命令:“宗本名会宗,以制作
去二名,今复名会宗。”这道命令不琢磨是看不出门道的。“制作”就

【在 c****e 的大作中提到】
: 尤其是三国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个字。谁科普一下。
c******n
发帖数: 16403
4
zz
之所以三国里大都单字作名,确实是有由来的。
所谓“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先秦时期,名是地位的象征,德行的体现,是用来正
体的。单字雅正,双字粗俗,所以有修养的人,都是耻于单字命名的。但其实在民间还
是有很多双字名,大家小老百姓,也不在乎这个。
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汉。他虽然名字里有个莽字,但却其实是比较好风雅的,作为自
己崇尚周礼的一个表现,他明令禁止全国百姓以双字命名。
虽然王莽的皇权极为短暂,但是这一禁令也算影响深远,直到东汉以后很长一段时间,
单字都一直是命名的首选。

【在 c******n 的大作中提到】
: 转载
: 问题出在王莽身上。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政权。为了巩固统治,他捡起了董仲舒的“
: 神学目的论”,大搞迷信,大搞复古,以此为核心,还推行了一系列所谓的“新政”,
: 从土地制度到用人制度,从货币到地名,无孔不入,也涉及到了人名。
: 王莽这个人对“名”特别重视,他一上台,就闹起了一股改名风。首先把中央各级官名
: 改了,然后是大改地名。今天改了,明天又改回来,弄得人不知所措。后来,甚至将“
: 匈奴”改成“降奴”,“单于”改成“服于”,由此引发了民族战争。王莽对姓名更是
: 大下功夫。他对自家的“王”看得特别重,对许多刘姓皇族和有功部下赐姓“王”,以
: 示恩宠。
: 《汉书·王莽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莽的长孙叫王宗,要是慢慢地等,靠死爷爷和爹

b*****l
发帖数: 9499
5
两句话:春秋讥二名,王莽复古。

的“
”,
官名
将“
更是
,以
和爹

【在 c******n 的大作中提到】
: zz
: 之所以三国里大都单字作名,确实是有由来的。
: 所谓“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先秦时期,名是地位的象征,德行的体现,是用来正
: 体的。单字雅正,双字粗俗,所以有修养的人,都是耻于单字命名的。但其实在民间还
: 是有很多双字名,大家小老百姓,也不在乎这个。
: 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汉。他虽然名字里有个莽字,但却其实是比较好风雅的,作为自
: 己崇尚周礼的一个表现,他明令禁止全国百姓以双字命名。
: 虽然王莽的皇权极为短暂,但是这一禁令也算影响深远,直到东汉以后很长一段时间,
: 单字都一直是命名的首选。

b*****l
发帖数: 9499
6
而讥二名的原因却是二名不偏讳,这就反映了礼制的贵本亲用的原则,是一种妥协精神。
这两篇的作者,基本上都没说到点子上去。

来正
间还
为自
间,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两句话:春秋讥二名,王莽复古。
:
: 的“
: ”,
: 官名
: 将“
: 更是
: ,以
: 和爹

c****e
发帖数: 1464
7
佩服,明白了
看过一本历史书,对王莽评价不错。

【在 c******n 的大作中提到】
: 转载
: 问题出在王莽身上。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政权。为了巩固统治,他捡起了董仲舒的“
: 神学目的论”,大搞迷信,大搞复古,以此为核心,还推行了一系列所谓的“新政”,
: 从土地制度到用人制度,从货币到地名,无孔不入,也涉及到了人名。
: 王莽这个人对“名”特别重视,他一上台,就闹起了一股改名风。首先把中央各级官名
: 改了,然后是大改地名。今天改了,明天又改回来,弄得人不知所措。后来,甚至将“
: 匈奴”改成“降奴”,“单于”改成“服于”,由此引发了民族战争。王莽对姓名更是
: 大下功夫。他对自家的“王”看得特别重,对许多刘姓皇族和有功部下赐姓“王”,以
: 示恩宠。
: 《汉书·王莽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莽的长孙叫王宗,要是慢慢地等,靠死爷爷和爹

y****a
发帖数: 243
8
二名不偏讳到底啥意思,避连在一起的还是每个字都要避

神。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而讥二名的原因却是二名不偏讳,这就反映了礼制的贵本亲用的原则,是一种妥协精神。
: 这两篇的作者,基本上都没说到点子上去。
:
: 来正
: 间还
: 为自
: 间,

T****r
发帖数: 22092
9
名要避讳,辈分大概没法避。
两个字的名字,其中一个排辈分用的吧,如果要避,就大发了。
雍正登基,所有的兄弟连辈分也要避讳了,都给改名字了。

【在 y****a 的大作中提到】
: 二名不偏讳到底啥意思,避连在一起的还是每个字都要避
:
: 神。

b*****l
发帖数: 9499
10
两种解释,主流是训“偏”为“遍”,既二名原则上只讳其中一个。但实际操作上很为
难。
避讳带来不便,这个不便要尽量小。这样,一方面体现了礼制上的尊重,另一方面尽量
减小社会成本。单名就有这样的好处,而二名则被认为带来双倍的不便,是不仁。

【在 y****a 的大作中提到】
: 二名不偏讳到底啥意思,避连在一起的还是每个字都要避
:
: 神。

相关主题
康熙后妃中去世最晚的嫔妃是谁? zt对荀子“礼制”思想的经济分析
Re: 谁来说说什么是儒家思想?由夏朝存不 存在之争的一点感想
孔子的意识形态 (转载)如果朱标不死即皇帝位,朱棣会造反吗?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y****a
发帖数: 243
11
那一般讳哪个呢?像李世民这种.不过历史上有的那几位好像都是原来没有皇帝命的,
比如汉宣帝这种。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两种解释,主流是训“偏”为“遍”,既二名原则上只讳其中一个。但实际操作上很为
: 难。
: 避讳带来不便,这个不便要尽量小。这样,一方面体现了礼制上的尊重,另一方面尽量
: 减小社会成本。单名就有这样的好处,而二名则被认为带来双倍的不便,是不仁。

b*****l
发帖数: 9499
12
当说到名讳,很多人一下子就想起了皇帝的名字。这其实是舍本逐末。名讳是基于每个
家庭的,所谓入门问讳。生于一个大家庭,要记住多少名讳,可想而知了。

很为
尽量

【在 y****a 的大作中提到】
: 那一般讳哪个呢?像李世民这种.不过历史上有的那几位好像都是原来没有皇帝命的,
: 比如汉宣帝这种。

D*****i
发帖数: 8922
13
很早基本上都是单名:孔丘,孙武,吴起,田单,荆轲,嬴政,李斯,白起,项羽,刘
邦,韩信,萧何,张良。。。

【在 c****e 的大作中提到】
: 尤其是三国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个字。谁科普一下。
T****r
发帖数: 22092
14
没听说过。
所谓入门问讳,问得也是大家族,有权势的名讳,因为你不问讳,就要给你好看。
进普通来百姓家谁问过讳了?
名讳大多是对外的,是维护阶层地位的一种方式,而皇帝,是一个极其典型的代表。
皇帝去臣子家需要问讳么?不需要。反之需要。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当说到名讳,很多人一下子就想起了皇帝的名字。这其实是舍本逐末。名讳是基于每个
: 家庭的,所谓入门问讳。生于一个大家庭,要记住多少名讳,可想而知了。
:
: 很为
: 尽量

b*****l
发帖数: 9499
15
呵呵,没听说过?《礼记 曲礼》:“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名讳分国讳和家讳。去邻里家串门,不小心一句话犯了名讳,是可能被打出去的。皇帝
虽然很少去臣子家,上司去下属家的例子却很多,这种情况,去了也一样要避家讳的 -
- 人死为大么 -- 否则就成了笑话。失礼首先失得是自己的身份。
当然,名讳属于礼制,在某个时代,的确有阶层的问题。但名讳的原则,确是人之常情


每个

【在 T****r 的大作中提到】
: 没听说过。
: 所谓入门问讳,问得也是大家族,有权势的名讳,因为你不问讳,就要给你好看。
: 进普通来百姓家谁问过讳了?
: 名讳大多是对外的,是维护阶层地位的一种方式,而皇帝,是一个极其典型的代表。
: 皇帝去臣子家需要问讳么?不需要。反之需要。

T****r
发帖数: 22092
16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这属于礼,礼并不是可以泛滥用的,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阶级性的限制不是能够给普世掉的。
入门而问讳,不是所有的人都讳名字。

-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呵呵,没听说过?《礼记 曲礼》:“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 名讳分国讳和家讳。去邻里家串门,不小心一句话犯了名讳,是可能被打出去的。皇帝
: 虽然很少去臣子家,上司去下属家的例子却很多,这种情况,去了也一样要避家讳的 -
: - 人死为大么 -- 否则就成了笑话。失礼首先失得是自己的身份。
: 当然,名讳属于礼制,在某个时代,的确有阶层的问题。但名讳的原则,确是人之常情
: 。
:
: 每个

b*****l
发帖数: 9499
17
orn...
这个“为尊者讳”,和名讳,是两码事。。。
你当“礼不下庶人”就意味着底层老百姓就不讲礼制了?越底层,老礼儿才越重。礼崩
乐坏都是从上层开始的,底层往往滞后。

皇帝
常情

【在 T****r 的大作中提到】
: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 这属于礼,礼并不是可以泛滥用的,
: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阶级性的限制不是能够给普世掉的。
: 入门而问讳,不是所有的人都讳名字。
:
: -

T****r
发帖数: 22092
18
我最后已经提到了,所谓入门问讳,未必就是讳名字,你是没有看全。
至于礼不下庶人,这句当初孔夫子无论初衷如何,在现实中则完全是按照另一类解
释来实行的。
你所谓的底层老礼,完全是由下往上的尊礼,未见由上往下的。
沦落到最后,庶民的礼和上层的礼完全是两回事。
王子犯法与民同罪,这也只是停留在字面上,民告官本身就是犯罪,并不因为你官
员确实有罪而恕免。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orn...
: 这个“为尊者讳”,和名讳,是两码事。。。
: 你当“礼不下庶人”就意味着底层老百姓就不讲礼制了?越底层,老礼儿才越重。礼崩
: 乐坏都是从上层开始的,底层往往滞后。
:
: 皇帝
: 常情

b*****l
发帖数: 9499
19
孔颖达注疏“入门问讳”:“‘入门而问讳’者,门,主人之门;讳,主人祖先君名,
宜先知之,欲为避之也。”
所以,这个问题上,没啥歧义吧。
另外,你来说说庶民和上层的礼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

礼崩

【在 T****r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最后已经提到了,所谓入门问讳,未必就是讳名字,你是没有看全。
: 至于礼不下庶人,这句当初孔夫子无论初衷如何,在现实中则完全是按照另一类解
: 释来实行的。
: 你所谓的底层老礼,完全是由下往上的尊礼,未见由上往下的。
: 沦落到最后,庶民的礼和上层的礼完全是两回事。
: 王子犯法与民同罪,这也只是停留在字面上,民告官本身就是犯罪,并不因为你官
: 员确实有罪而恕免。

l*****i
发帖数: 20533
20
加上‘字’,一共是三到四个字,比现在好。
相关主题
文革中劉節, 很搞笑。周朝的黑科技
中原一千年之陶寺篇:龙盘、鼍鼓和特磬南海问题最终解决还是要靠恢复帝制 (转载)
中原一千年之陶寺篇:"革命"导致失忆?五帝之乐教(上)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b*****l
发帖数: 9499
21
姓,氏,名,字,号,籍贯。比现在容易区分多了。

【在 l*****i 的大作中提到】
: 加上‘字’,一共是三到四个字,比现在好。
T****r
发帖数: 22092
22
我一直在谈实际操作层面的东西,而你一直在玩文字游戏。
名讳名讳,虽然讳的是名字,但是并不是名字都能讳,都可以讳,都应讳。
这个问题是单向,不是可逆的。
大原则是讳名字,但是在操作层面,有种种条件限制了被讳的名字只能限定在特定
的阶层,范围和环境中,被讳的程度也不同。
基本上底层百姓的被讳可能性微乎其微。而顶层统治阶级,比如皇帝,如果操作起
来,不被讳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微。
这一整套操作方式,才是具体的礼。
泛泛地说,知书达礼,读读书就算接触到礼了。
但是真正走上庙堂的时候,要去经过礼部演罢繁琐的仪式才能见天子,这叫演礼,
而你之前的都白搭。吏户礼兵刑工,作为六部之一,礼是单独一部,都像你这么泛
泛一说,早就不存在了。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孔颖达注疏“入门问讳”:“‘入门而问讳’者,门,主人之门;讳,主人祖先君名,
: 宜先知之,欲为避之也。”
: 所以,这个问题上,没啥歧义吧。
: 另外,你来说说庶民和上层的礼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
:
: 礼崩

b*****l
发帖数: 9499
23
你说的,我其实基本上是赞同的,只是觉得你太强调一面。
老百姓之间的交际的互相避名讳,在你这里,就被忽略了。
另外,礼部经常管的一个方面,就是平民层面的礼制。
礼制是扎根进底层,规范着从皇帝到士农工商到奴婢方方面面的关系的,不光是庙堂这
个层面。事实上,底层的礼制更基本,更有意义。

【在 T****r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一直在谈实际操作层面的东西,而你一直在玩文字游戏。
: 名讳名讳,虽然讳的是名字,但是并不是名字都能讳,都可以讳,都应讳。
: 这个问题是单向,不是可逆的。
: 大原则是讳名字,但是在操作层面,有种种条件限制了被讳的名字只能限定在特定
: 的阶层,范围和环境中,被讳的程度也不同。
: 基本上底层百姓的被讳可能性微乎其微。而顶层统治阶级,比如皇帝,如果操作起
: 来,不被讳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微。
: 这一整套操作方式,才是具体的礼。
: 泛泛地说,知书达礼,读读书就算接触到礼了。
: 但是真正走上庙堂的时候,要去经过礼部演罢繁琐的仪式才能见天子,这叫演礼,

T****r
发帖数: 22092
24
底层的礼制,更多的是尽义务,而不是享受权利。
所谓皇帝行礼,大臣必须下车还礼,官员行礼,小吏必须下车还礼,讲礼貌主要是
下对上讲的,当然作为上一层,当然要假惺惺地给下层一点面子,但决不会把二者
等同起来,统治阶级要维护的,就是自己的特殊性,至于规范,因为这整套规则是
统治阶层制定的,所以要带头维护其权威性。
皇帝可以规范百姓,百姓何曾能规范过皇帝了?
慢说皇帝,就算是村里的大宗族,规范着族里年轻人的爱情什么的,浸猪笼之类种
种手段,自己三妻四妾玩得不亦乐乎,谁又控制得了的?此时,“礼之”是无效的

当统治阶层已经控制不了局面的时候,礼崩乐坏的时候才算是来到了。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说的,我其实基本上是赞同的,只是觉得你太强调一面。
: 老百姓之间的交际的互相避名讳,在你这里,就被忽略了。
: 另外,礼部经常管的一个方面,就是平民层面的礼制。
: 礼制是扎根进底层,规范着从皇帝到士农工商到奴婢方方面面的关系的,不光是庙堂这
: 个层面。事实上,底层的礼制更基本,更有意义。

s*******g
发帖数: 187
25
不对,二名带来的不便比单名要小。
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徵’不言‘在’,
言‘在’不言‘徵’”是也。
注:孔子的母亲名“徵在”,而论语中既用过“徵”字也用过“在”字。
所以二名的话,只有两个字连在一起才需要避讳。单字就麻烦的多。
韩愈的“讳辩”说的很清楚。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两种解释,主流是训“偏”为“遍”,既二名原则上只讳其中一个。但实际操作上很为
: 难。
: 避讳带来不便,这个不便要尽量小。这样,一方面体现了礼制上的尊重,另一方面尽量
: 减小社会成本。单名就有这样的好处,而二名则被认为带来双倍的不便,是不仁。

T****r
发帖数: 22092
26
我说你到底看懂了没有?

【在 s*******g 的大作中提到】
: 不对,二名带来的不便比单名要小。
: 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徵’不言‘在’,
: 言‘在’不言‘徵’”是也。
: 注:孔子的母亲名“徵在”,而论语中既用过“徵”字也用过“在”字。
: 所以二名的话,只有两个字连在一起才需要避讳。单字就麻烦的多。
: 韩愈的“讳辩”说的很清楚。

s*******g
发帖数: 187
27
可能没有,不过你给解释一下,特别是这句话
"基本上底层百姓的被讳可能性微乎其微。"
你不会以为礼只有庙堂之上才有吧

【在 T****r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说你到底看懂了没有?
T****r
发帖数: 22092
28
你看全了我所说的内容了么?
我的观点是,被讳的原则是,为长者讳,为仁者讳,为尊贵者讳等等。
实际操作中,强制性的原则都是遵循这种要求的。
你说讳父母,那同样是这个原则,但是既然有这个原则,那么被讳的范围就有了限
定,
比如你是底层百姓,你可以在家里讳你父母,但是别人到你家里,就不需要一定遵
守这个原则,比如一个县令到你家里,不但是你,如果你的父母名讳与之产生冲突
,你的父母就属于退让的角色,在大原则面前,一钱不值,但是你出了门,不但要
讳你的父母,还要讳你的地方官员,一直要讳到皇帝那个阶层去。
这个强制性是单向的。
还别说在你家里讳父母被限定的只不过是你父母的子女而已,即使是同族族长,面
对你父母甚至都不需要考虑他的名讳,甚至可以剥夺之。
越到底层,这种尊严越微乎其微。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如果你父母的名讳里有个火字,百姓天天放火,你
父母也只能干看着。

【在 s*******g 的大作中提到】
: 可能没有,不过你给解释一下,特别是这句话
: "基本上底层百姓的被讳可能性微乎其微。"
: 你不会以为礼只有庙堂之上才有吧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南海问题最终解决还是要靠恢复帝制 (转载)taishici 封 sinta 在 History 版 (转载)
五帝之乐教(上)康熙后妃中去世最晚的嫔妃是谁? zt
想到一个起名字的问题Re: 谁来说说什么是儒家思想?
邯郸王氏--王莽的家族孔子的意识形态 (转载)
基督教里面不念上帝的名与中国的避名讳对荀子“礼制”思想的经济分析
曹操墓不是仇人毁的由夏朝存不 存在之争的一点感想
你们万不可造我大明的反如果朱标不死即皇帝位,朱棣会造反吗?
溱与洧,方涣涣兮文革中劉節, 很搞笑。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名讳话题: 二名话题: 王莽话题: 皇帝话题: 礼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