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an版 - 地方“抢人”与“抢项目”, 其实是一个套路 |
|
|
|
|
|
w******f 发帖数: 18 | 1 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抢人”政策层出不穷,从奖励到补贴,从住房到户口,只要能
给的政策,无一不是从最大化入手,应给尽给,应放全放。一时间,“引进人才”变成
了各地第一号工程。如近日浙江温州市出台的《关于高水平建设人才生态最优市的40条
意见》,就明确提出,对顶尖人才的奖励最可高达2000万元。覆盖人群包括诺贝尔奖、
图灵奖、发达国家院士、两院院士等。而对创新团队的奖励则从100万元——3000万元
不等。
我们说,在经济转型的重要时刻,特别是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确实需
要人才的支撑、人才的保证、人才的作用。没有人才,要实现经济的转型目标,难度是
相当大的,甚至没有可能。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哪些人才才
是适合的,地方似乎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目标和方向。别看“抢人”政策很诱人
,但是,这些政策绝大多数都是非常笼统和模糊的,甚至可以说是盲目和缺乏理性的。
什么诺贝尔将获得者、什么院士、什么领军人才,应当侧重于哪些方面、怎样才能让人
才对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作用,都没有考虑。殊不知,并不是来了一个人才,就能立马形
成一个产业。就算人才的能量再大,也不可能依靠一己之力,把一个地区的经济搞上去。
对地方来说,引进人才,必须与地方的产业结构与布局结合起来,与地方的产业规划和
发展目标相协调,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引进,而不是只看头衔、看名气、看文凭。如果
这样,即便能够引进到人才,也可能留得住,甚至造成政策资源和人才的共同浪费。
事实也是,从目前各地“抢人”政策的实际情况来看,忍不住让人将其与“抢项目”联
系起来,让人觉得目前多数地方的“抢人”方式和此前的“抢项目”同出一辙。而从这
些年各地“抢项目”的经验和教训来看,由于没有很好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没有明
确的“抢项目”目标和方向,因此,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抢”到的项目,往
往都不符合地方的产业发展规划,无法与地方的产业相衔接。因此,很多项目都是形影
相吊,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更多情况下,所谓的“抢项目”,都变成了做秀、造
势和走形式,并没有能够真正“抢”到项目,更别说好项目了。也正因为如此,不少地
方甚至出现了前两年“抢”到的项目,现在面临淘汰的风险。
也正因为如此,在“抢人”问题上,必须认真吸取这些年来“抢项目”的教训,不要只
考虑“抢”,更要考虑“用”,不要只“抢名”,更要“抢实”,不要只看“头衔”,
更要看“效果”,不仅要“抢”到真正的人才,更要“抢”到能够对地方产业发展发挥
作用的人才。只有这样,“抢人”的效率才能真正发挥。
可以看到,目前各地的“抢人”政策是存在缺陷的,“抢人”的目标和方向也是存在问
题的,“抢人”的动机和落脚点也不是很纯。人才是很重要,但决不是有“名”就要“
抢”,有“头衔”就要高价来“抢”。“抢人”的真正目的还是应当放在“使用”上。
而“使用”也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地方产业结构和布局、特别是经济转型需要的人才,
只有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把人才的特点与地方产业的特点结合起来,人才才能得到
合理使用、有效使用,人才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二是要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所能、能尽所用,真正把人才的作用发挥出来,而不是“抢人”是一股劲,“用
人”又是一股劲,只顾“抢人”,不顾“用人”,甚至把人才“抢”回来后闲置起来。
如此,不仅不能把人才留住,还会引发其他人才的流失。这一点,很多地方都存在。
实际上,“抢人”也是一项技术活,就象芯片技术一样,科技含量很高。恰恰是,这项
科技含量很高的技术活,却被不少地方滥用了,完全失去了理性。我们说,在“抢人”
过程中,政策是很重要。但是,政策并不是万能的。资金也好,住房也罢,户口也行,
其前提是,人才来了以后可以发挥作用。如果不能发挥作用,这些政策就都会变成一句
空话、一堆废纸、一派胡言。在“抢项目”过程中,很多地方都“抢”到了烂尾工程、
烂尾项目,有的甚至已经多少年了,这些方面的屁股还没有擦干净。如果在“抢人”过
程中,不吸取“抢项目”的教训,人才方面的烂尾工程也会很多很多。
必须记住的教训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海外人才“抢人”潮中,相当一部分地区“抢
”到了海归,甚至是有一定名气的海归,如光伏、风电方面的“人才”。结果呢?这些
所谓的海归,真正有才的寥寥无几,更多的都是在国外、尤其是在硅谷帮人打下手的,
让他们找几个人回国创业,根本就找不到门、走不上道,最终,造成地方政策资源的巨
大浪费。所以,新一轮“抢人”潮,必须吸取以前的教训,真正做到理性“抢人”、理
性“用人”、理性发挥人才的作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