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登录
首页
论坛
未名存档
话题女王
小圈子
马甲追踪
版面排名
流量曲线
水枪排名
发帖量曲线
发帖版面饼图
发帖时间柱图
关于本站
帮助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eadline版
- 美国造不好民用无人机,一大原因是爱发邮件?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f***s
发帖数: 1
1
近年来美国联邦政府多次用行政命令打压中国无人机,同时支持“美国制造”。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3DR、Lily、GoPro等早已败下阵来。就连五角大楼支持研发的商用无人机(“蓝色无人机”)也不给力,不但又贵又差,而且并不能实现真正的“美国制造”、很多部件都依赖进口。抛开技术水平不谈,光造出一款小小的航拍无人机也这么难吗?
上百家企业的庞大供应链
不久前,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打击虚假的“美国制造”标签,外媒认为这可能对美国的无人机产业产生重大影响。因为规定中要求产品的所有或几乎所有的材料和部件都是在美国制造和采购的,但这在美国太难了。相机、云台、塑料零件、机身、电池和更多的东西常常都来自海外,而且在美国国内采购可能很贵或很困难。类似情况也出现在了追随美国的日本,投资分析人士尼尔纽曼(Neil Newman)揭底说,日本国产无人机上的飞控电子系统(注:关键部分,被称为“无人机的大脑”)大多也来自中国,主要是大疆的。
对此,环球网无人机频道采访了一些业内人士。而经采访得知,制造航拍无人机所需的产业链确实很为庞大。
在深圳某初创企业工作的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从业者表示,在他看来无人机是个智能硬件,而研制智能硬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硬件、软件、结构、外观设计、市场产品定位、供应链几个方面的综合学科。而单就供应链而言,凑足零件就很难。他说,造一款小型的航拍无人机需要上百家供应商! 制造这样的产品需要完善的产业链,这包括PCB线路板厂、SMP贴片厂、模具厂、组装厂……很多不起眼的小零件也需要独立的供应商,比如飞控主板上的海绵。而这个海绵是给飞控系统减震用的,必须使用比较特殊的材质。无人机里面还有很多配件都是类似的情况,比如机臂的材质也是特制的。
他表示,为了大规模量产,有些零件根据情况可能要选两家供应商、有些甚至可能要三到四家。 这既是为了保证供应量、也是为了预防风险,比如哪一家忽然着火了、或者哪家涨价了。而这么算下来,所需要的供应商可能不止一百家了。
光选定了性能满足要求的供应商也是不够的,成本也非常重要 。他还表示,如果成本没有控制好,性能高了但价格也高了,造出来的不一定是一个好产品。价格超出了用户的预期,销量就上不来。
光发邮件不行
即使确实有足够多配套企业的存在,找到、凑齐并协调好这条供应链也不容易。这名从业者说,云台和无人机供应链最大的问题是,很多都是定制的非标零件。并且量相对于手机或者其他行业都比较小,所以很难找到有比较大规模的供应商。
他表示,只有大疆不同,大疆的量比较大、并且有些零件会给供应商较高的利润。所以有很多有实力和规模的工厂乐意跟大疆配合。而其他品牌的无人机就比较难,因为量不够大,再加上其他品牌产品售价低、成本要求更加敏感,所以比较难找到有规模和体系的供应商。
但跟国外的厂商比,他认为他们的情况要好得多,因为他们在深圳,这里有完善的配套产业链,供应商的价格便宜、响应速度快。 像他们就找规模小一点的供应商,然后让其尽可能做好品质,也成功实现了产品的量产。而深圳这样强大的产业链并非一朝一夕建成的,其来自多年的积累。 他介绍,深圳的模具行业已有几十年的积累了;而供应无人机所需特殊部件的厂商多,则跟大疆的带动有很大关系。
他表示,相比较而言国外的配套企业少、成本高。就比如PCB板(印制电路板),国外企业的价格高,而且打样周期久、量产周期也久,他之前遇到的澳大利亚团队也用从中国采购的板子。
曾经旅美的零零科技CEO王孟秋也表示,在美国搞软硬件结合的产品很受供应链的制约。除了价格贵、等待时间长外,他还提到一个原因:沟通困难。在国外的时候很多供应商只能邮件联系,发过去的邮件可能就石沉大海了。 他觉得,哪怕打电话也比邮件要好很多。而在国内通常都是直接登门造访,“深圳的供应链都是跑出来的”。
他说,舵机、电机、电调等主要部件还好说,反而是小部件容易出现问题。例如GPS模组,在国内选择方便,众多厂商们可提供封装、参数、价格不一样的产品,而在美国等外国就很麻烦。
王孟秋同样提到,海外团队往往也依靠中国的供应链。他说,国内有很多公司专门服务海外客户,替他们搞供应链。一般的海外小品牌、创客都会找这样的服务公司。
研发团队也得来中国
那么,美国如果放弃对材料和部件的本土化要求,“美国制造”的无人机就能堪用吗?也不容易,研发也需要供应链的支持。因为试制样机同样需要供应商配合,要完善产品更需要研发工程师与生产厂一起合作、不断打磨。
那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研发产品是一套复杂体系。先要做出样机,可能要做很多次样机,直到发现的问题都解决了。然后开模进入小批量试产。可以理解为:造1台样→10台样机→100台试产→1000台→10000台……每个环节都会有很多问题,需要持续的解决。
他说,在样机的试制阶段,深圳就有很多打样的资源可用,比如专门做3D打印外壳的、只做手板外壳的。国外供应链的响应速度、成本都不能跟深圳比,所以国外研发团队也是从国内打样再寄回去。虽然国外也可用3D打印制作一些零件,但3D打印所制作的只是外壳,还要有电路板、线材等一系列的零件。
值得一提的是,一家中国无人机企业几年前在欧洲也建立了研发中心,但其工作人员曾在私下对环球网无人机频道表示,主要的加工制造工作还是必须在中国完成,因为在国外开模需要几个月,在深圳只需要三天。
因为物流速度、沟通等方面的原因,同样依靠深圳供应链的国外团队显然不会有中国本土企业方便。那么美国的企业能不能立足本土来研发,然后只是来中国生产呢?那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不行,因为怕设计“水土不服”!生产条件和工艺不一样,很多设计都要改。这是一套体系,不能独立出来任何一个环节。
他说,研发产品并不是说先开放式设计、把效果做到最好。不然到量产的时候发现,其实现起来成本很高、生产效率很低,那么这个产品也没法卖到很大的量。像他们是在研发的时候就考虑供应商的成本和实际生产情况, 比如有些大疆用的工艺他们就不能用,因为他们的供应商没有实力做到、或者实现的成本会很高。
在开始量产后,这也算不上结束。他说,他们的一款手机云台已经量产一年了,但工程师晚上10点多还在生产车间解决生产的问题。而这个是很重要的环节,工程师必须响应很快地过去解决问题、不断优化,不然生产车间面对问题没有实际的解决方法。
接受采访的从业者都提到,不止是无人机,很多外国硬件企业的生产由中国代工,其在中国也就设有研发团队。那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从业者介绍,有美国的硬件企业的供应链体系都在深圳,其很多研发也外包给深圳的方案公司来做,而美方主要只负责软件和市场营销。
看来,研发生产乃至量产一款无人机很不容易,这需要庞大配套产业的支持。这中间的学问很大、远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但在中国的深圳能让这一切简单很多很多。
1
(共1页)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
未名新帖统计
// 7月16日
#
版面
帖数(主题数)
-
全站
4871 (796)
1
Military
3777 (569)
2
Stock
341 (51)
3
Joke
117 (17)
4
History
116 (3)
5
Automobile
100 (9)
6
USANews
55 (9)
7
Midlife
45 (1)
8
Headline
41 (41)
9
Dreamer
33 (13)
10
FleaMarket
32 (20)
11
Living
30 (7)
* 这里只显示发帖超过25的版面,努力灌水吧:-)
历史上的今天
faintcat妹妹看进来~~
发表于12年前.
NSC, PD 1/7/2007, EB2, ...
发表于11年前.
[FBA求购]MJVE2 758 MJVM2 ...
发表于6年前.
老生常谈,归与不归
发表于10年前.
【申请】Seattle西雅图 版版主——申请人...
发表于9年前.
宝宝出生,头骨骨折,求祝福
发表于9年前.
求推荐舒缓优美的古典音乐
发表于11年前.
百分之一的北京人上北大 中国网友愤怒(转载)
发表于10年前.
新人带狗狗Bailey来报道
发表于12年前.
全世界最有价值的运动队
发表于10年前.
请问大切诺基的质量如何
发表于6年前.
TNND,军版全是BKC
发表于15年前.
Inception
发表于12年前.
微软的有些家属可真恶心,为了卖保险脸都不要了
发表于10年前.
每周坐高铁的苦逼来说说感受吧!!
发表于9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