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eadline版 - 挑战中国核心利益 立陶宛是怎么了?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e***s
发帖数: 1
1
由于立陶宛不顾中国反对,坚决要以台湾的名义设立“代表处”,中国宣布召回大使,并要求对方大使回国,形同驱逐。
从外交的角度讲,召回大使是非常强烈的外交手段,是对另一方的严重警告,如果问题不能化解,下一步就是断交。
虽然外交手段相对于经济手段和军事手段,有时实质损害要小,但其效用却并不可忽视。法国几年前发生黄马甲运动之时,意大利副总理曾会见抗议人士。法国立即以召回大使表示强烈不满。要知道,上一次法国召回驻意大利大使还是二战时双方成为交战国。此后,意大利政府再也没有“想见谁就见谁”。
不少读者会对立陶宛的举动颇为费解。这样一个小国,怎么敢挑战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的核心利益?它哪有打台湾牌的资格和需要?而且中、立两国相距遥远,没有地缘冲突,实是合则两利。
事之反常必有妖,在我看来,应该是有如下原因。
一是执政者意识形态至上,无视本国利益和国际现实。立陶宛原来是前苏联的一部分,对这个体制有着双重的反感:民族独立和价值观上的不认同。所以独立后,对价值观的强调高过普通国家。再加上这样新生的国家缺乏外交经验,对国际现实的残酷性没有充分的体会。
2020年10月立陶宛举行国会选举,三个小党组成联合联盟,并签订协定。这个协定令人意外之处是强调新政府要本于价值观发展外交政策,明确提出要支持台湾,不仅要关注邻近国家,还要关注全球动向。
这当然不是立陶宛不自量力这么简单,还和它历史上的经历有关。
二是立陶宛奇葩的政治现实。立陶宛是和法国一样的半总统制国家,但其制度成熟和法国相距甚远。今天的法国总统和国会一定是来自同一党,这样才能避免同样是民选的总统与国会的对立,才能有效治国。但在立陶宛,总统是无党籍,在国会中没有支持力量。在政党体制下,他就是一光杆司令。他任命的总理来自国会的相对多数党,一个在141个席位中仅拿到50席的祖国联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党。
也就是说总统是光杆司令,总理也是少数派执政,谁都没有应该具有的权力。这样的政治格局下,什么政治乱象都会发生,这个国家究竟谁说了算都无法确定。这自然给了外部势力轻松介入的可能性。所以,假如某个政治人物被收买,或者出于自己利益或政党利益搞点权谋争斗,只怕是总理和总统都无力阻止。
法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左右共治,即总统和国会分别掌握在不同政党手里,总统不得不任命反动党人选出任总理,结果严重损害了政府效率和内部的信任,在国际场合也损坏了法国的形象。在国际会议上,总统和总理各占一席。左右共治增加了政府运作的难度。2002年左派总理若斯潘公然感叹:“共治时期的执政 ,真是难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法国修宪缩短总统任期,然后让总统选举和国会选举在同一年举行,而且相隔时间只有一个月,民意不会短期内发生变化。从而确保总统和国会同属一党,立法和行政合一,大大提高效率。
老牌的西方民主国家法国尚且如此,更何况一个新生的立陶宛。虽然我们不知道此次的内幕为何,但这样的制度和政治现实,不出乱子才奇怪。
三是美国因素。立陶宛从俄罗斯独立以来,它的安全只能依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当美国出于自己利益的需要而让立陶宛上第一线时,它也没有说不的能力。
自从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对华政策就由接触为主变为遏制为主。到了特朗普时代就完全摊牌了,连伪装都不要了。过去奥巴马搞TPP和亚太转移,还假惺惺表示不针对中国,现在则把中国当做头号竞争对手。拜登为了通过国内经济法案,也一定要打着赢得与中国的竞争的旗号,否则就难以通过。
说美国是幕后黑手,并不冤枉它。今年5月,立陶宛国会追随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通过决议,指责中国的新疆反恐政策。一个面积只有6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两百多万的国家,竟然要关心美国关心的事,世界上还有比这更荒唐的吗?
在这种背景下,立陶宛就有了和国际关系原理不符的举动了:小国主动挑衅大国。当中国召回大使时,美国立即跳出来谴责,表示和立陶宛站在一起,反对中国的行动。按理说这是中立两国的事,和美国有关系吗?
四是欧盟因素。欧盟一直反对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之间的17+1体系,认为中国破坏了欧盟的团结。过去中欧强调合作,这个问题还不是非常突出,17国对这个体系也比较支持,认为可以向中国和欧盟双方要好处。
但现在欧盟已经把中国当做系统性竞争对手,它对17+1体系的容忍度大幅下降,自然会采取实际行动进行破坏。简单讲,如果欧盟给予立陶宛相当的经济好处,还是能够收买它的。毕竟在中美欧三方中,身处欧洲、安全又依赖美国的立陶宛,只能选择放弃中国。当然也不排除立陶宛在中美欧三方竞争加剧的情况下选边,把得罪中国当做投名状。
这一次欧盟的第一反应也很耐人寻味,它一方面强调这是中国和立陶宛的双边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强调遗憾,认为中国与欧盟成员国的双边关系也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中欧整体关系,颇有威胁的味道。
五是中国和立陶宛经济往来薄弱,双方没有制衡和稳定因素。2020年,中、立两国的贸易额仅有2.29亿美元,要知道立陶宛2019年进出口贸易额为687.4亿美元!中国不过是立陶宛出口市场的第22位,是它的第10大进口来源地,而且立陶宛的进口远超对中国的出口(从中国进口1.8亿美元)。
也就是说立陶宛在17+1体系中并没有得到多少经济利,这也不难理解它第一个退出这个体系,而且还要拉其他国家一起退群。
不过,双方经济往来薄弱,也有立陶宛自身的原因。2019年中国曾表示投资它的主要港口克莱佩达港,却引发立陶宛恐慌。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一个回报期很长的基础设施项目有人愿意投资就已经很不错了,可是立陶宛的反应却是这样,如此差的投资环境怎么能吸引中国?
最后则是俄罗斯因素。俄罗斯被立陶宛视为最大的安全威胁,中国和俄罗斯又是战略伙伴关系,因而引发强烈反俄立陶宛的不满。这个因素再次体现了立陶宛的外交不成熟。
另外,正如厦门大学台研所刘国深老师所指出的,对于立陶宛这样的小国,台湾经营起来比较容易,相对成本不高。比如2020年,台湾向立陶宛捐助了10万个口罩。这只是公开出来的,幕后的交易应该更多。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立陶宛对中国的冒犯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立陶宛也未必能够改弦易辙。目前它的回应是表示遗憾,但也重申了在一个中国原则之下,追求与台湾的“互惠关系”。外交辞令背后显然表示还是要继续目前的对台政策。但中国也无需为之耗费过多精力,毕竟像立陶宛这样不自量力的国家还是少数。
放眼国际社会,即使强大如美国者,穷尽外交、经济和军事手段也照样有束手无策的时候,比如伊朗、朝鲜、古巴以及现在的阿富汗塔利班。不过我们召回大使,除了发出明确的警告外,也是向其他国家进行警示,避免出现骨牌效应,还是有很强的外交效果。
最后要说的是,中国曾经两次召回驻外大使,上一次是召回中国驻美大使李道豫,也是为了台湾问题。中国这两次召回,一是针对大国,一是针对小国,从而向世界鲜明和坚定的展现捍卫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的立场,我觉的这才是中国此举最主要的成效。
1 (共1页)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