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eadline版 - 美将大规模部署濒海战斗舰 是力不从心的无奈之举?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e***s
发帖数: 1
1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海军将于今年年内部署6艘濒海战斗舰,其中4艘部署西太平洋。这是自濒海战斗舰十几年前首次入役以来,美海军最大规模地部署这一类型军舰。
濒海战斗舰项目是美国海军战略调整的产物。在“由海向陆”、“前沿存在”等新战略理念影响下,美国希望通过建造一种成本低但作战功能全面的小型舰艇,以满足越来越多的濒海水域作战需求。但是,濒海战斗舰无论在设计理念还是作战能力方面均存在诸多缺陷,无法完全发挥预期作用,一度成为“华而不实”的鸡肋。
此次美海军不顾该舰饱受诟病现状,决定大规模部署该舰艇,主要原因还是考虑到当前美海军在全球特别是亚太地区军事行动过于频繁,而所能动用的作战舰艇数量捉襟见肘,其它舰艇也无法及时补充到位,希望通过这种途径来缓解其大型战斗舰艇高强度超负荷窘境的无奈之举,从而最大程度维持美国在海洋领域的军事存在和优势地位。
为了增强濒海战斗舰的反舰能力,近几年美国海军为“独立”级濒海战斗舰增加了反舰导弹。
由远洋走向近海的产物
冷战期间,美国维持着一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以航母为核心的远洋海军,意图与苏联决战大洋。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海军失去了苏联这个主要对手,同时预判在未来几十年不会再次出现一个强大对手,因此将作战目标从远海大洋转向近陆海域,其作战任务也调整为“由海向陆”,希望建造一种可以在近陆海域灵活机动,既能保证在作战时克服敌方舰艇、导弹、水雷等武器威胁,也可在重大军事行动中执行支援登陆作战、维护海上安全、争夺制海权、实施战术威慑等任务,有效弥补航母等大型舰艇在近陆海域不足之处的舰艇,以便将对手压制于沿海地带。
在这种思路指导下,濒海战斗舰应运而生。该舰最初是为了替换即将退役的“佩里”级护卫舰,但是后来随着美国海军战略转型和任务模块化发展,转变成一种介于护卫舰和巡逻舰之间的独特舰艇。从性能来看,濒海战斗舰采用了美国目前最为先进的造舰技术,装备有先进的传感器系统和电子设备,具有敏捷、灵活的操纵性能以及高航速、低吃水、隐身性好等突出特点。
此外,濒海战斗舰还采用了独特的模块化设计,可通过布置不同的集装箱式模块,对设备和武器进行非常简便的换装,实现作战多面手的功能。例如,该舰可装备反水雷系统模块用于水雷清理,发挥扫雷舰作用;装备传感器模块后可以用于反潜战,发现并攻击潜艇。随着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不断增多,濒海战斗舰还可以广泛地应用到非军事领域,用于打击走私、缉毒等任务。例如,美国南方司令部司令克雷格·法勒表示,将会使用濒海战斗舰来执行缉毒任务,以打击和威慑走私行动等。
总之,濒海战斗舰的产生是美国海军军事战略由远洋走向近海的重要标志,也是美国专门设计用于控制近岸水域的重要海上力量,作战灵活,并可进行多地区大量部署,非常适合在近海区域活动并执行多种任务,堪称是革命性的新一代海军舰艇。
模块化是濒海战斗舰的最大亮点,但成也萧何败萧何,模块化系统发展滞后,让濒海战斗舰迟迟无法具备完整战力。
积极适应“大国竞争”战略
近年来,美国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安全形势,不断拓展作战领域,将海洋、天空、太空、计算机网络空间等以前所未有的程度综合到一起,并以此提出了不少新的作战概念。如何使现有武器装备适应新的作战概念和战法运用,也成为美军积极探索的重点内容。
据美国海军研究学会网站报道,2021年1月,美国海军水面舰艇协会召开年度会议,重点讨论“分布式海上作战”、“远征前进基地作战”等新作战概念,其中就涉及到了如何用濒海战斗舰、远征海上基地舰等新级舰艇来支持海军与海军陆战队的海上前进基地作战概念问题,并提出到今年年底要把4艘“独立”级濒海战斗舰将部署到西太平洋,以执行打击和远征前进基地作战任务。
对此,美海军第七舰队司令比尔·默茨给予了确认,称目前第七舰队在开展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时,主要使用的是新的轻型两栖战舰,穿梭在各岛链和海岸线之间,而濒海战斗舰由于吃水非常浅,同时还具有极好的浅水机动能力,比传统驱逐舰更加适合浅水区域活动,这一优势让其可以更加适合在水深较浅的群岛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代替驱逐舰或巡洋舰执行低强度任务,让后者前往更深水域执行更先进的行动,从而有效支持美海军陆战队新提出的远征前沿基地概念。目前,美军正在积极推动位于亚太地区的濒海战斗舰进行更多的军事行动并与其他平台力量进行更多的合作。根据第七舰队司令比尔·默茨的构想,美国部署在西太的“独立”级濒海战斗舰可以从日本基地或关岛出发,由东向西进入亚太周边海域;而部署在新加坡的“自由”级濒海战斗舰则由南向北进入南海,从而在东西两个方向上形成分进合击之态势。根据比尔·默茨的说法,美国海军还正在推进为濒海战斗舰搭载更多的打击导弹,并声称已获得了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大力支持,届时将会使得美军在亚太地区的海上火力打击能力进一步增强,推动海上军事行动更加游刃有余。
总体上来说,濒海战斗舰是美国海军新作战概念运用的一个重要对象。美海军向西太地区部署濒海战斗舰,也是美国未来印太战略的一部分,目的主要是积极配合应对该地区的大国对抗,特别是实施针对该地区部分争议岛礁的军事行动,通过闯岛闯礁和抵近侦察,向亚太主要大国进行围堵和施压。可以预测,随着“分布式海上作战”、“远征前进基地作战”等新作战概念的不断深化,在不久的将来,濒海战斗舰或许会成为美军针对地区大国军事行动和作战编成的重要成员以及在地区安全事务上寻衅滋事的主要力量,值得高度警惕。
力不从心的无奈之举
虽然濒海战斗舰具有上述诸多独特性能,在结合新作战理念进行军事行动中也有不俗的表现,但由于其在设计初期就存在着诸多天生的缺陷,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问题正逐渐显露出来。
首先,由于该舰艇过多地追求外形上的炫酷和理念上的超前,因此不得不牺牲了一些战斗性能,使得整体作战能力大打折扣。濒海战斗舰从外形上看十分前卫,甚至曾作为科幻与未来的代名词被美海军津津乐道,同时该舰过多强调轻便和高航速,因此最大程度地减少舰载武器装备,防空反导、反舰等能力比较弱,而且扫雷能力还迟迟没有实现。此外,虽然该舰采用独具特色的模块化组合功能设计,但耗时很长,原本计划96小时内完成模块更换,但实际上却需要在港口条件下两周时间才能完成换装工作,完全无法满足其机动灵活迅速出击的作战要求。
此外,濒海战斗舰造价昂贵,相对于其他同等舰船,濒海战斗舰造价高昂,使用和维护成本高,服役后机械、维修和操作等问题长期不断,一直困扰着濒海战斗舰的部署。据美媒公布的数据,美国海军濒海战斗舰的满载排水量约3000吨,其每年运行成本约为7000万美元,而一艘排水量8000到9000吨级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年运行成本约8100万美元。若无法控制成本,这两款战舰的作战费用将几乎相同。而且,濒海战斗舰自服役以来,就不断面临一系列频繁的机械故障和令人尴尬的成本超支,甚至获得了“小破船”的绰号。例如,在今年早些时候,美海军认定“自由”级存在严重机械问题,因此叫停已完工舰船的交付,并要求造船厂为已经在服役的10艘舰船制订修理方案。这些都将制约着美国海军对该舰未来发展的信心和使用。
此次美决定年内部署6艘濒海战斗舰,实质上也是对当前舰艇力量“青黄不接”的一种无奈之举。目前,美海军正在进行新型护卫舰FFG(X)的研发建造,该舰满载排水量可达7000吨,装备相控阵雷达和垂发单元,基本可以看作是加强了隐身性能的缩小版“伯克”舰,但进展缓慢,距装备服役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此外,“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已经停建,“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也越来越老旧,在舰队整体规模面临缩水的情况下,美国海军将目光投向濒海战斗舰,以完成这个过渡期。
此外,在当前重点投向大国竞争的背景下,根据美国海军建设的思路,需要节省下来资金用于研发生产更适合“大国海上对抗”的军舰,而濒海战斗舰并不适合,与美国海军的未来作战思路也背道而驰。在这种情况下,濒海战斗舰的部署服役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能否为海军提供其执行任务所需的能力,都有待商榷。
1 (共1页)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