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eadline版 - 官媒讽环保少女“碳排放不少” 到底算不算“肥胖羞辱”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i***s
发帖数: 39120
1
中国官媒日前嘲讽瑞典环保少女格蕾塔(Greta Thunberg)“成长过程中碳排放其实并不少”,格蕾塔批评这是“肥胖羞辱”(fat shaming)。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文化常常通过批评外貌达到尖酸刻薄的“笑”果,除了不尊重个人特色,也是缺乏言论自由。
格蕾塔本月初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分享一篇报导,说中国2019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总和,并批评中国污染环境,遭到多家中国官媒的反击。英文的《中国日报》网站转载了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标题为《瑞典环保公主,该减减你的碳排放了》,内容更是批评格蕾塔“从成长结果看,碳排放其实并不少”,网民认为是在揶揄她的身材。
格蕾塔5月21日在推特发文反击,批评中国官媒“肥胖羞辱”(fat shame):“即使按照我的标准而言,这也是相当奇特的经历,但这绝对可以写进我的简历。”
中国官媒日前嘲讽瑞典环保少女格蕾塔(Greta Thunberg)“成长过程中碳排放其实并不少”,格蕾塔批评这是“肥胖羞辱”(fat shaming)。(美联社图片)
官媒这般批评,在曾是中国小有名气的洋网红、喜剧演员乐乐法利(LeLe Farley)看来,却是“十分肤浅”:“他们要拿身材来批评她(环保少女),也是来自于中国没有言论自由的事实。只要没有言论自由,中国骂别人(身材)的这种话语,拿到美国来说也就只是初级水平。”
作为脱口秀演员,如何将揶揄别人、嘲笑自己转化为幽默,对乐乐法利来说是家常便饭,他告诉记者,嘲讽身材“低级、不犀利”,但在中国对言论的严格控管之下,揶揄外表的句子才能通过相关审查,避开当局红线。
对于中国文化中喜欢嘲讽他人外貌的特点,在美国洛杉矶的影视工作者林亮君则以西方节目作为对比。她告诉记者,美国节目制作单位在处理性别歧视、种族肤色等言论时非常小心,深怕踩到观众底线,反观中国节目会利用尖酸刻薄的言论批评来宾外表,制造泼辣“笑”果。
“(中国节目)觉得很辛辣地批判对方是节目效果,是中国节目制造幽默感的一个手法。”
林亮君举例,中国许多节目对于素人进行改造,反而“东施效颦”,强化社会对女性刻板印象、将审美观单一化,失去美国文化中接纳自己、增展自信的初衷。
中国一部在去年新上档的综艺,疑似模仿美国真人秀《粉雄救兵》,集合五位明星对素人女性进行改造,不过遭到观众炮轰价值观完全扭曲。原版《粉雄救兵》通过一群LGBTQ(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设计师、造型师对来宾进行改造,希望撇除大众对LGBTQ群体的偏见,同时希望被改造的来宾能够接纳自己,挣脱大众眼光的束缚;而中国的版本却突出这些女性来宾的共同“缺点”:不注重打扮。
“中国版本就是,改造你都是为了其他人,他们在改造女性的时候,就会有一些:‘你这么丑,你对不起全世界、你对不起男朋友’,他们不在乎个人特色,就像你是女生,就是要穿高跟鞋。”
从碳排放到素人改造节目,一个人的外表、体态似被摊在中国社会的阳光下供大众检视,中国社交媒体流行“A4腰、锁骨放硬币、反手摸肚脐”,张张秀身材的照片透露“白瘦美”的审美观。在美国奥克兰大学新闻系任教的苏巧宁指出,针对他人长相、身材的负面言论(又称身体羞辱,body shame)在亚洲文化中十分常见。
“对于女性外貌的批评,把它当作一个笑话来看,这个在亚洲社会的确是个通病。”她说。
苏巧宁认为,欧美文化不在意白、瘦,或是符合某种特定身材的审美,而是希望大众能坦然面对自己的体型,然而中国社会中的身体羞辱却无所不在。去年底网络流传一张大润发商场的海报,上头的尺码规格栏中,S对应“瘦”,M对应“美”,L对应“烂”,XL对应“稀烂”,XXL对应“稀巴烂”,女装尺码建议表下方还标注“仅限18-35岁女生,根据身材请先咨询客服”。这张海报引发网民批评,大润发因此致歉。
1 (共1页)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