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种病毒确诊案例逐渐增加之际,许多已经接种新冠疫苗的民众开始感到惴惴不安,无法确定做哪些事情是安全的,除了思考着日常生活习惯是否应该调整之外,还担心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保护还没有打疫苗的儿女。
华盛顿邮报1日报导,住在奥克拉荷马州诺曼(Norman)的70岁退休会计师威尔逊(Marc Wilson)表示,施打第二剂新冠疫苗后,满心欢喜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重回疫情爆发前的生活常态,例如游泳。但他发现,过去绝大多数的日常活动,包括到食物银行及游民收容所当义工等,都必须等到疫情获得控制才能恢复。
有着糖尿病等痼疾的威尔逊,虽然打了疫苗,平常对于防疫措施并未掉以轻心。他指出:「如果你听到医生告知『你若得了新冠病毒,肯定没命』,当然会非常注意。」
报导分析,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院长佛奇(Anthony Fauci)先前便曾警告,施打新冠疫苗绝非等同获得「免死金牌」,随着变种病毒纷纷出现,最近刚接种疫苗的民众被迫面对自我风险评估:做哪些事情是安全的?去哪些地方是安全的?我到底该如何与还没打疫苗的人交互才好?
华盛顿邮报指出,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不简单。目前疫苗分配有着不均匀的状况,医护人员及老年人排在优先级,数千万民众则仍在排队,是否已施打疫苗因此牵动着家庭成员与社区民众之间,在疫情期间的交互关系。连续好几个月居家避疫、染疫风险最高的祖父祖母,现在可能因为已经打了疫苗,反而比年轻的儿孙们拥有更好的保护效果。
64岁的旧金山加大(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 Francisco)医学系主任沃契尔(Robert Wachter)日前刚接种第二剂疫苗。他表示,如今对于看牙医或上发廊理发,感觉比还没打疫苗之前来得安心,不过仍然非常小心,避免从事增加染疫风险的活动。
沃契尔举例说,现阶段并不会与亲友一起在室外环境共同用餐,就算这些亲友已经施打疫苗也一样。
69岁的珍‧索罗门(Jan Solomon)连续好几个月负责出门买菜,好让72岁丈夫可以留在家里不必出门。但现在夫妻两人都将接受疫苗施打,反而开始担心起同住一个屋檐下的35岁儿子。索罗门说,她与丈夫将会持续戴口罩,不上馆子,并跟他人继续保持社交距离。她表示:「我们必须保护儿子,我们不想成为病毒传播者。」
华盛顿邮报指出,对于施打疫苗之后的病毒保护,许多领域仍是科学家目前仍然无法确知,例如打过疫苗的民众是否可能感染病毒,成为无症状传播者,导致身边没打疫苗的其他人遭到病毒传染。报导指出,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公共卫生专家呼吁已打过疫苗的民众应该持续戴口罩,并保持社交距离。
另外,传染力较强的变种病毒在美国陆续出现,已经施打的疫苗对于变种病毒究竟有多少保护效果,科学家也正在跟时间赛跑,探究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