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o***s 发帖数: 42149 | 1 中美之间的对峙与交恶,已经愈演愈烈。每隔几天,就会有新的消息出来,将双边的关系不断推向恶化。
8月5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宣布扩大“清洁网络”计划,进一步防止中国政府对美国人隐私和敏感信息的“侵害”。概括而言,要在五个领域内对美国的网络进行“清洁”,即清洁运营商、清洁应用商店、清洁应用、清洁云储存和清洁电缆。
被点名的中国企业进一步扩大,以往看起来一些人畜无害的中国企业和应用纷纷中枪,包括阿里巴巴、百度、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腾讯。而在这些应用中,最为人熟悉的就是已经成为中国全民应用的微信。
到了6日晚,特朗普干脆直接就签署了总统令,在45天后禁止任何美国公司或个人与微信、字节跳动进行任何交易。
这多少有些令人惊异。如果说华为涉及了5G建设这样一个高度敏感的技术,那么像阿里巴巴、百度和微信这样纯粹民用的产品,为何也遭此厄运?
不过,把这个名单稍微梳理,就可知此次目标,针对的无非还是中国当下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领先的科技企业。从这个角度而言,美国不过就是延续自狙杀中兴华为以来的遏制政策:阻止中国科技企业的崛起。
特朗普为实现“伟大总统”,把中国当成顺手敌人
从6月美国疫情不断加重而特朗普的拯救政策徒劳无功,突然高调开始与中国交恶的态势来看,本轮对于中国科技企业的狙杀,政治意味太过浓厚,既有短期目标,也有中长期目标。
短期目标自然是服务于大选。
当下美国大选的态势万分微妙,情势瞬息万变。特朗普自身的支持率不断下降,尽管他自己宣称所有的民调都不可信(以往选前民调与实际大选结果之间结果迥异倒也是事实),但几乎所有的民调结果一致,必然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共和党内叛军四起,许多共和党内的派别开始悄悄酝酿“后特朗普时代”的政治安排。
特朗普的支持几乎全部来自于经济。疫情发生之前美国的失业率达到了战后最低,几乎为他的胜选奠定了坚实基础,可惜一场疫情吃掉了所有的成果。抗疫的失败和堪称癫狂的抗疫措施,让他失去了民心民意。
民主党的拜登几乎坐收渔利。拜登如今只需稳坐钓鱼台,无需自身有多么强大的政纲与创见,只需猛攻特朗普的政策失误,就能节节攀升。民主党突然从防守方转变成了进攻方,而特朗普似乎毫无招架之力。
如此高调对中国从政治、军事和经济层面进行攻击,无非就是想唤起美国选民“同仇敌忾”,从而重新设置大选议题,建立票仓,自然是特朗普的短期目标。
当然,特朗普的“美国再次伟大”计划,本身就包含着浓厚的遏制中国的长期战略。中国是在全球化中得益最大的国家之一,并且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与特朗普想成为“伟大总统”的野心不谋而合,于是中国成为了一个顺手的敌人。
特朗普政府打压国外公司将面临两个问题
但即便打击中国符合特朗普的短期与长期战略,也并不意味着特朗普政府的这些行动具有实质意义。蓬佩奥在宣布这些措施的时候,并无实质性的政策与执行方案,看上去更多像是一个姿态而非实锤。而且,就算签署了总统令,也并不意味着这件事就是板上钉钉。
没错,美国总统作为国家行政分支的领袖,在行政权限方面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不幸的是,所有的一切措施,都必须在法律框架范围内执行。
而且,就算他的行为看起来合法,也要接受来自于被执行方的宪法或者法律审查。
比如特朗普刚刚上台之后发出的第一个移民总统令——后来被称为“极端审查令”,没能通过法律审查。它被颠覆了。
就目前看来,针对国外公司,尤其是民用公司所采取的政府行动,暂时还没有一个可以适用的针对性法律。
那么,特朗普将面临两个问题:其一,要么他马上启动立法程序,通过国会立法,把他所有的行政命令合法化。可惜,这是一个旷日持久的法律斗争,民主党议员未必配合,在11月份大选之前,几乎不可能实现;其二,经过法律审查,那么就是吉凶未卜了:援引其他法例的法庭辩论是否有利于政府,很难说——美国法院是另外一个系统,不受总统控制。
因此,特朗普目前针对中国公司的所有制裁,都仅仅只是言论,还要经过法律审查的确认。
但对于特朗普来说,这其实也就是他的策略而已:通过公开表态和单方面的行政措施,引发关注,引导议题,以利于他的选举。这也就够了。至于是否能够实现,等到大选之后再说。
特朗普逼迫欧洲和东亚盟国站队
当然,特朗普这套组合拳还有一个阴招,就是逼迫欧洲和东亚的盟国站队。
从6月份以来,特朗普就一直在对欧洲施压:选择中国还是美国?在针对华为的行动中,特朗普似乎已经尝到了一些甜头。无论欧洲各国的政府多么地不情愿,或者在暗地里仍然有一些暗度陈仓的方法,但是在表面上,欧洲的多数国家已经站到了美国队列中。
在疫情的来源方面,特朗普也在不断地试探和挤压盟国;在供应链安全方面,特朗普可谓成果卓著。
但是欧洲国家也不是傻瓜,每个国家都会做国家利益计算。疫情冲击下的欧洲和东亚盟友宛如二战之后的世界形势。如果有地缘战略需要,美国能否重启一个复苏世界的马歇尔计划?
就当下而言,美国自己正在经历普遍的困境和数千人失业的状态,美国自顾尚且不暇,如何可能拨付大量资金重启欧洲和东亚?
既然如此,而且11月大选时间已经逼近,谁会冒着惊天之险,来换取一个未知的前程?观望几乎是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除了印度之外,但那是另外一个判断了。
11月大选不会扭转中美交恶格局
不过,尽管特朗普的清洁行动高度政治化,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公司毫无风险。
11月份的选举结果,并不会大幅度地扭转中美交恶的关系。如果还是特朗普当选,那么遏制中国的措施仍将执行下去。这是特朗普的既定国策。即便在行为模式上有所缓和,但以打为主,以谈为辅的模式不会变化。
而即便是民主党当选,也并不意味着会放松对中国科技公司的管制。在特朗普任期期间针对中国的行动,民主党的议会成员并没有大规模阻遏特朗普的行政令或者立法要求。
这不奇怪。任何历史的发生都取决于两个因素:必然性和偶然性。偶然性来自于一个非传统、运动家式的总统,他破坏了所有的政治规则与惯习,我行我素,使事态突然恶化。
必然性则是世界两大趋势:全球化的挫折与地缘战略竞争的复兴。全球化的挫折,是欧美全面反思全球化所带来的供应链安全、移民政策、劳工外包、离岸金融和技术进出口失衡。因此,欧美国家已经要求重新调整全球化秩序。这需要很长时间。
地缘战略竞争复兴,是因为美国突然发现中国已经变成足够挑战它权威的对手了。苏联解体之后所留下的战略真空,美国人已然认定被中国人填上了。于是,传统政治学回归,中国成了非常方便的敌人,用以重振士气、发动变革、寻求独大。
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美国占据绝对地缘战略优势,这是共识。
因此,即便美国针对民用科技公司网开一面,但针对中国的围堵和封锁,无论谁当选,结果都一样。
中国自主科技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市场体系
全球化毕竟还没有死亡,最多只能算休克。缺乏了中美互动的全球化,也依然还是全球化。即便摆出虚与委蛇的姿态,东南亚、东北亚、拉丁美洲,都不会毫无保留地站在美国一方。而中东、中北亚、非洲这些市场,对于价美物廉的中国科技产品,基本上是没有抵抗力的。
中国即便不能够影响全球市场的大局,但从这些边缘市场进发,仍然能够形成对中心市场的挤压。况且,特朗普政府根本不存在一个闭环战略,如今,也没有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影响力覆盖。
这肯定是一场持久战。全球化的衰退与地缘战略竞争的回归,不会是短期现象。而欧美市场的全面开放、回暖,同样需要很长的时间。
对于中国技术发展而言,即将面临的重大挑战就在于技术交流几乎即将停顿。这对于中国技术建设而言,包括互联网技术、芯片技术、材料技术、动力技术等核心技术,会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自主发展摆在眼前的主要选择,但恐怕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因为它不仅仅意味着难以预测的巨量资金投入,还在于人才、基础设施、教育系统和思维模式的全面改进。
但若无其他选项,这是一个硬着头皮也需要硬上的必由之路。它的核心,在于建立一个能够自行运转的科技发展引擎,从设计到内芯到螺丝,都必须依靠自己建设。而更加艰难的是建设一套适应自运转的制度和市场体系。
3年-5年之后,美欧或重回谈判桌
乐观一点而言,中国需要至少在这样的形态中自行运转3年-5年的时间。因为从中长期来看,无论是谁,都扛不住长远的脱钩。
全球化不是谁的主意,而是一个全球共同的发展方向。尽管问题重重,但是任谁也不能抛弃全球化而长久独自存活。
美国不能活在只有欧洲的世界里,欧洲不能活在只有美国的世界里。因为现在不是1950年代,或者1960年代。全球化之所以在柏林墙倒塌之后以迫不及待的形态生发出来,这并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的自觉,恰恰是整个世界市场主义催生的。
美国的科技研发需要市场,新材料和能源需要落地,而新产品需要工人。1990年代以来的美国经济动力引擎,恰恰是来自世界市场,包括中国市场。欧洲并不能够独善其身,其狭小的市场和巨额福利,都需要外向型经济。
贸易伙伴的大规模经贸往来,供应链配置效率的提升,高效率的劳动产出,都在全球化的场景下才能实现,而这少不了中国的参与。
全球化只是需要修正而已。修正需要的是多方的协商和妥协,任何一方的固执都是灾难。
但是固执没有用,因为无人能够在缺乏全球化的情况下生存很长时间。3-5年之内,被市场规模和供应链效率逼疯的美欧等国家,都必须乖乖地坐回到谈判桌上来,重新商量如何有效地安排和复苏全球化。
互联网化、技术化和全球化的经济,已经不容任何一个国家或者群体可以无限期、无休止、无损伤地任性下去。否则,面临的就是崩盘、大萧条,甚至战争。
现下,真的不是一个好时候。那些天真而理想的人,总幻想当下的对峙会有好的结果。这是痴人说梦。长达70多年的承平,被一夜推回到地缘对抗的时代之中,对任何地方、任何人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1945年之后罗斯福、丘吉尔等人所构建的联合国机制,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矛盾协调机制。其核心意义在于设立一套为万世开太平的妥协和相互威慑制度。尽管联合国本身步履蹒跚,但并不意味着这样一套世界和平机制,也要遭到破坏。
至于落实到中国科技企业当下的真实遭遇,用“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来形容再贴切不过。然而如同一个人的人生,不知要遭遇到多少的艰难险阻。沧海桑田,本是人间正道。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大约需要这样的耐性,才能等得到回归那一刻的欣喜。毕竟,疯癫终究还是会输给耐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