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s 发帖数: 70028 | 1 中国是一个禁枪的国家,但在贵州月亮山腹地的从江县岜沙苗寨,成年男子几乎人手一把火枪。因为至今保留佩带火枪、镰刀剃头、祭拜古树等古老的生活习俗,岜沙苗寨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火枪是岜沙男人的最爱。长枪扛于肩上,火药壶、铁沙袋系于腰间左侧,“一枝猎枪一条狗,一根杠子越山走”,个个犹如威猛的武士。
如今,岜沙苗寨做起了“枪杆”生意,枪从狩猎、自保成了旅游表演的一部分,昔日的贫困村变成当地脱贫最快的村。
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岜沙人历史上生活贫困。
“岜沙人几家兄弟同住在一栋低矮破旧的木房里十分普遍,经济来源主要靠上山砍柴担到县城里出售。”75岁寨老(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滚拉旺说,岜沙村民在层层叠叠叠到云端的梯田里,劳作四季仅勉强糊口。
1999年,从江县政府开始大力开发岜沙旅游,让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苗寨逐渐被外界所知,也让刀不离腰、枪不离手的岜沙人逐渐吃上了“旅游饭”。
日前,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走进岜沙苗寨看到,简陋的土路早已被宽敞干净的柏油马路替代,吊脚楼、梯田、古树相互映衬。
村里,无论男女老少都身着传统苗族服饰,男人蓄长发挽发髻于头顶;岜沙妇女则常聚在房前,一边聊天,一边纺线、织布、绣花,房前屋后干净整洁。
在苗寨的广场,一位身穿民族服饰的老者把随身携带的火枪小心翼翼地放在身旁,并从腰间拔出一把镰刀放在一位年轻人的头上,只见镰刀刀刃游走处,头发纷去,干净利落,看得一旁的游客心惊胆战……
“通过向游客展示岜沙独特的民风民俗,旅游旺季时村民每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滚拉旺说,旅游业已成为岜沙村民致富的特色产业。
即便已年过古稀,滚拉旺也时常会肩扛火枪,跟村民一起站在寨门口用枪声代替礼炮迎接游客的到来。“既能娱乐又能赚钱,还能将我们的民族文化展示和传播出去,是一件开心的事。”
鸣枪迎宾、歌舞展演、婚俗成人礼展示体验……通过政府引领,企业参与开发运营,岜沙人将生态优势和独特的文化习俗转化为特色旅游产品,每年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而随着高速高铁开通,游客逐年增多,岜沙几乎全村人都参与到旅游产业中,村民们参加表演队、开办餐馆和旅馆、售卖当地土特产……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还能兼顾日常劳作。
村民杨德琼在岜沙苗寨最先开设客栈,客栈楼下还售卖村民闲暇时编制的竹篓,旅游旺季时竹手工产品一天能卖1000多元,全家一年有近十六万元的收入。
“我还聘请了3名村民在客栈工作。”杨德琼说,游客不仅让自己家日子红火起来,也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滚水格是地道的岜沙汉子,也是苗寨首位专职讲解员。从2012年至今,他已为近6000个旅游团提供过景区讲解服务。
“最忙的时候一天接待8个团,忙得连中午饭都顾不上吃。”滚水格每个月不仅有3000多元的工资,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
在滚水格看来,寨子虽然涌进来四面八方的游客,但生态环境和独特风俗习惯却未曾改变,婚礼、葬礼以及成人礼依然按照古老的方式进行,发展旅游还让村寨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岜沙人热爱自然,一生与树为“伴”,一出生父母便为其种上一棵“生命树”,人死后砍下出生时种下的那棵树,为其做棺木,不留坟墓不立墓碑,并在其墓穴上再种上一棵树,以此表示人与树同在。
“树葬传统已延续千年之久,对岜沙人来说,那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滚水格说,在岜沙苗寨没有坟墓,更没有清明节,只有成片成片的树林,而每一棵树下都可能安睡着一个灵魂。
正是因为岜沙人一直秉持古老朴素且超前的生态葬,记者行走在岜沙苗寨,随处可见参天大树,站在高处眺望,整座寨子隐蔽于绿色之中,安静祥和。
岜沙苗寨的“成人礼”也一直遵从古训。凡年满十五周岁以上的男孩都要接受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洗礼,苗语称为“补荡拎溜”(镰刀剃头)。
“补荡”这天,其父母会邀请寨中一位德高望重的寨老为他举行成人礼仪,用一把平常割草的镰刀剃掉男孩头部四周的头发,留住头顶的发髻挽起来。据说,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男性发式。
岜沙人认为,这样的发髻是连接岜沙祖先的命脉,剃掉会脱离祖先的保佑。因此每个岜沙男人遵从古训,一直保留着岜沙汉子所独有的古式发髻及镰刀剃头的生活方式。
至今,在岜沙苗寨都找不到一家理发店。
“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升,岜沙人也有发扬和摒弃的选择,有些外出读大学的年轻人在外时把头发剪掉,但回家后又将头发留起来。”滚水格说,岜沙人原来是不过春节的,现在因为家家户户有了电视机,春节期间也和全国人民一起,其乐融融地欢聚起来了。
数据显示,2000年岜沙景区游客接待量仅0.5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1.76万元;2018年岜沙景区门票收入超过700万元,每户年均旅游收入3000元以上。以此带动2018年岜沙村131户贫困家庭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88%,成为从江县脱贫最早的村。
尽管是中国唯一合法持枪的部落,但岜沙苗寨多年来从未出现过持枪伤人事件。“枪杆”生意让岜沙苗寨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2019年人均收入超过7000元。
在贵州,像岜沙苗寨这样发展旅游的少数民族村寨超过1000多个,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布依古寨高荡村……
2016年以来,旅游产业累计带动该省近百万少数民族同胞受益脱贫,昔日贫穷落后的少数民族村落都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来自:国是直通车
作者:周燕玲
编辑:陈昊星
责编:魏晞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