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a***s 发帖数: 12296 | 1 当英格兰的反种族主义示威者将17世纪的奴隶贩运者雕像拉倒然后投进一个港口的深海时,当中的讯息再明白不过。
爱德华·科斯顿(Edward Colston)的船被认为曾将8万名男女老幼从非洲运到了美洲,但是在他的家乡、曾得益于他手中巨额财富的布里斯托,他在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引以为荣地纪念。
政府在周日(6月7日)对拉倒雕像的行为予以谴责,但是示威者却说,他们希望这一举动标志着改变。
“雕像就是在说:‘这是一个做过伟大事情的伟人。’这不是真相,他是一个奴隶贸易者和一个杀人犯,”历史学者大卫·奥鲁索加(David Olusoga)向BBC表示。
像布里斯托的这一声抗议一样,全球的各起示威凸显了各个城市的殖民地和奴隶所有制历史,将代表这一切的那些人物都放到了聚光灯下。
亨利·邓达斯(Henry Dundas)
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一座纪念碑纪念的是一名阻碍废除奴隶制的政客,它被人用喷漆涂上了“George Floyd(乔治·佛洛伊德)”和“BLM(‘Black Lives Matter’的简写)”的字样。
这座高150英尺(46米)的梅尔维尔子爵纪念碑位于爱丁堡的圣安德鲁广场,建于1823年,纪念的是亨利·邓达斯。
邓达斯是18至19世纪该国最有影响力的政客之一,曾有“无冕之王”的外号。
他在1792年对一项本该废除奴隶制的法案加入了修正案,选择了一个更加“循序渐进”的做法。
这让奴隶所有制的废除比原法案所定的晚了15年。
数以千计的人联署呼吁将这座纪念碑拆除。
在一片针对这座纪念碑的抗议声中,政府官员已经宣布,将会在上面加上一场牌匾,提供“反思性的”细节,说明这座城市与奴隶制的关联。
“我们需要讲出我们的故事,确保人们了解爱丁堡在世界历史当中的角色——不仅是我们引以为傲的那部分,也包括我们引以为耻的那部分,”爱丁堡市议会领袖亚当·麦克维(Adam McVey)向BBC表示。
利奥波德二世国王(King Leopold II)
在比利时,人们呼吁将该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各个雕像拆除。
要求拆除这些雕像的网上联署已经得到数以万计的人签名,而一些反种族主义示威者则采取了更为直接的行动。
在根特市,这个殖民地时代国王的一座半身像被红漆覆盖,还在它头上裹了一块布,上面写着“I can’t breathe(我无法呼吸)”。这是乔治·佛洛伊德被一名白人警员用膝部压颈直至死亡前说的话,也是当下抗议的导火线。
在安特卫普,另一座国王雕像则被示威者纵火焚烧,随后被官方人员移除。后者说它将被移至一家博物馆。在首都布鲁塞尔,一座雕像则被人用文字“assassin(暗杀者)”标记。
利奥波德二世在1865至1909年间在位,不过他最被人记得的是他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那段糟糕的事迹。
在1885至1908年,这个欧洲最小国家之一的皇室将当时被称为“刚果自由邦”(Congo Free State)的民主刚果变成了他的私人殖民地。
他将其变成了一个大型的劳工营,并从橡胶贸易当中赚取了巨额财富。抗拒成为奴隶的人常常被射杀,而利奥波德的军队被命令收集被处死者的手。
在利奥波德统治期间死去的刚果人约有1000万。他还将一些刚果人放进比利时一个“人类动物园”里。
他在1908年被迫放弃对刚果自由邦的控制,但是该国直到1960年才从比利时独立。
一些反对将雕像移除的人则说,比利时的财富正是来自利奥波德二世国王统治期间贸易经济上的成功。
罗伯特·E·李(Robert E Lee)
美国弗吉尼亚州将移除一座美利坚联盟国军队(南军)将领罗伯特·E·李(Robert E. Lee,李罗拔)的雕像,它在佛洛伊德事件引发的抗议期间被破坏。
在宣布这座立于1890年的12吨纪念碑将被拆除的决定时,州长拉尔夫·诺森(Ralph Northam)说:“我们不再宣讲历史的一个错误版本。”
“雕像已经在那里很长时间。但是,它过去是错的,现在也是错的。所以我们要将它拆除。”
这是首府里士满纪念大道(Monument Avenue)上的五个被涂鸦覆盖的联盟国军雕像之一,涂鸦中包括了各种要求“结束白人至上主义”的字句。
罗伯特·E·李是在1861至1865年美国内战期间代表南部州份支持奴隶制的联盟国军当中的一名指挥官。
他还与弗吉尼亚州其中一个最富有的奴隶主家族通婚;在他岳父去世后,他还曾从军队请假,回去管理家族的产业。他遭遇了那些期望解放的奴隶对他的抵抗。
历史文档显示,他鼓励严厉殴打那些试图逃跑的人。还有说法称,他曾拆散奴隶家庭。
在美国人,很多人将罗伯特·E·李看作是国家奴隶制历史和种族压迫史的象征。
另一些联盟国军雕像亦被抗议者涂污。
一些认为联盟国军人物雕像应该保留的人,理由是它们是美国历史和南方文化的标记。
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
在伦敦,一座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雕像亦被涂鸦破坏,人们声称他是一名“种族主义者”。
丘吉尔领导英国在二次大战中取得胜利,因而备受爱戴。
在英国政府网站,他被形容是“一个启发世人的政治家、作家、演讲家和领导者”,并且在2002年BBC的一次民意调查中被选为史上最伟大的英国人。
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仍然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一部分就是因为他在种族问题上的观点。
“绝对毫无疑问的一点是,丘吉尔就是种族主义者,”历史学者、即将出版的《丘吉尔迷思》(The Churchill Myths)一书作者里查德·托耶(Richard Toye)说,“他肯定认为白人是优越的,他曾明确地那样说过。”
“他对印度人作出过令人不愉快的评语,他说他们是信仰野蛮宗教的野蛮人;他也对中国人作出过令人不快的评语,我还可以继续举例。”
“很明显,你要承认丘吉尔的维我利亚时代背景肯定对他是有影响的,但是我会说,这不一定是影响他种族观的一个决定性或者关键性的因素,因为它有随着时间摇摆,”他补充说。
在2015年接受BBC访问时,《丘吉尔:荣耀的终结》(Churchill: The End of Glory)的作者约翰·查姆利(John Charmley)表示,这位已故首相信奉种族等级,当中白人基督教新教徒在最顶端,高于白人天主教徒,而印度人则高于非洲人。
1937年,丘吉尔曾向巴勒斯坦皇家委员会(Royal Commission):“比如,我不承认美洲的红色印第安人或者澳大利亚的黑人是被严重地亏待过。这样说吧,我不承认一个更强大的种族,一个更高级的种族,一个更加见过世面的种族,来到这里夺走他们的地方,就是对这些人的亏待。”
丘吉尔对犹太人和伊斯兰教徒的评语,以及他在1943年造成超过200万人死亡的孟加拉大饥荒当中的作为,或者说不作为,都曾受到过批评。
丘吉尔的外孙、尼古拉斯·索梅斯爵士(Sir Nicholas Soames)过去曾说他的外祖父是“爱德华时代的孩子,说的也是那(个时代)的语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