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o***s 发帖数: 42149 | 1 1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提出“将劳动教育作为必修课,劳动成果评价将作为升学的重要参考”。
消息一出,引起网友一致好评“早该如此!”“劳动不能丢”“重视劳动,我们的国民素质才会进步”……
《云南卫视》曾播出一个视频,19岁的大学生拒认亲妈,只因妈妈是个清洁工。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有没有因为自己父母的职业而自卑?”高赞回答居然是:有,这种自卑与自怨贯穿了整个童年。
近年来,常常出现孩子嫌弃父母工作不够光彩体面的新闻。这是劳动教育缺失的结果,一些孩子自己不爱劳动,还认为劳动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尊重别人的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
看过一个新闻《7岁男孩每天给环卫工妈妈送饭,“我要永远做妈妈的保胃员”》杨俊的妈妈黄正美说:“我们来县城也是为了娃娃读书,他爸爸在外地打工,姐姐在读大学。我们来县城两年了,他从5岁开始就会整点简单的饭菜给我送饭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热剩菜吃。节假日,如果我们忙不能回来,他自己也会做一些简单的淡菜(白水煮菜)、蕃茄炒蛋、炒洋芋丝等,给我送来。”
这真是人人羡慕嫉妒的“别人家孩子”的模样。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
劳动是幸福人生的支点,是一切美好的基石。
2
2012年,世界著名科技公司Facebook 创始人扎克伯格结婚。很多人无法理解,他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多金帅气,为什么要娶一个又黑又胖的女人当老婆,有人不客气地评论她的老婆“又黑又丑”。
但是,扎克伯格说“我的财富,仅仅只够配得上妻子的灵魂”。两人结婚多年,生儿育女,一直恩爱有加。
这是怎样一个“神奇”的女人?
扎克伯格的妻子——普莉希拉,小时候家境贫寒。2岁半的时候,普莉希拉就搬着小凳子,站到水槽边洗碗。她跟奶奶生活在一起,从小就照顾奶奶,劳动成为她幼儿生活的一部分。
普莉希拉从小开始劳动,也许只是由于生活所迫。但是,正是得益于此,她在劳动中得到了成长。劳动培养了她的责任心,并磨炼她的意志。
18岁那年,普莉希拉顺利考上了哈佛大学。但她的人生并没有从此一帆风顺,刚进入哈佛大学,她就遇到很大的考验,她觉得无法融入哈佛的校园生活,一度想到退学。
从小热爱劳动的她,有一次去当志愿者,却看到一个被打掉两颗门牙的女孩。虽然与她无关,但是她深感自责和愤怒,小时候照顾奶奶的责任心被再次唤醒,“为他们而战”成为她的志向,并决定为此一战到底。
从此,她更加努力地学习,只要有时间,就去做志愿者,投身于教育、慈善领域。
普莉希拉固然聪明,但是她的成功也离不开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劳动塑造出来的品格,是普莉希拉幸福人生的支点,即使不嫁给扎克伯格,她的人生依然会光芒万丈。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志向是天才的幼苗,经过热爱劳动的双手培育,在肥田沃土里将成长为粗壮的大树,不热爱劳动,不进行自我教育,志向这棵幼苗也会连根枯死。
也许,有时候实现志向的过程,不再需要任何与体力劳动直接接触的工作。但是,从小养成的劳动习惯,已经把意志、坚韧、拼搏、责任等美好品质刻入你的灵魂。这些品质与实现志向却是息息相关的。
2019年,《纽约时报》畅销榜排名第一作品《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作者塔拉·韦斯特弗,从未上过学,不仅如此,父亲还认为学校教育是“洗脑”。塔拉·韦斯特弗一家居住在爱达荷州的山区,她的父亲经营垃圾废料场,母亲是草药师兼助产士。塔拉·韦斯特弗一直在父亲的废料场干活,或者帮母亲制作精油。
十六岁的时候,塔拉·韦斯特弗在替父亲工作之余偷偷自学,准备大学入学考试。十七岁那年,她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随后取得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和历史学博士学位。
塔拉·韦斯特弗十六年以来日复一日的劳动,跟她钢铁般的意志到底有怎样的关系?跟她轻而易取的“金榜题名”到底有怎样的关系?这些问题值得每位父母思考。
如果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十六岁岁,从未参加劳动,或者很少参加劳动,那么,他的成长是不可想象的。
3
早前,上海东方卫视台《看东方》栏目报道,有一些大学生把自己穿脏了的衣服打包寄回家,让父母来洗,然后再寄回来。
四肢完好,智力正常,能考上大学的人,不会洗衣服?任谁都无法相信。
不劳动的孩子,常常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也许他可以使自己的每一场考试,每一份试卷都是满分。但是生活无法自理(或者说不愿意自理)的人,总是无法适应社会的。
2018年9月,河南罗山县一个叫杨锁的,号称天下第一懒,23岁活活饿死家中。不劳动的孩子,长大之后也许会形成“巨婴”。
曾看过一个新闻,一位母亲送儿子去新西兰读书,期盼儿子学有所成。可是,22岁儿子两年败光200万,回家说走就走,一年机票费10多万……而学业上却没有任何收获。不劳动的孩子,不懂得珍惜,不明白父母的勤苦。
周公在《尚书·无逸篇》告诫子孙:“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
意思是没有体验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滋味,就会变得放纵、荒唐。在今天看来,这无疑是至理名言!
一段时期以来,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如愿考上好大学,从此“走向人生峰巅”,在家里“只要孩子好好学习就好,其它的事情都不用做”。
有人确实“高考状元”了,但是生活却不能自理;而大多数不劳动的孩子,只是比别人多了一份“不劳而获”的心思罢了,非但没有考上好大学,还缺乏常识,甚至养成了各种各样的恶习。
“韭菜与小麦不分,把小马驹叫大狗。”这种对常识的误读,“不识稼穑”的现象,在孩子们中间愈来愈普遍。
城市出生的孩子不用劳动,农村出生的孩子也很少、甚至从来不参加劳动,多么可怕!要改变这样的现状,从改造家长开始。很多家长以为劳动会浪费孩子学习的时间,其实不然。
通过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教育最肥沃的土壤。家长要“舍得”,舍得让孩子去吃劳动的“苦”,他们才会收获生活的“甜”。
4
《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提到,卡尔两岁大时主动帮忙母亲收拾桌子,来家里做客的朋友常好心提醒“注意,卡尔,小心将盘子给弄碎了。”每当这时,老卡尔就会对好心的朋友们说“不要紧,卡尔自己会将它们放好。”
卡尔在父亲的教育下,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不同,卡尔一生都在不停地进步,在人们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走完自己的人生。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只有在某个年龄段,才可以做某件事。这种观念其实是不正确的,父母更应该看重的是在孩子幼小心灵中树立起他的信心。而劳动成果能够让孩子获得价值感,给孩子信心。
豪门霍启刚带孩子去插秧,感慨“现在的孩子没饿过肚子,挑食浪费成习惯,他们根本不知道食物从哪儿来,学会珍惜,学会知足!”
有远见的父母,都舍得让孩子劳动。
《朱子家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劳动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发力。但是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不爱劳动,父母的责任最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孔子曰:“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也就是说,小时候养成的良好习惯,就如同自然发生的行为一样。
所以家长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就要让劳动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习惯,成为一种潜意识,自然而然地烙印在孩子的性格里。
对于幼儿来说,从自己穿衣等日常自理开始培养劳动习惯,慢慢的,让孩子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合作媒体:做80分妈妈 头条号
作者:做80分妈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