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i****1 发帖数: 84 | 1 2月2日凌晨4时35分,Z256次列车稳稳停靠在武昌站。夜色已沉,站台通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带领10余人医疗团队在此下车,随即赶赴武汉医院开展患者救治工作。
资料图:李兰娟院士
“我现在做好了长期在武汉奋战的准备,与那边的医务人员共同奋斗,把病人救治工作做好。”73岁的李兰娟从杭州出发前说,“至于什么时候回来我自己还没考虑过。”
和这位每天只睡3小时、不停与病毒赛跑的“老太太”一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大量顶级专家先后紧急驰援武汉,用最专业的医学知识为救援工作“问诊把脉”。
钟南山、李兰娟、王辰、陈薇、仝小林、乔杰、黄璐琦……
其中,有临危受命抗击过非典的“国士”,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执牛耳者”,有曾研制重组埃博拉疫苗的女少将,有中医治疗领域的顶级科学家。每一个人都头顶“院士”之名,在此时急赴武汉,只为做一个“医生”。
当前,面对尚未遏制的疫情,“院士团队巡查”已被作为制度建立,力求用最专业的资源确保重症患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
资料图:钟南山院士
中国国家卫健委在2月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钟南山院士团队、李兰娟院士团队、王辰院士团队将对武汉市定点医院重症患者救治进行巡诊,评估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评估需要转诊集中收治的患者,确保重症患者科学救治。
同时,随着疫情形势不断发展,中国的顶级专家亦不停“接招”应对。面对武汉医疗资源紧张,2月2日,钟南山团队为武汉市汉口医院精准捐赠的100台制氧机顺利抵汉,目前已投入使用。
2月4日,李兰娟团队在武汉公布最新研究成果,根据初步测试,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显示,有两种药物能对病毒起到抑制效果。
2月5日,当多所“方舱医院”在武汉建成,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频频露面媒体,以科学视角消除公众恐慌,直言“方舱医院是解决大量轻症患者在社会上造成传染的关键举措”。
更令人欣慰的是,“院士”们并非孤单前行。在他们身后,来自全国的医护工作者不断加入救治一线,各地医疗物资不断向武汉集结。
据不完全统计,自1月24日上海和广东派出第一批医疗队赶赴武汉以来,截至2月3日晚,中国各地共派出70支医疗队、8329名医疗队员,支援湖北省疫情防控工作。其中,支援武汉市有59支医疗队、6794名医疗队员,“重症监护病房”是被支援队伍选择最多的地方。
此外,最新的增援还在继续。2月4日,中央应对疫情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提出调集一批应急方舱医院、再增加2000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并于当日晚到位。目前,广东、浙江、山东等15个省市已组建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随时准备出征。
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具体的人:17年前曾任小汤山非典医院院长的张雁灵再次出征,大年初一急赴武汉协助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工作;江苏医疗队中最年轻的医学博士王洵,在2月1日连续查房60位病人;广东南方医院25名医生在请战书上一一按下鲜红手印,“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在支援武汉的抗疫“援兵”之中,中国军队成为重要力量,从军医专家到一线护士,被人们称作——“旌旗十万斩病魔”。1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带领团队进驻武汉。这位女少将此前已在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等多场硬仗中作出重要贡献,此次她的攻关任务是”缩短核酸检测时间,加快确诊速度”。与她同一天抵达武汉的,还有10000套防护服、3760瓶酒精等卫生物资,均为全军从辽宁沈阳、山东菏泽紧急调拨。
2月2日,随着武汉市与中国军队签署互换交接文件,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移交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管理使用。翻阅火神山医院院长张思兵的公开履历,“2003年参加抗击非典、援建小汤山医院等重大任务”是其亮眼的注脚。
当然,除了顶级医学专家外,来自全国的保障物资不断汇集武汉,各领域专家均夜以继日付出:火神山医院十日完工、雷神山医院竣工在望、13家“方舱医院”初步统计将增加床位上万个……令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背后,是与疫情“抢时间”的举国合力。
当目光重新回到2月2日凌晨4时35分,李兰娟院士和团队下车后在站台合影,他们戴着口罩,每一个人面对镜头都竖起大拇指。这张照片迅速刷屏社交网络,人们感叹:“夜色虽沉,站台通明,白昼未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