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o***s 发帖数: 42149 | 1 娱乐圈叛逆少女谁最有代表性?郑爽?欧阳娜娜?范晓萱或者是已经残了的萧淑慎?其实认真算起来,以上几位都只能算得是正在或曾经被宠坏了的小女孩。
娱乐圈曾有一位“小主”被人这么评价:她是一个被世界摧毁的人,十一岁出道,三十五岁收科,二十四年间被男人,被感情,被她自己摧毁,看着真心痛。
她是《顽主》中始祖级别的超级文艺女青年,是《北京人在纽约》中任性的宁宁,是编辑部中无法无天的小保姆……被大家公认为最有天赋和灵气的女演员,冯小刚、王朔都喜爱她。29岁便捧过金鸡奖,却在事业巅峰期消失于屏幕之内。
她是马晓晴。
马晓晴1968年4月3日出生于上海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79年,11岁的她被谢晋挑中出演《啊!摇篮》。当时马晓晴被母亲送到黄浦区少年宫学习话剧,谢晋一眼就看到了这个大眼睛中充满了真挚和忧伤的小姑娘,谢晋说她将来一定是一个很好的悲剧演员。
能被谢晋挑中的孩子想来必然不一般,马晓晴饰演的保育员湘竹被赞为“大人中的孩子,孩子中的大人”。
拍完《啊!摇篮》后,马晓晴便萌生出长大后当明星的梦想。高中毕业前的马晓晴拍了7部儿童片,成了当时全国名副其实的小童星。但是她的父亲并不支持她,甚至和她签订了一年只能接一部戏的条款。
1986年马晓晴高考,她不顾家人反对同时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的导演系和表演系,可惜在两个系都误以为她已被对方录取的乌龙下,她落榜了。
父母和老师都劝她选择普通院校,她却选择复读,高考复读时,她偷着参加了电视剧《红楼梦》的海选。海选时,戴着一堆饰品古装装扮的马晓晴,进门时一脚踩在自己的裙子上,绊倒在地,所有东西连着头套全部掉了下来。尴尬中,谢铁骊导演却哈哈大笑,说“这个女孩一定要演史湘云!”
当时《红楼梦》的导演在评价所有女演员的时候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能读原著的只有马晓晴,而且读得头头是道。”
1987年,马晓晴顺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在上戏读了一段时间后,马晓晴选择了退学。
一方面是对学校学习模式的质疑:“我不喜欢那种模式化的表演,我喜欢那种发自内心的自然地流露。”另一方面是因为马晓晴考上了旧金山音乐艺术学院,这所学校再亚洲仅招收两名学生,每年有9200美金的奖学金,但是上戏却拒绝了她的出国申请。
适逢导演米家山因为欣赏《让世界充满爱》里哪个活泼自然的马晓晴,就寄了《顽主》的剧本给她。看完《顽主》剧本的马晓晴,在连王朔都不知道是谁的情况下,决定不顾一切代价都要演这不电影,甚至开玩笑威胁导演:“假如不让我演,我就带一把枪到峨眉山上去杀了你。”
学校不准一年级学生接戏,马晓晴便毅然退学,到北京演《顽主》做起了北漂。“我干的疯狂事情挺多,把我自己逼得够呛,也别人逼疯了”。
梁天曾评价马晓晴“把任性当个性”,“可是那又怎么了?我还年轻,我有权利选择我想过的人生。”因为任性,马晓晴跌过很多跟头,但也因任性交到了更多有个性的朋友。
因为《顽主》中的出色表现,马晓晴获得1989年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唯一提名,当时有将近半数金鸡百花最佳女演员得主拿到奖后都出国,其中就包括陈冲、张瑜……等人。
“谢晋导演当年提出,不要颁奖给我,让年轻女演员这么早就得到大奖,她们拿了奖就会往外国跑。”马晓晴曾说,谢晋导演两次改变了她的人生,第一次是百里挑一让她在《啊,摇篮》中扮演小保育员,从此让她和电影结缘;另外一次是金鸡奖的颁奖典礼上因为谢晋导演的反对,她失去了这个奖项。
从学校退出来的那几年马晓晴疯狂接戏,“如果我要是三年以内不出名的话,我这学就白退了,因为三年后我的同学就大学毕业了,所以这三年我就什么戏都拍,就是最差的最不喜欢的角色也演,我那三年拍了各种奇怪的电影,谢晋导演曾经骂我,他说你怎么什么片子都演呀,可是我不演不行啊,我就是想出名啊,不出名不行啊,就是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机会演戏,那三年比较苦。”
接的戏虽然不少,但基本都是反响平平,直到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的宁宁。马晓晴长到二十几岁,脸还是圆圆的,声音也还像小女孩儿般。1992年,马晓晴参演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从此一炮而红,马晓晴说要特别感谢姜文,因为姜文当年曾放话说除了马晓晴,全中国没有一个女演员能够演他的女儿。
其实马晓晴只比姜文小5岁而已。
马晓晴红了,她却更苦恼了,“那时我出门要戴墨镜,经常会有服务员站在旁边,看着我吃饭,冲着我嘿嘿地傻笑,我就说‘你们不要再对我笑了,吓死人了,饭也吃不下了’”。
1997年,马晓晴凭借《我也有爸爸》终于获得第17届金鸡奖最佳女配角。
在马晓晴出演的很多影视剧中,她扮演的都是问题少女,成天跟小混混在一起厮混,对爱情也不是很认真。
马晓晴本人却并非如此,在她的生命中,每一段感情都是火花四溅充满激情“我想我在35岁以前把所有的恋爱谈光了。”
在马晓晴刚到北京时,她就因《顽主》认识了导演路学长并恋爱,这也是马晓晴唯一一段公开承认的恋情。
那个时候马晓晴在路学长的家中住过很长一段时间。能有个“窝”而不至于像其他北漂演员那样到处租房,当时令很多北漂明星心生羡慕。后来拍《北京人在纽约》的时候“他一直给我打电话,还不断地写信,最终我们还是认认真真分手了。”分手后两人依然是好友。
有人说是因为当时她疯狂的爱上了姜文,过程到底如何没人知道,我们只知道两人并没有走到一起,相逢已是缘分。
1999年马晓晴出演路学长那部《非常夏日》,该片于1999年上映并获得第十届上海影评人奖年度“十佳影片”奖。
2000年,正当红的马晓晴突然隐退,她几乎断绝了自己和演艺圈的所有关系。
有人说是某段不能提及的爱情摧毁了她,她说:“等我老了,如果我把那些人都耗死了,我就出一个自传,完完整整的写出来。不然,我会将故事带到坟墓里,将来谁有本事谁挖出来。”
2006年,马晓晴执导了电影处女作《少女》,影片中的故事改编自她的亲身经历,电影上映后反响平平。
2010年,她参演王全安执导的电影《团圆》,这部电影被媒体称为马晓晴的复出之作,其实她早已没有了当演员的欲望。
2013年9月,为给《团圆》做宣传,马晓晴蛰伏十年后首次公开露面,久未露面的她因为“面膜妆”登上各大媒体头条。
“我的妆都是自己化的,那次很吓人吧,真的好久没面对媒体了,有点不适应。”很难想到,当年那个任性张扬的女孩,有一天会有这种“怯了”的口气说话。
问她为何有这样的改变,“每个人都有不愿意被人提起的事情,不光是我,我想任何人都有。再者说了,媒体或者公众也不是我家人。所以家里的话不能说出去。有些人好像就把公众都当成自己的爱人了,兄弟姐妹了,什么都说出来了,也有这样的艺人或者是演艺界的人,但我想我不是这样的人。我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私生活。我愿意被一部分东西被大众消费,但是我不愿意全部被消费,我穿着衣服愿意被消费,你让我脱光了消费,那我不干。”
如今马晓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我不想要小孩,更不想领养。因为我这个人太马大哈了,领养个小孩会把他养死。我看过一本书,作者说自己这一辈子注定断子绝孙。我也是这样,我不可能照顾好丈夫和孩子。”
马晓晴孤独的时候,就会给朋友打电话或约朋友出来逛街:“我在北京的时候出门戴墨镜,生怕有人认出我来,到上海后也老戴墨镜,后来我妈说你别戴了,你戴了也没人认出你来。后来再也不戴了。”
回顾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演艺界百花齐放人才辈出,为爱或者其他各种理由退出的比比皆是,成为一道一闪即逝的彩虹,马晓晴也是其中之一。只是她仍未满足:“我觉得我的传奇还在描写当中,如果我死的时候,应该是个传奇吧。”“为爱痴狂,我觉得这个是一种天赐啊。如果你这一生都没有为一个人痴狂过,那你这一生过得太没有趣味了。”
2015年年底她开通了微博,截止到今天粉丝不过7000余人。微博中最常见的内容是她的自拍和一些心情的描写,她并不怕人看“不需要窥探我,随便看好了,也随便臆想胡说,再出来就是准备好面对所有人的,这只是个开始,山雨欲来风满楼,人活在这世上并不一定一生只做一件事,跨行还做好才牛的,一起来看前面,就都别回头了。谢谢爱护我的人,不多也挺高兴的。”
她依然是那个爱美的姑娘,依然对生活充满期待,就像她对自己的形容:岁月静好,我不显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