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eadline版 - 报告:就业性别鸿沟未变 男女薪酬平等还得70年
相关主题
教授让学生写“遗书”:懂得死亡才更珍惜生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调查:随父母离开而丧失力量
unidentified_title让网友揪心的那两只冰冻乌龟活了
作家炮轰小学语文课本:危害胜过三聚氰胺华盛顿邮报:美国这十年 满怀惊恐心烦意乱(图)
中国富人移民会带走什么?大部分到了国外赚不到钱没工作无房子 越来越多外国年轻人变“啃老族”
揭秘德普感情世界 曾与凯特-摩斯吵架砸酒店(图)粮价上涨后果惨烈 每6秒将饿死一个孩子
中国夫妇赴美参加女儿毕业典礼 遇车祸1死4伤(图)跑不过物价 中国人工资领跑世界也不过就是浮云
南京小伙或成世界最年轻非洲语词典编撰者(图)各国工资标准通胀下“看涨” 法国最低时薪9欧元
小伙编非洲语词典 或为世界上最年轻编撰者(图)胡锦涛23日对加拿大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G20峰会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女性话题: 就业话题: 报告话题: 工作话题: 国际劳工组织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a***s
发帖数: 12296
1
国际劳工组织7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尽管一些地区在促进男女就业平等方面取得进步,但过去20年来,就业市场的性别鸿沟仅仅缩小0.6%;女性工资平均比男性低23%。报告预计,按当前趋势,彻底实现男女薪酬平等至少还需要70年。
【就业性别鸿沟未变】
赖德说:“报告说明,女性要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并且保住这份工作,依然面临巨大挑战。”
报告指出,“过去20年来,全球女性在接受教育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并没有转化为妇女就业状况的相应改善”,女性就业比例相比20年前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2015年数据显示,全球女性中只有46%有工作,而男性则高达72%。
截至去年年底,世界范围内约有5.86亿女性为自雇型劳动者或家庭作坊式小微企业员工,比20年前减少了17%,而男性在这类就业的人数同比减少8.1%。
报告指出,拉美地区女性就业比例有上升,但一些地区女性就业比例反而下降。就业市场上的性别鸿沟在阿拉伯国家、北非和南亚地区最为显著。
【女性工作时间更长】
国际劳工组织说,无论有无报酬,女性每天工作的时间依然多于男性。无论在高收入还是低收入国家,妇女干的无酬劳家政工作平均比男性至少多两倍半。
报告认为,由于妇女仍然承担了大部分家务活,要花更多时间照看孩子和老人,许多妇女无法找到全职工作,更不用获得工资较高的长期就业机会。
另外,在低收入行业,妇女的工作时间也比男性长。
报告对妇女的就业质量进一步表达担忧,认为许多女性倾向于从事非正式工作或者不体面、不稳定、缺乏保障的工作,加上上述因素,导致她们最后“老无所养”。
在全球范围,奖金65%的退休女性没有定期发放的养老金,人数大约2亿,而没有养老金的男性大约1.15亿人。
【工资歧视仍难消除】
在工资方面,报告证实了国际劳工组织先前的估计:全球女性的平均工资水平仍然只有男性的77%。
报告强调,这一工资差距并不能仅仅用受教育水平或年龄来解释,其主要原因包括对女性所从事工作价值的低估,对女性专长领域或行业所需技能的低估,性别歧视,以及妇女需要请产假或者为了承担照顾孩子等责任而减少工作时间。
就全球范围而言,有工资的女性雇员中38%没有社会保障,这一比例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达到63.2%,在南亚更是高达74.2%。
约翰逊说,全球女性在工作场所寻求两性平等、消除工资歧视的努力依然任重而道远。
“我们的行动必须立即、有效和深远,”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赖德说,“我们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
报告主要编撰者之一劳伦斯这份报告题为《职场女性:2016趋势》,对178个国家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盖伊
1 (共1页)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胡锦涛23日对加拿大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G20峰会揭秘德普感情世界 曾与凯特-摩斯吵架砸酒店(图)
令人心酸的震撼对比:国内贫富差距有多大?(组图)中国夫妇赴美参加女儿毕业典礼 遇车祸1死4伤(图)
"法拉利车祸"尘埃落定 令计划老婆辞基金会要职(图)南京小伙或成世界最年轻非洲语词典编撰者(图)
菲律宾军舰射杀台湾渔民细节:追赶扫射持续一小时小伙编非洲语词典 或为世界上最年轻编撰者(图)
教授让学生写“遗书”:懂得死亡才更珍惜生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调查:随父母离开而丧失力量
unidentified_title让网友揪心的那两只冰冻乌龟活了
作家炮轰小学语文课本:危害胜过三聚氰胺华盛顿邮报:美国这十年 满怀惊恐心烦意乱(图)
中国富人移民会带走什么?大部分到了国外赚不到钱没工作无房子 越来越多外国年轻人变“啃老族”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女性话题: 就业话题: 报告话题: 工作话题: 国际劳工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