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s 发帖数: 70028 | 1 军旅歌手陈红出生在哈尔滨,出生那年,她的父亲正在越南参加越战,到了十岁那年,她患了一场大病,突然七天七夜昏迷不醒,她父母抱着她走遍了哈尔滨的各大医院,当时儿童医院和几家大医院的医生都认为要穿刺治疗。而这种治疗容易造成脑瘫,可能终身残疾。本文摘自王南方的个人博客,陈红口述,王南方整理,原题为《歌星陈红曾经猝死》。
军旅女歌手陈红
博主曾经专访过歌星陈红,这位以一曲《常回家看看》走红的歌唱家,谈起她为什么能将这首充满亲情的歌唱得如此动人时,道出了一个秘密,原来是亲情曾给予了她第二次生命。
陈红说,我出生在哈尔滨,父亲是一位老军人,母亲生我那年,父亲正随部队跨过国界,援助越南,进行着一场抗美的战争,是母亲一手将我拉扯大的。母亲叫李善荣,是黑龙江评剧院的一名演员,那时文艺界正掀起到工农群众中间的热潮,母亲和团里的同志一道走村串户地慰问演出,不管走到那里,我都像她的小尾巴一样,摇摇晃晃地跟在后面,当时全国流行革命京剧老三样:《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母亲扮演铁梅的角色。我只有两三岁的时候,常常从后台窜到前台,抱住母亲的腿:“妈妈,你抱我好吗?”这个时候,总是有叔叔阿姨上台将我抱走,惹得台下哄堂大笑。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我四岁的时候也能大段大段地唱戏了。
到了八岁的时候,母亲得知黑龙江省曲艺学校招收小演员,有心送我上学。初试复试都很顺利地过关了,到决赛的时候我却名落孙山。我那时小,不懂事,还是吵着非要母亲送我上艺校不可,母亲面对打击大病了一场,因为她身在其中,更懂得搞艺术是吃碗青春饭,她不想让自己的女儿再走她的老路了。母亲就做我的工作,告诉我舞台上几分钟辉煌的背后,是千辛万苦,她要我学民乐。母亲一下子给我报了二胡班、古筝班、琵琶班,天天风雨无阻地送我去学习,可我对此一点也不感兴趣,学着半半拉拉的就学不下去了,心里总想着演戏、唱歌。这期间也不知让不亲怄过多少气,气得她当着我的面流过泪。可母亲没有动手打过我一次,总是耐心地说服我。
十岁那年,我得了一场大病,突然七天七夜昏迷不醒,父亲正休假在家,他和母亲抱着我走遍了哈尔滨的各大医院,当时儿童医院和几家大医院的医生都认为要穿刺治疗。母亲问医生:“这是什么毛病?”医生回答说不好。母亲听人说穿刺弄不好就容易造成脑瘫,就有可能终身残疾,后来他们又辗转来到中医院,一位老中医说:“我也没太大的把握,我可以试试!”母亲和父亲一合计,宁可这样的保守治疗,也不能冒那个风险。当时医院的病人特别多,他们就那样抱着我在中医院的走廊里呆了7天7夜,第八天的上午,我突然睁开了眼睛:“妈妈,我要水喝!”母亲看不清我,因为她的两只眼睛哭肿得睁不开了,她将耳朵贴到我的嘴边:“小红,是你叫妈妈吗?”我说:“妈妈我要水喝!”父亲将我交到母亲的手上时,发觉双手肿得老粗的。他不知从那儿要来了一碗开水,我喝完就挣脱着下地了,又和往常一样,像是做了一个梦一般。直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我得的是什么毛病,我很感谢那位妙手回春的老中医,我更感谢我的父母亲,是亲情唤醒了沉睡的我。
从那之后,父母亲对我更是百般宠爱,可以说到了百依百顺的程度。我又重提学声乐,母亲就上省歌舞团找了一位老师专门教我,我们家离歌舞团很远,公共汽车来回要两个多小时,母亲天天接送我,我在和老师学习时,她就等候在外面。三年多的时间里,从未间断过。16岁时,我一举考取了黑龙江省武警文工团,后又到黑龙江省师范学院音乐系深造。1991年,我以一曲《单程车票》首次亮相中央电视台,并被海政歌舞团相中,走进了海军大院。回想我所走过的艺术之路,每一步都浸润着母亲的血汗,母亲不仅是我从艺路上的启蒙老师,她更是牺牲自己将我一步一步地领到艺术的王国里,让我遨游,让我飞翔。
1998年春节联欢会上,我演唱的《常回家看看》唱进了全国人民的心里,我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赞誉。说句心里话,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唱这首歌时,我都觉得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都觉得是表示一份内心积郁已久的真情,每次演唱的时候,眼里都含着泪水。唱了《常回家以后》,我似乎一下子长大了,成熟了,似乎更明白了亲情在人生中的份量,现在不管多忙多累,我都坚持每天和家里通一次电话,只要有空闲我就回家看看,可我工作性质的决定,从1991年至今没有回去陪父母过一个团圆年,《常回家看看》更是一句美好的心愿,你说一年之中仅有几次回家能算是常回家看看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