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s 发帖数: 70028 | 1 学生排队买饭时也在学习 (资料图片)
衡水中学以绝对优势摘取省15连冠
三周才能休一天,家长和孩子只能抽空隔网聊几句。
“一本上线率86.6%,二本上线率99.3%,10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包揽全省文科、理科状元,以绝对优势摘取全省15连冠!”这是2014年河北省衡水中学竖在学校门口的高考喜报。如此成绩让人可惊可叹,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惊呼,这是一所“成批成批的像韭菜一样批发生产状元的学校”。
“衡中模式”在连战连捷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其“高考流水线工厂”的质疑。在这里,每个人的学习生活按部就班,就像钟表一样精确。时间被一张精确到分钟的《生活作息表》分割成细小的段落,每个段落都有规定的内容,一段连着一段,犹如齿轮一样机械前行。这种密不透风的时间控制弥漫在整个衡水中学,在此驱动下,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条件反射。
“自习考试化,考试高考化,高考平常化”。如此高压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在得到高考的高分数的同时,孩子们还失去了什么?
校门外令人瞩目的“英才路”
11月27日上午,河北衡水冬雨淅沥,雾霾围城。校门上方“建中华名校,育民族英才”的大标语也在雾霾中渐渐隐没。衡水中学铁门紧闭,站铁门外向里望去,安静的校园雨雾弥漫,法国梧桐落叶满地。
一对中年夫妇踩着泥水,走到衡水中学侧门小心翼翼地问门卫:“我们从冀州来的,孩子被衡中录取了,我们想先来看看学校,了解一下生活环境和住宿情况。”门卫检查了录取通知,与相关老师电话核实了情况,又让二人填了一份出入登记表,才开门放人。
这对夫妇的孩子李晓,今年读高一,成绩拔尖,在父母眼里“肯定能考上好大学”。但李晓的愿望是上清华。令父母忧心的是,这两年当地高中考上清华、北大这两所一流名校的简直是凤毛麟角。几番辗转,他们决定送孩子到衡中上学。
“转学到衡中读书,孩子上清华的把握就大了。”父亲李泽章说。
衡水中学位于衡水市东南部,校门对面,是一溜儿低矮老旧的平房,分布着一些小商店和地摊。看上去,这所学校并不起眼。
令人瞩目的是校门外叫“英才路”的那条小街。路两边的围墙上,贴满了今年被北大、清华等名校录取以及奥赛获奖学生的照片,横亘百米,蔚为壮观,黄底红字,一片“辉煌”。
校门口则是一幅巨大的展板,显示着今年的高考成绩,上面的数据令人可惊可叹:2014年,衡水中学一本上线率86.6%,二本上线率更是达到惊人的99.3%。
共有104人考上清华、北大,2人进入中科大,16人进入香港大学等港校,51人被哈佛大学等国外名校录取。1335人被“985”高校录取,2631人进入“211”高校。
另外,今年的河北省文、理科状元均被衡中包揽,并有9人进入河北省文科前10名,6人进入河北省理科前10名。河北省文科前100名,衡水中学包揽了67人,理科则为51人。
也就是说,整个河北省所有的高中加在一起,也比不上衡水中学这一所学校。就连衡水中学自己,也在网站上贴出了“以绝对优势摘取全省15连冠!”的喜报,宣告着衡水中学在河北全省一家独大的局面。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惊呼,这是一所“成批成批的像韭菜一样批发生产状元的学校”。在学生中,也流传着“超级高考工厂”、“神一样的学校”等说法,也正是这声势浩大的“高考最强军团”,吸引着周边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来“投奔”。
门难进的衡中
冷风裹挟着细雨,针刺一样打到人的脸上。衡中校门外,一位父亲正在风雨中撑伞守候。“孩子感冒了,我给他送点药过来。等了快半个小时了,等一会儿孩子下了课我才能申请进去送药。”
要想走进衡水中学,并不容易。学校大门口铁门紧闭,只有一旁的侧门供人出入。来者必须与学校相关人员约定,由校方发开门指令给保安,在填写完登记表后方可进入校门。
见到记者后,保安警惕地把记者挡在门外,并拒绝提供学校相关负责人的联系方式。记者拨通学校办公室的电话,希望与负责相关工作的副校长王建勇对话,电话那头说王校长不在学校。而就在5分钟前,记者见到有人在门卫处登记约见王建勇,并得到了王建勇的开门指令。
记者数次拨打衡中办公室提供的另一个所谓负责相关工作的电话,截至发稿日该电话并无人接听。
学校的老师们对外界也保持着一种“默契”。衡中校门外,记者遇到了几位衡中老师,大都称“工作太忙”而匆匆离去,偶尔有人聊几句,也会警惕地保密自己的姓名职务。
一位衡中的大胡子外教,在课间匆忙走出校门,来到对面的小超市买了几个小蛋糕果腹。当记者表明身份和采访意图时,他笑了笑说:“抱歉,在这里,一切采访必须经过我们校长的允许。”
随后记者来到衡水市教育局了解情况。在表明采访意图后,一位王姓办公室主任称,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和新闻发言人均不在单位,并“说不准什么时间回来”。在记者提出电话采访后,他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并称只接受当地宣传部安排的采访。
记者了解到,衡中不定期设有开放日,但需要提前预约,提交单位证明种种。只有在那一天,外人才能走进校园一探究竟。曾有媒体报道,虽然衡水市的GDP常年徘徊在河北末3位,但衡水中学十年中接待访问人数达17万。参观衡水中学并不免费,那些以研讨会的名义来到衡水的老师们,每人还需要缴纳600元的“会务费”。
这里,除了学习,其他都是“各种不能”
外人想进入衡中很难,里面的学生要想从衡水中学出来,也很难。
“别看我在学校门口摆摊,但生意并不好做。因为平时根本看不到学生出来买东西。”校门对面的摊主告诉记者。
衡水中学实行严格的封闭式管理,除了学校特批的几位身体有特殊状况的走读生,无论本地或外地的学生平时都严格禁止出校门。学校3周放假一天,学生若想在非假日出校门,需要班主任开条子,而且“除因公或违纪回家反思出校门外,每班每学期不超过2张”。
“虽然我离家才15分钟的路程,但一年也回家不了几次。”一位本地学生表示。
在校期间,学生的言行举止都受到严格的限制,从起床到睡觉,成绩、德行、卫生全部纳入量化考核。
学校甚至对带入学校的零食种类也做出限定:除牛奶、饼干、苹果、梨、橘子、香蕉之外的食物,以及手机、MP4、复读机、录音机、收音机、电子词典等产品,卡通画、球类、小说、杂志、画报等“与学习无关的物品”不得带入校园。
根据该校《关于学生违纪行为处理的试行办法》,异性之间互相陪护去医务室看病、互相追逐打闹、互相请客、互发短信、互赠礼物、一起进餐等行为被归为“男女生非正常接触”,会被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回家反省1~2周,并全校通报。
教室里的摄像头,居高临下地监控着学生们的一举一动。所有老师可以控制各摄像头并录制视频留下“违纪证据”。
“我们自习课不能喝水,不能与同桌讲话,不能往教室后门看,不能照镜子,不能大声笑,不能走神,不能咬笔,短裤和裙子不能高过膝盖,不能留怪异发型,女生不能佩戴首饰……总之就是各种不能。”一位衡水中学的毕业生如此回忆曾经的衡中生活。
惩罚的大棒往往不可思议地砸在一些“小事”上:一名高一女生因为感冒嗓子疼,在自习课上喝了一口水,班主任便通知其远在邢台市的母亲来校,女生则含泪站在保安室写作业;一位学生因被发现桌斗里有半根没吃完的火腿肠,就被勒令回家反省;一名女生因为胃疼,在开大会前依靠着同学的肩膀,被班主任视为有损精神风貌,要求其回家反思。
“在衡中生活了3个月,才明白什么是人间炼狱。”
19岁的闫静是衡水中学一名高三在读学生。2012年,她考入衡水中学。当时班里排27名,她的学号便是27号。以后的学号,则根据每学期末或学期初的考试成绩重新排定,以此刺激学生间的竞争。
闫静告诉记者,在衡水中学,每天的第一课就是清晨5点30分开始的晨跑。自此开始,学生们便以“分钟”为单位开始了紧张的生活。
记者拿到的一份《衡中生活作息表》显示,衡中学生每天10节正课,加上一节早读和3节晚自习,一天要上14节课,每天学习时间近10个小时。晚上10点,教室熄灯。10分钟后,学生必须躺到床上休息。
在这里,每个人的学习生活按部就班,就像钟表一样精确。时间被一张精确到分钟的《生活作息表》分割成细小的段落,每个段落都有规定的内容,一段连着一段,犹如齿轮一样机械前行。这种密不透风的时间控制弥漫在整个衡水中学,在此驱动下,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条件反射。
在闫静眼中,衡中有一种“气场”。只要走进去,便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跑步前进的学习状态中。“连教学楼的台阶上,都贴有动能定理等数理化公式。在这种环境下,想不好好学习都不行。大家已经习惯利用每一分钟来学习了,即使是跑步,同学们也都在列队间隙看看书,上厕所也会带着书记几个单词,这都是我们的生活常态。”
衡水中学官方微信发的《如果你的孩子在衡中上过学》写道:“我们每天5点半起床飞奔到操场,只为了抓紧跑操前的几分钟记住几个单词、几首诗;我们打饭排队时拿着小本子,只为了能不浪费一分一秒;我们自习考试化,考试高考化,高考平常化;我们开会前做着数学题,升旗前读着语文素材,看新闻时写着学案……”
但这种紧锣密鼓的学习以及框架中的生活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适应的。衡中的一名学生说:“每天5:30起床,5:45之前必须离开宿舍,拿着书到跑操地点集合。跑操结束后,所有班级必须跑步上楼早读,6:38,班里的80多个人全部离开教室的时间甚至可以用秒来计算,为的只是能吃到早饭,因为7点前要回到教室上自习。如果去晚了,在楼道堵5分钟,排队5分钟,来回7分钟,最多只能有3分钟早饭时间……在衡中生活了3个月,才明白什么是人间炼狱。”
三年做过的卷子摞起来两米多
时间在这里被精确分配到每一分钟,生活则是一场接一场的考试。每个学生都在高考“指挥棒”下被题海战术“拧紧了发条”,像陀螺般高速旋转。
在衡中,到高二结束,课程基本都已经学完,高三全年都在复习,同时会做大量的模拟考题。每天14节课,正课由老师上课讲解;自习课时间则用来做题、考试,学生们称之为“自习考试化”。
网络上流传的一位2011年从衡水中学考入香港大学的女生保存了从高一到高三所做过的卷子,摞起来有2.41米高。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衡水中学学生长期高强度的“题海”重复训练,被视为衡水中学提高升学率的一大法宝,也是老师提高各班成绩、提升量化考核的重要手段。
除了上课、备课,老师的主要精力就是琢磨高考试题,不仅自己出题,还要做题,以便了解各种习题深度,“甚至比学生做的都多”。
对于题量,曾经有个说法:如果一套题70%的学生答完了,那就是不合格的,因为这说明很多学生的时间被浪费了。很多老师甚至在开会的时候,也会在底下偷偷地做题、判卷子。
“从应试考试的角度,题海战术还是有效的。”衡中一位老师表示。衡水中学历年的高考录取率印证着这一事实。
然而前校长李金池离开衡中后坦承,当时搞的是题海战术,拼学生、拼老师,“做了不少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有些老师甚至体罚学生,采用棍棒教育,学生累得发昏,老师累得吐血。
三周休假一天,当地旅店人满为患
41岁的刘花,是衡水中学对面一家小超市的售货员,一个月领着700块的薪水,交着400元的房租。
每当空闲的时候,她便望向路对面校门口的展板上那张考上清华、北大学生与校长的大合影。她希望明年在这里也能看到女儿的身影。
自女儿进入衡水中学那天,她便离开了老家、丈夫和土地,来到这里陪女儿读书。女儿今年在衡水中学读高三,“知道她平时学习压力很大,但是再苦也就苦3年,熬过这3年,考个名牌大学,毕业找个好工作,这辈子就享福了。”刘花笑着告诉郑州晚报记者。
刘花说,有一位40多岁的山西母亲,不惜辞去一份体面的工作,跟随孩子来到衡水中学做了一名保洁员。“为了孩子,也是值得了。”
在家长眼中,衡水中学这种严格的封闭式管理和精确到分钟的作息,让他们觉得“学校老师很负责,把孩子送到这里上学很放心”。
在衡水中学,学生们三周休假一天。无论家在本地还是外地,只有在这一天,他们才能走出校门。这一天,外地学生家长纷纷拥入衡水,上千辆小汽车拥堵在校门外。衡水交警部门甚至为此专门制订了《关于衡中放假期间联勤工作方案》,以保证交通通畅。
为之欢欣鼓舞的还有衡水的旅店业。因为家在外地,一天时间不足够往返,蜂拥而来的外地学生家长几乎承包下衡中附近所有的酒店宾馆。
“很多学生家长走之前,会把下次放假时间的房间给订好,怕到时候订不到房间。”衡中附近一家宾馆的服务员告诉郑州晚报记者。
“两眼一睁,开始竞争;两眼一睁,学到熄灯。”
“信心百倍、斗志昂扬、全力以赴、助我辉煌!”、“XXX班,如日中天,团结一心,共享苦甘”、“自强不息,志与天齐!”
每天早上5:45和上午10:05,伴随着广播里的冲锋号声音,衡中操场上便会传来近万名学生跑操喊口号的嘶吼声,如龙吟虎啸,震撼人心。这种场面曾引得一些参观者潸然泪下,并感叹学生们有种“压倒一切的气势”。
“在那种氛围里,这些口号能喊多大声就喊多大声。算是减压,更是激发自己一天的动力。”闫静告诉郑州晚报记者。
喊口号和贴标语,是衡中的“老传统”。
“两眼一睁,开始竞争;两眼一睁,学到熄灯。”“今日疯狂,明日辉煌。”“为校争光,我的责任!”在校园路上,教学楼里,教室以及学生宿舍,甚至连学校印刷的笔记本上,都印有衡中的口号标语。
“我来学校做什么?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今天做得怎么样?”贴在教学楼大厅的这个标语被称为“每日三思”。在高考前20天,班级里激励标语则是“20天大于3年,20天约等于一辈子”。
在一则2014年衡水中学高考百日誓师大会的视频中,学生们声音嘶哑地大喊着“专注、投入!”“我行!我行!我行!”,情绪极为高亢投入。
在外人看来,这场百日誓师更像是一场成功学的讲座。有教育界人士表示,很多学校用近似传销式的心理暗示,以呼喊口号等方式不断给学生强化、灌输“高分”意志。学校成为“高考梦工厂”,学生则成为这个工厂里的“考试机器”。 | y***i 发帖数: 11639 | | k*****e 发帖数: 22013 | 3 真怀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考试以外还能做什么? | l****1 发帖数: 1411 | 4 令人发指! 高中学的那些内容这样反复练习法 除了那张考卷 对人生有意义吗? | n******g 发帖数: 536 | 5 我们班上清华北大的绝大部分成了庸才,情商极低,成不了大器。反而那种中等偏上的
混得很不错。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