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s 发帖数: 70028 | 1 美国《政治新闻网》刊发了一名美国作家眼中的中国,他发现了五个关于中国的难解之谜,他感慨如果试图将中国的情况套入某一个现有模型,终究徒劳无功,外界应该放弃的是非此即彼的绝对观点。
在4月30日,网民们看到这条中国新闻应该会困惑不已。这条新闻告诉读者,中国会缓缓超过美国成为第一经济大国,这会比预想的提前5年。与此同时,如果中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下跌,中国经济也有坠落深渊的危险。而在充沛的政府资金支持下,位于中国上海的世界级基因研究中心的抗细胞衰老合作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所以,到底哪一条才是真实的中国?中国会成为下一个世界政治经济超级大国?回答是肯定的。中国幅员辽阔却又矛盾重重——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生活于此,收入差距却相当于纽约和加纳。我们试图将中国的情况套入某一个现有模型,但徒劳无功。
一、送礼文化
你是单手呈递名片吗?上帝保佑。当朋友第一次到北京来看我时,他们学到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礼节,就是双手呈递物品。这一点也不奇怪,在卓越亚马逊上搜索关于中国商业礼仪的书籍,找到的书总是承诺“解密中国”,但事实上却可能适得其反。
还有一个反复被强调的建议是:不要给中国朋友送钟或表,因为它暗指死亡。不要穿红色,因为那是新娘礼服的颜色。
然而,是时候拿开遮阳帽了。现在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可亲可知。有一个事实就足以戳穿不少陈旧的误解:中国人正越来越多地赠送手表,所以中国成了瑞士手表的重要市场,且手表市场在反腐战役中受到重创。但我不建议送钟,因为这项禁忌仍然没变。
今天的中国,人们知道外国人也已经耳濡目染了不少本地习俗,例如礼貌、真诚、谨慎、举止高雅有格调。
二、集体主义
如你所见,中国的确是个集体主义文化国家。否则,我们该如何理解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那流畅完美的舞蹈编排和合作无间的击鼓表演?
答案似乎并不复杂。我们很容易认为中国人愿意忍受腐败和参与木偶式的表演,是因为在2000多年的儒教浸染下,集体主义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内心,人们认为政府、家庭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个人。
但中国文化绝非呆滞死板的。今天,中国一直倡导“和谐”,但这却受到日益强调个人利益的新观念冲击。中国和美国这两个超级大国的差异,可以从一名独立的中国农民律师选择什么时候申诉中看出。
驱动中国公众忍受看似难以忍受的状况的可能不是文化,而是对贫困和暴力的恐惧。
三、上海考霸
中国学生大多是考霸但缺乏创造性。今年,上海学生第二次问鼎了国际阅读、科学和数学大赛。与此同时,美国学生的表现却不怎么样(美国学生得分在平均线以下),但也有人指出,这座中国最富裕城市的学生不能代表整个国家的情况。
这是事实,但是这则新闻忽视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变化:中国家长正努力寻找应试之外的其他教育方式,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当我和第一次出国的中国游客一起到欧洲时,一个名叫郑丽萍(音)的中国妈妈告诉我,老师们对这些要进入六年级的学生管理很严。“在每次放假之前,老师们都告诉学生,‘别走太远,在家学习,你马上要参加初中升学考试了。’”
但是郑女士这一代却有幸赶上发展变化的机遇。她辞退了美术老师的稳定工作,倾其所有投身到时装行业。“我之前的老板总说,‘你放弃了这么好的工作,真是可惜。’但我已经向自己证明,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四、异见人士
只有外国记者关注艾未未等持不同政见者。为什么?我总是问自己。是不是因为外国记者给这类新闻的专栏版面太大了?不断有空想律师、知识分子、怪癖之人挑战政府,但这个政府就算问题重重,它的问题难道比史无前例地使人民脱困的功劳更大吗?
原因在此:在这样一个对观点审查严格的国度,持某观点的人数并不重要。但对中国的不同政见者,外界总容易言过其实。
五、经济问题
中国的经济定会崩溃!除非中国经济征服世界!中国在美国头脑中的印象就像一幅漫画,要么完蛋要么称霸。很多年前,中国GDP保持着每年10%的增长速度,那个时候很难看到其经济存在的问题。
而今天,随着债务膨胀和增速减缓,乐观主义渐渐被一些人视为“幼稚”。更可靠的应该是放弃非此即彼的绝对观点。21世纪有关中国的故事,常常被解读为东方和西方的竞争、国家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的角逐。但是眼下关于如何定义中国的纷争却更火热。
要理解中国,靠的不光是观测中国那些炙手可热的新势力,还要仔细考量它的能量来源——那些位于中国舞台中心的男男女女们。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