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 发帖数: 70028 | 1 因简体字感叹华夏文明已死
简体字利于传播 繁体字寓意美观 二者之争再燃硝烟
香港知名演员黄秋生近日在微博中“发声”。他用繁体字在微博中写道:“在中国写中文正体字居然过半人看不懂,唉,华夏文明在大陆已死。”此言一出,引发网友热议。知名学者、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就此事接受今报记者采访,他不认同黄秋生的说法,“黄秋生的谬论已经被吐槽,再谈是抬举他”。
与此同时,河南卫视一档汉字文化节目《汉字英雄》开播后受到观众热捧,收获零差评,《汉字英雄》同名手机APP游戏也极受欢迎,成为风靡一时的热门软件。就黄秋生一事,今报记者还专访了《汉字英雄》开播发布会嘉宾、《新华字典》第9~11版、《现代汉语词典》第4~6版编辑团队成员之一王楠。
资料
简体字
有人说简体字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发明出来的,其实不然,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
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宋代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发明,简体字由碑刻和手写转到雕版印刷的书籍上,从而扩大了简体字的流行范围,数量大大增多。
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出版国语筹备委员会编订的《国音常用字汇》,收入不少简体字,并指出:“现在应该把它(简体字)推行,使书写处于约易。”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制《常用简体字登记表》。1956年1月28日,《汉字简化方案》经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审订,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31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公布,在全国推行。
原标题:黄秋生吐槽“华夏文明已死”引发汉字繁简之争
【新闻背景】
自嘲“拍过很多烂片”的香港知名演员黄秋生的关于“华夏文明在大陆已死”的言论一出,即引发网友热议。很多网友表示,简体字和繁体字都类属中文,简体中文使用方便,这恰恰是一种进步。相比之下,繁体字其实就是没有进化完全的所谓“华夏文明”……文字的变革和传承并没有冲突。
【争论】利于传播pk寓意美观
挺简派
“汉字从简从俗是文字发展的规律。数千年来汉字的简化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因此,简化字的诞生,不管其初衷如何,客观上顺应了汉字从简从俗的原则,并无过错。”早在2009年,王立群在博客文章中就感叹,“废简就繁”匪夷所思。
“承载与传播传统文化的是经典。繁体字可以传播传统文化,简化字同样可以传播传统文化!以《论语》为例,它的最早版本应当是战国时代的齐国文字、鲁国文字,不是我们今天所谓的繁体字。如果以为文字的变迁会导致传统文化的丧失,那么,今天的繁体字也无法完成传播传统文化的重任,最好是恢复战国文字!如果以战国文字印刷《论语》,我真不知道当今有几位专家能读懂……”王立群说。
日前,《汉字英雄》在安阳举行的开播发布会上,《新华字典》第9~11版、《现代汉语词典》第4~6版编辑团队成员之一王楠也曾就“简体字、繁体字”的问题接受今报记者专访。
“繁体字保留了汉字在造字之初的象形文字,字的含义从字形上就可略知一二。比如说‘尘’字,本意是‘鹿行扬土’,古时候的字是三个鹿下面一个土,繁体字将之简化为一个鹿加一个土。而简体字直接变成一个小加一个土,也很形象,还符合‘尘’的字义。简化后的汉字虽然直观感觉减少了,但是符合时代要求,如果写三个鹿一个土,光写一个‘尘’字都要写上很久。简体字反而更利于文化传播。” 王楠说。
挺繁派
“不知道是凑巧还是不凑巧,汉字简化后,亲不见,爱无心,产不生,厂空空,无麦,运无车,导无道,儿无首,飞单翼,有云无雨,开关无门,乡里无郎……”想必很多人在网上都看过这个段子。
2009年全国两会,政协委员潘庆林就曾建议:全国用10年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字。潘委员的理由是,简化汉字太粗糙,违背了汉字的艺术和科学性。比如爱字,繁体字里有个“心”,简化后,造成了“无心之爱”。
著名学者、作家、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王文元同样是繁体字的拥趸。他认为:“繁体字遭刀砍斧噼后,腴肉不存,仅存瘦骨。新生代只能用简化字书写或记录‘现在’发生的事情,而不可能阅读‘过去’的大量信息。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文献变成‘天书’。再过50年,除非专家,在中国就再也找不出能够诵读经史子集的人了。下一代人面对精神美食、千年佳酿,停杯投箸而不能食。是不可忧,孰可忧?”
■ 声音
@桔子树小窝:旧时君王为愚民统治需要,选字就繁不就简,只盼文盲遍地,以保天下江山。建国后为了让大家都认字,重新选定字表,选字就简不就繁,原是功德无量之事。中国古汉字好几万,繁体字不过一小部分,有什么好得意的?
@宫吐槽:写篆文有90%的人看不懂,华夏文明弥留了;写金文甲骨几乎没几个懂,华夏文明看来是死透了。华夏文明靠的是仁义礼智信,没叫您老演某些题材的电影啊!
@夕词:文明这东西,不是在文字上,而是在人身上,在千千万万普通人身上。 |
s*****o 发帖数: 2317 | |
a********7 发帖数: 357 | 3 汉字简化后:党内无黑,团中有才,国含宝玉,爱因友存,美还是美,善还是善,虽丑
无鬼,只不过台无吉,湾无言
护用手,爱有友,灶生火,显明明,龟有甲,笔有毛,宝有玉,众有人,网像形,灭无
需水,呼吁有口,号非虎啸,体制为人也是为本,战为占有不宜单人,昼乃日出一尺高
,虫不是越来越多是越少越好,而佛仍为佛,神还为神,信还为信,仁还为仁,善还为
善,美还为美,福还为福,喜还为喜。 |
m******x 发帖数: 809 | 4 实际上,不管繁体简体,如果大陆,台湾,香港都统一就好,韩国,日本也是繁体。 |
r*********t 发帖数: 4911 | 5 文字的目的就是交流,简化只能更有效率。文化本身就有时代性和地域性。香港和台湾
如果习惯用繁体,那么保持也无所谓。大陆已然用了多年简体,感叹大陆繁体尽失的,
只是肤浅的附庸风雅之徒。 |
W***i 发帖数: 9134 | 6 日本是简体
【在 m******x 的大作中提到】 : 实际上,不管繁体简体,如果大陆,台湾,香港都统一就好,韩国,日本也是繁体。
|
D******r 发帖数: 5237 | 7 这话说得,好像有了简体人就不认识繁体了一样。事实上我从小学简体,看繁体
书也没有任何问题。多看几本自然就认识了 |
k******s 发帖数: 506 | 8 既然大陆用简体了台湾香港韩国日本就该改成简体。那四个地方加一起人远少于大陆。
新加坡以前用繁体现在就用简体。
【在 m******x 的大作中提到】 : 实际上,不管繁体简体,如果大陆,台湾,香港都统一就好,韩国,日本也是繁体。
|
p***l 发帖数: 134 | 9 这位“著名学者、作家、研究员”是什么人?大嘴一张,中国文化就断了。
:著名学者、作家、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王文元同样是繁体字的拥趸。
:他认为:“繁体字遭刀砍斧噼后,腴肉不存,仅存瘦骨。新生代只能用简化字书
:写或记录‘现在’发生的事情,而不可能阅读‘过去’的大量信息。20世纪50年
:代之前的文献变成‘天书’。再过50年,除非专家,在中国就再也找不出能够诵
:读经史子集的人了。下一代人面对精神美食、千年佳酿,停杯投箸而不能食。是
:不可忧,孰可忧?”
事实胜于雄辩——大部分接受简体字语文教育的人都可以在极短时间内通过自学阅读繁
体字书写的现代白话文。相信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经历见证这一点。正常智
力水平的人即使从来没有接触过繁体字,第一次面对(用书面语书写的——而不是按照
闽粤方言生造的)港台报章,连蒙带猜,要通读文章并理解文意都不会有太大问题。如
果有一个星期的时间集中阅读繁体字印刷品,更可以达到与简体字相当的阅读速度。智
力中上的人群(比如这里的大多数人),凭四五年级的文化水平就可以毫无困难地自学
阅读繁体印刷的三国、水浒、红楼这一类白话小说。这是声称简体字割裂中华文化的人
们故意忽略的事实!
看看现在大陆遍地的港台客,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哪一位因为没有参加过专门的简体字特
训班就变成文盲的,可知他们的感受也跟我们类似。只要拥有正常人的语言学习能力,
简、繁体阅读的转换所需就是一个星期的少量阅读训练。要说这是中华文化死亡的直接
原因,未免是危言耸听了吧?当然,要说文字书写甚至书法艺术,那是另一个问题。
或许是基于政治因素,反对简体字的人常常把新中国的文字改革描述为共产暴徒领导下
的一帮泥腿子把自己惯用的错字、白字写成表单,然后张贴全国的形象。其实领导、参
与简体字讨论的人里面不乏郭沫若、吴玉章这一类对古文字有深刻研究的大家。他们采
取述而不作的态度,不过是对长达数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遗留下来的那一套错综复杂的
汉字系统进行整理而已。单从信息编码的角度看来,我觉得这一个整理方案本质上是一
种合理而且有效的编码压缩。所谓“合理”,就是在压缩编码长度(汉字结构、笔画)
的同时要保持适当的码距(不同的编码元素——字、词——要有高辨识度)。而且为了
方便对编码转换进行直觉认知,源码跟压缩码要尽量保持一致——比如把每一个繁体汉
字看做多维空间里面的一个矢量的话,压缩码跟源码的矢量方向应该是基本一致的。现
实是,简体和繁体阅读对大部分人来说是无缝连接的,而且除了几个人为的极端例子以
外,简体字基本不会造成语义表达的错误或者分歧。所以我相信,现行的简化字就是这
样一套合理而且有效的编码压缩方案。已经被废除的第二套简化字方案则是一个反面典
型。这个不用多说了。还有人嫌简体字看起来比较“丑陋”。这个是主观评判,我也不
想多说。
现行的简体字方案当然也不是十全十美。有少数字的合并欠斟酌,更有几个字的结构不
太美观。可是这一类本质上的失误在整个简体字方案里面最多也就是十个上下。对于这
一种情况可以继续讨论。一味满含嘲讽地谩骂,对中华文化有什么裨益呢?
还有一种人,反复引用历史来证明简体字方案创立的初衷是要过渡到拼音文字,以证明
简体字就是个意图谋杀中华文化的大帮凶,更是苏俄安插的大特务。可是,我说,大家
正视现实吧!汉语拼音化不是已经被中共彻底抛弃了吗?五四以来,包括鲁迅、胡适在
内的多少左、中、右派文化大家因为深感中国饱受欺凌之辱,都难免有过激的言论。中
共被夹持在这样一个文化洪流里面跟着叫唤几声,有什么不可饶恕的过错呢?中国文化
界正是通过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的这几轮大讨论,才清醒认识到自己的出路,最后抛弃
了拼音化的道路。这是正常的文化发展史,有争鸣,有讨论,却没有过错。
古代文献逐渐远离现代人是无论使用繁体字还是简体字都无法避免的一个趋势。从先秦
到当今的二十一世纪,文献阅读的最大障碍是语法、是文字意义的变迁,而不是书写的
载体。翻开尚书,受过高等教育的港台华人都应该能认识其中80%以上的文字,可是要
说通读尚书,恐怕只有不超过1%的人能够做到。如果让接受简体字教育的人群去阅读简
体印刷的尚书,得到的数据应该也差不多吧。要说港台能够阅读先秦文献的人群比例远
高于大陆,那是一个需要严肃取证的猜想。对此我偏向于怀疑。新闻里面的“专家”说
“再过50年,除非专家,在中国就再也找不出能够诵读经史子集的人了”。我认为这是
典型的偷换概念。不用过50年,就现在,请这位专家拿本四书集注,到香港、台湾街头
去对民众进行随机抽访,看有几人能够诵读(通读?汉字就那么一万多个,古文献常用
字往多了说也就四、五千。大家按字面读个80%还是做得到的。是否理解就是另一回事
了。)“经史子集”?中华古文化变成小众研究的对象是历史的必然。这跟简、繁体汉
字没有一毛钱关系。
数千年以后回过头来看,无论中华文化是生是死都不过是历史身上的一片印记罢了。可
是无论如何,中华传统文化的衰亡过程中我们还要扑腾几下。我认为其中唯一有效的措
施是鼓励古文献印刷、研究,普及语文教育过程中的古代诗文阅读……现在中共在这些
地方做得还算可以了。跟我过了五年的台湾女友让我充分认识到,用简体字还是繁体字
,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水平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指标。大家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少折腾一
点就好了
中文正体字居然过半人看不懂,唉,华夏文明在大陆已死。”此言一出,引发网友热议
。知名学者、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就此事接受今报记者采访,他不认同黄秋生的说法,
“黄秋生的谬论已经被吐槽,再谈是抬举他”。
评,《汉字英雄》同名手机APP游戏也极受欢迎,成为风靡一时的热门软件。就黄秋生
一事,今报记者还专访了《汉字英雄》开播发布会嘉宾、《新华字典》第9~11版、《现
代汉语词典》第4~6版编辑团队成员之一王楠。
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
是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
印刷术的发明,简体字由碑刻和手写转到雕版印刷的书籍上,从而扩大了简体字的流行
范围,数量大大增多。
少简体字,并指出:“现在应该把它(简体字)推行,使书写处于约易。”1950年,中
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制《常用简体字登记表》。1956年1月28日,《汉字简
化方案》经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审订,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31日在
《人民日报》正式公布,在全国推行。
【在 c***s 的大作中提到】 : 因简体字感叹华夏文明已死 : 简体字利于传播 繁体字寓意美观 二者之争再燃硝烟 : 香港知名演员黄秋生近日在微博中“发声”。他用繁体字在微博中写道:“在中国写中文正体字居然过半人看不懂,唉,华夏文明在大陆已死。”此言一出,引发网友热议。知名学者、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就此事接受今报记者采访,他不认同黄秋生的说法,“黄秋生的谬论已经被吐槽,再谈是抬举他”。 : 与此同时,河南卫视一档汉字文化节目《汉字英雄》开播后受到观众热捧,收获零差评,《汉字英雄》同名手机APP游戏也极受欢迎,成为风靡一时的热门软件。就黄秋生一事,今报记者还专访了《汉字英雄》开播发布会嘉宾、《新华字典》第9~11版、《现代汉语词典》第4~6版编辑团队成员之一王楠。 : 资料 : 简体字 : 有人说简体字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发明出来的,其实不然,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 : 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宋代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发明,简体字由碑刻和手写转到雕版印刷的书籍上,从而扩大了简体字的流行范围,数量大大增多。 : 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出版国语筹备委员会编订的《国音常用字汇》,收入不少简体字,并指出:“现在应该把它(简体字)推行,使书写处于约易。”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制《常用简体字登记表》。1956年1月28日,《汉字简化方案》经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审订,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31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公布,在全国推行。 : 原标题:黄秋生吐槽“华夏文明已死”引发汉字繁简之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