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eadline版 - 对话上海街头流浪人员:我是游民,不是流浪汉(图)
相关主题
国务院“智囊团”为北京堵车支招:开不起车就不堵了
沪公交女司机被毒打扔出车外 同情被告家庭撤诉
中国各级官员在节日期间走基层展亲民“新作风”
北京男子公交纵火细节:中途上车后车门处点火
北京突降暴雨冰雹 航班被砸数次俯冲拉起
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猝死地铁:急救被指不专业
济南一年轻女子沿街叫卖7岁女儿 “标价”1.8万(图)
台女星被曝与出租车司机互殴 曾帮通缉犯父收尸
美国不甘心:中国春节成世界“狂欢之节”
“犀利哥”席卷台湾日本 自称不想去救助站(组图)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记者话题: 胡子话题: 救助站话题: 流浪话题: 人员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c***s
发帖数: 70028
1
5日22时许,刘胡子在人民公园边生火做饭。
这个寒冷的冬季,上海全城温暖传递。各区县面向流动露宿人员开启24小时临时避寒场所,数部热线救助电话随时接听求助电话。晨报发起的“寒冬送暖”倡议也得到市民响应——给身边流浪人员送上一个面包、一杯豆浆、一些过冬衣物。
只是,记者在连日采访中发现,还有一些露宿寒风中的流浪人员,无论是面对救助站的救助还是市民的热心,总是既敏感又紧张,躲躲闪闪,刻意与这些温暖保持着谨慎的距离。
相信爱心会拉近所有距离,这个城市传递温暖的行动仍在继续,除了时刻准备着的18个救助站,市民政局还将组织救助志愿者进行搜寻活动,并发动社区保安、环卫工人、夜宵车司售人员、的哥、24小时夜间餐厅营业员等为流浪露宿人员提供最大的帮助。
不合群很敏感
“我是游民,不是流浪汉”
牛仔裤、休闲上衣,有点文艺范儿的长头发,还有那一把大胡子,记者难以将这样的装扮与流浪人员联系到一起。 5日晚10点多,凛冽的寒风中,记者与这名自称刘胡子的流浪人员隔着人民公园5号门附近的一段围栏,进行了一番对话。
人民公园五号门左侧有几处花坛,经轨交站出口的隔挡,形成了一块相对封闭的空间,也成为刘胡子的“家”。几个大包堆放在花坛的间隔中,他专心地往油漆桶添着木条生着火。当意识到记者靠近时,刘胡子有些紧张,将脸转向了公园的围栏。此后,任凭记者递烟、东拉西扯,他都不出声、不理会,低着头将装在小盆里的食物放在桶上煮。
人民公园门卫和附近居民告诉记者,刘胡子算是人民公园的“常驻民”。“以前在公园的假山扎营,好几年了,后来因为安全原因让他离开后,就在这儿住下了。”在这几年里,他一直独来独往,不合群,靠捡破烂为生,倒也从不生事。有居民指着刘胡子挂在围栏上的一块写有“九马骏速运”的牌子说,“他有点文化,还想做快递公司。”
记者爬进公园里的树丛,终于能隔着围栏与刘胡子面对面,而他看到躲无可躲,也不再躲闪。或许是围栏相隔给了他安全感,他表现得自在了许多。对话中,记者发现有些事刘胡子了解得很清楚,比如哪里可以洗澡,哪里捡瓶子容易,但名字、家乡却是他不愿触及的话题。
他很介意“流浪汉”这个称呼,称自己是“游民刘胡子”。他说自己初中毕业,不是盲流,说记不得几岁,20多岁,也可能30多岁了,还说自己生活得很自在。不过,每当记者谈到与寒冷相关的话题时,他都会不自觉地将手伸到炉子上取暖。
既然怕冷,为什么不进救助站?当记者抛出这个问题时,刘胡子又开始了长时间的沉默。再三追问下,他告诉记者,曾断断续续在其他城市的救助站住了半年多,但最终还是决定彻底离开那里。为什么离开?他回答:“不太自由,捡破烂不方便,还担心被遣返回乡。”
爱看报有梦想
“救助站里有免费报纸吗”
说到“有文化”,刘胡子主动和记者聊起喜欢看报,“人民公园的免费报栏,我常看的。地铁里发的免费报纸,我也经常会拿来看,我没你们想象得那么无知。”为了证明自己,他还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磨得很破、几乎揉成一团的A4纸,说那是自己写的“文章”。纸上写满了字,是他对经济的一些看法,虽然可读性不高,语句也不通顺,但字迹却算得上工整,看得出受过基础教育。
有了谈兴的刘胡子还指着“九马骏速运”的牌子兴奋地说,他梦想开一家物流公司,“很大的那种”。可当意识到记者没有回应他时,他的语气迅速弱了下去,“我知道你们不信,我也不信,但咱总得有点梦想是不是?算了,你们怎么可能理解我们这种人。”记者连忙表示对速递行业有点了解,可以探讨一下,此时,刘胡子一下子将脸抬了起来,在整个采访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直视了记者。
聊了会儿物流的话题后,记者将话题拉回到救助站上,他这才打开了话匣子,说在救助站时,是他获知外界信息最难的时候,“在外面晃,起码能看看报,还能捡到看得懂的书,觉得还能动动脑子。”刘胡子一边往桶里添木条,一边喃喃自语:“要是救助站里有啥免费报纸看看,有纸啊笔啊能写写画画,这么冷的天去那儿凑合两晚也行。”
在前后大概一个小时的采访中,记者留意到,刘胡子的炉子灭了3次,盆里的食物还是没煮熟,他也没吃上。采访结束记者离开后,摄影记者突然问道,“你看到他刚才抬头直视我们那一瞬间的眼神了吗?我算是明白了什么叫眼前一亮。”
而刘胡子的那句喃喃自语也让记者深思,在我们提供生活救助之余,是否也应考虑精神层面的救助?
有人为了脸面宁愿在外受冻
昨日,记者在人民广场附近看到不少流浪人员的身影,他们或用破棉被裹身取暖,或三五人挤在一起相互温暖,看到记者走近,大多数人表现得敏感而紧张。对于记者提出“为何不去救助站,宁愿在这里受冻”,大多数人表现得不屑一顾。记者发现,有时会有市民给这些流浪人员送上些食物,但这些人同样表现得很敏感,遇到有人问话,第一选择往往都是不愿意搭理甚至走开。
来自安徽的流浪人员小薛难得地“搭理”了记者,他说自己其实是大学毕业生,但找工作挣的钱未必有一天拾破烂、乞讨挣得多,“主要是找了工作就得租房,成本忒高了。 ”
小薛说他离家三四年了,找过工作,但一个月只剩300多块零花钱,而在外流浪乞讨,一天就可能入账一两百块。如今自认“已散漫惯了”的小薛不再找工作了。至于救助站,小薛称在那里既不方便外出挣钱,又有可能被遣返回乡。他还说,现在流浪人员中,高中、大学生比例越来越高,“在乡下,这算很有文化了。进救助站要登记个人信息,老家人都以为我们出来挣体面钱,要是被他们知道我们现在这样,脸往哪儿搁?所以我宁愿在外面冻着,也不愿意去那儿(救助站)。 ”
1 (共1页)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犀利哥”席卷台湾日本 自称不想去救助站(组图)
网友侮辱大S 汪小菲怒而宣战:老子跟你们没完了
《非诚勿扰》迎来第一高 现场紧张状况频出(图)
这个孩子是被爸爸卖出来乞讨要钱的(组图)
DNA比对找到走失女儿 男子机场放声大哭(图)
日本效率太低了!大量赈灾物资仍滞留东京
女子养300流浪猫狗耗尽几十万 儿子重病没钱医(图)
张柏芝谢霆锋前后脚到京 笑容灿烂不提离婚(组图)
邓建国娇妻被指比老公“能折腾” 当众装吐离场(图)
谢霆锋避谈与张柏芝离婚 在京寻访名医病情好(图)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记者话题: 胡子话题: 救助站话题: 流浪话题: 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