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eadline版 - 下岗女工称韩寒抄袭其小说并展示文稿
相关主题
方舟子还在"痴恋"韩寒:称《三重门》"手稿"是抄稿
韩寒被逼急了:出版《三重门》手稿证伪(图)
韩寒深陷“代笔门” 方舟子炸出倒春寒(图)
方舟子继续发文质疑韩寒 称输了赔得起但决不道歉
韩寒方舟子激辩代笔门 韩寒称“躺在地窖中枪”
韩寒证实起诉方舟子诉状未提交 后悔选择当作家
韩寒"代笔门"谢幕词感动网友:我一直不在任何神坛(图)
钱钟书去世后韩寒对全班宣布 以后世上写文章我第2(组图)
韩寒北漂时曾拼命写作 称读者嗷嗷待哺等我乳汁(图)
假孕妇街头中英文写自白乞讨 40分钟骗300元(图)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韩寒话题: 赵幼兵话题: 韩父话题: 三重门话题: 李其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c***s
发帖数: 70028
1
日前,一篇质疑韩寒《三重门》背后有团伙抄袭的帖子在网上受到热议,再一次把最近备受关注的韩寒推到了风口浪尖上。2月2日记者找到了这篇帖子的作者赵幼兵,赵幼兵告诉记者,此次发帖质疑韩寒是为了呼吁文坛改革,抵制抄袭。
“我不晓得《三重门》,我不晓得他什么时候出的,我也没有看过”,赵幼兵向记者说道,几年前她在街上遇到了自己的同事,同事曾告诉她有一位17岁的小孩抄袭了她的作品。而同事口中的“抄袭者”正是凭借《三重门》成为文坛新星的韩寒。
60岁的赵幼兵是成都机车厂的一名下岗工人,20年前她写了一部叫《家有贵子》的小说,她曾将小说手稿给工厂里的同事广泛传阅。赵幼兵表示,她还曾向上海文艺出版社寄过小说原稿,“上海文艺出版社并没有发表我的这部小说,也没有退还小说原稿。”
据了解,赵幼兵从小爱好写作,20多年前她患上癌症后在家休养,也正是这段时间她开始写小说。受病痛影响,赵幼兵写字的手蜷缩到了一起,每天晚上她用绳把笔绑在手指之间,呕心沥血地写出了《家有贵子》等小说。此后,她曾向上海文艺出版社多次寄过作品,但都没有被发表。
然而,几年后赵幼兵发现有人涉嫌抄袭了她这些没有发表的作品,“包括韩寒的《三重门》”。对于网友质疑其借韩寒炒作,赵幼兵回应说,她已经是60岁的人了,炒作对自己没有发展空间。但赵幼兵告诉记者,在得知有人抄袭自己的作品后,她没有愤怒,也并没有去考证。
“不管他是不是抄袭,我觉得韩寒本人也是被利用了”,对于在网络发出帖子的初衷,赵幼兵表示,她质疑韩寒背后有团队在支持抄袭,她也呼吁大家制止文坛抄袭现象。
M*********2
发帖数: 594
2
你怎么寄给上海呀,那个是个大贼窝。
i*****k
发帖数: 2576
3
方舟子会不会质疑,下岗女工能写出那文章么?
L******w
发帖数: 5407
4
人家可是大学生工程师。 怎么成了下岗工人。
赵幼兵,祖籍四川阆中,先后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和中央党校,曾任成都机车厂冶炼工
程师,1991年患癌病休。 从小跟外婆学剪纸,中学从师工笔画,19岁剪喜花出名,在
单位一直兼任宣传撰稿和美工。病休后致力于文学和剪纸创作,出了三部剪纸专著,一
本记实文学在报刊发表文学和剪纸作品千余篇。 参加各级各类民艺展赛先后获奖:先
后获:“成都民间三绝绝技奖”;“华夏风韵剪纸展银奖”;“母亲节绝活大比拼冠军
”;全国第四、第五届剪纸节论文金奖,作品金奖;“新中国剪纸艺术家” 金杯奖;
2003中国书画院“艺苑之星”金奖;中国校园文学“文坛之星”等30多个奖项。 2001
年入选《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剪纸作品多幅被收藏和入画册。个人事例曾30
多次被电视专访,50多次报刊报道,包括香港阳光卫视。现为四川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兼企业报撰稿及美工。
p****o
发帖数: 62
5
图片里第二行出现的背背佳是97年才有的产品。这个论坛的第四个回帖就指出了这个漏
洞:club.pchome.net/thread_1_15_6831042__.html
越来越有意思了,不知这是韩寒的支持者下的钩,还是方舟子的粉丝出的昏招?我看最
大的可能性倒是唯恐天下不乱的第三方添的乱
b**********a
发帖数: 930
6
方舟子博士在科学领域毫无建树,但是在文学领域建树巨大。他最近通过对韩寒发表的
文章开发出的文字真伪考证学方法,对中国来至世界文学界都有巨大贡献,也为今后中
国传统的文人相轻的传统发扬光大,以后文人都可以利用方舟子博士的文字真伪考证学
方法对最近不高兴的文人开展攻击。
方舟子博士在生物化学领域的专利一钱不值(他以前声称他的生计部分来自他的专利。
最近凤凰卫视采访问他依靠什么为生,他终于再也不敢说他的专利有收入(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zhiyihanhan/content-3/detail_2012_02/02/12251572_1.shtml,凤凰网的采访)。本人以前说过他的专利一文不值,他也根本不敢说出他的专利相关信息,例如专利号什么的供人查看)。估计方舟子去申请文字真伪考证学方法后会有很多收入,因为需要使用的人很多。
下面就是利用方舟子的文字真伪考证学方法找到了鲁迅文字的问题。
标 题: 鲁迅的真面目 - 不学无术加日本性变态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2 00:50:52 2012, 美东)
不学无术就不用说了,随便找篇鲁迅的文章读读就知道啥叫错字啥叫病句,啥叫日本话
了。
这里重点说说鲁迅的日本性变态。限于篇幅,仅举三个小例子。
变态之一:鲁迅在八道湾买了所大宅子,把母亲兄弟借来同住,没多久却被赶出去了。
愿因是偷看兄弟媳妇洗澡。而这个兄弟媳妇不是外人,是鲁迅在日本上学时同居半年多
的一个一个日本女人,玩腻了介绍给自己弟弟。然后又偷看她洗澡。真搞不懂他什么心
理,他啥没见过?还这么好奇。
变态之二:鲁迅跟许广平调情的信里互称“小刺猬”。代表彼此喜欢一种特殊性行为模
式。太黄了,这里不便说。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google
变态之三:鲁迅的儿子周海婴的回忆录里说他小时候在上海住,父母(鲁迅和许广平)
白天就在他面前裸体行走,目的是让孩子从小就熟悉成年男女的身体。不知道一个小男
孩熟悉自己父母的身体有啥用
W*******3
发帖数: 1204
7
“图片里第二行出现的背背佳是97年才有的产品。”
这个肯定不对, 96 年就有, 我印象中 我爱我家 火了后,背背佳广告就 火了,那个
大概是94,95 年, 不排除之前就有这个称呼了。
“背背佳(babaka)U9
拉力特强,效果明显(绿色包装,纯黑色的面料) 2006年6月上市”
D*******a
发帖数: 1723
8
”这个肯定不对, 96 年就有, 我印象中 我爱我家 火了后,背背佳广告就 火了,那
个。大概是94,95 年, 不排除之前就有这个称呼了。“
我记得背背佳是关凌做的广告,是97-98年,背背佳就是97年才有的,这个假冒者让背
背佳活活早生了5年
b**********a
发帖数: 930
9
王朔太犀利了:《骂韩寒》,由衷地说:姜还是老的辣!王朔骂得痛快,读来觉得淋漓
尽致地爽!
代笔怎么了?多大一事儿,他们还代孕呢?
你以为人人都可以代笔啊?这也得有门槛。你想找人代笔你有那脸么?没那脸就舔着脸
说人家代笔呀?你说就说去呗,跑新闻联播里说都没事,谁信啊!那胖子几十年前站在
天安门上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结果不都还做俯卧撑的呢么。
瞧把他们魔怔的,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都成宿成宿睡不着觉了吧。就告诉他们代
笔了怎么着?还来拿四千万呢,一百一百抽不死他,一捆一捆砸死他。
甭跟我谈逻辑,也别拿条理来糊弄我,就这一破事还上升到逻辑、条理层面?怎么不
上升到黑格尔尼采哥白尼层面?你中午没吃饭,人家非说你吃了,你怎么证明?还学《
让子弹飞》里切开肚子自证?傻不傻.人家幸亏没说你小脑子里有快废铁。
连五岁小屁孩都知道千方百计登上央视舞台扯两嗓子以后就不愁饭吃,难道你还不明白
这个社会都是在表演?怎么你还要去登法院的舞台?你着急忙慌的辩解什么?怕走下神
坛当初何必走上去,你走上那个位子就会有人来抢,你档的住一次会挡的住一次次么?
这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也没有绝对的傻逼。
泼点粪算什么,让他泼完了看他还能泼什么,泼完了粪不就是泼水节了么。
既然你坚信自己没有炒作没有包装没有代笔,那你解释个屁?你至于挨个给他们解释么
?解释来解释去你不是累死就是气死。
谁没有年少轻狂狗屁不是的时候?谁没有被人指着鼻子骂过傻逼?人活一辈子,不就是
我骂你是傻逼,你再骂我是傻逼么。大江东去淘尽那千古风流人物不也曾经是故垒西边
的傻逼么。
几个人出来胡乱放几炮就把你炸出来了,你还和他们单练,你说你都去华山论剑了,还
和五岳剑派比什么武?你赢了,人说你胜之不武。你输了,人说你空有其名。讲和吧,
你等于被人扇了大嘴巴子还得捂着牙齿说以和为贵。更重要的是,武林里又出现了一帮
绝顶高手,他们的名片上会这样印着几行字:与某某人齐名,连某某人都奈我不得,某
某人算什么呀,在我面前不照样认怂?
认他大爷啊,犯得上搭理他们么。
你以为他们是谁呀?真给他们脸。他们踩别人两脚就把自己当神,可谁把他们当人?
人家说你包装怎么了,他想被包装还得排队呢。人家说你炒作怎么了?他们想炒还没锅
呢。人家说你代笔你就受不了啦?赶明儿人家说你是屎,你就是屎了?干嘛跟屎一般见
识,当自己也是屎吗?
别人夸你没见你出面鸣谢,骂你几句你倒是随叫随到。还傻乎乎的拿些手稿去证明,你
需要证明什么?你以为这是做几何题呢,因为所以就能同理可证了?你今天证明了你是
锐角30度,明天人家让你证明钝角130度,你不得劈腿累死?
开你的车去吧,泡你的妞去吧,写你的文章去吧,逗你的女儿去吧,玩你的游戏去吧,
人家有质疑的权利,你同样有不搭理的权利。赶明儿人家说你JJ小,你是不是还有拍个
勃起的裸照上来?
信任你的人那么多,没见你客气几句。诋毁你的人才那么几个,你就蹦出来给人家脸,
说你什么好。什么这是一个作家的尊严,什么这是一个人的名誉…….如果你的尊严和
名誉这样轻易被摧毁,那你觉得这样的尊严跟名誉要来何用?
w******n
发帖数: 767
10
这才是肚里有货的。

【在 b**********a 的大作中提到】
: 王朔太犀利了:《骂韩寒》,由衷地说:姜还是老的辣!王朔骂得痛快,读来觉得淋漓
: 尽致地爽!
: 代笔怎么了?多大一事儿,他们还代孕呢?
: 你以为人人都可以代笔啊?这也得有门槛。你想找人代笔你有那脸么?没那脸就舔着脸
: 说人家代笔呀?你说就说去呗,跑新闻联播里说都没事,谁信啊!那胖子几十年前站在
: 天安门上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结果不都还做俯卧撑的呢么。
: 瞧把他们魔怔的,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都成宿成宿睡不着觉了吧。就告诉他们代
: 笔了怎么着?还来拿四千万呢,一百一百抽不死他,一捆一捆砸死他。
: 甭跟我谈逻辑,也别拿条理来糊弄我,就这一破事还上升到逻辑、条理层面?怎么不
: 上升到黑格尔尼采哥白尼层面?你中午没吃饭,人家非说你吃了,你怎么证明?还学《

相关主题
方舟子继续发文质疑韩寒 称输了赔得起但决不道歉
韩寒方舟子激辩代笔门 韩寒称“躺在地窖中枪”
韩寒证实起诉方舟子诉状未提交 后悔选择当作家
韩寒"代笔门"谢幕词感动网友:我一直不在任何神坛(图)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
b**********a
发帖数: 930
11
从今天起五毛们在此网站不写东西了,预算已经用完了?还是主子下命令撤走了?前面
一个星期五毛党们在这网站和天涯铺天盖地的发反韩寒的帖。这么多五毛们高度行动一
致一定有党组织的支持。他们的力量真大,方舟子绝对是高级五毛。
W********g
发帖数: 790
12
二十年前HH 17岁?
这个记者太无脑了。
不过韩寒16岁的时候,背背佳这东西肯定有了
L*****s
发帖数: 24744
13
其实最傻的就是P民们,啥也没有捞着,就在这看热闹了.
M*********2
发帖数: 594
14
四川作家把自己的创作寄给了上海的出版社,收到书的人发现这是个好东西,想占为己
有:首先把书藏起来,再就不理会作者。那个乡下人没接到任何回信,就自责书没写好
,人家看不上,也不追问。几年后,精明的上海贼想把别人的东西拿出来兑换钞票,但
是以自己名义出版,会引来很多质疑,况且自己只是个无名小卒,哈哈!在他苦思冥想
时,发现自家的傻儿子是个好托。。。。。后事大家都知道了,我只是对该事件的前传
很感兴趣。
M*********2
发帖数: 594
15
最近这两年读到大约有七、八篇海外网站上转载的韩寒的杂文。那些文章不能说有什么
深刻,行文也往往不够完整,层次也经常混乱,但他敢于嘲讽时弊,文字也时 常有些
幽默调侃,表达了中国百姓的怨气、不满,对激起民众的反抗情绪起到了一种独特的擦
边球作用,尤其是他那么年轻,所以我是满欣赏他的。去年台湾那个妖 婆陈文茜骂他
,我还在台北《自由时报》写了篇专栏抨击陈文茜,也有意让更多的台湾读者了解韩寒。
但看到他那三篇“论革命/民主/自由”的 文章后,顿感其观点既错误又陈腐,所以写
了篇文章批驳(“从梁启超到韩寒”)。在撰文时就有点纳闷,怎么韩寒的 “新三篇
”文字这么平庸,甚至“没一个干净利索的句子,更不见任何昔日的小幽默,连年轻人
的清新都不见了。”只好自我猜测,“看来真是逻辑一胡涂,文字就 浆糊了。”对韩
寒从思维到行文的自我矛盾也没多想。
最近读到麦田等人的质疑博文,指出韩寒的文章可能“有人代笔”,于是再回头看一遍
韩寒 那“新三篇”。可不是吗,这三篇从行文到思维/心态,也不像个喜笑怒骂,满不
在乎的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写的,反而像一个老成持重的、有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 心
有余悸的、精明圆滑的人写的东西。再顺着那些质疑文章,去搜了一下韩寒当年的获奖
文章、他父亲韩仁均写的《儿子韩寒》、其他一些对韩寒的采访、报道,加 上最近网
上一些对韩寒文章的质疑等。读完之后,几乎无法不得出“少年写作天才韩寒”基本上
是个骗局的结论。
这个结论大致上是从这五个方面得出的:
第一,从文本分析。使韩寒当年一举成名的获奖文章“杯中窥人”以及先前参加初赛的
“书店”“求医”,还有他的长篇小说《三重门》(我只看到节选)等,无论从思想上
,心理上和行文上,都明显不是出自一个不到17岁的少年之手。
第二,韩寒、其父韩仁均,以及其他人关于韩寒的回忆文章等,显示太多矛盾、疑点、
硬伤。这些佐证上述作品不是韩寒之作。
第三,16岁语文很差的中学生写出20多万字长篇小说的不合理性。关于他“本人”写的
小说,关于文学,韩寒在电视访谈中什么都谈不出,整个一个“一无所知”。
第四,麦田的质疑引起的联想:这世界上还没听说一个可以拿到全国名次的运动员,同
时能成为那个国家最有名、最有人气的作家。韩寒真的是体力、智力超人吗?
第 五,韩寒对麦田等人质疑的反应和回答近乎气急败坏。这不仅太不正常了,也和去
年他面对陈文茜的贬损却表现得超斯文简直像两个人。而且那种连威胁带谩骂的激 烈
的反应,好像小偷被抓个正着。更重要的是,韩寒父子的回应(我认为基本上是韩父一
个人写的),绝大部分非常笼统,没有任何说服力。导致我更相信自己和其 他一些网
友的质疑。
如果韩寒这个“少年成才”的故事是编造出来的,如果韩寒是靠欺骗起家并达到今天的
影响力,那么他文章思想内容的对错、水平就完全不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下面我
就从上述五个方面详细探讨一下。
首先,从文本分析。我在网上找到韩寒的成名作“杯中窥人”。那是他参加上海《萌芽
》杂志社主办的首届“新概念作文比赛”的命题作文。由于得到一等奖,所以当年还不
到17岁的韩寒一举成名。
“杯 中窥人”涉猎广泛,提到列子、老子、李白、胡适、李敖、钱钟书,吴宓、叶公
超等人及文章,还引用明朝晚期的记录名人语录的《舌华录》这种相当冷僻的书。该
文不仅提到中国古代名人,还说“也读过大量批评、赞扬美国的书”,甚至秀了个拉丁
词。这对17岁的韩寒的不可能在于:
1,一个能在16岁 以前涉猎那么广泛的人,必须是个非常勤奋的小书虫。但从韩父的《
儿子韩寒》一书来看,其中没有任何他自幼就博览群书的内容;而且韩寒一直是个贪玩
、不用功 的孩子。即使一个自童年起刻苦读书的人,在自家书房写作(有资料可查)
,在一个小时内想到这些内容,并组织在一篇文章里,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而韩寒当时
是 在闭门监考下,独自手写命题作文,能记得(默写)、并用引号准确地引用冷僻的
古书,这几乎没有可能。
2,当然,韩寒可以是个记忆天才、背 诵天才,但17岁的他,能够思考、理解并在文章
中运用那些引言也是基本没有可能的。虽然那篇文章实在并不高明,后半部分更是不伦
不类,但文章表现那种对社 会因有了阅历而产生的不满、厌烦和犬儒心态,完全不是
尚未涉世的年轻人所应有的。这不仅跟韩父笔下的少年韩寒,即使跟今天的韩寒(从他
接受采访时的言谈来 看)都有很大距离。我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该文所表现心态、思
维方式,完全不是少年的!
3,即使一个读了很多古书的少年,也很难想像用半文 半白的句式作文,如“读之甚爽
,阐之未尽,品性如钢,君子固穷,倘若,照戮不误……”等等,更何况韩寒说他没读
过四大名著。当然,没读过多少古书的人,多 读点武侠,也可能造出上述句子,但那
些成年人才使用的句式,展示的心理成熟度,它和“气盛的少年”那种说话句式是非常
不同的。
另外,初赛 时韩寒投寄的两篇文章《书店》和《求医》,也完全不像出自17岁的少年
之笔。其原因和我对《杯中窥人》的上述三点感觉一样,不再重复。尤其是文章所表现
的 时空环境、感觉,更不是韩寒那一代人的,而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对此有其他高手
做了很令人信服的分析,可上网查阅。
除了文本上的明显问题之 外,那次作文考试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一目了然。据报道和
韩寒父子的描述,当时的情形是:《萌芽》编辑李其纲把一团纸(而不是文中所说的布
)扔进半杯水中, 说这就是作文题目。于是韩寒就自己想出了一个题目“杯中窥人”
,随后写出了一千一百多字的高谈阔论“人出生就被扔进社会染缸”的文章。这是有三
个小时的考 试,但韩寒仅用了一个小时就写完并交卷,放弃了后两个小时。
我设想了一下,如果我去应试,面对这么一个做作的“怪题”,能否在一个小时之 内
写一篇涉猎这么多内容的文章?你可以说韩寒是天才,但作文是靠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
等而完成的一个创造过程,不存在凭空而来的灵感。我是写了几十年文章的 人,也被
称为“快手”,但“快”是假的,表面的,每篇文章背后都有几何倍数的、读者看不见
的思考立意,谋篇布局,层次结构,文字推敲等过程。而在一小时 内,别提构思、用
手写,即使今天在电脑上写,还可以迅速上网查资料,也是很难完成的。
而韩寒不仅在一小时内“写出来”旁征博引、谈古论今 的文章,更“高级”的是,考
方给三小时,考生却只用三分之一时间就交卷了。任何参加过考试的人都知道,要尽量
使用给予的时间,反复修改检查,以期达到最好 成绩。对这个韩寒父子花了200块出租
车费赶去的、涉及到是否得“一等奖”的关键一战,韩寒怎么可能如此草率?
韩寒自己说,他经常写错别 字,那起码也要花时间检查一下是否有错别字吧?更别提
任何作文的人都知道,“文不厌改”,哪怕“两句三年得”的唐诗宋词们,仔细推敲起
来,也还有修改的余 地呢。我自己的文章,经常是改过好多遍之后发出去还发现错字
、不满意的句子,或者凭记忆却忘记核实的引述等等,于是赶紧找编辑改正。发过我文
章的每一个编 辑(当然转载者除外)都遇到过我发稿后一次、再次要求修改错误的问
题。而一个不到17岁的孩子,参加一个可能改变自己命运的写作比赛,就这么草率地一
个小 时就交卷了?如果这么不在乎,就不会那么紧张地赶去考场,甚至压根不会参加
这类比赛。
所以,韩寒这个迅速交卷的举动本身,无法不令人推 测:这个作文的题目很可能是韩
寒事先知道的,而且由他父亲事先写好了,所以才不需要用完三小时来字斟句酌,更不
需反复修改,就可这么轻松地“一挥而就”。 而且,韩寒自己说,他不会默写,学校
的默写考试,他经常由于默写错误而得负分,后来就用拒绝默写来得零分。所以这篇东
西,很可能连现场默写的都不是,而是 “事先”写好的。
第二,就这场考试,以及韩寒经历,韩寒本人、其父韩仁均,还要其他人的回忆文章等
,显示太多矛盾、疑点、硬伤。这些佐证上述作品不是韩寒之作。
在麦田质疑《萌芽》编辑李其纲和韩父可能串通泄题之后,李其纲立刻在“对一种诽谤
的严正声明”一文中反驳说,“事实是直到最后一分钟我才知道评委们决定授权给我出
题”,以此证明不存在泄题问题。
但根据《萌芽》主编赵长天的回忆文章,“提出搞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是《萌芽》的编辑
李其纲”。点子是李其纲出的,由他出题也明显顺理成章。他强调最后一瞬间才知道这
回事,多少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
另外,据赵长天的文章,“上午11点,韩寒才赶到了组委会所在的宾馆。这时,题目已
经公开了……”。这语气显示,在韩寒到之前,已有了题目,并不是李其纲说的,韩寒
父子到达之后才临时出的题目。
韩 寒在反驳文章中说,“我的父亲和李其纲先生直到现在都不认识。”李其纲则说,
“事实上,直到今天,即使韩仁均先生站在我面前,我也得问一句‘你是谁?’” 意
思是他们从未见过面,韩父长什么样他都不知道。韩仁均本人在1月27号的韩寒博客里
强调,“出题的老师叫李其纲是我后来在有关新概念作文比赛和韩寒的补 考的新闻报
道中才知道的。”
这三个人都刻意回避了韩父和李其纲见过面这个事实。而韩仁均在《儿子韩寒》中是这
样介绍当年陪儿子去考场、并见到李其刚的情形:
“就 在一间客房里,作家、《萌芽》编辑李其纲受委托即兴出了一道补考韩寒的试题
:他随手将一张纸捏成一团,然后将它置入一只盛有半杯水的漱口杯中。这与其说是
考题,还不如说是谜语。面对‘谜语’,我在一旁为韩寒担忧:这样一个题目,能发挥
出一篇什么文章呢?韩寒思考了一会后,在稿纸上写下了标题《杯中窥人》, 显然他
已经思考好了这‘谜语’怎么去‘猜’。此后,评委和《萌芽》的工作人员吃中饭去了
,留下一位叫林青的编辑监考。我则出去给韩寒买点心。”
就 算韩父和李其纲以前不认识,但常理判断:由于是只有韩寒一个人参加的复赛,韩
父陪同,到场怎么也得跟那个亲临现场出题的人打个招呼。即使这点不存在,那么 韩
寒在几个小时后就得了一等奖,在当天的发奖会上,韩父和李其纲怎么也得招呼一下,
表示一下感谢等等。刻意回避他们见过面这个事实,不让人感觉在什么方面 有点心虚
吗?
而且,对这种李其刚称为“行动艺术”的含糊题目,韩寒不仅 “思考了一会”,就在
稿纸写下标题“杯中窥人”,而且从原稿(照片)来看,几乎没什么修改涂抹,首页只
涂掉两个字,一处增字,稿纸上干干净净。韩寒真的那 么天才吗?另外,稿纸上没有
《萌芽》编辑部字样,不是杂志社稿纸,而是普通纸张,这也为“事先准备好的文章”
或“临时换的稿子”提供了质疑的空间。
在 麦田等人的质疑出来之后,赵长天表示,“补考全过程我都在场。而且还有很多著
名作家教授都在场,全程都在考场。”这明显不是事实,他忘了自己以前在回忆文 章
中也曾写过和韩父文章相吻合的一个重要情节,那就是韩寒开始作文之后,除了留下一
个编辑“监考”之外,其他人都去吃饭了。赵长天今天为什么要刻意补编一 个自己“
全程都在考场”的故事呢?
这里有没有几个人合伙参与造假?不得而知。有一个《萌芽》女编辑(胡玮莳)给韩父
打电话通知韩寒复赛, 也是质疑点之一。但无论如何,他们起码是没有就评委 “怀疑
”韩寒写作能力一事再仔细做复查。很可能因为《萌芽》杂志社急于要靠“制造”天才
来摆脱困境。据赵的文章,“我接主编的时候工资都发不出来。当时也 找了市领导,
市委副书记出面找上海《新民晚报》,他们答应每年给《萌芽》30万块钱,连给3年(
最后给了5年),这样解决了发工资的问题。”最后是中学生 “新概念作文比赛”救了
这本杂志,使它发行量上升,后来达50万册。
所以,即使当时有评委对韩寒文章表示怀疑,也不会真追究。当然,如果这种推断属实
,那么他们今天更不会承认,因为这是《萌芽》的发迹之源,这一挖,岂不一长串的问
题都挖出来了?
第三,15岁语文很差的中学生写出20多万字长篇小说的不合理性。为什么对自己的作品
那么陌生?
据 韩父的《儿子韩寒》,韩寒一直语文不好。但常识是,能在一小时之内写出那么老
道作文的孩子,初、高中那点语文课,实在太是小菜一碟了。他应该不费吹灰之 力,
就可以成为语文老师最喜欢的学生。更不合常理的是,语文那么不好的孩子,居然在初
中时就写出长达2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三重门》。
韩父说《三重门》是韩寒在上初中时写的,韩寒则说是在上高一时花一年多时间写的。
无论初中、高中,在一年之内,在要完成学校的功课、作业的情况下,写出需要构思故
事、塑造人物、编织情节的20万长篇小说,而且还写到这种水平:
该 书编辑、作家出版社袁敏写道: “《三重门》的行文似有《红楼梦》的格局,它的
用笔又有《围城》的韵味,它的语言藏龙卧虎、吸古纳典。……一个17岁的少年对社会
、对人生、对世事、对周 围的一切,常能发出一些深刻独到、直抵要害的见解来,那
份智慧、那种敏锐,足以让成年人都汗颜。……”
这是没有可能的。无论他是上课时写的,还是下课时写的,还是24小时都不睡觉写的。
这都是根本做不到的!任何一个真正写作的人都不会相信的。而且韩寒还表示,他从未
看过四大名著。没看过《红楼梦》,却能拉出《红》的格局,还能吸古纳典?
它 的不可能性还有一个他父亲自己写的佐证:在《儿子韩寒》这本书里,韩父介绍说
,“1997年春节过后,当时韩寒念初二第二学期……我带韩寒去图书馆办了个 证……
在那里,他接触到众多的少儿报刊。也就是那几次有限的阅览,使韩寒对他的同龄人的
总体写作水平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并使他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想法。他 说:那些少儿
报刊上的文章写得太滥太幼稚了,我完全可以比他们写得更好。”
这段文字(以及韩父的整本书)清楚地表明,在1997年之前, 韩寒没有任何博览群书
的痕迹,如果有的话,完全不可能再去看什么少儿报刊,他会扫“一”眼就不屑一顾。
一个在97年还浏览“少儿报刊”的人,两年以后已经 能在文章中熟练引用老子、李白
、胡适、李敖、钱钟书,吴宓、叶公超等等,真是只有鬼才相信。
更重要的一点:1997年,应该是韩寒正在写 《三重门》的时刻,而《三重门》里,早
已旁征博引了许多东西。韩寒自己说他没看过四大名著,但在《三重门》第一章里,就
评论了《红楼梦》《水浒传》,以及 《尚书》《论语》《左传》《怵济传》《史记》
《战国策》等等。不是引用其中个别字句,而是“评论”!
在网上读到《三重门》的片段,以及韩 仁均在《儿子韩寒》中引用的章节,更完全不
信那是出自一个17岁少年之手。并不是因为其文字好(事实上文字很差!),而是说话
的口吻和所展示的思维、心 态,整个儿都不是少年的!举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书中
有一段用“妓女”比喻家教,是这样写的:
“教师不吃香而家教却十分热火,可见求授知 识这东西就像谈恋爱,一拖几十的就是
低贱,而一对一的便是珍贵。珍贵的东西当然真贵,一个小时几十元,基本上与妓女开
的是一个价。同是赚钱,教师就比妓女 厉害多了。妓女赚钱,是因为妓女给了对方快
乐;而教师给了对方痛苦,却照样收钱,这就是家教的伟大之处。”
写《三重门》时,韩寒只是一个15、6岁的少年,那个年龄段的男孩子,对女性正处于
朦胧的欣赏、喜爱、渴望接近的清纯状态,不可能会产生中年男人那种对妓女的“欲用
却厌”心态。而上述这段文字,显然是中年男人的心态和口吻。
韩寒辩解说,“如果一个1958年出生的人能假装一个1982年出生的人写文章,并获得同
龄人很多年的喜爱,稍有常识就知道这不可能。”
韩 寒这话简直外行到家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绝大多数的儿童文学、寓言故事,都
是成年人写的,而且以中年作者为主。像狄更斯以少年男孩第一人称写的《大卫. 科波
菲尔》、《远大前程》等,都是他中年以后的作品,把少年的心理、言行描写的栩栩如
生,根本不是《三重门》那种成人口吻和世俗。马克吐温的《汤姆历险 记》《哈克贝
利.费恩历险记》等也都是他中年时代写少年的故事,一百多年来都倍受青少年喜爱。
当代著名的《麦田守望者》、《苍蝇王》等等,这种例子数不胜 数。韩寒居然说出那
么外行的话,这更让我怀疑他的文学底子。
成年人可以模仿少年口吻,道理非常简单,成人经历过少年时代。而少年模仿成人 就
难到几乎不可能。在音乐、甚至科学方面都可能产生少年天才,但文学领域,对思想、
心理、情感、语言运用等几个方面,都必须有基本的成熟度。我对文学“少 年天才”
一说绝对持怀疑态度。在美国,也有华人少年写出英文长篇小说的报道,但我基本认为
那是父母在作弊。
韩寒说,“对于一个少年来说,文学的快乐就是可以把自己藏起来。”但他或许不知道
,成人完全有可能把自己“藏”进一个纯真的孩子里,因为那可能是他(她)曾经的、
想像的、或者一直渴望成为的自己。但少年要把自己“藏”成一个“老神在在”的成年
人,那是装不成的。
另 外一点,大概由于书中有些触犯时局的地方,出版社编辑让韩寒修改,令编辑惊讶
的是,韩寒“对小说的修改既完全地保留了自己,又让你觉得你所担忧的某些东西 他
已极有分寸地做了处理。”对哪些会触犯禁忌,一个16岁的孩子本来就不会怎么懂得,
更怎么可能“极有分寸”地处理,跟当局打“擦边球”?这种事情是成人 才会有那种
心计。
还有一个足以令人质疑的就是,在2000年中央电视台“和韩寒对话”的节目上,韩寒就
自己的作品,文学上的成长过程等, 完全是“无言以对,无话可说。”甚至连为什么
起《三重门》这个书名,韩寒都答不上来,说他“忘了”。在提到他书中的女主角苏珊
时,他也回避了。当场一位女 观众毫不客气地指出,韩寒对此“手足失措,像只烤鸡
”,那笑都“有点惨,有点尴尬”。但在后来杨澜的采访中,谈到赛车、打球什么的,
韩寒可是侃侃而谈。
那 么到底谁是《三重门》的真正作者?韩寒最近回答说,“这本书在创作过程中,坐
在我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中发白的同学们都知道是什么情况,我几乎是写一页给要好 的
同学们传看一页的,尤其是我的同桌陆乐,他是头第一页看着我写到最后一页的。”而
且,韩寒在1月25日的博客中更宣布,他准备在4月1日推出该书手稿, 以证明他本人是
书的作者。
这好像是很“有力的证据”。但且不说韩寒无论当年还是现在,手抄一遍这本书也完全
做得到,更何况,这里有个很值得重视的环节:韩寒父子俩的字体很像。在《儿子韩寒
》中韩仁均写道,他曾在韩寒的休学书上签字,结果校领导以为是韩寒自己冒签的,因
为韩父的字很像韩寒的字。
韩仁均的一位医界女友(她的长篇纪实被韩仁均修改刊出后被中央电视二台拍成专题片
)也在“韩寒的父亲韩仁均”一文中写道:“许多熟识韩老师的朋友都知道,韩寒的字
与韩老师是极象的。”
以此来看,如果小说是他父亲写的,韩寒拿给同学们看,说是他写的,同学也不会识破
。同样,既然父子俩的笔迹很像,那么韩寒堆出多少当年的“手稿”,也不能证实那是
出自他的手。
第四,麦田的质疑引起的联想:这世界上还没听说一个可以拿到全国名次的运动员,同
时能成为那个国家最有名、最有影响力的作家。韩寒真的是体力、智力超人吗?
我 以前只读过韩寒为数不多的杂文式的、比较短小的博客,只知道韩寒还是个不错的
赛车手。以为一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写写博客,业余喜欢玩车,没有什么不正常的。 但
刚看了百度的介绍才大吃一惊:韩寒自2000年后,每年都有书出版,其中包括七部长篇
小说,十部文集,一本杂志。而且,自2003年以来,不仅每年都参 加赛车,而且每年
都拿到名次,多是冠、亚军。而且他还填歌词,做唱片,导电视广告片等等。
这样一份“成绩单”,我完全不相信!谁能在全世 界找到任何一个类似的例子:一个
国家的著名运动员同时还是一个多产的畅销小说家和政论家。因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可兼
跨的专业领域。运动员需要大量训练,主要 注重技能和体力等,是“动”的艺术。而
写作是需要“静”的,需要大量阅读和思考,还要勤练笔头。两者所关注的重心、尤其
是所需要生活状态,完全不一样。它 要求的,绝不仅仅是体力、精力!
韩寒在2007年对《南方人物周刊》表示,他一年大概有十二、三场比赛。在三月到十月
,一个月有两场,一 个月有两周基本上都花在比赛上。这样一个日程表,还要几乎每
年出一部长篇小说、一本文集?哪一个真正的写作者能相信?我自己写作再清楚不过,
哪怕仅仅是出 差几天,写作效率就立刻直线下降,因为离开了一种氛围、一种心绪、
一种思考状态,要想制造出像样的文字作品,是近乎没有可能的。而我出差的范围、参
与的活 动,还都是和自己写的东西有关的。而韩寒则需要完全进入另一个和写作完全
不搭界的领域!在三天两头到处跑地赛车的情况下,还源源不断地出文学作品,成为中
国最有人气年轻作家。这种“天才”真是只有中国有!
第五,麦田对韩寒在赛车期间还写作的质疑完全有理由。但韩寒的反应和回答则是气急
败 坏,甚至连人家妻子、自己幼女都拿来用非常流氓的语言消费。这不仅太不正常了
,和电视上那个害羞、含蓄的韩寒简直两个人,也和去年他面对陈文茜的贬损却表 现
得近乎做作的斯文完全不同。另外,那种虚张声势的2000万追查、连威胁带谩骂的失态
,完全像小偷被抓个正着的恼怒。
按说,韩寒是公众 人物,被质疑、批评、讨论,都是正常的。如果作品不是他父亲代
写的,那就应坦然、理性地回应质疑,回答问题。而这种近乎歇斯底里的反应,更说明
,那些质疑 触到了“痛处”。但迄今为止,韩寒父子的回应(我认为基本上是韩父一
个人写的),绝大部分非常笼统,没有任何说服力。导致我更相信自己和其他一些网友
的判 断。
“韩寒”曾是他父亲韩仁均使用过的笔名,所以对韩父来说,把自己写的东西用“韩寒
”的名义发表大概没什么心理障碍,反正连韩寒本人也是他的“作品”。
在 麦田的文章刚出来的时候,我觉得署名“韩寒”的东西,很可能是韩寒和他父亲两
个人写的,也就是两人分头写,都用韩寒的名字发。但看了韩仁均的自我介绍,他 的
《儿子韩寒》,以及更多署名韩寒的东西和他们父子俩的背景、经历之后,我的判断是
,署名韩寒的东西(包括最近“韩寒”反驳质疑的博客文章),基本上都是 韩仁均一
个人写的。韩寒的写作团队,大概只有韩仁均一个人。韩寒基本上不会写什么文章,最
多能把他随便的谈话写通顺。韩寒参与的,是明星宣传效益部分。
那么,韩寒的“少年天才”故事,到底是不是一个骗局?韩寒到底能不能写东西?我想
到起码四个方法可以说服质疑者,也真正有效地给韩寒“平反”。
1, 给韩寒一个作文考试。不要只是一个人出一个题目,那谁都可能卡壳。让10人,来
出10个题目,让韩寒任选一个做。不要只是一个小时,给他5个小时,在有真 正监考的
情况下写。这样一个宽松的条件下,会作文的人,怎么也能整出篇说得过去的东西。而
不会写的人,你给他十个小时,也是写不出来的。
2,把韩父和韩寒真正隔开一段时间,保证没有网上串谋,看韩寒的博客写得怎么样,
能否再写本小说出来。
3, 找一些有公信力的记者和文学评论者,一起对韩寒做一次电视直播的访谈。不可事
先给他题目,就谈署名韩寒的那些作品内容,看他对自己的作品熟悉到什么程度。 但
这恐怕也有难度,因为韩寒博客宣布“原则上不接受当面专访”。为什么不接受?是不
是不敢接受?一般写作的人,对自己“亲手写过的”作品都是了如指掌,遇 到有谈的
机会,都会如数家珍般地愿意谈。但在网上目前能找到的韩寒的采访,就文学,他几乎
一律是不回答,基本保持沉默。韩寒这种做法,一反全世界作家的常 态。
4,如果上述这些韩寒拒绝做。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任何一个购买过韩寒作品的人,
把韩寒告上法院,起诉作品不是韩寒本人写的,自己被 欺骗,韩寒要负法律责任。那
么在法庭上,韩寒就必须回答、必须展示,为什么作品是他写的,什么时候写的,怎样
一个写作过程等等。如果韩寒是真实的,他应会 愿意接受这个挑战,接受任何能还自
己“清白”的、赢回信誉的法律程序。
如果这一切都没有、不去做的话,我有理由相信:
韩寒是他父亲韩仁均的“面具”,韩父是韩寒的“魔手套”。
2012年1月27日于美国
来源: 曹长青网站
1 (共1页)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假孕妇街头中英文写自白乞讨 40分钟骗300元(图)
王娜娜被冒名案 线索岂能说“断”就断
虹桥一姐被“高仿A货”赶尽杀绝 还大骂沈梦辰胸大无脑
华中科大教授:我认同“中国高等教育完败”之说(图)
中国高铁产业链的背后:你不知道的铁道部嫡系旁系
高铁总设计师巨贪张曙光的宦海浮沉记(图)
unidentified_title
北京大兴被摔女童外公:不接受韩磊父母赔偿(图)
iPad入华三重门:苹果或支付巨额“买路钱”
北京王府井大街现8.5米巨型灯笼 26日将点亮(图)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韩寒话题: 赵幼兵话题: 韩父话题: 三重门话题: 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