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eadline版 - 就业难、待遇低:中国的海归已死 淘汰实属必然(组图)
相关主题
海归已死?中国海外留学生安全事件频发 惹祸、炫富是首因
留学热令洋文凭"贬值" 海归单有洋文凭难飞翔(图)外媒聚焦中国留学生群体:失落的留学梦
中国留学生6成海归未满30岁 海鸥成潮流开洋荤捞资本留学富裕化 女留学生生活奢靡(组图)
洋文凭也悲剧了 花费百万留学回国后只拿这个数?聚焦海归回国就业困境:被指难吃苦 还要求高待遇(图)
2009年留学:“假留”来袭“野鸡”乱飞(图)美国本土高中生如何看待他们的中国同学?
印度也了解中国:8500名印度学生在华学汉语在美“争风吃醋”施虐同胞女留学生均非富二代
美国宣布将放宽留学生签证 赴美留学有望平民化80后海归的账:买房的钱留了学 归国后房在哪(图)
加拿大新签证政策出台 引发留学热“海归”越洋工作变“海鸥” 多在高科技领域工作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海归话题: 留学生话题: 留学话题: 中国话题: 学生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i***s
发帖数: 39120
1
日前出炉的《2011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海归起薪在3000元左右,近五成人月薪不足5000元。随着海归人士不断涌入内地就业大军,就业难、待遇低正变成群体性尴尬,在这个没法靠洋文凭混日子的时代,远涉重洋却没学到真本事的海归们被淘汰实属必然。
改革开放初期留学生公费出国优中选优,当时中国一万个农民才能养活一个留学生
中国最近的一次留学大潮始于改革开放之后。1977年邓小平在与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座谈时提出要扩大派遣留学,“要大胆地派,要成千上万的派。”出国留学人员管理教育工作随即出台,赴美、英、日、德、法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国留学生陆续踏上求学征程。由于初期留学生皆为公派,都是从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千挑万选,以理工类的博士生为主,集中在科技领域。第一批是从150名考生中选出50名,再加50名青年教师,费用全部由国家负担,可谓是精英中的精英。第一批公派出国的留学生汤潮回忆,“听说入选留学的消息简直跟范进中举差不多,当时中国一万个农民才能养活一个留学生。”
1985年,国家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方针,开始允许自由地自费出国留学。为解决出国不归、人才流失的问题,政府鼓励大型国营企业、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以高职、高薪大量从国外吸收人才。当时美国新闻周刊的报道称,“高科技”在中国成为时髦名词,32个科学院在向留学生招生;53个经济特区给留学生实行优惠政策。上海保证5天内完成留学生创办公司的全部手续,北京中关村甚至在美国硅谷开设办事处招贤纳士,这个时期的海归是精英和人才的代名词。
李银河、王小波曾是改革开放后海外留学生中的代表人物。
早期海归精英回国成为政府机构、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国有企业中的精英骨干
上世纪八十年代,背负建设祖国重任的留学生回国后,迅速进入政府机构、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国有企业就业,成为当时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CCG)发布的《中国留学人才发展报告2009》曾提到海归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传统的科教文卫领域为例,中国科学院院士的81%,中国工程院院士的54%,都有留学经历。经济方面,几乎所有的在华跨国公司均有海归精英参与,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大部分都由海归创办和管理。甚至在政界也不乏万钢、陈竺等一批海归高官员。有统计称十六大356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中6.2% 有海归背景。
当时那批海归带给中国的改变要数证券市场的建立最为典型。上世纪80年代,中国却还没有股市、股份制企业、股票。1988年3月,两名留美学生王波明、高西庆联合刘二飞、王巍、李青原、茅桐、王大伟、盛溢等八人向政府提交了《关于促成中国证券市场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政策建议》,此后才有联办的成立,再后就有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
1978年6月邓小平在中南海做出了扩大增派出国留学人员的指示,当年12月首批赴美访问学者抵达美国。
90%以上自费留学,其中不乏花几十万混一张洋文凭,却证明不了任何能力的“镀金”海归
本世纪头十年的出国留学大潮中,体制外自费留学生占到总数90%以上,这一时期出国留学没有选拔标准,甚至连学费和语言的门槛都一降再降,学习优异者可以留学、投机钻营者可以留学、奋发图强者可以留学、家财万贯者也可以留学,于是留学生这个群体也成了三教九流的大杂烩。其中不乏一部分并没有花心思在学习上,而是仰仗父母有钱玩乐享受,花几十万混一张洋文凭,却证明不了任何能力的“镀金”海归。
语言不过关的留学生混迹于中国人圈子,缺乏适应能力表现糟糕
中国青年报记者袁铁成2002年在日本、德国对中国小留学生进行调查和采访后出版《留学与垃圾》一书,描述了众多留学生出国后缺乏社会适应能力,表现糟糕。在另一位留学生王莒宁的讲述中,国外纯开放式的环境让语言不过关的中国留学生更加封闭,只能每天混迹于中国人的圈子,基本上躲避和老师的主动交流,成为课堂上“沉默的大多数”。生活上,不少有钱学生频繁出现在赌场、酒吧、夜总会。平时考试漠不关心,一到考试和写论文就熬通宵、临时抱佛脚或者雇佣“枪手”。
唐骏文凭事件曝光,国外野鸡大学使留学光环褪色。
学历、资质造假屡见不鲜,针对200名中国学生的调查中90%提交虚假推荐信
自2010年中国职业经理人唐骏学历涉嫌造假被媒体公开后,“野鸡大学”的说法被国人熟知。事实上,为出国、为毕业不择手段,买卖学历、代发论文、代为在海外出版论文书籍、夸大成绩等在留学生圈子里屡见不鲜。Zinch China咨询公司为美国多所高校招收中国学生,该公司采访了代理中介和招生顾问以及200多名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90%以上的学生提交了虚假的推荐信;70%的学生由他人代写自己的申请论文;一半的学生提交了伪造的高中成绩单。
2008年10月,法国土伦大学发生了一起暴力袭击事件,一个应将一大笔钱交给中间人的中国学生在校园遭到攻击。警方对该大学行政部门的调查发现,当考生为中国人时,考试过关机率明显提高。几乎100%的中国学生都能拿到硕士文凭,其他国籍的人,包括法国人,获得硕士文凭的比例也只有60%至70%。当年土伦大学中国学生暴增,约有650名,其中100多名新生不会讲法语。4年来,几百位中国学生从企管学院取得文凭,中国学生的注册率越来越高。
英国、澳洲等教育产业化的国家,只要有钱,留学也不是问题。
中介与私立大学合谋,上当受骗的冒牌留学生学历不被认可
不仅留学生主观上有“买学历”的动机,跨境教育机构和私立学校也看中巨大利润,在没有得到国家权威认证机构认证的情况下,授予欺诈性的或毫无价值的学位造就了一批冒牌留学生。教育部自1993年到2010年1月总共发布的47条留学预警中,共有34个涉及到留学教育服务质量的预警公报。2003年法国东部某大学的几百名中国留学生向当地政府和校方提出抗议事件,就是由于该大学只有350名学生的接待能力,但却招了500名中国留学生,他们缺乏生活设施,教学水平也得不到保证。2009年澳大利亚环球教育集团破产,旗下5多私立学校倒闭,约3000多名学生受到影响,其中有中国学生1265名。
30年回国率仅28%,难以立足才回来,在美获得理工类博士的2139名中国学生5年后仍有92%在美国
教育部2009年公布的数据称,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公费、自费等各类出国留学生总数达139.15万人,其中仍留在海外的有近100万人,只有39万人归国,回国率仅为28%。这就意味着,本就良莠不齐的留学生队伍中,多数人可能是在国外难以立足才回来。一个可以佐证的数据来自美国奥克?里奇大学联合会的调查,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获得理工类博士学位后4―5年内仍继续居留美国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留学生的居留比例。2002年在美国获得理工类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共2139名,其中92%到了2007年还留在美国。
留英留美的各种中介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追捧。
名不副实让企业对雇佣留学生态度消极 ,工资要求高、不了解国内环境是回避雇佣海归的两大原因
遭遇就业难的海归有一些共同特点,在海外没有工作经验,并不能发挥相对本土人才的国际化优势,在国内也缺乏工作经验,跟“老外”没有区别,缺乏熟悉本土的竞争力;在国外就读的相对本土大学也并不是很好的学校,专业能力与成绩并不怎么样;能力没有问题,但期望值过高;需要一个适应、过渡的过程。
在国内人才市场上,名不副实的海归已让不少企业在雇佣留学生问题上表现出消极态度。一项关于回避雇用海归留学生的原因调查中,“认为没有必要”的回答占一半以上,“要求的工资偏高”的占39.7%,“熟悉国内环境”的占25.8%。
缺乏竞争力,让海归遭遇就业难,变成了“海待”。
扎堆读商科的海归并非企业最短缺的技术、创新人才,仅有的外语能力不具竞争力
具体而言,目前有57.24%的海归专业为经济管理类,选择工科类专业的总比例为26.31%,其中计算机电子通信类专业最多,而理科类专业所占比例最小,还不足5%。鉴于此,专业过于集中在商科的海归并不是企业最短缺的技术型、创新型人才,甚至在很多企业家看来,不少海归的最大优势仅仅是掌握一门外语,在专业学识上、创业能力上,与国内一些顶尖高校毕业生相比并没有太大竞争力。
没有工作经历的海归占一半以上,但调查显示拥有1年以上工作经历的海归最受企业欢迎
“务实”已经成为用人单位的共识。有公司人力会明确要求海归在国外同行业企业中真正从事过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而不是一些低层次、接触不到企业核心管理理念和技术的辅助性岗位,而这恰恰正是许多海归的软肋。有关留学生调查显示,没有工作经历的海归占比例在一半左右,年龄越小,该年龄阶段中这类比例越大。但在就业市场上,同时拥有2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和1年以上正式工作经历的海归最受国内企业欢迎,其中已经在企业中担任中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的比例超过了9成。
如今外国的月亮并不比中国圆,出国读书也不再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件。当海外留学市场越来越大,把出国留学当成“镀金”而不求“炼金”的投机分子越来越多,成色不足的海归终究会在竞争中原形毕露。
1 (共1页)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海归”越洋工作变“海鸥” 多在高科技领域工作2009年留学:“假留”来袭“野鸡”乱飞(图)
国务院“千人计划” 掀海归回国潮印度也了解中国:8500名印度学生在华学汉语
精英海归的烦恼:留学花了几十万,亏大了美国宣布将放宽留学生签证 赴美留学有望平民化
中国人的留学围城:当“出国热”遭遇“海归潮”加拿大新签证政策出台 引发留学热
海归已死?中国海外留学生安全事件频发 惹祸、炫富是首因
留学热令洋文凭"贬值" 海归单有洋文凭难飞翔(图)外媒聚焦中国留学生群体:失落的留学梦
中国留学生6成海归未满30岁 海鸥成潮流开洋荤捞资本留学富裕化 女留学生生活奢靡(组图)
洋文凭也悲剧了 花费百万留学回国后只拿这个数?聚焦海归回国就业困境:被指难吃苦 还要求高待遇(图)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海归话题: 留学生话题: 留学话题: 中国话题: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