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s 发帖数: 70028 | 1 杨澜新作《一问一世界》披露采访内幕:
让克林顿开口说莱温斯基
1996年,走出青涩时代的杨澜完成了她的处女作《凭海临风》,15年后,作为入行20年的回顾,杨澜在新书《一问一世界》中,亲自讲述她从1990年到2010年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与电视偶然结缘、离开央视、出国留学、创办阳光卫视的失败与艰辛、十年《杨澜访谈录》的台前幕后、担任申奥形象大使等,以及她眼中的传媒江湖。书中还透露了她与基辛格、克林顿、布莱尔、老布什、希拉里、李光耀、韦尔奇等高端人物的交往秘辛。
作为访谈节目的主持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断地提问。但是提问难免会问及令对方尴尬的问题,比如说,她采访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前,导演和制片人都说,杨小姐你一定要问问他莱温斯基的事情。杨澜感到这让她有些为难,即使是一位离任的总统也应得到尊重,怎么去问人家这种难堪的问题?为了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杨澜做足了功课。
了解到克林顿离任以后建立了克林顿图书馆,并在图书馆里设立展厅,展示了莱温斯基事件始末。于是,杨澜就大胆地问克林顿:“通常总统们在自己的图书馆里都会布置那些让自己感到非常骄傲的历史,您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一个展示呢?”克林顿不愧是有涵养的政治家,他直面这个问题,谈及他意在告诉后人美国党派之争的恶性发展。杨澜又问道:“您在自传里说过,在莱温斯基事件初期您一直是过着双重生活,什么时候您才从这种痛苦中解脱的呢?” 这时,克林顿毫不回避地说:“因为我从小生活在一个父母离异、充满暴力的家庭里,我觉得别人不会理解我,我只有自己来处理自己的痛苦和麻烦,所以我一开始拒绝任何人进入我的空间。但是我最终决定把真相告诉我的妻子,我突然觉得我的痛苦解脱了,可以面对任何人了。”
学会沉默:王光美举动让人动容
常有人问杨澜,在采访过的人物当中,谁留下的印象最深?她的回答是:王光美。2001年当杨澜走进王光美北京的家中时,不知该如何称呼她,而此时王光美亲切地说:“你叫我光美吧,大家都这么叫我。”采访前,王光美先打开衣柜,让杨澜帮她找一件合适上镜的衣服。“衣柜中不过十来件当季的衣服,我们都看中了一件天蓝色的毛衣。她忽然想起了什么,找出一条蓝白相间的纱巾,在脖子上一围,问我是否好看。她有着极好的品位,这恐怕与她的出身教养有关。”
在“十年浩劫”中,王光美受到了百般羞辱。访谈中,杨澜在想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她始终和自己的丈夫站在一起?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勇气和感情?这之后12年的牢狱生活,每一天只能够看到窗户,根据阳光的角度才知道晨昏昼夜。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苦痛?思绪中,杨澜没有提问,而是选择了沉默。这时,王光美的哥哥王光英正巧来访,他先是静静地坐在一旁的沙发上听着,渐渐地激动了起来,忍不住说:“光美对少奇,那真是无怨无悔啊!”继而泣不成声。光美忙起身走到他身后,抱着他的头轻声说:“别激动,别激动,我都不哭了。你沾我的光也够戗。要不我给你拿一片药吃?”这一幕,让现场所有的人动容。
转变观念:崔琦宁愿自己是农民
在做《杰出华人系列》采访时,当时不过27岁的杨澜采访的内容不过就是一个个成功者的故事。1999年当遇见华裔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崔琦先生时,她的观念发生了转变。杨澜说,没想到这位成功者在她面前毫无喜形于色的神情,甚至还有一点害羞。
崔琦先生告诉杨澜,自己出生在河南宝丰县,乳名叫“驴娃儿”,直到10岁也没有出过村子,每天帮父亲做农活养猪放羊。小崔琦舍不得离开家,母亲就安慰他,下次麦收时就可以回家了。然后给他做了几个馍装在小包袱里,经人介绍去香港读书。从此他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家乡,也再没能见到自己的父母。听到这里,杨澜问崔琦,“如果当年母亲没有坚持把他送出来读书,今天将会怎样?我期待的回答是,知识改变命运等等。但是他却说,‘其实我宁愿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民。如果我还留在农村,留在父母身边,他们就有了依靠。”杨澜听了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诺贝尔奖也好,科学成就也好,社会承认也好,都不足以弥补他的失去和永远的心痛。“如果我做节目还停留在讲述人们的所谓成功故事的话,我们也失去了对人性更深层的了解和体会,最终归于浅薄。”
杨澜精彩语录
1、当一个人决定离开床的舒适,去石头上睡觉时,他就已经摆脱了某种惰性,而带来许多种可能。有一天,顽石上也会留下他的温度。
2、生命有无数的可能性,你的梦想还在沉睡。为什么不把它唤醒?
3、我欣赏一种观点:判断一份感情品质的最好方法,就是看情感中的两个人,是否都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 h******e 发帖数: 590 | | T*****Y 发帖数: 373 | 3 此女越来越八婆了
搞什么天下女人聊八卦
那个母鸭嗓
不如早去幕后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