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s 发帖数: 70028 | 1 刘源,1951年生于北京,湖南宁乡人。1977年进入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学习。
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河南新乡县七里营公社副主任、副县长、县长。
1985年任郑州市副市长。1988年任河南省副省长。1992年任武警部队水电指挥部
第二政委兼副主任。1998年任武警总部副政委。2003年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任副政委。1992年被授予少将警衔,2000年晋升中将警衔。2003年改为解放军中将军衔。2005年任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委至今,2009年晋升上将军衔。
没当过一天兵的刘源晋升为上将,令网上议论纷纷,甚至有评论称,只因他是刘少奇的儿子,才得以晋升。据观察家预测,中共十八大召开时,62岁的刘源是总政治部主任人选之一。
2009年7月20日,胡锦涛晋升三名上将,其中,最受瞩目和最惹争议的,是军事科学院政委刘源。
从被推上副省长的高位,到调职武装警察部队水电指挥部政委,一入伍就当将军,改革开放以来也没几个。因此刘源仕途之顺一直颇遭微词。刘源对自己的家庭背景并不迴避。他在接受中国大陆的《财经》杂志採访时表示,不管这个家庭带来的是挫折还是机会,都不是自己能够选择的,只能以平常心待之,把挫折变为动力,使机会用来“为公”,如是而已。
1992年,刘源接到中央命令,出任武装警察部队水电指挥部政委。刘源在《纪念杨尚昆》一文中提到,“1991年,杨爸爸主动对我说,小平叔叔几次讲过军队与地方的干部要互相交流。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什麽。不久,中央调我到武警水电部队。”
不过有传闻说,他离开河南是因为“男女关系”出了问题。有人在网上似褒实贬、耸人听闻地爆料说:
【刘源还是不错的,绝对是一位民意选出来的副省长,他在郑州的工作有目共睹,河南以前很多大项目都是他跑来的,至少很多郑州人对他评价还不错。他的确是因为男女作风问题迫不得已离开河南,但是这绝对是他的河南政治对手煽动起来的,他当时是副省长,投怀送抱的人太多了,在中国这算什麽问题?可为何全河南人民都知道这些事?甚至连一些细节都成了街头巷尾的话题。以一般政治常识,不可能不保护干部。郑州人都知道原因就是河南人依靠这种打击异己手段赶走了他,现在很多郑州人说起刘源也很后悔,因为从此以后河南的大项目越来越少了……刘源绝对不是草包,这点在他当郑州市副市长时就显现出来了!不然郑州人绝对不可能高票让他当副省长!(还有种说法,这些大项目现在活著的几乎没有,也造成了大量的失业人群,造成了国资的巨大损失。)】
网上有好事者佐证说,在当水电部队政委时,刘政委的“寡人之疾”在驻地湖北宜昌人所共知。
不过这些说法曾被在刘源身边同事过的人驳斥过:
【刘源人很不错,从工作能力和人品上来说,都很优秀。无论对河南来的领导、或河南企业领导要求题字他一概满足人家,对河南有感情。对部队官兵很爱护,一个广东潮州的转业干部想回潮州安置,他给潮州市委书记和市长写信推荐,给武警水电部队乃至武警部队办了不少好事,难道我们因为他出身特殊就另眼相看吗?虽是革命家后代,但这位领导还是很务实的,是一位好领导。
在武警部队工作时期的刘源很有乃父之风,工作能力强就不用说了,但也可能是出身的原因,在谦虚和团结这两方面都有人颇有微词。尤其是任副政委期间,和政治部主任的不团结是总部尽人皆知的事情。这也是他们两个后来双双调离的直接原因。至于说对武警文工团很关心?是应该的,首先他本人就很喜欢文艺,尤其爱好摄影。其次,他就是主管这方面工作的,他能不关心吗?但其他的传言都不可信! 刘与现任妻子有个儿子,但很可惜是智障,药物性的,这一点非常值得同情。】
不过,有分析认为,从以往任职经历看,刘源任职基本上都是副职:公社副主任、副县长、副市长、副省长、第二政委兼副主任、武警部队副政委、总后勤部副政委。所任县长,为中小等级的新乡县;虽然升任正大军区级主官,但不是大军区或军兵种的主官,只是地位作用都不明显的院校主管。可见,刘源虽然是从基层一步一步干上来的,但能力水平从其所任职务就可看出。
刘源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北京中南海度过的。在他生命的头16年裡,绝大多数回忆都是美好的。
刘源从小就向往当兵。13岁那年暑假,刘源如愿以偿,进入中南海警卫部队当了一名列兵。以后连续三年的暑假,他都在部队中度过,由列兵晋升为上等兵,还获得了“特等射手”和“五好战士”的光荣称号。
1966年“文革”刚开始那年,15岁的刘源还被选进国旗护卫队,参加国庆阅兵仪式。当他把这些成绩说给父亲刘少奇听时,父亲由衷地高兴。
好景不长,1967年8月,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百万人的大会,中南海内,同时分别批斗刘、邓、陶。刘源兄妹也被押往现场,就连六岁的小妹妹也未能幸免。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野蛮批斗中,场面非常狂暴,拳打脚踢,父亲和母亲受尽凌辱和摧残,被打得鼻青脸肿,父亲的鞋也被踩掉了一隻,脚上只穿著袜子。
刘源回忆:批斗会到高潮的时候,会场一片混乱,他的父母本来相距四五米,当时越打越近,在相距一米的时候,母亲突然一挣,向父亲扑了过去,抓住了父亲的手,父亲也抓住了母亲的手——这一次,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是生离死别了,他们在握手诀别……
刘少奇被隔离后的一段时候,只有刘源一个人能接近他,负责给他端饭、洗毛巾、送药。就算这样,父子俩也只能在吃饭时间见一面,而且被规定不能接触、不能说话。
有一天,刘少奇差不多吃完饭了,刘源正在餐厅外洗毛巾,刘少奇突然问刘源:“你妈妈在哪裡?”因为两人之间不允许说话,刘源当时特别紧张,回答说:“妈妈就在后面,就住在后面,你放心,她挺好。”然后,刘源又小声说:“他们不让我和你说话……”
刘少奇听后,就站在原地,愣了大概有一分钟。或许他还想问什麽,但刘源当时特别紧张,脸特别红,刘少奇看看他,就那麽转身走了。
那是刘源和父亲最后一次说话——就因为那麽一句话,第二天,刘源的担心变成了现实:他被告知,不能再给父亲送饭,不能再见父亲了。
1967年9月13日,刘源和刘平平、刘亭亭两姊妹,连同简单的行李卷,被抛上一辆卡车,赶出了中南海。
从此,刘源的心也慢慢变冷了。他什麽都无所谓,什麽都不在乎,就连把他戴上手铐,投入监狱也没有一丝恐惧,甚至在裡面还闹了两天绝食……
1968年,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刘源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接过了学校给办理的迁移证,麻木地踏上了西行的列车。就这样,他到了山西省山阴县白坊村,开始了七年的农村劳作生活。
1972年,刘源他们给毛主席写信,希望见爸爸妈妈。当年8月16日、17日,中央专案组传达了毛主席的两条批示:父亲已死,可以见见妈妈。
1975年秋,在周恩来的过问下,刘源作为最后一名北京知识青年离开了白坊村。回到北京后,被安排到北京起重机厂当了一名铆工。
在北京起重机器厂,刘源默默无闻地当了两年工人。刚进厂不久又适逢“四五”天安门事件,刘源自然又成了清查的重要对象,工人们心照不宣地把他保护起来。
1977年7月,邓小平复出,主抓科技和教育工作。恢复高考的消息裹挟著人们的兴奋和期待在民间迅速流传。或许还有机会,刘源想。但刘源在报名时却因“不符合条件”被拒绝了。随后,刘源就给邓小平写了封信。
“我管他叫小平叔叔,开头就自报家门,说我是刘少奇的儿子刘源。我这几年从农村又到工厂,听说您恢复工作抓高考,很高兴,大家都很振奋。我想考大学,现在厂子裡不让考,如果因为我父母的原因、我的出身不让我考,我很不服气,何况你这个招生简章并没有这麽讲。让我考我考不上,是我自己的事情,谁也不怨。……”刘源回忆说。
十馀天后,来了回音。刘源和九个情况相近的工友,全部被放行。报考的时候,刘源填了政审表。父亲一栏,填“刘少奇”,母亲一栏,填“王光美”,本人成份一栏,填“战士、学生、农民”,“现在是工人”。籍贯、政治面貌、社会关系等等,一概填了一个“众所周知”。
后来,刘源考上了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刘源在大学一年级领到的历史教材,扉页上还印著“打倒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老师讲课,也会在批林彪、批“四人帮”的时候,批一下刘少奇。这种时候,低调的、规矩的大学生刘源,最通常的反应,是“不反应”。 | j***e 发帖数: 2428 | 2 狗屁不通
先说:没当过一天兵的刘源晋升为上将
然后:13岁那年暑假,刘源如愿以偿,进入中南海警卫部队当了一名列兵 | x******e 发帖数: 193 | 3 这个说此人载在男女关系上基本上是事实。把他从河南副省长的位置上调动到武警总政
委是给他个纪律更严厉的地方。
楼主说他的男女关系是由于河南地方官僚整他而暴他的料也太冤枉河南人了。这个人,
说实在的,在河南混是充分的结合了其高干子弟的特权和父辈受冤之后对社会的报复。
他在街上看上了那个女子,这个女人肯定得被其侮辱。他在街上直接拉人,街头巷尾老
百姓都看到了,这还需要别人暴料他生活不检点吗?
如果说郑州人开始说他好,想念他,这都是现在权利之上,金钱至上的社会生态的结果
吧?如果能够给河南带来发展和权力,街上女子失身于他又何妨?
河南人有其基本道德底线。此人太超过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