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s 发帖数: 70028 | 1 “歼20”可执行多种作战任务 CFP供图
1月11日,国产第四代战机歼20首次试飞
1月11日,国产第四代战机歼20首次试飞
中、美、俄现有的四种“隐身战斗机”
1月11日中午12时50分至13时11分,中国研制的隐身战机“歼20”在成都首飞,国内外舆论纷纷聚焦于此。
“歼20”因深灰色的机体,又是被称为我国研发的“第四代”战斗机,很多国内军迷取谐音将其昵称为“黑丝带”。
关于这架神秘的战机的技术性能,网络和各种其他媒体都有过或深或浅、或虚或实的描述和评论(本报昨日的博闻周刊亦有报道),但围绕这架战机背后的深层话题,却或多或少地牵扯着东西方两个大国的战略神经———中国国防部表示:试飞活动不针对任何国家,也不针对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华,是一次正常的工作安排。
“黑丝带”与F22的比较,是技术层面的对弈;中国与美国的战略博弈,或许才是这轮比拼的关键所在。
飞机为啥要隐身?
要克制隐形飞机,最好的办法是自己也有隐形飞机
以前美国人有原子弹,二战中用了两次之后,动不动以此耀武扬威。在“当了裤子也要搞原子弹”的精神鼓励下,中国也有了原子弹,随后还有了战略导弹和核潜艇,“核讹诈”对中国便很难再有效果。
不玩核竞赛之后,美国又搞出了新花样———F117、B2、F22、F35这样的“隐形飞机”,效果不亚于当年的核弹:别国苦心经营几十年的防空体系仿佛一下子被“扒光了”,变得形同虚设。尽管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打下来一架F117,但很长时间以来,大家还是对F22“谈之色变”。
如今,中国有了“歼20”,有海外评论称,从战略角度看,“歼20”有可能淘汰美国及其环太平洋地区盟友所部署并运行的几乎所有综合防空基础设施和体系,这种方式与F117、B2和F22对传统防空系统的颠覆性冲击如出一辙。
“超强隐身能力、超强机动能力、超视距探测攻击,超音速巡航”———这是隐身战机“四个S”的设计标准,与多年前的核弹一样,它对敌对阵营的防御体系产生的实际威慑力,以及进而具备的战略威慑力,是为何“飞机要隐身”的真正原因。有句话叫“最好的反坦克武器就是坦克”,要克制隐形飞机,最好的办法是自己也有隐形飞机。这就如同要打破“核讹诈”,最有效的途径是拥有自己的原子弹。
黑丝带堪比猛禽?
“歼20”不是“中国版F22”,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没有改变
本月初,“歼20”战斗机的照片和视频就在网上流传,各种消息争相猜测“中国隐身战机”是否真的已经诞生。1月5日,央视播出相关专题节目针对其性能、研发时间与对美方的影响,进行了广泛讨论。这被看作是对“歼20”存在的肯定。
在试飞之前,有西方媒体报道称:“歼20”照片的“外泄”,意在警告美国:中国有能力打破东亚地区的军力平衡,将使美军在西太平洋无法再像从前那样肆无忌惮,在干预台海、接近中国海岸线甚至介入南海问题等方面,美国将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1月11日,“歼20”经历了首次升空飞行测试,清晰的照片和录像随后曝光。这次首飞恰逢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华的第二天,有评论认为:盖茨很巧合地感受到了“中国力量”。
为什么中国研制的战斗机试飞,话题会如此紧密地与美国联系在一起?因为美国是唯一一个将隐身战机装备部队并多次用于实战的国家。“歼20”与F22的比较,实际上是关注中美之间是否因此在战略博弈中缩小差距。
那么,“歼20”和外号“猛禽”的F22,能比吗?
美国国际战略评估中心首席中国军事专家费希尔近日发表的一番言论,对美国及其西方盟友震动很大。他指出,“歼20”原型机在未来5年内将可能成为 F22 的真正对手。有媒体认为,费希尔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中国也许在研制新一代战机中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甚至有些硬件还不够完善,但“歼20”的首飞明显对美国的空中霸主地位产生了冲击。有人预计,美国国会或许会重启F22生产线,以增强应对“中国威胁”的能力,尽管每架F22的成本高达2亿多美元。
然而,“歼20”终究不是“中国版F22”。作为世界上第一款投入服役的第四代战斗机,F22在航空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当代是极为先进的,而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也难以超越。知名军评家魏远峰受访时指出,“歼20”在诸多方面并无显著超越F22:超机动能力“歼20”至多与F22相当;隐形能力方面,“歼20”还可能稍逊于F22。
此外,外界普遍猜测“歼20”还仅仅处于试验阶段,真正投入使用并非指日可待。军事专家宋晓军也说:“‘歼20’原型机的出现,政治意义要远远大于军事意义。我们的和平发展战略并没有改变,我们军事力量的增长必定要与我们的经济增长相匹配。”
是谁在面临威胁?
“歼20”强大不在其技术,威慑力才是美国最不愿看到的
“黑丝带”技术上没有全面超越“猛禽”,又处在襁褓之中,它的露面为何让美欧舆论一片惊呼、甚至刺激了“中国威胁论”的抬头?
宋晓军本月4日曾对记者说,“歼20”原型机的出现,注定要让世界吓一跳。虽然美俄都号称拥有隐身战机,但美国的F22造价高昂,已经因为资金问题造不动了,而且它的原型机是上世纪70年代论证的,很多技术都老化了。俄罗斯虽然在几十年前研制出过隐身机的原型机,也面临同样的技术老化和资金缺乏问题。现在中国突然独立制造出“歼20”,这意味着中国一下子进入世界航空的第一梯队。
《航空知识》副主编王亚男也对记者说,美国制造“中国军力威胁”不是在“歼20”出现后才开始的。“歼20”亮相的最大的意义在于削弱了美国在亚太地区对中国的“技术压迫”。
最不愿意看到中国“歼20”试飞的,可能是美国军方。因为美国现在正在全力打造“亚洲北约”,美军也在亚太大量部署F22,以期对中国形成强大的空中优势。“歼20”可能在技术上还难以达到F22的水准,但绝对会让美军的优势打个折扣,甚至打破现有的战略格局。
中国目前的军事力量还不足以对美国构成威胁,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让美国及西方世界感到紧张的是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速度。美国原先预测中国隐形战斗机要到2020年才会出现,结果是提前了10年。“歼20”强大的地方不在其技术,而在于其充满神秘感,这种神秘感就是威慑力,这才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
黑丝带再强 也还有软肋
外型很“潮”,控制技术更是亮点;心脏很“嫩”,仅能供其上天试飞
鸭翼———不仅是“酷”
鸭翼,就是“歼20”机身前部、座舱两侧的“小翅膀”。
世界上很多飞机都有鸭翼,像欧洲的“阵风”,法国的“台风”、“幻影2000”,瑞典的“鹰狮”等。鸭翼可以提高战斗机的机动能力,还能产生一种额外升力,可以提高载弹量、缩短起飞距离。但鸭翼有个缺点———会让飞机更难控制。鸭翼面积越大、可转动的角度越大,飞机就越不稳定,所以鸭翼一般很小或是固定的。
但我国“歼10”战机的鸭翼不仅面积大,还是“全动”的,可以转到垂直方向,这是一种很大的突破。而“歼20”则更进一步,不仅鸭翼面积更大,且带有起上反。跟鸭翼类似,“歼20”大面积垂直尾翼也是“全动”,甚至可以“差动”:一边向左翩,一边向右转。
这样的战机虽然可以做出各种匪夷所思的动作,但如果都靠人来操纵飞行,是不现实的,这要求“歼20”的飞行控制系统必须达到很高的水平。“歼 20”的气动布局使第三代战斗机中普遍采用的“电传”操纵方式已不能满足需要,必须使用“数字传输”的电传操纵系统,这就如同把模拟电视升级成数字电视。飞行员想做什么动作,告诉电脑,由电脑迅速解算出在当前的飞行状态下需要哪些气动舵面做什么样的偏转,这样战斗机飞起来才“给力”。
“歼20”的气动外形,首先让人们发现:我国在战斗机飞行控制领域有了长足的进步。
隐身———人有我有
隐身飞机主要是雷达隐身和红外隐身,前者尤其重要。
雷达是靠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来工作的,要想实现对雷达“隐身”,就必须降低反射信号的强度,在“隐身飞机”的设计中主要靠两条途径去实现——— 首先是尽量优化机身上最容易反射雷达信号的结构,其次是尽量把无法消除的反射信号“折射”到雷达收不到的方向去。现有的隐身战斗机外形都特别简洁,几乎没有突出结构和外部部件,就是源于这样的设计思想,甚至还需要把暴露在外面的外挂武器都弄到机身内去,就是“内置弹舱”,这样,雷达反射信号就大大减弱了。
隐身性能的另一重点是对发动机进气道的“遮盖”,因为发动机叶片是一个巨大的雷达信号反射源。通常的办法是S形进气道设计———把进气道“扭弯”,从前面看是看不到叶片的。“歼20”的进气道不仅是“S”形,还结合了DSI———进气道前部有一个“鼓包”,它不仅可以优化进气质量、减轻飞机重量,也可以部分挡住发动机叶片的雷达信号。除此之外,为了提高隐身性能,“歼20”所有舱门的边缘都是“锯齿状”、挡风玻璃上还会镀金、大量采用复合材料来吸收耗散雷达波……别人能做的,中国人也全都想到并做到了。
动力———不大给力
战斗机要想成功突破敌方防控网络,除了具备“隐身”能力,还有一个必备条件———速度。能否实现超音速巡航因此也成为“歼20”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
目前,很多战斗机都能超音速飞行,但都不“持久”,往往是靠发动机在加力状态下的“爆发力”来维持,用“爆发力”长时间巡航,发动机扛不住,油耗更是吓人。能够为超音速巡航提供可靠动力,是隐身战斗机研发中的关键。但我国航空动力的研制基础并不扎实,“歼20”暂时用的也是过渡型号发动机,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能使“歼20”形成战斗力的发动机最大推力至少要有15吨,现在我国的“太行”和进口的AL31发动机推力都只有12吨左右,只能让“歼20”飞起来,进行一些基本的测试。按照“歼20”目前的发展进度,最快六年就可以定型,那时,装配的就应该是新发动机了。
黑丝带有何能耐?可执行六大任务———
远程/持续拦截:有能力封锁进入第二岛链的空中路径,攻击来袭敌机及其护航战机。
远程空战和护航:有能力在敌空中防御网中打开缺口,并为己方空中加油作业提供支持。
战区攻击:其隐身性能使其具备攻击各种地面水面目标的能力,兼具战略轰炸和战术攻击的作用。
远程战区监视:有能力执行各种情报的收集和侦察任务。
电子攻击:利用机上携带的干扰设备,对敌雷达和通讯系统实施压制。
反卫星平台:有能力运载并发射反卫星导弹。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