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eadline版 - 大堵车再次引发中国“迁都”争论
相关主题
中国“迁都”传言30年:北京从来不是最佳选择(图)美国“门户开放”:中国留学生引发国际争夺战(图)
男子卖了旧房买不了新房 无“家”可归欧洲议会出现1岁“议员” 政见和妈妈一致(图)
首都变成“首堵” 北京交通2015年前好不了(图)法国高铁在法德边境附近出轨 致10死32伤
东京被评治堵最成功城市 1万公务员10辆车圣诞节期间全球多国加强安保 美呼吁民众保持警觉
东京成治堵最成功城市 万名公务员仅10辆公车(图)“迁都口水仗”再次被打响 专家:纯属八卦
中国副外长傅莹:欧洲的误解和指责让中国人失望委员建议迁都南阳襄阳盆地 专家:迁都属八卦
场面很温馨:女议员抱刚满月女儿参加欧洲议会(图)全球25座超级大城市排名:东京居第一位 广州第二
法国一列车晚点13小时 经历司机迟到等系列不幸日本拟将大阪建成“副首都” 危机时替代东京(图)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迁都话题: 首都话题: 北京话题: 沈晗耀话题: 经济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c***s
发帖数: 70028
1
学者沈晗耀最新提出:新首都应选在湖南岳阳或河南信阳
反对者认为,关键是给北京减负,如果首都功能不变,新首都也必然成为“首堵”
12月13日,上海学者沈晗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解决北京集中爆发的城市病,迁都是最好的选择,并提出未来的新首都应选在湖南岳阳或河南信阳。有人将其表述称之为“迁都治堵”,认为不论将首都迁往何处,都会是再造一个“北京城”,对于治堵本身并非治本的良药。
12月15日,沈晗耀告诉《郑州晚报》记者,媒体“曲解”了他迁都的本意,他的设想是在中部与西部、南方和北方连接处的枢纽地区建设“新首都”,培育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政策拉力”,以此根本改变中国生产力分布失衡的状况。治疗北京日益严重的城市病,只是迁都后的一个“副作用”。
迁都之说源于1980年,此后将近30年,每一次环境事件都会引发民间对于迁都的猜想。
但,这一切也仅限于民间。
大堵车再次引发“迁都”争论
每一次环境事件都会引发民间对于迁都的猜想
此次“迁都”的导火索是9月17日北京的“惊天大堵”。
当日,北京一场细雨,长安街东西双向堵车,继而蔓延至143条路段严重堵车,北京市交管局路况实时显示图几乎通盘红色。
当晚,央视《新闻1+1》,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以“令人崩溃”,“睹不忍惨”的字眼来形容,称其可以在北京堵车史上记下一笔。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理事陈宝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北京“首堵”已成常态,不“迁都”已经很难改变城市的路况。
民间关于“迁都”的猜想再次被点燃,直至12月13日,上海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沈晗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番言论,“迁都”被推向了一个高潮。
这是他第一次公开谈论“迁都”话题,他认为要想解决北京近期集中爆发的城市病,迁都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沈晗耀说,他所认为的新都选址,不应该是一个已经成型的大中型城市,而是再造一个新城。
与大多数建议者一样,沈晗耀将“新都”的选址定在了中原地区或长江流域,较好的两个迁都地址是:一个是湖南岳阳,一个是河南信阳。“距离武汉二三百公里的地方都是最佳的选择。”
他的理由是,这些地方水资源充沛、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更重要的理由是,迁都能够带动中西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重心的转移。
但他这个更重要的理由并没有被人们所关注,更多的人只是关注他的“迁都”论,并戏谑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迁都治堵”。
全国多地掀起民间“选都”热
民间关于“新首都”的构想大部分选择是中原地区或者长江流域
最早提出“迁都”的是学者汪平先生。
1980年初,首都经贸大学教授汪平上书,提出了将首都迁出北京的问题,从此,北京迁都的序幕拉开,呼声不绝于耳。1986年,学者又提出北京面临迁都的威胁,一度引起极大的震动。
2006年,凶猛来袭的沙尘暴将“迁都”的提议推向高潮。
当年3月,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的479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要求将首都迁出北京。
此后,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在网上发出酝酿已久的迁都建议书:“中国北方的生态环境已经濒临崩溃。我们呼吁:把政治首都迁出北京,迁到中原或南方。” 并上书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建议分都、迁都和修改宪法。
次年11月,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文,认为中国应认真考虑迁都,梅说,“如果北京继续充当首都,不仅对整个国家发展构成了额外的负担,城市自身也走入了死胡同。”
2008年2月,民间学者秦法展和胡星斗合作撰写了长文《中国迁都动议》,提出“一国三都”构想,即选择佳地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行政首都,而上海作为国家经济首都,北京则只留文化职能,作为文化科技首都。
民间关于“新都”的构想大部分选择是中原地区或者长江流域。最为民间所青睐的是“中原地区”,《中国迁都报告》一书中说,应该把首都迁往河南南阳。
作为民间“迁都”的另一个热门省份,陕西民间从未停止过努力。陕西师大一位副校长曾撰文建议将首都迁到宝鸡。而陕西省社科院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胡义成则认为至少应当将西安设成“陪都”。
民间迁都的构想一度被激发到了最高潮,全国各地也掀起了民间“选都”热。
有人根据人口、城市规模、经济总量等指标,列出了中国迁都地成都、重庆、西安、武汉、汉中等五大候选城市名单,甚至连南边的广州和海口等城市的民众也加入了这场硝烟四起的口水仗。
迁都构想的“本意”
“迁都”有助于打破目前中国经济的“东强西弱”的格局
沈晗耀告诉记者,“迁都治堵”并非其本意,原意是“迁都”可以打破目前中国经济的“东强西弱”的格局。
他告诉记者,2007年左右,他们做一个关于中国经济转型的调查,发现东部地区已经过度就业,过度开发,认为中国经济的重心应该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
当时提出了“迁都”的说法,但是仅限于研究领域,并未对外公开。
他说,近些年来,中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态势是:地区之间差距越来越大,内地与沿海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在加剧。
一个公开数据显示:现在东部地带以占全国13.4%的面积、41.15%的人口,占有超过60%的GDP,而西部则以23.11%的人口、56.9%的面积占有14%的GDP,而且北方和南方在社会经济领域出现的差距近年也有拉大的趋势。
2000年和2004年,中央政府启动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千方百计致力于缩小这种差异,但从自然地理环境、区位、历史惯性、经济基础和体制上看,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赶上东部快速发展的步伐。
沈晗耀说,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另辟蹊径,设想在中部与西部、南方和北方连接处的枢纽地区建设“新都”,培育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政策拉力”,以此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生产力分布严重失衡的状况,推动全国范围内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重组,实现全国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
“迁都后,像北京和上海以及东部过度开发的城市,可以实施退楼还林,逐步提高居住者的生活品质。”沈晗耀说。
随着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转移,北京将保留一大批专业素质高的人群,形成浓厚的人文气息,使得北京更适合作为中国文化科技的代表性城市。
迁都并非当务之急
如果首都功能不变,首都就必然成为“首堵”,迁到哪里都不过是让一座美丽的城市变成又一个“北京”
按照沈晗耀的建议,迁都可以遵循3年规划,6年建设,10年出成效,20年初具规模。
“迁都”建议在民间也并非一边倒,也有诸多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一个比较集中的理由是:“迁都”是一项重大决策,应该慎之又慎,否则影响国家的政治基础,也影响社会稳定。从国家发展和军事战略看,北京背依大山,前控平原、海洋,符合定都的规律,虽然北京现在遇到一些发展难题,但这些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
对于目前北京承载过重的职能,对策应是分散北京的城市功能,而不是简单“迁都”。“迁都”并非当务之急。
一位自称“老北京”的网友说,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北京仍然是个物产丰富、水源充沛、交通便捷,人们安居乐业的城市。
北京之所以从一个物产丰富、自然资源富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变成今天资源严重匮乏的“问题城市”,根源在于,首都所承担的功能“五脏俱全”,既是政治中心,又是文化中心,还是经济中心,建国初期还是重要的工业基地。
他认为,如果能给首都减负,北京仍然可以继续充任首都,如果首都功能不变,首都就必然成为“首堵”,迁到哪里都不过是让一座美丽的城市变成又一个“北京”。
网络上,关于迁都引发的争议,依旧在热议,甚至已有“热心人士”开始讨论新首都如何命名。
有人说,中国已有北京、南京、东京和西京,唯独没有“中京”,新首都可以定名“中京”。也有人说,可以采用一个能够影响世界、被世界公认的文化名人或思想做名,比如“孔子城”、“墨子城”……
但现实是,自1980年,迁都之说风起,直至今日,每一次环境事件都会引发民间对于迁都的猜想和讨论,不过,也仅仅限于民间。
k*********g
发帖数: 791
2
早该签了,迁到一个京广线上的水资源比较丰富,灾害比较少的,中等城市。在黄海游
玩的美军航母,一炮就能打到北京,据说1小时就能攻进北京。
k*********g
发帖数: 791
3
满清的时候北京 被攻破无数遍,居然还算 安全。
k*********g
发帖数: 791
4
在中国地理教学中,已经提及了关于首都南迁的内容,既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已经出现
了许多不相适应的弊端:
1 人口和工业过多,污染严重;
2 偏离全国经济文化人口重心;
3 过于临近北部边界和沿海,军事防御不利;
4 水资源匮乏;沙尘暴、地震等自然灾害严重;
5 甚至还有人说北京作为清王朝都城太久,八旗官僚风气,守旧风气浓重等等。
k*********g
发帖数: 791
5
豫鄂两省交界处的南阳襄樊盆地—我们可在此称之为南襄盆地—是一处建立首都的最理
想位置。为什么如此呢?首都选址是个很重要、很特殊的问题,要考虑到政治、经济、
军事、历史,文化,自然等等很多因素。 > > 北京的缺点前已说明,而徐州不但正处
黄河故道,极易受淹,其临海的位置和平原地形亦极易受到攻击,自然最不合适;武汉
地处三峡大坝下游,也有同样危险;至于郑州,如果定此为都还不如邻近的著名古都洛
阳,这样更具历史意义,但其二者之共同不足,既是位置偏北,而且东面平原毫无屏障
极易受攻击,这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早已证明。
k*********g
发帖数: 791
6
下面就是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那篇帖子:
中国如果迁都应该首选南阳?
南襄盆地及汉水流域——中国建都的最佳位置
在中国地理教学中,已经提及了关于首都南迁的内容,既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已经出现
了许多不相适应的弊端:人口和工业过多,污染严重;偏离全国经济文化人口重心;过
于临近北部边界和沿海,军事防御不利;水资源匮乏;沙尘暴、地震等自然灾害严重;
甚至还有人说北京作为清王朝都城太久,八旗官僚风气,守旧风气浓重等等。
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把首都迁往另一处地方呢?关于迁都,世界各国多有先例:巴西,
德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哈萨克斯坦是几个典型例子;另外,阿根廷也计划迁都别
德马,日本也在考虑同样问题。我国很多知名学者,包括原社会科学院院士钱佳燮教授
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建议:武汉,徐州,郑州既为其中主要几种方案。
但本人认为,以上选择均有所缺陷,而豫鄂两省交界处的南阳襄樊盆地—我们可在此称
之为南襄盆地—是一处建立首都的最理想位置。为什么如此呢?首都选址是个很重要、
很特殊的问题,要考虑到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化,自然等等很多因素。 > >
北京的缺点前已说明,而徐州不但正处黄河故道,极易受淹,其临海的位置和平原地形
亦极易受到攻击,自然最不合适;武汉地处三峡大坝下游,也有同样危险;至于郑州,
如果定此为都还不如邻近的著名古都洛阳,这样更具历史意义,但其二者之共同不足,
既是位置偏北,而且东面平原毫无屏障极易受攻击,这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早已证明。
在阐明定都南襄盆地的理由之前,先勾画一下这个首都的轮廓。我们可将其命名为中京
,亦称汉京(广州为南京,现北京名称不变,乌鲁木齐可为西京),整个首都行政区实
际包括东、西两部分:东部为主要都市区,既以南襄盆地为主体的襄樊、南阳二市,面
积约3万平方千米,地形平坦;西部为秦巴山区及汉水谷地,包括陕南的汉中、安康、
商洛三地和湖北的十堰,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总共13万平方千米,地跨鄂、豫、陕三
省六地市,基本都在汉水流域,重整设立中京特区。
下面说明一下这处首都的优越之处:
一、 政治上有利于全国团结统一。
这是一个国家的首都位置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迁都的位置大致在
国内几大民族的结合部。中国虽然汉族占了绝大多数人口,但也有些因素不利于国家的
巩固统一:台湾至今未归,自马关条约签订至今108年中只有四年曾与大陆统一,离心
倾向日趋增长;西藏、新疆分裂势力始终未曾停歇活动;还有,以广东为代表的各方言
区普通话推广工作一直不好,甚至总以自身的“独特文化”为骄傲,虽然不能否定地方
文化,但如果有外势力干涉,显然潜伏着分裂危险。汉京正处于全国南方和北方、东部
和西部两条分界线的结合点,同时也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以及北方普通话区和南方
各方言区的大致分界线。以此为中心,可将全国分成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大区域
,包括新疆、西藏、云贵、两广、闽台等边远地区都更直接地处于中央的辐射影响之下
。这样的位置能使全国各地区产生最大的向心凝聚力,从思想上就使最多数人民增强了
归属感、同一感,并且有利于普通话的推广。唯一比现在远离首都的是东北地区,但总
体来说还是利远大于弊。
二、 经济上有利于全国总体发展。
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经济重心南移,而政治中心却向北迁移,这似乎是个怪
现象。回顾历史,除去一些小的王朝,北京正式作为首都始于金朝历经元、明、清直至
现在。但最后一个汉族王朝明朝的首都起初是在应天(南京,1368—1403年间),后来
朱棣(明成祖)兵变夺位才迁都顺天(北京),因为他的势力基础在那里,同时也是为
了抵御蒙古入侵。而另三个少数民族王朝建都北京都是面向中原,背靠本族后方“基地
”。不管那种情况,对巩固北方疆土确实起到很大作用。
但应当说,北京已经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时至今日,思维却要转变一下,以经济为核
心的综合国力已成为国家力量的最重要内容。虽然当今各国有将首都职能单一化的趋势
,但首都对经济的带动促进作用决不能忽视,而且更要重视。巴西、阿根廷、哈萨克斯
坦迁都的重要目的之一即在于此。
建都于南襄盆地的经济意义如下:(一)由于盆地面积达3万平方千米,加之首都的吸
引力作用,容纳人口可达到4000万以上,形成全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产业部门主
要为高新技术产业、飞机、汽车、出版、印刷、电子及服务业、旅游业等,成为世界最
大的高技术产业中心。这正顺应了以“硅谷”、慕尼黑为代表的世界经济发展方向。(
二)因经济核心的幅散作用,鄂、豫、川、陕、渝地区经济得到带动,可称之为京畿地
带;进而向外,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恰似首都的两翼,都与首都紧密联系,都面积广大
、潜力无限。相比之下,北京的经济幅散作用和潜力差得多:北面、西面是干旱的高原
山地和沙漠,南面的平原也因缺水等原因一直发展迟缓。也可以反过来说,两者所依托
的经济腹地不同。(三)由于首都居中,对各个方向的政治军事控制已经足够,所以在
经济上可以给予充分的自由,像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可以有更大的发展,使全
国各地全面发展。毕竟,百花齐放才是春。
三、军事上有利于首都自身防御和形成全国总体防御格局。
(一)盆地东侧的伏牛山、桐柏山、大洪山、大别山构成了首都的屏障,避免了北京、
南京、郑州那样直接面向开阔平原的缺点(当年八国联军轻易攻陷北京,日军攻破南京
不能不说与首都的位置地形有很大关系),而其间的几个缺口如方城、泌阳、随阳、宜
城等恰好是对外联系的通道,既便于军事防守,又有利于发展经济。(二)西面的汉水
谷地及秦巴山区是与都市区紧密联为一体的纵深地带,尤其汉中、安康等面积较大的盆
地也可以建成都市区,以险峻的秦岭、大巴山为依托,成为“攻不破的战略堡垒”。在
此高山深谷中,即使核武器的杀伤力也会被大大削弱,能保证在战争中国家的中枢不被
破坏。(三)首都区背靠四川盆地这个“攻不破的战略仓库”,会使任何外敌都望而兴
叹。这种条件在世界上都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再找不出第二个像这样面积很大、气候良
好且被高山峻岭完全封闭的盆地)。实际上,从更大范围说,与此相连的整个西南地区
、西北的青海、甘肃和东南的丘陵山区都地形崎岖,是易守难攻的战略堡垒。而北方大
部分地区如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都比较平坦,易攻难守。汉京
恰好位于这两类地区的结合部。(四)中央军事力量便可控制四周的全国一半地区,可
称为内聚外散,九通八达的战略中心要地。
四、与历史传统的关系上,既有继承延续,又有开拓发展。
国都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情感,意大利人总是为“永恒之城”罗马而自豪,德国迁都柏林
也包含着这份情感。记载着中华民族最辉煌历程的古都应首推长安,之后依次是洛阳、
北京、南京、开封等。但西安位置仍较闭塞,如作首都不利于带动东部发展,而且军事
防御上,北面无有效屏障(西周亡于犬戎,唐初突厥曾兵临谓水皆为实例),自然条件
也不很理想。
而南襄盆地及汉水谷地北接中华发祥地,甚至可以看作是古都长安、洛阳的扩大,另一
方面又带着崭新的气息面向东南,面向世界,形成一座迅速崛起的现代化大都市。在这
方面,日本人已经做出了辉煌的范例:虽然京都是千年古都,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无
需多说,大和族相当珍视他们的文化传统;但他们又是特别地实用主义,明治维新后迁
都东京,这里条件优越,仅百余年便已成为世界超级都市。这倒与德国、意大利形成了
对照,尤其柏林,明显偏居国土一隅——难道德国人要恢复过去的版图?
我们的做法介乎他们两种之间:从汉京向北不远是中华文明(也可说是世界文明)最厚
重沉淀之处,而此处本身,却要成为世界上最年轻、发展最迅速、规模最宏伟的大都市

五、 自然条件优越。
缺水、地震、沙尘暴、台风、酷热、洪涝等自然灾害或缺陷不同程度地困扰着北京、西
安、南京、郑州、武汉等城市,影响人们工作,破坏城市建筑设施,制约城市的发展。
而在这里这些问题则少得多,各种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一)面积与地形方面:东部盆
地面积大小恰当,适于形成一个规模较大、自成一体的分散型城市群组成的大都市(类
似于鲁尔区),其中的大量中小城镇功能各异,国家行政中心只是其中一个。这是首都
职能单一化的另一种形式。西部的汉中、安康两盆地地形较平坦,面积各在1000——
2000平方千米左右,也可建成相当规模的城区,作为科研、军事、旅游等中心,通过汉
水谷地与东部相连。而秦巴山区树枝一样的沟谷则是最好的军事堡垒。(二)气候方面
:处于暖温带、亚热带分界线上,一月最低气温在0摄氏度以上,七月最高气温南襄盆
地在30度左右,比南京、武汉等“火炉”低许多,西部山区谷地更低。年降水量在800
——1000毫米之间,水源充沛。这种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最利于人们工作生活。(三
)地质上:结构稳定,虽然处于山前和山区,却不在地震带上,不像北京和西安那样多
地震。从现有掌握资料(中国综合地图集)看,自公元前780年至今该区大于6级的地震
只有公元788年安康(6.5级)和公元46年南阳(6.5级)两次,频率很小,震级也不大
。这能保证建筑物,尤其高层建筑的长期安全稳定。(四)水文方面:属于独立的汉水
流域,年径流量约550亿立方米,相当于一条黄河或海河、渭河各自的6倍,不用从外界
调水就能够满足至少4000万人口的生产生活用水需要。
另外,水系独立便于治理,减少污染,从而建设一个山清水秀的首都,同时也适应高技
术产业的需要。相比之下,在南京、武汉和郑州都得接受上游来水,水质不能与此相比
。或许有人认为,首都不临大江大河是个缺点,实际不然,在首都,不发展钢铁、煤炭
、化工、有色冶金、普通机械、石油等运输量和耗水量巨大的工业,不需要那样的水运
条件和供水条件。那些工业布局在上海、广州、武汉、天津等地才合理。
六、 旅游资源丰富。
这也可以单列为一方面,众多的历史古迹、人文景观和瑰丽多样的自然景色能够大大增
加这个首都的魅力。该区本身和周边地区是中国历史的发源地,也是自上古至唐宋历史
的核心舞台,长期历史的积累使这里几乎每一块土地都与某些故事相联系,也留下了无
数古迹,如古隆中、三国古战场、少林寺、秦岭兵马俑、华清池等。自然风景更是多姿
多彩:神农架神秘莫测,秦岭诸峰陡峭险峻,汉水峡谷幽深宁静,丹江口水库烟波浩淼
,三峡奇伟壮观。紧邻都市区的武当山,更是将人文的古朴与自然的秀美融于一体。如
此丰富多样而又集中、著名的人文自然景观,在北京是无法寻到的。
以上总结列举了汉京的诸多优势,可以说非常突出,是其他地方无法相比的。但同时也
应该看到,这里也有一些不足,并且可以通过一定措施进行弥补。(一)迁都后,东北
地区较现在远离中央,回复到元朝以前的形势。为加强东北于内地的联系交流,一可以
通过行政手段将冀东、辽西、赤峰地区重新划为热河省;二是多建“鸡颈”地带的交通
线,以及建筑渤海海峡大堤。(二)如果把中国历史上丢失的土地外兴安岭以南地区、
外蒙古、西天山地区算上,汉京的位置就明显偏南了。也许有一天这些土地会回到中国
,但即便如此,汉京仍然是全国人口和经济的重心。(三)最实际的一个问题就是,迁
都的耗资会十分巨大。这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对待,化不利为有利:先将国家机关和军队
分批地迁移,之后是科教部门、一些企业等,既可缓解资金,又能同步带动新首都经济
发展。
最后,我们可以憧憬一下这个首都的未来:在首都东区,四千万人口分布于数百个大大
小小的城镇,组成一个世界最大的都市;首都西区人口约500万,包含汉中、安康两大
城市。中京将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交通、军事、文化、科技、旅游中心。她将集中
许多世界名城的优点特色于一身:墨西哥城的规模,鲁尔的格局,巴西利亚的速度,硅
谷的科技,巴黎的艺术,纽约的繁荣,堪培拉的洁净,伊斯兰堡的防卫,日内瓦的开放
,西安的历史,还有迁都之举本身有着柏林一般的气魄。随着中国的一步步崛起,这里
也必将成为全世界的中心,拥有世界上第一流的大学城、最先进的科技、最大的高技术
工业园,拥有最繁华的商业街、最繁忙的机场、最高的大厦,还有最美丽的景色、最清
新的空气、最浓郁的艺术氛围……,真正成为万都之都
n****e
发帖数: 6292
7
再造一个江南沙漠
L*****s
发帖数: 24744
8
西安..笨..
b*****t
发帖数: 9671
9
大官们出行是不会堵的,所以他们不想动,没戏
w*******4
发帖数: 361
10
千万不要选在岳阳 :(
我家就对着岳阳,岳阳是我最喜欢的城市,不希望就这么被破坏了 :(
相关主题
中国副外长傅莹:欧洲的误解和指责让中国人失望美国“门户开放”:中国留学生引发国际争夺战(图)
场面很温馨:女议员抱刚满月女儿参加欧洲议会(图)欧洲议会出现1岁“议员” 政见和妈妈一致(图)
法国一列车晚点13小时 经历司机迟到等系列不幸法国高铁在法德边境附近出轨 致10死32伤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
l****e
发帖数: 73
11
其实迁都倒也不必。毕竟北京是古都,蛮有文化气息的。
可以考虑分散行政和别的机构到别的地方,如最高法院,议会,和一些部委。如欧盟,
欧洲议会设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欧洲法院在卢森堡,而其行政机构则在布鲁塞尔。
这样不光可以解决北京的拥挤(臃肿),客观上也能促使三权分立的形成。
l****e
发帖数: 73
12
其实迁都倒也不必。毕竟北京是古都,蛮有文化气息的。
可以考虑分散行政和别的机构到别的地方,如最高法院,议会,和一些部委。如欧盟,
欧洲议会设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欧洲法院在卢森堡,而其行政机构则在布鲁塞尔。
这样不光可以解决北京的拥挤(臃肿),客观上也能促使三权分立的形成。
l****e
发帖数: 73
13
其实迁都倒也不必。毕竟北京是古都,蛮有文化气息的。
可以考虑分散行政和别的机构到别的地方,如最高法院,议会,和一些部委。如欧盟,
欧洲议会设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欧洲法院在卢森堡,而其行政机构则在布鲁塞尔。
这样不光可以解决北京的拥挤(臃肿),客观上也能促使三权分立的形成。
l****e
发帖数: 73
14
其实迁都倒也不必。毕竟北京是古都,蛮有文化气息的。
可以考虑分散行政和别的机构到别的地方,如最高法院,议会,和一些部委。如欧盟,
欧洲议会设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欧洲法院在卢森堡,而其行政机构则在布鲁塞尔。
这样不光可以解决北京的拥挤(臃肿),客观上也能促使三权分立的形成。
l****e
发帖数: 73
15
其实迁都倒也不必。毕竟北京是古都,蛮有文化气息的。
可以考虑分散行政和别的机构到别的地方,如最高法院,议会,和一些部委。如欧盟,
欧洲议会设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欧洲法院在卢森堡,而其行政机构则在布鲁塞尔。
这样不光可以解决北京的拥挤(臃肿),客观上也能促使三权分立的形成。
l****e
发帖数: 73
16
其实迁都倒也不必。毕竟北京是古都,蛮有文化气息的。
可以考虑分散行政和别的机构到别的地方,如最高法院,议会,和一些部委。如欧盟,
欧洲议会设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欧洲法院在卢森堡,而其行政机构则在布鲁塞尔。
这样不光可以解决北京的拥挤(臃肿),客观上也能促使三权分立的形成。
l****e
发帖数: 73
17
其实迁都倒也不必。毕竟北京是古都,蛮有文化气息的。
可以考虑分散行政和别的机构到别的地方,如最高法院,议会,和一些部委。如欧盟,
欧洲议会设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欧洲法院在卢森堡,而其行政机构则在布鲁塞尔。
这样不光可以解决北京的拥挤(臃肿),客观上也能促使三权分立的形成。
l****e
发帖数: 73
18
其实迁都倒也不必。毕竟北京是古都,蛮有文化气息的。
可以考虑分散行政和别的机构到别的地方,如最高法院,议会,和一些部委。如欧盟,
欧洲议会设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欧洲法院在卢森堡,而其行政机构则在布鲁塞尔。
这样不光可以解决北京的拥挤(臃肿),客观上也能促使三权分立的形成。
l****e
发帖数: 73
19
其实迁都倒也不必。毕竟北京是古都,蛮有文化气息的。
可以考虑分散行政和别的机构到别的地方,如最高法院,议会,和一些部委。如欧盟,
欧洲议会设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欧洲法院在卢森堡,而其行政机构则在布鲁塞尔。
这样不光可以解决北京的拥挤(臃肿),客观上也能促使三权分立的形成。
l****e
发帖数: 73
20
相关主题
圣诞节期间全球多国加强安保 美呼吁民众保持警觉全球25座超级大城市排名:东京居第一位 广州第二
“迁都口水仗”再次被打响 专家:纯属八卦日本拟将大阪建成“副首都” 危机时替代东京(图)
委员建议迁都南阳襄阳盆地 专家:迁都属八卦北京机场再次因雷雨陷入瘫痪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
l****e
发帖数: 73
21
其实迁都倒也不必。毕竟北京是古都,蛮有文化气息的。
可以考虑分散行政和别的机构到别的地方,如最高法院,议会,和一些部委。如欧盟,
欧洲议会设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欧洲法院在卢森堡,而其行政机构则在布鲁塞尔。
这样不光可以解决北京的拥挤(臃肿),客观上也能促使三权分立的形成。
x***n
发帖数: 5127
22
中国的官本位传统,天子脚下好办事,动不动就把政治文化经济中心都搅和在一起,不
堵才怪呢。早就改迁都了。
a*******g
发帖数: 2813
23
有人说,中国已有北京、南京、东京和西京
-===================
东京在那里啊????????????????????
a*******g
发帖数: 2813
24
有人说,中国已有北京、南京、东京和西京
东京在那里?????????????????、
k*********g
发帖数: 791
25
"中国已有北京、南京、东京和西京"
in the context, 北京 refers 北京, 南京 refers 广州, 东京 refers 南京, and
西京 refers 西安
i guess
a****b
发帖数: 379
26
扯淡把,等你们要坐飞机跑三个首都办毕业手续的时候你就知道要不要迁都了。好好的
发展公共交通比什么都管用
s*****b
发帖数: 4115
27
东京汴梁?
1 (共1页)
进入Headlin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日本拟将大阪建成“副首都” 危机时替代东京(图)东京成治堵最成功城市 万名公务员仅10辆公车(图)
北京机场再次因雷雨陷入瘫痪中国副外长傅莹:欧洲的误解和指责让中国人失望
北京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失火 现场浓烟滚滚(组图)场面很温馨:女议员抱刚满月女儿参加欧洲议会(图)
“占领东京”游行,日本首都3000人集会举行法国一列车晚点13小时 经历司机迟到等系列不幸
中国“迁都”传言30年:北京从来不是最佳选择(图)美国“门户开放”:中国留学生引发国际争夺战(图)
男子卖了旧房买不了新房 无“家”可归欧洲议会出现1岁“议员” 政见和妈妈一致(图)
首都变成“首堵” 北京交通2015年前好不了(图)法国高铁在法德边境附近出轨 致10死32伤
东京被评治堵最成功城市 1万公务员10辆车圣诞节期间全球多国加强安保 美呼吁民众保持警觉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迁都话题: 首都话题: 北京话题: 沈晗耀话题: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