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s 发帖数: 70028 | 1 记者7日从正在江苏无锡举行的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上了解到,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
相关统计数据还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1.67亿老年人中,80周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1899万,占11.4%,他们之中多数人逐步进入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状态。我国有失能老人1036万、半失能老人2123万,共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8.9%,他们不同程度地需要提供护理照料服务。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自1999年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等态势。
“目前我国社会养老服务压力不断加重。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李立国说。
他表示,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就是要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在贯彻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方针的“十二五”时期,应当以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和低收入失能、半失能老人为重点,兼顾所有有需求的老人,将无偿服务、低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全面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朝着城市街道社区有社会养老服务功能、社会有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县(区)有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设区市有多所养老服务机构,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各类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超过40%、农村失能半失能老人能够得到照料服务、有条件的农村社区开展向居家养老服务的目标迈进。
关注“空巢老人”:孤独 比贫穷更可怕
有专家指出,老年人不仅需要老有所养、老有所助、老有所医,更有强烈的感情需求
工人日报报道︳10月15日一大早,北京海淀区某大学家属区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便骑着三轮车出了门,车上坐着同样满头银发的老伴。
75岁的宋大爷是典型的“空巢老人”:女儿长期旅居海外,在同城居住的儿子忙于工作很少回来探望。因此,日常生活全部靠老两口自理。
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像宋大爷这样的“空巢老人”比比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显示,2009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已占到总人口的8.3%。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平均每5~6个人中就有一位老人。预计到2030年,每4个中国人中就会有一位老人,这意味着一对中年夫妇将要照料4位老人。独居老人、“空巢”家庭等亟须关注的人群逐年扩大,社会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
养老院不受待见,儿女又不在身边,怎样才能让老年人走出“银发危机”?
老年人口“跑步前进”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有1.67亿,中国正朝着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转变。与此同时,“未富先老”、“空巢老人”等现象加剧了“老人问题”。
“养老”是人们提及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也对我国社会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老年人口的增速明显将增加养老保障的负担。据权威部门统计,1998年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而到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变成3∶1。预计到2020年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者将超过1亿人,供养比例将达到2.5∶1。
此外,医疗保障压力也在增大。老年群体是医疗卫生资源的重要消费对象。卫生部曾经有过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3.6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倍。
相对于社会的老龄化,我国养老服务市场却不尽如人意。几次全国性调查表明,我国约有3250万老年人需要长期护理,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口也正逐步提高。但服务设施严重不足、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不全、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使老龄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建起“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老年人的晚年依靠后代子孙赡养是我国沿袭千年的传统。然而,随着独生子女长大成家、“候鸟”般的生活方式、就业竞争的压力,使传统的“中国式大家庭”逐渐解体,“不想打扰子女生活”的老人们选择了“独自在家”。
据南开大学一位教授介绍,接受调查的对象中,有85%的老年人有自己的住房,大多数老年人有稳定的退休金,足以保证自己的日常开销。这就对专业人员和机构提供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养老机构正在不断完善,但这一养老方式并不受老人和子女“待见”。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住进养老院的老人不是无儿无女就是子女不孝,因此即便子女没有时间照顾老人,也不愿把老人送进养老院,以免落下“不孝顺”的名声。而老人们也不愿放弃熟悉的社区环境,搬进陌生的地方居住。同时,养老机构的规章制度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年人的行动,甚至改变老人的生活习惯,造成老人的心理抵触。
为此,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探索“居家养老”的社会化模式,建立起“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北京市西城区招聘了21名为老年人服务的巡视员,每天上门看望老人,陪老人聊天,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解决;在“虚拟养老院”基础上,10月14日,兰州市城关区启动了“虚拟养老工程”,即通过新办虚拟养老餐厅、虚拟养老医疗站、虚拟养老学校、虚拟养老艺术团、虚拟养老体育协会等方式,由政府向家政服务企业购买或补贴养老服务项目,老人只需要一个电话或点击一下鼠标,就可以得到专业人士的上门服务。
孤独比贫穷更可怕
据报道,重庆的张大爷有一双儿女,自从2005年外出打工,就很少回家。2009年春节,意外发生了。大年初一早上,住进养老院的张大爷,被人发现,吞下半瓶安眠药。幸亏发现及时,老人被抢救回来。但张大爷醒来后说的第一句话让所有人痛心:“让我走,我不想一个人,不想一个人!”
孤独成为“空巢老人”的最大“杀手”。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统计,城市老年人中感觉幸福和比较幸福的只占56.9%,农村老年人的这个比例仅为33.1%。中国5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自杀人数超过10万,成为中国自杀率最高的一个群体。
西南大学心理学专家、博士生导师张庆林表示,老年人不仅需要老有所养、老有所助、老有所医,更有强烈的感情需求。“即便衣食无忧,但许多老人心里却很空虚,需要交流,更需要关爱。相比贫穷,孤独对于老年人而言更可怕。”
对空巢老人来说,重阳节最好的礼物莫过于儿孙一个报平安的电话。多位“空巢老人”向记者表示,最盼望能常听到孩子们的问候,但他们大多不会主动给子女打电话,“怕他们工作忙分了心”。
多年前,曾有媒体报道,上海浦东区一位老太太去世两年多才被发现,这让许多人心中难免悲凉。有关专家表示,赋闲在家的老人们,很多在精神生活上都有缺失。独居老人们大多有自理能力,但相对物质生活,他们更需要心理慰藉,关注老人的心理需求也是社会化养老服务应特别关注的问题。同时,“更希望子女在忙于工作之余,常回家看看,哪怕一个问候的电话,也足以让老人开心很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