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s 发帖数: 5892 | 1 密市亲信退休 敌对议员料成功蝉联 胜券在握 麦考莲受掣肘
密西沙加市长竞争不及多伦多市激烈﹐但任密市市长32年﹑地位超然的麦考莲(Hazel McCallion)﹐近期因涉嫌以权谋私而备受争议﹐加上市内冒起一股求变声音﹐对麦造成一定冲击﹐从不为选举拉票的麦﹐在外间压力下﹐今年亦罕有地出席辩论会。尽管麦今次竞选之路不如过去30多年的平坦﹐但外界普遍认为﹐麦要成功连任﹐仍毫无难度。
不过﹐麦在市选期间﹐叮嘱选民挑选愿与她合作的市议员﹐企图以选民选票﹐将一向反对自己的市议员撵出局﹐则恐未能如愿。
一般相信﹐麦考莲跟与她为敌的市议员将于今届市选齐齐成功连任。 届时﹐麦与议员的关系不独持续紧张﹐随着一名支持她的资深市议员退休﹐未来她在市议会更显得势孤力弱。 未来4年的施政﹐亦会处处受掣肘。
麦考莲今次市选面对不少考验﹐除因涉嫌帮助儿子洽购市议会附近一块地王作发展之用﹐有以权谋私之嫌﹐令她诚信备受质疑外﹔年近九旬并当了市长逾30载的她﹐亦被对手以密市应求变作为攻击点。
多伦多大学政治系教授怀斯曼(Nelson Wiseman)认为﹐买地事件﹐或多或少对麦有一定影响﹐这亦是她一改以往作风﹐出席竞选活动的原因。
不过﹐根据过往历史﹐麦坐拥一班固定的支持者﹐加上今次竞逐市长的候选人太多﹐反而对麦有利﹐相信麦可轻而易举连任。
怀雅逊大学政治系教授Patrice Dutil则觉得买地一事对麦的影响轻微﹕「由于麦在选民心目中太有威望﹐故即使选民明知麦做错﹐但仍很愿意原谅她。这是前所未有﹐亦只有密市才会这样。」
他说﹐麦几乎肯定可成功连任﹐只是其支持率或因买地事件而略为下滑。 至于密市是否须更换市长求变﹐约克大学政治系教授Robert Drummond则认为﹐并非必然。
「一个城市要有新气象﹐单换市长并不足够﹐大比例更新市议员﹐反能见效﹐只是这情况很少出现在任何一个城市市选中。」Drummond说。
有说麦考莲今次再参选﹐是要为挽救自己名誉而战﹔但除此之外﹐她亦曾向记者直认﹐自己另一个任务﹐是要将一些有政治野心但与她作对的人赶离市议会。
麦在市选期间﹐便屡屡呼吁选民﹐要挑选一个愿意与市长合作﹑为密市争取利益的市议员。 她虽没指名道姓﹐但一向与麦对干的Carolyn Parrish应是其一。
可是﹐外间估计﹐麦的如意算盘未必打得响。 怀斯曼称﹐竞逐连任的市议员由于较为选民所熟悉﹐有一定优势﹐故再胜出机会很大。
事实上﹐上届市选中﹐麦亦曾要求选民将第5区市议员Eve Adams排出市议会之外﹐但最后她仍能以大比数成功连任。
要是麦与敌对市议员同时连任﹐她能否令市议会有效运作﹐将成一个主要问题。 在密市居住23年的社区知名人士温一山表示﹐市选前﹐已因市议员与市长对抗﹐令很多计划无法施行。 他担心﹐市长日后面对相同的情况﹐会阻碍密市发展。
其实﹐若麦果真能成功连任﹐除要面对如何与反对他的市议员合作外﹐其他挑战还包括可能要增加地税﹐以及处理可能对她不利的卖地聆讯结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等。
万锦市长薛家平竞选连任占优
今年万锦市长的选举显得波澜不惊﹐力图连任的现任市长薛家平(Frank Scarpitti)有明显的优势﹐但另两位候选人也不甘只作「陪太子读书」的配角﹐仍是积极参选﹐至少也要打开知名度。
薛家平到选举办事处报名时曾表示﹐有了过去几年建立的稳固基础,万锦市将会继续迅速及稳定地发展。
而「一个胜利的纪录」(A Winning Record)﹐也就成为薛家平此次竞选的主题。 他在展示自己过往政绩时﹐强调万锦市2008年地税的加幅﹐是整个大多伦多地区25个城市中最低的一个。 2009及2010年更成为唯一一个地税不增而服务不减的城市。
此外﹐万锦市的营商环境与周边城市相比也是出类拔萃。 去年万锦市的工业税税率是全大多伦多地区最低,商业税税率也是第二最低。 日前他还表示﹐虽然难以承诺未来4年也继续冻结﹐但承诺将继续保持低的增幅﹐以此吸引更多的商机。
目前全球的大趋势是减碳环保﹐而薛家平也表示﹐在其治下万锦市政府的废物回收计划、植树计划、禁用农药等,都得到多个奖项作表彰。
今年多伦多市的市长选举﹐主要议题就是如何合理使用纳税人的血汗钱。 而万锦市府新近设置了总审计长的职位﹐以监督市府的财政支出状况。 这是约克区域内首次有这样的职位安排。
除薛家平之外﹐竞选万锦市长宝座的还有科提克(Stephen Kotyck)和杜阿(Partap Dua)两人。 前者的竞选纲领集中在指责区域税收过高﹐房产评价不公以及两套公车系统过于浪费等问题上。
杜阿则声称﹐目前万锦市有很严重的种族主义活动﹐他鼓励华人社区积极投票以应对这一问题。 杜阿还声称﹐约克区警队和当地政府部门之间严重脱节。
上一届的市长选举中﹐薛家平是以83.11%的高票当选。
烈市市长巴罗对手威胁力弱 阿兰医生越级挑战施压争取改善市政
今年烈治文山市市长宝座的竞逐﹐被约克区当地媒体的一位记者形容为普通人与巨人哥利亚(Goliath)的对抗﹐因为与市议员出身当选市长的巴罗(Dave Barrow)相比﹐他唯一的竞争对手阿兰(Abu Alam)医生﹐实在名不见经传。
阿兰原本只是想竞选烈市第五选区的市议员席位﹐但眼看无人出来挑战巴罗﹐便毅然改变初衷﹐「因我希望民主精神得以发扬﹐而巴罗被想当然地认为是市长﹐这不是民主程序。」
在自己的竞选网站上﹐阿兰称即使巴罗最后当选﹐「也有了我的参与﹐希望这会鼓励巴罗与市民有更多的沟通﹐了解怎样才能改善我们的城市。」
对于阿兰医生向巴罗的挑战﹐约克区区报的记者林尔(Adam MC Lean)形容﹐这如同是在向巨人哥利亚宣战。 2006年市选中﹐当时还是市议员的巴罗以79%的高票当选。
不过﹐阿兰医生以美国黑人总统奥巴马作为激励自己的榜样。「以前也没有人会想象得到﹐一个黑人能成为美国总统。假如烈治文山市想尽快看到一个棕色皮肤的市长﹐我也不会感到惊奇。」
阿兰医生的竞选政纲是保持烈市现有的高质素生活﹔尽忠职守地提供高效和高素质的服务﹔为其它的市镇作出榜样﹔令市府的工作透明和公正﹔对每个政府部门都进行审计﹔建造一个新的市政厅﹔提高卫生服务。
而巴罗今年6月宣布竞选连任时已表示﹐将以开明及谨守市府的发展策略为工作重点,促进经济发展,务求令所有烈市居民,得到应有的高质素服务。 巴罗当政期间﹐加拿大咨议局曾将烈市的多项评级评为大多伦多地区之最。
旺市「问题市长」高调争取连任 选民对市议会改革期望将决定胜负
旺市市长选举虽然不及多伦多市选受到的关注度高,但现任市长杰克逊(Linda Jackson)因4年前竞选筹款费用不明而遭到起诉,并采取对事件不回应的态度﹐而今年参选者包括1名前国会议员和1名前省议员在内的7名候选人共同竞争该职位,令旺市选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难抉择。
多年来旺市一直是华裔较少关注的一个城市,不少人都是在今年年中旺市发生的龙卷风灾害中﹐对该市多了关注。 然而,自06年以90票之差险胜前市长Michael DiBase获选的杰克逊,短短4年任期中却曾经历了因乱报办公费用的疑云,被8名市议员集体催促下台,其后由因竞选经费不明确而面对68项起诉的她,的确可以被称为是一个「问题市长」。
令人意外的是,在经历了如此风波后,杰克逊依然选择竞选连任,在2010年市长选举中,打出「请关注我的所作出成绩」竞选口号,高调出席大大小小的竞选活动,积极的向选民们拉票。
第一个站出来挑战杰克逊的是服务旺市近30年,曾任该市省议员及省议员的罗高(Mario G. Racco)。 他针对旺市政府近年来带给民众的负面影响,提出了「提高市政透明度、开放度和信任度」的主要政纲。
虽然在随后的近9个月中,包括现任市长杰克逊在内的6名市长候选人几乎全部将市府的透明度和信任度当作主要政纲来做宣传,但由于罗高的政治知名度,以及他是惟一一个将政纲细节化,具体化的市长候选人,故一直被视为胜算较大。
直到9月初,同为意大利裔的Maurizio Bevilacqua辞去该市国会议员席位,宣布参选旺市市长以后,该竞选就演变成为了市长杰克逊、前省议员罗高和前国会议员Bevilacqua的一场势均力敌之战。
Bevilacqua的出现虽然迟来了些,但外界早已传出其会出选该市市长的猜测。 早在今年4月,《多伦多星报》进行了一个假设性的民意调查,他与另外两位被假设将竞选旺市市长的前安省省警总监范天奴(Julian Fantino)和上届市长DiBase等一起,接受了256名选民的投票,结果范天奴获得43%的最高支持率,杰克逊22%排第二,罗高与 Bevilacqua均以11%并列第三,而DiBase则略逊一筹排第四。
如今范天奴已参选国会议员﹐DiBase亦决定参选区议员,令选民的目光重新集中在杰克逊、罗高和Bevilacqua的3人身上。
3人的共同点在于,均拥有多年旺市市府工作经验,对市内发展均做出过积极的贡献。 问题在于旺市市民对于改革旺市市议会的期望有多高﹐这将成为杰克逊能否连任成功﹐以及其主要挑战者罗高及Bevilacqua能否胜出的关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