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GunsAndGears版 - 中美之争愈发激烈 美国华裔面临又一个“陈果仁时刻”
相关主题
国会议员信件中Vincent Chin种族仇恨被杀事件 (转载)亚裔枪手单挑美国红脖,6死8伤 (转载)
饭食凳的网站域名被枪店买去中美之争升级 美国华裔又面临“陈果仁时刻”
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发生枪击事件致3死2伤中美之争升级 美国华裔又面临“陈果仁时刻” (转载)
关于前几天停车场差点拔枪的例子,请看这起事故有参考价值不? (转载)华裔在美国:永远的“外国人”
Re: 关于前几天停车场差点拔枪的例子,请看这起事故有参考价美华裔教授:美国亚裔时常因优秀而遭歧视 被骂"滚回去"zt
Oklahoma最近这起自卫枪击的母女用的是什么枪?百人会吴华扬给新移民的信何以激起华人的愤怒?
专家就是专家:从一场实战看AK-47的表现百人会吴华扬给新移民的信何以激起华人的愤怒? (转载)
有一点对于跑路挺关键一亩三分地的老段子翻来炒去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美国话题: 华裔话题: 果仁话题: 华人话题: 移民
进入GunsAndGears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E**********d
发帖数: 253
1
在中美打响贸易战、美国国内的“中国间谍威胁”论调越发喧嚣之际,华裔族群在美国
的处境以及他们在双边关系中的角色备受关注。上月,应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之邀
,美国华人精英组织百人会(Committee of 100)会长、加州大学黑斯廷法学院特聘教授
吴华扬(Frank Wu)在北京发表演讲。他从自己的成长故事说起,梳理了华裔族群在美国
的发展史,贸易战阴影下这个群体面临的新挑战,以及百人会的缘起和它在中美关系中
的作用。以下是编辑后的演讲稿,标题由编者所起。吴华扬授权FT中文网发布。
我是吴华扬,一个华裔美国公民,美国百人会会长。我今天的演讲将分成三部分:分别
有关华裔在美国的发展史,百人会,以及正在进行中的中美贸易战。我想先从我自己的
故事说起。
华裔在美国:永远的“外国人”
1968年,我跟随父母到底特律生活,那时我刚1岁。我的父亲是个工程师,和我母亲一
样来自台湾。他拿着奖学金到美国读研究生,毕业后进入福特公司工作。底特律不像旧
金山、纽约这些华人较多的城市,我们家是我们居住的那个社区中唯一的亚裔面孔。作
为一个孩子,我渴望完全融入美国人群,不希望与众不同。而1970年代的美国,多元文
化、多元主义这类概念还没出现,人们觉得,我们这样的少数族裔就是应该在美国这个
“大熔炉”中被同化的。如果你与众不同,你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嘲讽、恶意的玩笑,还
有孩子之间颇为残酷的捉弄。你会被起外号,会被唤作“chink”“jap”或者“gook”
。人们会问你,吃不吃狗肉?或者,你这么小的眼睛怎么看得见东西?你的父母会被称
作“共党”。在美国的所有少数族裔儿童中,华裔儿童受到的欺负是最多的。
我今天要有些羞愧地承认,我长大过程中,曾对有一双华裔父母而感到尴尬。所有的孩
子在成长过程中多少都会对自己的父母感到尴尬,但移民子女的尴尬感更强烈,因为我
们急于融入同龄人,急于摆脱父母亲希望我们能够传承下去的少数族裔的身份,因为这
些身份给我们带来了太多不公平的、让我们难堪的遭遇。小时候我最不喜欢做的事情,
就是周末去华人学校学习中文。今天当我来到中国,我终于明白我母亲是正确的,那时
我多该把中文学好。但孩提时代的我们又知道些什么呢?我们只想待在电视前看卡通片
,过得和身边的同龄人一样,不想要更多功课,或者做那个孝顺的孩子。一切华裔父母
希望他们孩子做的,他们的孩子们无一例外地抵制。尽管我妈妈每晚会给全家人做五道
菜的丰盛晚餐,每餐必有一条清蒸鱼,我哥哥和我还是会嗤之以鼻,要求吃炖牛肉、披
萨和热狗。
但那时我就已经很清楚地知道,我的美国朋友的父母,不会成为我的父母的朋友。我们
终究和别人不一样。在1970年代的底特律,与众不同是不受欢迎的,不仅有公开的歧视
,暗地里同样如此。不管华人多么勤奋、多么努力地改善他们的英语发音,只要他们去
银行申请贷款来买房,或者像我父亲那样打算创业时,他们就会立刻遭遇歧视。我父母
将一切归咎于他们的口音。他们觉得,因为我和我哥哥生在美国,长在美国,就一定会
被美国社会所接纳。他们是如此地笃信“美国梦”。
直到1982年,一起华人遇害事件彻底惊醒了我。正是在它的刺激下,我开始写作,开始
为少数族裔的权利鼓与呼,最后成为了一名律师兼教授。这起案件,在美国的亚裔人群
中很出名,在这个人群之外知道的人很少,对大洋彼岸的中国人则几乎完全陌生。故事
的主人公名叫Vincent Chin(陈果仁)。我并不认识他或他的家庭,但他家也在底特律
,离我家只有几英里的距离。他属于比我家更早一批的华裔移民,这批移民更多在城市
里安家,多以开餐馆、洗衣房来谋生。陈果仁并不是所谓的“模范少数族裔”,也就是
说,他不是我父母会拿我与之比较的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他因为开车太快、爱喝酒
,大学期间就辍学了。如果他是个白人,那在别人眼中会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小伙子。
1982年,时年27岁的陈果仁正准备结婚,迎娶一位同样是美籍华裔的姑娘。6月19日,
一个初夏的夜晚,他招呼朋友们去参加他婚礼前的单身派对。在那里,他们遇见了两位
白人——一位父亲和他的继子,他们都为美国车厂工作。在一场争吵引发的打斗中,陈
果仁被这两位白人活活打死。
陈果仁(Vincent Chin)
我在这里先暂停一下,讲一讲这起事件发生的背景。底特律之所以被称作“汽车之城”
,是因为它汇集了当时美国所有主要的汽车制造商,包括福特、通用、克莱斯勒,它们
象征着美国的伟大。时间点也很重要。当时美国正经历一场经济衰退,比2008年的危机
更糟,因为那场危机不是全球性的,而是仅仅局限于美国。当时美日关系十分紧张,原
因今天听上去很耳熟——因为贸易。那时的日本经济正处于蓬勃上升期——虽然现在我
们知道当时的日本经济已有相当程度的泡沫,以至于后来有“失去的20年”——但在那
时,美国人非常害怕日本。他们害怕日本公司将占领美国经济,以至于全体美国人都终
将为日本人服务。当时日本公司在美国疯狂收购——这点听上去也很耳熟——收购美国
企业、房地产、球队,等等。美国国内的仇日情绪高涨,政客们叫嚣着要和日本打贸易
战,还有人说日本在对美进行“经济上的珍珠港袭击”。那时底特律的汽车产业受到日
本进口车的严重冲击。美国车厂的工人们对日本十分仇视,而仇视的对象很快涵盖了华
裔、甚至一切亚裔,因为在他们眼中,“你们长得都一样”。在1970年代的美国,如果
你长着一张亚洲脸,那么底特律绝对是你最不想去的地方。
让我们再回到那个故事。就在陈果仁的单身派对上,那两位白人看到了他,开始冲着他
叫喊一连串充满种族歧视的脏话,如“chink”、“jap”。陈果仁告诉他们,自己是中
国人,不是日本人,但无济于事。根据目击者的报道,其中一个白人冲他喊:“就是因
为你们这些狗娘养的,我们才会丢饭碗!”在双方打斗中,那两个白人从车后备箱中取
出一根棒球棒,活活打碎了陈果仁的头骨。他鲜血和脑浆迸了一地,昏迷前说的最后一
句话,是粤语:“不公平。”在医院里抢救四天之后,陈果仁不治身亡。
他的死震动了美国的亚裔群体。然而真正让这个人群热血沸腾,打破沉默走上街头,或
向媒体疾书表达抗议的,是美国法庭对那两位白人的审判结果。尽管这两人从一开始就
承认是他们杀害了陈果仁,但他们始终坚称那只是一场酒吧打斗,否认是基于种族歧视
的仇恨犯罪。最终他们被判缓刑三年,每人罚款3000美元,一天监狱也没进。
这起案件,让很多亚裔美国人悲哀地意识到,不管自己再怎么努力工作,再怎么尽力融
入美国社会,自己还是无法被美国人接受,是一群“永远的外国人”。
我以这个故事开头,是想告诉大家,我是怎么会对少数族裔问题产生兴趣的。我将再花
一些时间简单梳理一下华裔在美国的发展历史。这些知识并不是学校教给我的。美国教
科书中提到一句贯穿全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它部分是由华人修建的,但除此之外对华
裔为美国所做的贡献鲜有涉及。我花了很多时间自己研究美国华裔的历史,现在作为一
名教授,我在美国的大学向学生们教授这段历史。就在这几天,美国最高法院刚刚做出
裁决,支持特朗普总统针对穆斯林的旅游禁令,而他们依据的最重要的历史判例,就是
“二战”期间美国政府对日裔美国公民的处理方式。所以,在美国司法历史上,亚裔族
群十分重要,围绕他们形成了多项至今还有影响力的司法判例。
华人移民美国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在1861年至1865的美国独立战争中,南北
两方都有来自中国的士兵。许多华裔自愿代表他们的国家进行战斗——即使他们没有被
完全接受,他们已经把美国当作自己的国家。
接下来的一波,是来美国修建铁路的中国劳工。明年是个重要的年份,不仅是中美关系
正常化40周年,也是第一条贯穿全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建成150周年。这条铁路当时从
中西两头同时向美国腹地修建,爱尔兰人从东向西,中国劳工则从西向东。当时有将近
1.3万名华人劳工参与了这项工程,在崇山峻岭中爆破出一条路来。在英语中有一个带
有种族侮辱意味的俗语,叫做“Chinaman's chance(中国佬的机会)”,意思就是,
完全没有赢的机会。这句话就来自那个年代,因为那时中国劳工在没有其他人能忍受的
艰苦和危险的环境中工作。比如他们有时要靠绳索将自己吊在悬崖上,点燃携带的炸药
,把岩石一点点炸开。尽管这条铁路的整个西段都是中国劳工修建的,但在1869年铁路
建成后的庆典照片上,却找不到一个中国人。
1869年太平洋铁路贯通庆典的照片上,不见华人劳工的身影
华人移民美国有以下几波浪潮。第一波浪潮包括刚才提到的那些铁路工人。如今许多加
州华人已是他们的第六代甚至是第七代子嗣。他们主要来自珠江三角洲地区,说粤语或
者相近的方言。他们在旧金山、纽约和其他一些城市开创了唐人街,这些唐人街社区至
今还生机勃勃。这次移民浪潮因为1882年美国在强烈的仇华气氛中通过《排华法案》而
终止。根据这个法案,除了极少数的例外,美国不允许华人劳工入境。
但1906年旧金山发生的一场地震和随之发生的大火,烧毁了许多档案记录,对华人来说
却成了一个福音。因为法律规定,在1906年前来过美国、或者祖辈在1906年时已在美国
的华人,仍被允许入境。于是就出现了许多“paper sons(纸儿子)”。他们谎称是某
某的孩子,虚构一个家庭故事,改掉自己的姓名,用这样的办法成功进入美国。
第二波华裔移民出现在“二战”之后,时间跨度40年,差不多两代人。他们主要来自台
湾、香港和菲律宾,几乎没有人来自中国大陆。1965年美国正式废除了移民配额制,掀
起一轮亚洲移民潮,此后数十万华人来到美国,几乎全部来自台湾和香港,大多数是拿
奖学金的学生,比如我的父母。他们学成后留在了美国,扎下新的根,成为美国社会的
一部分。
到20世纪80年代,又一波华人移民涌向美国,这一次他们主要来自中国大陆。他们很多
是中国最好的大学里读书的优秀学生,靠奖学金来到美国深造,或者是最优秀的学者,
被邀请到美国访学和教书。与此同时,还有另一种华裔移民,那些偷渡来的、没有合法
证件,没有精湛技能的劳动者,他们更多只能在纽约法拉盛这样的地方,靠劳动谋生。
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华人,在美国形成了不同的群体和社区。现在如果你来到美国
,你不仅能在大城市中的唐人街看到很多华人,还能在像加州蒙市这样的城市近郊见到
很多“新华人”。距离洛杉矶市中心8英里左右的蒙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一代人
的时间里,从一个居民主要是白人的城市,转变为亚裔(主要是华裔)为主的城市。我
们百人会成员陈李婉若就曾成功竞选蒙市市长,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女市长。
...........................................
E**********d
发帖数: 253
2
陈果仁(1955年-1982年6月23日),中国广东出生的美籍华人。1982年6月23日,在美
国反日情绪高潮时期于密歇根州底特律的飞地高地公园郡(Highland Park)被克莱斯
勒公司一名车间主管罗纳德·艾班斯(Ronald Ebens)及其继子迈克尔·尼兹(
Michael Nitz)利用棒球棍乱棍打死。虽然这两名男子认罪,但法官却轻判了这起谋杀
案,由此引发了民众大规模的不满和抗议。因为两名凶手利用棒球棒殴打陈果仁的行为
非常符合仇恨罪的定义。[1]
B********s
发帖数: 10
3
太悲哀了。当时在场的没有其他华裔同胞了吗?为什么他的那些朋友眼睁睁地看着自己
的朋友被活活打死?就算不帮忙也没人劝架?没人报警?感觉非常凄凉啊......所以你
这个贴子发对地方了,华人草民最应该拥枪了,我们不求“独步武林,但求无人敢欺”
。我们有枪不去欺负别人,但是当自己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让对方知道我们也是不好惹
的!
E**********d
发帖数: 253
4
在中美打响贸易战、美国国内的“中国间谍威胁”论调越发喧嚣之际,华裔族群在美国
的处境以及他们在双边关系中的角色备受关注。上月,应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之邀
,美国华人精英组织百人会(Committee of 100)会长、加州大学黑斯廷法学院特聘教授
吴华扬(Frank Wu)在北京发表演讲。他从自己的成长故事说起,梳理了华裔族群在美国
的发展史,贸易战阴影下这个群体面临的新挑战,以及百人会的缘起和它在中美关系中
的作用。以下是编辑后的演讲稿,标题由编者所起。吴华扬授权FT中文网发布。
我是吴华扬,一个华裔美国公民,美国百人会会长。我今天的演讲将分成三部分:分别
有关华裔在美国的发展史,百人会,以及正在进行中的中美贸易战。我想先从我自己的
故事说起。
华裔在美国:永远的“外国人”
1968年,我跟随父母到底特律生活,那时我刚1岁。我的父亲是个工程师,和我母亲一
样来自台湾。他拿着奖学金到美国读研究生,毕业后进入福特公司工作。底特律不像旧
金山、纽约这些华人较多的城市,我们家是我们居住的那个社区中唯一的亚裔面孔。作
为一个孩子,我渴望完全融入美国人群,不希望与众不同。而1970年代的美国,多元文
化、多元主义这类概念还没出现,人们觉得,我们这样的少数族裔就是应该在美国这个
“大熔炉”中被同化的。如果你与众不同,你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嘲讽、恶意的玩笑,还
有孩子之间颇为残酷的捉弄。你会被起外号,会被唤作“chink”“jap”或者“gook”
。人们会问你,吃不吃狗肉?或者,你这么小的眼睛怎么看得见东西?你的父母会被称
作“共党”。在美国的所有少数族裔儿童中,华裔儿童受到的欺负是最多的。
我今天要有些羞愧地承认,我长大过程中,曾对有一双华裔父母而感到尴尬。所有的孩
子在成长过程中多少都会对自己的父母感到尴尬,但移民子女的尴尬感更强烈,因为我
们急于融入同龄人,急于摆脱父母亲希望我们能够传承下去的少数族裔的身份,因为这
些身份给我们带来了太多不公平的、让我们难堪的遭遇。小时候我最不喜欢做的事情,
就是周末去华人学校学习中文。今天当我来到中国,我终于明白我母亲是正确的,那时
我多该把中文学好。但孩提时代的我们又知道些什么呢?我们只想待在电视前看卡通片
,过得和身边的同龄人一样,不想要更多功课,或者做那个孝顺的孩子。一切华裔父母
希望他们孩子做的,他们的孩子们无一例外地抵制。尽管我妈妈每晚会给全家人做五道
菜的丰盛晚餐,每餐必有一条清蒸鱼,我哥哥和我还是会嗤之以鼻,要求吃炖牛肉、披
萨和热狗。
但那时我就已经很清楚地知道,我的美国朋友的父母,不会成为我的父母的朋友。我们
终究和别人不一样。在1970年代的底特律,与众不同是不受欢迎的,不仅有公开的歧视
,暗地里同样如此。不管华人多么勤奋、多么努力地改善他们的英语发音,只要他们去
银行申请贷款来买房,或者像我父亲那样打算创业时,他们就会立刻遭遇歧视。我父母
将一切归咎于他们的口音。他们觉得,因为我和我哥哥生在美国,长在美国,就一定会
被美国社会所接纳。他们是如此地笃信“美国梦”。
直到1982年,一起华人遇害事件彻底惊醒了我。正是在它的刺激下,我开始写作,开始
为少数族裔的权利鼓与呼,最后成为了一名律师兼教授。这起案件,在美国的亚裔人群
中很出名,在这个人群之外知道的人很少,对大洋彼岸的中国人则几乎完全陌生。故事
的主人公名叫Vincent Chin(陈果仁)。我并不认识他或他的家庭,但他家也在底特律
,离我家只有几英里的距离。他属于比我家更早一批的华裔移民,这批移民更多在城市
里安家,多以开餐馆、洗衣房来谋生。陈果仁并不是所谓的“模范少数族裔”,也就是
说,他不是我父母会拿我与之比较的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他因为开车太快、爱喝酒
,大学期间就辍学了。如果他是个白人,那在别人眼中会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小伙子。
1982年,时年27岁的陈果仁正准备结婚,迎娶一位同样是美籍华裔的姑娘。6月19日,
一个初夏的夜晚,他招呼朋友们去参加他婚礼前的单身派对。在那里,他们遇见了两位
白人——一位父亲和他的继子,他们都为美国车厂工作。在一场争吵引发的打斗中,陈
果仁被这两位白人活活打死。
陈果仁(Vincent Chin)
我在这里先暂停一下,讲一讲这起事件发生的背景。底特律之所以被称作“汽车之城”
,是因为它汇集了当时美国所有主要的汽车制造商,包括福特、通用、克莱斯勒,它们
象征着美国的伟大。时间点也很重要。当时美国正经历一场经济衰退,比2008年的危机
更糟,因为那场危机不是全球性的,而是仅仅局限于美国。当时美日关系十分紧张,原
因今天听上去很耳熟——因为贸易。那时的日本经济正处于蓬勃上升期——虽然现在我
们知道当时的日本经济已有相当程度的泡沫,以至于后来有“失去的20年”——但在那
时,美国人非常害怕日本。他们害怕日本公司将占领美国经济,以至于全体美国人都终
将为日本人服务。当时日本公司在美国疯狂收购——这点听上去也很耳熟——收购美国
企业、房地产、球队,等等。美国国内的仇日情绪高涨,政客们叫嚣着要和日本打贸易
战,还有人说日本在对美进行“经济上的珍珠港袭击”。那时底特律的汽车产业受到日
本进口车的严重冲击。美国车厂的工人们对日本十分仇视,而仇视的对象很快涵盖了华
裔、甚至一切亚裔,因为在他们眼中,“你们长得都一样”。在1970年代的美国,如果
你长着一张亚洲脸,那么底特律绝对是你最不想去的地方。
让我们再回到那个故事。就在陈果仁的单身派对上,那两位白人看到了他,开始冲着他
叫喊一连串充满种族歧视的脏话,如“chink”、“jap”。陈果仁告诉他们,自己是中
国人,不是日本人,但无济于事。根据目击者的报道,其中一个白人冲他喊:“就是因
为你们这些狗娘养的,我们才会丢饭碗!”在双方打斗中,那两个白人从车后备箱中取
出一根棒球棒,活活打碎了陈果仁的头骨。他鲜血和脑浆迸了一地,昏迷前说的最后一
句话,是粤语:“不公平。”在医院里抢救四天之后,陈果仁不治身亡。
他的死震动了美国的亚裔群体。然而真正让这个人群热血沸腾,打破沉默走上街头,或
向媒体疾书表达抗议的,是美国法庭对那两位白人的审判结果。尽管这两人从一开始就
承认是他们杀害了陈果仁,但他们始终坚称那只是一场酒吧打斗,否认是基于种族歧视
的仇恨犯罪。最终他们被判缓刑三年,每人罚款3000美元,一天监狱也没进。
这起案件,让很多亚裔美国人悲哀地意识到,不管自己再怎么努力工作,再怎么尽力融
入美国社会,自己还是无法被美国人接受,是一群“永远的外国人”。
我以这个故事开头,是想告诉大家,我是怎么会对少数族裔问题产生兴趣的。我将再花
一些时间简单梳理一下华裔在美国的发展历史。这些知识并不是学校教给我的。美国教
科书中提到一句贯穿全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它部分是由华人修建的,但除此之外对华
裔为美国所做的贡献鲜有涉及。我花了很多时间自己研究美国华裔的历史,现在作为一
名教授,我在美国的大学向学生们教授这段历史。就在这几天,美国最高法院刚刚做出
裁决,支持特朗普总统针对穆斯林的旅游禁令,而他们依据的最重要的历史判例,就是
“二战”期间美国政府对日裔美国公民的处理方式。所以,在美国司法历史上,亚裔族
群十分重要,围绕他们形成了多项至今还有影响力的司法判例。
华人移民美国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在1861年至1865的美国独立战争中,南北
两方都有来自中国的士兵。许多华裔自愿代表他们的国家进行战斗——即使他们没有被
完全接受,他们已经把美国当作自己的国家。
接下来的一波,是来美国修建铁路的中国劳工。明年是个重要的年份,不仅是中美关系
正常化40周年,也是第一条贯穿全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建成150周年。这条铁路当时从
中西两头同时向美国腹地修建,爱尔兰人从东向西,中国劳工则从西向东。当时有将近
1.3万名华人劳工参与了这项工程,在崇山峻岭中爆破出一条路来。在英语中有一个带
有种族侮辱意味的俗语,叫做“Chinaman's chance(中国佬的机会)”,意思就是,
完全没有赢的机会。这句话就来自那个年代,因为那时中国劳工在没有其他人能忍受的
艰苦和危险的环境中工作。比如他们有时要靠绳索将自己吊在悬崖上,点燃携带的炸药
,把岩石一点点炸开。尽管这条铁路的整个西段都是中国劳工修建的,但在1869年铁路
建成后的庆典照片上,却找不到一个中国人。
1869年太平洋铁路贯通庆典的照片上,不见华人劳工的身影
华人移民美国有以下几波浪潮。第一波浪潮包括刚才提到的那些铁路工人。如今许多加
州华人已是他们的第六代甚至是第七代子嗣。他们主要来自珠江三角洲地区,说粤语或
者相近的方言。他们在旧金山、纽约和其他一些城市开创了唐人街,这些唐人街社区至
今还生机勃勃。这次移民浪潮因为1882年美国在强烈的仇华气氛中通过《排华法案》而
终止。根据这个法案,除了极少数的例外,美国不允许华人劳工入境。
但1906年旧金山发生的一场地震和随之发生的大火,烧毁了许多档案记录,对华人来说
却成了一个福音。因为法律规定,在1906年前来过美国、或者祖辈在1906年时已在美国
的华人,仍被允许入境。于是就出现了许多“paper sons(纸儿子)”。他们谎称是某
某的孩子,虚构一个家庭故事,改掉自己的姓名,用这样的办法成功进入美国。
第二波华裔移民出现在“二战”之后,时间跨度40年,差不多两代人。他们主要来自台
湾、香港和菲律宾,几乎没有人来自中国大陆。1965年美国正式废除了移民配额制,掀
起一轮亚洲移民潮,此后数十万华人来到美国,几乎全部来自台湾和香港,大多数是拿
奖学金的学生,比如我的父母。他们学成后留在了美国,扎下新的根,成为美国社会的
一部分。
到20世纪80年代,又一波华人移民涌向美国,这一次他们主要来自中国大陆。他们很多
是中国最好的大学里读书的优秀学生,靠奖学金来到美国深造,或者是最优秀的学者,
被邀请到美国访学和教书。与此同时,还有另一种华裔移民,那些偷渡来的、没有合法
证件,没有精湛技能的劳动者,他们更多只能在纽约法拉盛这样的地方,靠劳动谋生。
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华人,在美国形成了不同的群体和社区。现在如果你来到美国
,你不仅能在大城市中的唐人街看到很多华人,还能在像加州蒙市这样的城市近郊见到
很多“新华人”。距离洛杉矶市中心8英里左右的蒙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一代人
的时间里,从一个居民主要是白人的城市,转变为亚裔(主要是华裔)为主的城市。我
们百人会成员陈李婉若就曾成功竞选蒙市市长,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女市长。
...........................................
E**********d
发帖数: 253
5
陈果仁(1955年-1982年6月23日),中国广东出生的美籍华人。1982年6月23日,在美
国反日情绪高潮时期于密歇根州底特律的飞地高地公园郡(Highland Park)被克莱斯
勒公司一名车间主管罗纳德·艾班斯(Ronald Ebens)及其继子迈克尔·尼兹(
Michael Nitz)利用棒球棍乱棍打死。虽然这两名男子认罪,但法官却轻判了这起谋杀
案,由此引发了民众大规模的不满和抗议。因为两名凶手利用棒球棒殴打陈果仁的行为
非常符合仇恨罪的定义。[1]
B********s
发帖数: 10
6
太悲哀了。当时在场的没有其他华裔同胞了吗?为什么他的那些朋友眼睁睁地看着自己
的朋友被活活打死?就算不帮忙也没人劝架?没人报警?感觉非常凄凉啊......所以你
这个贴子发对地方了,华人草民最应该拥枪了,我们不求“独步武林,但求无人敢欺”
。我们有枪不去欺负别人,但是当自己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让对方知道我们也是不好惹
的!
z********0
发帖数: 1
7
好傻好天真,法官都不重判,警察来了又能怎样呢,抓了人还不得交给法官去判?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太悲哀了。当时在场的没有其他华裔同胞了吗?为什么他的那些朋友眼睁睁地看着自己
: 的朋友被活活打死?就算不帮忙也没人劝架?没人报警?感觉非常凄凉啊......所以你
: 这个贴子发对地方了,华人草民最应该拥枪了,我们不求“独步武林,但求无人敢欺”
: 。我们有枪不去欺负别人,但是当自己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让对方知道我们也是不好惹
: 的!

i*0
发帖数: 1192
8
去看法庭文件,你会对案件了解更多。
带着问题去看比较好,给你几个线索:
1.纠缠女服务生的问题
2.在酒馆狂殴对方的问题
有了前因,才能看出为何后面被殴。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太悲哀了。当时在场的没有其他华裔同胞了吗?为什么他的那些朋友眼睁睁地看着自己
: 的朋友被活活打死?就算不帮忙也没人劝架?没人报警?感觉非常凄凉啊......所以你
: 这个贴子发对地方了,华人草民最应该拥枪了,我们不求“独步武林,但求无人敢欺”
: 。我们有枪不去欺负别人,但是当自己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让对方知道我们也是不好惹
: 的!

l****z
发帖数: 29846
9
有link吗?

【在 i*0 的大作中提到】
: 去看法庭文件,你会对案件了解更多。
: 带着问题去看比较好,给你几个线索:
: 1.纠缠女服务生的问题
: 2.在酒馆狂殴对方的问题
: 有了前因,才能看出为何后面被殴。

1 (共1页)
进入GunsAndGears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应该教育美国人,认清日人与正宗老中的区别,避免这种悲剧 (转载)Re: 关于前几天停车场差点拔枪的例子,请看这起事故有参考价
国会议员信件中Vincent Chin种族仇恨被杀事件 (转载)Oklahoma最近这起自卫枪击的母女用的是什么枪?
以中华民族的名义专家就是专家:从一场实战看AK-47的表现
陈果仁底特律被害一案:凶手无罪释放!有一点对于跑路挺关键
国会议员信件中Vincent Chin种族仇恨被杀事件 (转载)亚裔枪手单挑美国红脖,6死8伤 (转载)
饭食凳的网站域名被枪店买去中美之争升级 美国华裔又面临“陈果仁时刻”
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发生枪击事件致3死2伤中美之争升级 美国华裔又面临“陈果仁时刻” (转载)
关于前几天停车场差点拔枪的例子,请看这起事故有参考价值不? (转载)华裔在美国:永远的“外国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美国话题: 华裔话题: 果仁话题: 华人话题: 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