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k******l 发帖数: 71 | 1 大闹清风寨,在诸多水浒故事中并不出彩,花荣三箭定乾坤,已然打麻将坐上家,截
和了。然而它所产生的多米诺效应,就像山顶上往下滚的车轱辘,想刹也刹不住,不光
砸得整个青州府支离破碎,远在汴梁的金銮殿大概也有震感。所谓读史明智,读书醒世
,重温这个故事,我们会发现,逼花荣上山,实在“不可为后世法”,谁该承担这个责
任呢?
一
平心而论,武松和花荣,可谓水浒之绝代双骄。前者出身草莽,拳脚功夫一流,路子刚
猛,堪称矫矫虎臣;后者功臣之后,骑射功夫了得,作风文秀,誉为翩翩儒将。这两位
年轻人还有一个共同之处:为人正直、嫉恶如仇、恪守公义。如果生在正常社会,他们
是大有前途的。
武松怎么认识宋江,小说里有交代,花荣怎么认识宋江,小说里没交代,有点邪门!书
里写道“只见寨里走出那个少年的军官来”,既是少年,当不足弱冠,何故又说“自从
别了兄长之后,屈指又早五六年矣”?难不成花荣十二三岁就跟宋江拜了把子?似乎也
有可能。宋大哥名满江湖,谁见了都要顶礼膜拜,遑论小朋友?对善于投资、善于把钱
用在刀刃上的宋江而言,价值是第一位的,花荣出身好,官二代,年纪虽小,却是潜力
股,放下身段,倾心结交,将来准有好处。于是乎二人莫逆了。可见交朋友,跟谈恋爱
的那种弯弯绕,也没啥区别,剃头挑子一头热,单相思不靠谱,两只巴掌互动,才能拍
得响。
宋代的寨,又称砦,属于临时军事据点,多设于乡镇关隘要冲,在宋夏交战及蒙元南侵
的史料中常见。《金史》载知寨为从七品,《续通典》称“宋有镇砦官,无定员。”《
水浒传》的说法,大抵也如此,“这清风寨却在青州三岔路口,地名清风镇。因为这三
岔路上通三处恶山,因此,特设这清风寨在这清风镇上,那里也有三五千人家。”特设
,显是临时性质,用于剿匪;从户口看,清风镇够得上中等县之规模,知寨从七品,也
过得去。
花荣这只潜力股没让宋江失望,很快做了清风寨武知寨。但是他与宋江又有些不同,好
像鸽子遇上斑鸠,远看有点像,其实不是一类。
宋江常为私恩而不顾公法,四海之内皆兄弟,十有八九是山贼;花荣不一样,江湖朋友
仅宋江一个,而且宋江当时还没当匪首,不过是在逃杀人犯,杀的还是烟花女子,花荣
称为“泼猓花”,官场对于这种人命官司大多不屑一顾。花荣庇护宋江,有缘于私恩的
意思,但也没怎么枉了公法,起码他是这么认为的。另外,他为官也还尽职尽责,几座
山上的贼羔子摄于他的骑射功夫,好像八仙桌子盖井盖,随着方就着圆,再没敢怎么闹
事,正如他自己所说:“若还是小弟独自在这里守把时,远近强人怎敢把青州扰得粉碎
”。
二
然而世事如棋局局新,正当他春风得意时,上头又派来文知寨刘高。虽说“局长政委双
正职”,但是当时体制,文官为大,刘高到任,还是成了一把手。如果刘高满腹经纶,
居官清正,倒也罢了,花荣也许打心眼里会高兴;可是这文官居然不识字,官品极差,
“自从到任,只把乡间些少上户诈骗;朝庭法度,无所不坏。”这就难怪花荣心里不爽
了,他对宋江说:“小弟是个武官副知寨,每每被这厮呕气,恨不得杀了这滥污贼禽兽
。”
且不说一个临时机构该不该设置两个领导,即便有“无定员”之规,也应视具体情况搭
班子。比如军事方面,如果花荣不给力,那么增派将领没说的,然则花荣很能干呀!再
如集镇人口多,确乎需要文官去行政,那也没说的,可你派个文盲滥竽充数,岂不是发
丧弄了套和尚道士,尽添乱吗?
呕气归呕气,花荣倒无所谓。反正大宋惯例,皇帝可以集权,地方官只能哥几个权力共
享。再说中国历来以成败论英雄,花荣乃“功臣之后”,立身正,能力强,剿匪的事儿
,他有信心,在清风寨,他是谷子地里窜高粱,整个儿高出一大截,无人可比。刘高虽
是正职,除了贪污虐民,什么也不会,就是个摆设,对花荣怕得要死,逼花荣上梁山,
他没这个能力。
刘高错就错在没文化,不懂适可而止。像花荣这种具有真本事的官二代,心气高是一定
的,指望他拍马屁、同流合污,绝无可能,怎么办?没办法,凡事顺着他就好。比如你
屁股不干净,那就多多“善后”,还土地爷放屁,一股子神气,能不招埋怨吗?花荣没
有举报你或直接绑了送府,不是怕你,也不是监督失职,而是因为大环境如此,当官的
个个欺负老百姓,个个贪污,举报未必有用;你拿了宋江,他来要人,给他得了,明知
打不过,何必又去打?明知人家没通匪,又何必申报上司诬陷人家?矛盾激化,都监黄
信又错会知府的意,搞了鸿门宴,名为调解,实为拘捕,待得土匪出手,花荣跳下黄河
也洗不清了。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刘高和黄信,前者官儿肯定是花钱买的,后者靠师父秦明提携,这些
既得利益者都有此类深陷固化的习性,敛财的敛财,捞功名的捞功名,绝不放过任何机
会,也绝不理会任何是非曲直。
随着秦明的入伙,宋江的“离间计”第一次获得了成功,为其后不断复制提供了可资借
鉴的样板,----只要看中了谁,就栽赃嫁祸,断人后路。国人常说“一人兴邦”,秦明
是青州府兵马总管统制使,梁山初期降将中军阶最高者,他的沦陷,犹如一剂厉害的毒
素,逐步渗透到全国各地,其传染性十分可怕。可以这么说吧,梁山之兴,实兴于秦明。
三
说一千道一万,上述这些人或许间接充当了逼花荣上山的走卒,其实他们也是受害者,
刘高丢了性命,黄信、秦明失去了身份、官职与俸禄,宋江随后也进了牢城。那么,幕
后的慕容知府,是第一责任人吗?
慕容知府当然不是好官,小说里介绍他“是今上徽宗天子慕容贵妃之兄;倚托妹子的势
,要在青州横行,残害良民,欺罔僚友,无所不为。”作者的意思很明显,知府如此,
出现不识字文官的荒唐现象,就不稀奇了。
北宋的史料中记载过数十位名臣宰相,都曾经先后知过青州府,他们在的时候,为何清
风镇周围没有出现三处“恶山”?为何慕容知府来了,治安状况就糟糕了?一把手该负
的责任,慕容知府推卸不了,但还不是主要责任,主要责任人还得往上找,“六贼”?
道君皇帝?不必指名道姓了吧,反正歪风邪气总是从上面刮下来的。社会没了公理,道
德没了底线,法律没了尊严,所有的基本共识必然会出现分裂,“匪盗行规”也必然会
甚嚣尘上,----你若站对不站队,不纳投名状,你就不是我们一伙的,就跟你过不去。
花荣遭遇的正是这种大环境,想在其中保持一份独立的操守,难于上青天!说句消极的
话,本事大不如不摊上,摊上了也只好将就着,谁让你生活在那个时代呢!逼花荣上山
,黄信、秦明因此入伙,清风山、二龙山、桃花山等土匪遂趋合流,清风山率先入梁山
,二龙山、桃花山又联合梁山大破青州府,梁山终于尾大不掉,成为朝廷的心腹之患。
所谓上行而下效,不分正邪。现在提倡从领导干部抓起,比如盯紧一把手,通过一把手
抓、抓一把手的模式,自上而下,层层示范带头,等等,道理都是一脉相承的:改善大
环境,一把手确乎责任重大!
借用明末抗清英雄瞿式耜的一句诗:“千古英雄自主张”。老夫不是英雄,可否主张一
下?维稳,固然重要且必须,但是一味治标,好比用卖了豆腐的钱买豆子,不是个长法
!地方治理,还得尽可能的让社会风清气朗,只有大环境好了,花荣的故事方能不再重
演。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