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S******s 发帖数: 76 | 1 我们正在步入“互联网+”时代。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正式提出国家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助力经济转
型和产业升级。“互联网+”一词从此在全国大热。
近日,长江日报记者专访信息网络研究专家、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他说
,“互联网+”的社会将更轻盈、智慧、高效,城市会慢慢变得柔软,更便捷宜居,更
有亲和力
“+”指传统行业的各行各业
2012年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在一次发言中,首次提出“互联网+”
理念。他认为在未来,“互联网+”公式适用于所有行业的产品和服务,也是企业需要
思考的问题。
2013年11月,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提出,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意味着一种能力,
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是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当年年底的腾讯WE大会上,马
化腾指出:“+”是指传统行业的各行各业。
2015年3月“两会”上,马化腾表示,“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
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
他希望这种生态战略能够被国家采纳,成为国家战略。
胡泳分析,“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是这个词变得热门的原因。在这一大背景下
,可引发无穷想象:政府会出台政策,拉动行业互联网化,“这让很多人看到机会、空
间,创业者、企业管理者视‘互联网+’为一次机遇”。
胡泳认为,虽然互联网已经对某些行业冲击巨大,但中国互联网普及率未达到50%,“
互联网+”变革尚未触及很多行业,也未引起足够重视。“这是一种潜在的危机,如果
不被行业重视,未来会被竞争对手轻易击倒,甚至全军覆没”。
不能只是消费端热闹
1996年1月,胡泳为《三联生活周刊》写了一篇万字长文《Internet离我们有多远?》
,此后开设“数字化生存”专栏,探讨数字化网络涉及的根本性和前瞻性问题。
他是中国首批“最懂网络的人”,也见证了互联网在中国的出现和被接受。
“经过这么多年,互联网由一个外来的物种,在中国艰难生根、曲折成长,并具有了中
国特色和中国底蕴”。
2014年5月,胡泳发微博感慨:“当下中国关心数字商业的人数不胜数,但是关心数字
社会基本问题的人少而又少。
对于炙手可热的“互联网+”,胡泳也有忧虑:“表面上看,中国不少产业似乎与互联
网结合得很成功,但你看到的只是消费端的热闹。很多行业的生产端、采购端、供应链
激烈的变革还没有到来,也未被重视。因此亟需唤醒他们,让他们对即将来到的变革风
暴积极应对。”
万众创新会倒逼不符合创新机制的行业
读+:当今中国为什么需要“互联网+”?
胡泳:我们应该知道,“互联网+”是一种基础性建设。
互联网作为一种高速成长的基础设施,会带来很多投资机会和企业成长空间。当然,这
个“基础设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谈到基础设施,我们可能会想到网络宽带建设、无
线基站等,但今天,我们可以把淘宝、天猫、支付宝等也称为基础设施。今天的基础设
施,既包括传统的基础硬件,还包括服务。这些以互联网为主导的基础设施,在当今的
中国,还很缺乏。
读+:如何评价“互联网+”这一概念?
胡泳:“互联网+”这个词提炼得很准确。
我们不需要一个单纯的互联网产业,因为现在早已不是互联网刚刚出现、试图普及的时
候。
今天,虽然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已经高度互联网化,但能源、钢铁等GDP生产大
户,互联网程度相当低,存在产能过剩、盲目投资、效率低下等问题。在这种状况下,
“互联网+”概念的推进,能逐步解决传统行业的能力低下问题。
读+:在很多外国人看来,“互联网+”在西方世界并不是新鲜事物,中国人提出的“互
联网+”是在玩概念。
胡泳:用西方的经验与中国的现实相比对,肯定不行。中外在“互联网+”上最大的区
别是国家是否介入。
当“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国家、政府会对互联网创业给予极大的鼓励与支持,提
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虽然不能说这样的举措一定会取得成
功,但我觉得这个方向是对的。
一个国家的政府如此大力度地倡导创新,至少,民众能获得的创业机会将极大丰富,这
些民众也会倒逼不符合创新机制的行业,促其改变。出租车行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另外,如果民众获得机会,那么这种机会可能是商业的,也有可能是社会的,“互联网
+”势必会造成中国社会、文化的微妙变化。因此,“互联网+”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
我们对它可以充满期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