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Faculty版 - 高校毕业生不爱北漂了?专家:人才“下沉”、机遇上升
相关主题
大家是不是交流一下这两年的startup package?要升faculty的消息被系里其他毕业生听见,会怎么样?
住在这样的小城市当faculty,生活会不会很不方便?两张图说明中国留学生专业选择和H1B就业的不匹配 (转载)
大家说说CS faculty 还有戏吗?Part-time research associate 是什么职位?
PHD IN INSURANCE的就业咋样?请教前辈们对liberal arts college的毕业生怎么看呢
2012-13的就业形势会不会比11-12好?http://best-engineering-colleges.com/ 怎么样?
北大有summa cum laude这个说法吗?请教美国的文科专业
发一下牢骚。申请中,请教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
应届毕业生申请国内教职申请faculty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人才话题: 就业话题: 毕业生话题: 城市话题: 发展
进入Facult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i
发帖数: 1
1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Facebook
2021年新年伊始,今年毕业的年轻人即将涌入求职大潮。对于95后、00后而言,“北漂
”“沪漂”还是圆梦的必经通道吗?当代青年的择居、择业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
让“下沉”到二三线城市的人才释放更多活力?我们带您走近毕业青年及相关群体“一
探究竟”,并请专家解析这一现象背后的时代变迁与心态演进。
本期嘉宾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高层次人才计划”特聘教授 赵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 李长安

1.兼顾职业与生活:青年择业观悄然改变
记者:近期,一些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相继发布,引发网友关注。《2019年北京地
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应届毕业生在京就业的比例近三年连续呈小幅
下降趋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不再“北漂”的青年,都去了哪里?
李长安:近几年,应届毕业生在京就业比例持续下降,原因多种多样。按照人口迁移的
“推拉理论”,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共同构成。“
推力”即排斥力,“拉力”即吸引力。
一方面,随着以北京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生活、居住成本越来越高,对大学毕业生的“推
力”也越来越大。工作、购房、通勤压力大,几乎成了大城市中青年的普遍感受,网上
流传的“996”“打工人”等热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工作生活状况。另一方面,
各城市之间的“人才大战”连年上演,很多二三线城市连续出台优惠鼓励政策,对大学
生的“拉力”越来越大。“非北上广深不去”的想法,在很多年轻人心中已悄然改变。
同时,一线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在加快,过去大而全的产业结构已经改变,劳动密
集型企业数量减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持续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从注重
数量向看重质量转变。
再看大学生群体,他们的择业观也与过去有所不同,一些二三线城市舒适的生活环境和
宽松的工作节奏,是吸引大学生的重要因素。
赵忠:应届毕业生在京就业比例逐年下降,是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就业多元化
趋势逐渐显现带来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就业逐步呈现多元化趋势,早期主要
体现在就业单位的多元化,经历了从主要集中在政府和事业单位,到国有企业、外资企
业、民营企业成为重要雇佣主体的转变。
“为什么高校毕业生不爱‘北漂’了”这一讨论兴起,提出了就业多元化的另一个重要
方面,即就业区域的多元化。近年来,北京的核心功能定位发生变化,明确为全国政治
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不再包括“经济中心”这一战略定位
,对非首都核心功能逐步疏解,必然会推动部分毕业生离京就业;北京居住和生活成本
连年上升,让毕业生深感居留不易;同时,其他城市和区域创造出更多满足他们职业生
涯发展需要的平台,给了他们更多的选择机会。
从调研数据看,很大一部分北京高校毕业生选择到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二三线城市就业
,既能满足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又能更好地兼顾生活质量。
2.海阔凭鱼跃:人才“下沉”、机遇上升
记者:长远来看,越来越多毕业生选择二三线城市甚至更基层地区就业,会带来怎样的
影响?
赵忠:当前,我国不同城市和区域在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比较优势上的差异逐渐
明显,对劳动者的技能需求也日渐差异化,为毕业生就业拓宽了选择空间。中西部地区
和二三线城市的快速发展,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在全国范围内的实质推进,也为毕业
生到非特大城市就业生活创造了更好条件。
毕业生选择就业地点,本质上是劳动力要素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过程。如果有更多毕业
生选择到二三线或更基层地区就业,将有利于全国人才分布的优化,提高人力资本投资
的回报率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与转型,促进我国区域之间、
大中小城市之间更加平衡发展,从而孕育更大的生机活力。
李长安:过去很长时间里,大学生到一线城市就业,是获得“成功”的标志之一。但大
量大学生聚集在一线城市,容易使劳动力市场产生“拥挤”现象,一方面减少人才在一
线城市得到理想工作岗位的机会,另一方面降低了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如今,大批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地时目光放远。随着他们的“下沉”,许多二三线城
市、基层单位的人才结构得以改善,办事效率有所提高,对于我国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而对毕业生个人而言,这种选择能够突出个人的知识价值,获得更大的职
业发展空间。
3.既要“筑巢引凤”,又要“固巢养凤”
记者:这些年,不少城市为吸引人才出台了优惠政策,让人才看到一片充满希望的蓝海
;当然,也要看到一些离开“北上广”的人又因频频受挫而重返故地。您认为,要让“
下沉”的人才留得住、发展好,还存在哪些“肠梗阻”,又该怎样革除积弊?
李长安:目前各地出台的人才优惠政策从落户到工资职称、从住房到养老医疗等,几乎
涵盖了方方面面。这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来本地工作有一定吸引力。
但事实上,仅有这些远远不够。最根本的还是要大力发展当地经济,改善发展环境,这
才是留住人才的“王牌”。同时还要看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已经由过去对待遇、
户口等的追求,转变为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更高关注。因此,各地引进人才时不能仅停留
在待遇、落户等层面,更要着力营造适宜人才发挥作用、得到成长的环境,既要“筑巢
引凤”,又要“固巢养凤”。
赵忠:不少城市的人才政策与发展环境存在突出问题:政府居于主导地位,市场未能成
为人才合理流动与配置的决定性因素;用人主体缺位严重,导致政府行为替代市场机制
的现象时有发生;用人单位与政府之间沟通不畅,政府宏观政策与企业微观需求之间不
能完全匹配;各地人才政策严重趋同,与当地自然禀赋、发展水平等衔接不足,削弱了
政策因势利导的作用。
解决上述问题,一是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对政府而言,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营
商环境至关重要。二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做好人才和企业的服务工作,成为连接人才和
企业的纽带。吸引人才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得好才能更好地吸引人
才,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三是帮助人才真正实现安居乐业。安居要在教育、医疗服务等
方面下功夫;乐业要通过制度设计创造公平的人才职业生涯发展环境,以活跃的经济涵
养人才。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内容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
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删除处理。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公众号或微信搜索:未名人才
扫码关注未名人才Facebook
1 (共1页)
进入Facult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生物现在的job market变这么好了? (转载)2012-13的就业形势会不会比11-12好?
新人问一下今年information system的就业形势北大有summa cum laude这个说法吗?
推荐信怎么瞒着要?发一下牢骚。
Statistics vs. Biostatistics 就业比较应届毕业生申请国内教职
大家是不是交流一下这两年的startup package?要升faculty的消息被系里其他毕业生听见,会怎么样?
住在这样的小城市当faculty,生活会不会很不方便?两张图说明中国留学生专业选择和H1B就业的不匹配 (转载)
大家说说CS faculty 还有戏吗?Part-time research associate 是什么职位?
PHD IN INSURANCE的就业咋样?请教前辈们对liberal arts college的毕业生怎么看呢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人才话题: 就业话题: 毕业生话题: 城市话题: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