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发帖数: 915 | 1 不是研究公共关系的,但一直觉得这个话题很好玩,非写一下不可。
1. 所谓的“真实的自己”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讲一讲文学创作中的“对话”。当代大部分读者都认为,故
事中的人物对话应该尽量贴近生活才好,而不要像演话剧那样做作。可能很多好的作品
听起来也确实像把日常生活来个录音。事实上呢?只有在背后写这些人物对话的作家才
知道,它和现实生活中的对话是多么截然不同。Dialogue, contrary to popular view
, is not a recording of actual speech; it is a semblance of speech, an
invented language of exchanges that build in tempo or content toward
climaxes. ~ Sol Stein你要是不信,用录音机偷偷录别人的一段对话,然后在回放的
时候,把每个字,每个哼哼哈哈,都如实记录下来,就会发现差别了。我们日常的对话
,除去事先约好的采访,一般都是没法当成书面文字来读的。直接搬到电视上,没有剪
辑的话,也不会怎么赏心悦目。不要说媒体了,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我们站起来发言,
定会下意识的字正腔圆,大家听着也不觉得别扭。
这就像平时看新闻看综艺,很少观众会嫌弃谁化的妆太浓,甚至完全意识不到电视上的
人物绝大多数都是化了妆的。直到有一天,有人突然把镜头对准我们自己,才会发现:
这个大麻瓜脸,怎么一片菜色?平时在镜子里不是挺漂亮的。这都是因我们的视觉和感
知在作怪,对于公众人物,对于电视上媒体上的图片,我们早已习惯了一些定式,有潜
在预期。
说的就是“预期”这个词。公众人物无论是公开场合发言,还是以私下形式发言但是最
终会摆到媒体上的,最好意识到这一点。很多人觉得,活着就要做自己,就要有个性。
这没不对。问题是,在自己家里随心所欲的人,如果去到别人家,再怎么都应该遵守一
定的礼仪和社会规范吧?从门进去人家里是这样,从电脑或者手机里进去,也是一样。
总的来说,公共关系这种东西,不是很简单,或者聪明人能无师自通的。尤其是处在敏
感事件,敏感时期的人,为什么被采访时很多都三缄其口,甚至干脆拒绝采访,并不是
那些人懦弱或者缺乏个性。如果一个人的任性还没有给自己的公众形象带来过很大的负
面作用,只能说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没有大到让他尝到厉害而已。
我已经听到反对的声音了:你看人家凤姐多有个性!问题是凤姐能做的事,你做就不一
定行。一直以无厘头形象出现的,做些怪事才没人稀奇。公众对我们的定位并不是我们
能完全控制的。我们的职业,受的教育,过去的经历,还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包括气质),都决定了我们第一次亮相于公众面前时,人家怎么把我们定位。这种
expectation的力量非常强大。就像最近流行的一句话:没想到你这浓眉大眼的也啥啥
呀!
还要说的一点就是,“大巧若拙”。在你看来,有些人在公众面前傻头傻脑,人家未必
是真傻。肘子骂了那么多人,大多数都没吭声。你去骂一个,可能就已经臭大街了。
How do you present yourself? 是有学问的,值得思考一下。现在都说,the
Internet never forgets things. 公众的记忆也一样强。When you are unsure of
what to say, stay shut.
2. 转型的秘诀
一旦一个特定的公众形象已经建立了,能不能再转变呢?这里明星们的经历很值得借鉴
。我们时不时会发现一些明星转型,有的成功了,但是失败的居多。一方面来说,一旦
公众对你定位了,对你有了很强的预期,打破他们的预期就会产生很不好的效果。另一
方面来说,人总要成长吧?年轻的时候小甜甜老了还小甜甜?十年前那个观点十年后还
是一样的观点?
倒底可不可以转型,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你的新的转变不能以“证伪”原先的你为基础
。举例来说吧,你一直在走清纯路线,突然有一天醒来你就变成性感路线了,这个效果
就很不好。因为你在向大众传递这样一种信息:我之前的单纯都是装出来骗你们的。反
之,有些明星开始想走性感路线的,后来成了笑星(好像吴君如还是毛舜筠就是),那
就无所谓。公众看似对明星们的荒唐行为容忍度很高,但对欺骗他们的容忍度几乎为零
。这个看起来和我前面说的似乎矛盾:不能在公众面前随心所欲的做自己,但也最好别
不做。因为以现在媒体的发达,装假太容易露馅了。其实不矛盾。第一条说的,是在公
众面前要礼貌,克己,不是装假。
3. 老实待在台上
演员歌星站在舞台上,如果表演失误,或者技术根本不过关,甚至假唱,都可能引起台
下的嘘声。其实没啥太大关系,因为无论什么样的艺术,甚至科研,有喜欢你的也就有
不买你账的。你做完你要做的,给大众看过,他们爱说啥说啥好了。假如一个演员站在
台上和底下的观众吵起来,那就比较不堪了。公众形象也是一样。Stay high, stay
cool. 你如果不小心被闪光灯包围了,说完你必须说的话,就把耳朵闭起来,不要理会
灯后面传来的各种声音。
4. 如何讨好大众
答案就是:不要讨好大众,做自己就好了。大众需要的是有才华有思想有力量的人,不
需要专门来迎合他们的人。举例来说,一些春晚小品,我们看的时候就能猜出编剧的心
思:老百姓喜欢听东北方言,老百姓喜欢漂亮泼辣的媳妇配傻大粗的老公。。。事实上
,老百姓倒底喜欢什么类型?我来告诉春晚导演:真诚原创发自内心的类型。也就是没
有类型。“If you try to make something just to fit your uninformed view of
some hypothetical market, you will fail. If you make something special and
powerful and honest and true, you will succeed. ”~ Hugh Macleod 写作是这样
,我觉得,做科研也是这样吧? | p*b 发帖数: 442 | 2 学习了,赞
view
【在 C***t 的大作中提到】 : 不是研究公共关系的,但一直觉得这个话题很好玩,非写一下不可。 : 1. 所谓的“真实的自己” :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讲一讲文学创作中的“对话”。当代大部分读者都认为,故 : 事中的人物对话应该尽量贴近生活才好,而不要像演话剧那样做作。可能很多好的作品 : 听起来也确实像把日常生活来个录音。事实上呢?只有在背后写这些人物对话的作家才 : 知道,它和现实生活中的对话是多么截然不同。Dialogue, contrary to popular view : , is not a recording of actual speech; it is a semblance of speech, an : invented language of exchanges that build in tempo or content toward : climaxes. ~ Sol Stein你要是不信,用录音机偷偷录别人的一段对话,然后在回放的 : 时候,把每个字,每个哼哼哈哈,都如实记录下来,就会发现差别了。我们日常的对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