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Faculty版 - 邵峰院士: 如何才能涌现更多“韩春雨”?
相关主题
韩春雨为什么牛?复旦小千人_副教授 VS. PSU_AP
中央用人不疑,《自然》获得韩春雨实验可重复性新数据 (转载)Pilot project 是怎么回事
13个课题组实名声明:无法重复韩春雨实验AP每天不加班,是不是不行呀
韩春雨回应13位学者实名宣布无法重复其实验生物学技术一问
剧情反转了? 韩春雨:已能重复实验结果 将有消息公布求问一个面试是否要提及配偶的问题
颜宁姐姐哭了,韩春雨翻身了 (转载)在公司的 发表和工作不相关的论文,谁有产权?
Nature没有理由把韩春雨的文章撤稿下架了 (转载)你们有这种感受吗?
火坑专业的十类lab美华裔教授成物理学诺奖热门人选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春雨话题: 科研话题: 研究话题: 邵峰话题: 科学
进入Facult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y
发帖数: 28562
1
忍不住想把这个文章贴出来,因为觉得里面说的一些有关科研的观点,尤其是作为一个
PI如何才能贴近科研前线的看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
作品来源:知识分子(微信公号:The-Intellectual)”,
邵峰院士: 如何才能涌现更多“韩春雨”?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院士邵峰
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发现新型基因编辑工具NgAgo的工作令人兴奋。虽然还不清
楚NgAgo到底会不会把目前的主流工具Cas9淘汰,但应该说这是一个具有一流水准的、
原创性的发现。如果有更多的韩春雨涌现,中国科研将会变得更加强大。
韩春雨的成功对中国的科研模式和科研体制颇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01
“小作坊”更利于原创性发现
NgAgo是一个小作坊型的项目,完全是韩春雨自己带几个人完成的。这种小作坊模式,
特别适合探索性研究——你不确切知道要做出什么样的研究成果,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
做成,这反而更容易激发人的创造力,这种科研模式应该得到更多的鼓励和支持。科学
家都希望能把自己的能力和创造力最大程度发挥出来,而小作坊模式迎合了这种做科研
的内在驱动力。
与小作坊模式相对应的是大科学计划,把很多人组织在一起攻关,在很多方面有很高的
效率。比如“两弹一星”项目,把全国的相关科学家召集在一起,以接近于行政管理的
模式运作,集中力量确实办成了大事。类似的还包括后来和正在进行的“航天计划”等
项目。这些成功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科研政策的制定,在生物医学领域,“863”、
“973”计划以及各种重大专项,都带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愿望和色彩。
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科研发展得益于“两弹一星”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两弹一
星”成功带来的思维限制。几乎每一个重要科技决策都摆脱不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
指导,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在国家层面多次体会过“两弹一星”模式的成功(包括青蒿
素的发现),而很少在“韩春雨”模式上有巨大斩获;第二,虽然我们在农业领域也曾
有过“韩春雨”模式的突破,但成功后,“韩春雨”们因为自身利益的诉求,往往不推
崇这种模式,而是转向前者,要求集中力量办(自己的)大事,这是可以理解的符合人
性的悖论。
反观美国的科研,其基础科研主体正是成千上万个“韩春雨”这样的小作坊,这是源于
西方文化对个人的尊重,对个人创造力的推崇;美国的生物基础科研投入的大部分也是
流向了这样的小作坊(美国脑计划在总科研经费上比例是非常低的);这也是美国能持
续保持科学创新的重要原因。事实上,绝大部分诺贝尔奖工作也都是诞生于这样的小作
坊和单个实验室研究。
“两弹一星”模式或者大科学计划更适合目标极为明确的科学项目或是大科学工程,但
是,绝大部分现行的和将要执行的大科学项目,并没有大科学工程所具有的明确目标。
结果就是一堆人凑在一起,弄了一个本子,分了钱之后各干各的。全世界的科学家都有
一个内在驱动力,要做自己想做的研究,但拼盘式的大项目迫使科学家们为了拿经费不
得不付出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所以,经费分配体制要更明确,什么样的项目适合
把很多人组织在一起,一定要慎重,包括将要开展的“脑计划”、“精准医疗计划”,
应该仔细想一想这些计划是不是具有“两弹一星”项目一样明确的执行目标?如果不是
,这样计划多半不是最有效的经费分配方式;另外,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我们又怎么
去考核这些计划的执行效果,谁又能对这样巨大的投入最终负责?毕竟,花的都是纳税
人的钱。
每个科学家都会认为自己的领域很重要,如果某些领域的科学家很抱团,整合在一起提
一个大科学计划去说服科技官员和政治家,经费很可能就更多地流向了这个领域, 这
样,像韩春雨式的小作坊的相对空间就会变小。
小作坊和大科学并不矛盾,但是,关键是要区分科研活动究竟适用于小作坊还是大科学
计划,在平衡对这两种模式的支持上一定要非常小心谨慎,这是一个资源配置效率的问
题。如果一个大科学计划有一个确定的目标,比如要做一个原子弹出来,你不可能用一
堆不完全相关的文章交差了事。
02
探索性研究需要亲力亲为
中国的文化尊重权力和权威,因此,当科研活动的组织使得很多不同级别和年资的科学
家在一起工作、发生利益关系的时候,“小人物”的个人创造力往往会被限制。有权力
、有权威的人的观点、意见和判断会有很大影响力,你得去听,去做,从而失去了做自
己喜欢想做、或自己认为重要的工作的空间。而“韩春雨”式的小作坊型团队,客观上
不被学术权威影响,反而使得其个人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很多人认为,一个大科学家或者战略科学家带领一个甚至几个上百人的团队才是最强最
优的科研组织模式。一些想帮助我的人也曾对我说,你们要做大做强——他们想象我应
该有一个大团队,有几十个人或者上百人听我指挥,他们想帮助和支持我建立这样的团
队。面对这样的好意,我其实觉得有点尴尬,我没有这么大的团队,我只需要带几个比
较优秀的学生和博士后,有经费能让他们做想做的实验就可以了。要是真的有几十个上
百人的团队,我每天面临的将都是管理和经费上的事,而不会有时间和精力去做激发创
造力的工作。很多时候,原创性工作需要你尽可能走在科研的第一线,其突破往往来自
于一个细节或是非预期的实验结果,或是面对问题和现象不断思考而获得的一个灵感。
韩春雨的成功正是他看到2014年荷兰van der Oost实验室发表的Nature文章后,结合自
己的知识思考后产生的一个想法,然后就去做了,再加上点运气就成功了,非常简单。
设想一下,一个管理上百人团队的科学家会在第一时间看到和自己领域并不完全相关的
研究工作吗?即使看到会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思考吗?
科研是需要自己去做的,尤其是探索性的研究。我研究生导师Jack Dixon博士曾经在霍
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做过科研副总裁,在美国也是有很大影响力的大科学家,但他的
团队从来没超过过20个人。几年前的时候我曾跟他诉苦,我在NIBS(编者注:北京生命
科学研究所的简称)挺困难的,手下都是学生,没有训练很好的副手帮我,什么事都得
自己走在前面,包括提出想法,看原始数据,讨论之后再去设计下一个实验。Dixon当
时对我说了一句我现在都记得很清楚的话,他说如果你手下有很多可以独立的副手,由
他们来做这些一线工作,具体指导学生做研究,那出来的就不是你的科学,而是他们的
科学了。
03
创新性发现有时需要甘于被冷落
韩春雨的成功得到关注,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其所在的科研环境并不优秀和知名。很多人
也曾问过,如果韩春雨是在最顶级和知名的学校,他还能做出这样的工作吗?这个问题
显然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韩春雨的这种“小人物”、非主流身份和他所处的不知名
学术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促成了他的成功。
在2014年的Nature文章出来的时候,主流的科学家都在关注当时如日中天的Cas9技术,
顶级研究机构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大家都在津津乐道Cas9技术的发展,每一个微小的进展
都激动人心,从众的心理使得融入这种氛围的科学家都在想自己应该如何参与,生怕自
己被这个科学大潮所落下;而韩不是领域内人,估计周围也没有太多高水平的学术活动
和讨论,客观上他是一个被主流学术圈忽略、处在被遗忘角落里的“小”科学家。而恰
恰是这种遗忘和冷落给了韩独立思考、产生自己想法的空间,也给了他执行想法的时间
和精力上的保证。当他看到van der Oost那篇Nature文章时,想到也许在另外一个细菌
里可以找到一个功能类似,但不需要65度才有活性的同源蛋白,这样就有可能做成比
Cas9更好用的基因编辑工具。结果证明,非主流反而能另辟蹊径,他获得了成功。很多
重要科学发现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你如果融入一个主流学术环境,可能永远捅不开那
层窗户纸;而离开那个环境,有一个empty or fresh mind,反而更有可能甚至很容易突
破,科学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我和中国顶级的高校和科研单位时有接触,也不时参加一些学术会议,我有时想,在当
今互联网极为发达,信息爆炸甚至泛滥的时代,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各种名目的学术相
关和似乎相关的活动吗?真的需要参加那么多的会议吗?真的需要那么频繁的交流吗?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多数人推崇的事物的一部分,从而得到关注和承认,这是人性使然
,心理上不愿意被冷落和忽略,因为那样感觉不好。但是,原创性的工作往往反而需要
我们甘于被冷落和忽略,因为只要这样我们的思维才不会被过多地影响,才能独立思考
产生奇思妙想,才会有一个平静的心态和安静的工作环境去尝试那些被认为不可能的事
情。因此,我们要学会接受这种似乎和人性冲突的心理境遇,甚至去享受被遗忘和冷落。
全世界的科学家恐怕都有一个共同的心魔,就是在研究结果上有所突破之后,希望得到
关注,渴望研究成果得到最大程度的承认,因此,我们的内心不再安静,不再能够在后
续的研究中保持轻松的心态和依然专注的投入。成功成为一种包袱和下一次成功的障碍
。而韩春雨没有这种包袱和障碍,有的只是安静和对他自己课题的专注。这对于还没有
成功的年轻科学家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励,更多的机会在他们那里。有时候我也和学生
开玩笑说,当别人在台上享受灯光和掌声的时候,那时就是你最好机会的开始。
04
如何发现更多的“韩春雨”?
毋庸置疑,做出好的科学研究需要资金投入。恰好韩春雨的这项工作并不需要太多的经
费,从这一点上来说他的成功有偶然性。韩春雨之前的背景和研究记录并不算优秀,因
此任何合理的人才选拔和经费分配机制都不太可能青睐像韩春雨这样的科研工作者,给
予他们足够的经费支持。这是科研活动中的一个悖论,彻底破解这个难题几乎不可能。
那么如何才能够尽可能让韩春雨们能有空间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呢?我想有一
点值得重视和讨论,就是向用人主体单位放权。韩春雨们有认真的研究态度,某方面尚
未显示出来的科研素养,以及工作中迸发出来的好思路和灵感,而这些只有近距离接触
他,对他有很多了解的人才会掌握,看到他的潜力,比如他所在学院院长甚至是学校的
科研领导。所以,用人主体单位如果有一些灵活支配的资源的话,理论上是可以帮助更
多潜在的韩春雨们实现自己的想法,做出重要有意义的工作,真的成为“韩春雨”的。
当然,这需要学校和单位的科研领导是具有足够公心和优秀学术鉴赏力的伯乐。这样的
人肯定是稀缺人才。
值得欣慰的是,国家科研经费总投入在逐年增加,水涨船高,这种溢出效应自然会使得
那些分布在各个角落的韩春雨们也有机会得到不断增加的经费的支持,况且很多研究课
题并不需要数百万的经费投入,这使得涌现出更多的“韩春雨”成为可能,这也正是中
国科学发展的希望之所在,当韩春雨们频繁出现的时候,也就是中国成为真正的科研强
国的时候。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
人文、思想。此转贴已经得到对方授权。)。
s******y
发帖数: 28562
2
尤其这几点,我觉得是说到我心里去了。
----------------------------------------------------------------------
很多人认为,一个大科学家或者战略科学家带领一个甚至几个上百人的团队才是最强最
优的科研组织模式...... 要是真的有几十个上
百人的团队,我每天面临的将都是管理和经费上的事,而不会有时间和精力去做激发创
造力的工作。很多时候,原创性工作需要你尽可能走在科研的第一线,其突破往往来自
于一个细节或是非预期的实验结果,或是面对问题和现象不断思考而获得的一个灵感。
韩春雨的成功正是他看到2014年荷兰van der Oost实验室发表的Nature文章后,结合自
己的知识思考后产生的一个想法,然后就去做了,再加上点运气就成功了,非常简单。
设想一下,一个管理上百人团队的科学家会在第一时间看到和自己领域并不完全相关的
研究工作吗?即使看到会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思考吗?
科研是需要自己去做的,尤其是探索性的研究。我研究生导师Jack Dixon博士曾经在霍
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做过科研副总裁,在美国也是有很大影响力的大科学家,但他的
团队从来没超过过20个人。几年前的时候我曾跟他诉苦,我在NIBS(编者注:北京生命
科学研究所的简称)挺困难的,手下都是学生,没有训练很好的副手帮我,什么事都得
自己走在前面,包括提出想法,看原始数据,讨论之后再去设计下一个实验。Dixon当
时对我说了一句我现在都记得很清楚的话,他说如果你手下有很多可以独立的副手,由
他们来做这些一线工作,具体指导学生做研究,那出来的就不是你的科学,而是他们的
科学了。
在2014年的Nature文章出来的时候,主流的科学家都在关注当时如日中天的Cas9技术,
顶级研究机构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大家都在津津乐道Cas9技术的发展,每一个微小的进展
都激动人心,从众的心理使得融入这种氛围的科学家都在想自己应该如何参与,生怕自
己被这个科学大潮所落下;而韩不是领域内人,估计周围也没有太多高水平的学术活动
和讨论,客观上他是一个被主流学术圈忽略、处在被遗忘角落里的“小”科学家。而恰
恰是这种遗忘和冷落给了韩独立思考、产生自己想法的空间,也给了他执行想法的时间
和精力上的保证。当他看到van der Oost那篇Nature文章时,想到也许在另外一个细菌
里可以找到一个功能类似,但不需要65度才有活性的同源蛋白,这样就有可能做成比
Cas9更好用的基因编辑工具。结果证明,非主流反而能另辟蹊径,他获得了成功。很多
重要科学发现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你如果融入一个主流学术环境,可能永远捅不开那
层窗户纸;而离开那个环境,有一个empty or fresh mind,反而更有可能甚至很容易突
破,科学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s******y
发帖数: 28562
3
正好我在今年的EB/ASBMB会议在一个seminar上见到了邵峰,听了他们的研究后觉得他
们实验室是国内少数几个能够持续的产出原创性(而不是跟风型)的研究的地方,让我
觉得国内还是有人认真做科学的。
他关于开会的意见,看了让我觉得很有收益。
----------------------------------------------------------------------
我和中国顶级的高校和科研单位时有接触,也不时参加一些学术会议,我有时想,在当
今互联网极为发达,信息爆炸甚至泛滥的时代,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各种名目的学术相
关和似乎相关的活动吗?真的需要参加那么多的会议吗?真的需要那么频繁的交流吗?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多数人推崇的事物的一部分,从而得到关注和承认,这是人性使然
,心理上不愿意被冷落和忽略,因为那样感觉不好。但是,原创性的工作往往反而需要
我们甘于被冷落和忽略,因为只要这样我们的思维才不会被过多地影响,才能独立思考
产生奇思妙想,才会有一个平静的心态和安静的工作环境去尝试那些被认为不可能的事
情。因此,我们要学会接受这种似乎和人性冲突的心理境遇,甚至去享受被遗忘和冷落。
全世界的科学家恐怕都有一个共同的心魔,就是在研究结果上有所突破之后,希望得到
关注,渴望研究成果得到最大程度的承认,因此,我们的内心不再安静,不再能够在后
续的研究中保持轻松的心态和依然专注的投入。成功成为一种包袱和下一次成功的障碍
。而韩春雨没有这种包袱和障碍,有的只是安静和对他自己课题的专注。这对于还没有
成功的年轻科学家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励,更多的机会在他们那里。有时候我也和学生
开玩笑说,当别人在台上享受灯光和掌声的时候,那时就是你最好机会的开始。
P**********l
发帖数: 310
4
可能作为院士,邵峰每年有几百个会议邀请,确实他不需要“那么多各种名目的学术相
关和似乎相关的活动”,“那么多的会议”,“那么频繁的交流”。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正好我在今年的EB/ASBMB会议在一个seminar上见到了邵峰,听了他们的研究后觉得他
: 们实验室是国内少数几个能够持续的产出原创性(而不是跟风型)的研究的地方,让我
: 觉得国内还是有人认真做科学的。
: 他关于开会的意见,看了让我觉得很有收益。
: ----------------------------------------------------------------------
: 我和中国顶级的高校和科研单位时有接触,也不时参加一些学术会议,我有时想,在当
: 今互联网极为发达,信息爆炸甚至泛滥的时代,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各种名目的学术相
: 关和似乎相关的活动吗?真的需要参加那么多的会议吗?真的需要那么频繁的交流吗?
: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多数人推崇的事物的一部分,从而得到关注和承认,这是人性使然
: ,心理上不愿意被冷落和忽略,因为那样感觉不好。但是,原创性的工作往往反而需要

A***a
发帖数: 73
5
Thanks for posting this article. Same feeling here. A few key complains
about the current funding system:
1) Place too much emphasis on so called collaborative research. Often times
, collaboration is only efficient when the parties naturally need
complementary expertise and the PIs have had successful long-term working
relationships. However, a lot of proposal calls, under the name of multi-
disciplinary research, try to tie people from different institutes together
to work on a topic area where little contributions can be made by such
looseky committed parties who report work on weekly conference calls. As a
side effect, a lot of the PIs time are wasted on administating the
collaborations, what an irony!
2) Tendencty to fund hot topics and big names. Many young researchers are
struggling for funding and they have to bend their interests towards where
the money flows. Or hide under a big tree sharing some shades. This
inevitably makes the research less diversified as winner takes all. Winners
also try to spread as much influence to the society as possible to outcast
opponents. Many researchers spend more time on networking than research
just to be in the circle.
3) PIs stray away from research. I found myself spend far less time on
research as I have to supervise projects, prepare paper works, and keep an
eye on funding opportunities, plus my teaching duties and society activities
to keep myeslf "engaged". I work almost 24*7, yet how much time I spend on
reseasrch? 1 to 2 hours per day at the most. I have been withdrawing from
less value activities to try to save a day in a week for research which is
a shame as I thought I would have been able to focus on doing research 50%
of my time once I made the switch to academia.
With all that said, academia is still the best place for conducting research
. At least when you have money and students, you can do whatever your want
for a while.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忍不住想把这个文章贴出来,因为觉得里面说的一些有关科研的观点,尤其是作为一个
: PI如何才能贴近科研前线的看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 --------------------------------------------------------------------
: 作品来源:知识分子(微信公号:The-Intellectual)”,
: 邵峰院士: 如何才能涌现更多“韩春雨”?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院士邵峰
: 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发现新型基因编辑工具NgAgo的工作令人兴奋。虽然还不清
: 楚NgAgo到底会不会把目前的主流工具Cas9淘汰,但应该说这是一个具有一流水准的、
: 原创性的发现。如果有更多的韩春雨涌现,中国科研将会变得更加强大。
: 韩春雨的成功对中国的科研模式和科研体制颇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P**********l
发帖数: 310
6
"I work almost 24*7, yet how much time I spend on
reseasrch? 1 to 2 hours per day at the most. "
我听说我们学校的前provost,在做provost时,每礼拜日不做事务性工作,专心做科研
一天。我想这个provost周日应该能干7个小时,也能折合平均每天一小时了。你不可能
比provost还忙吧。或者你也周日不做事务性工作,专心科研一天?这样你的1 to 2
hours per day能变成2 to 3 hours per day,也很不错了。

times
together
a

【在 A***a 的大作中提到】
: Thanks for posting this article. Same feeling here. A few key complains
: about the current funding system:
: 1) Place too much emphasis on so called collaborative research. Often times
: , collaboration is only efficient when the parties naturally need
: complementary expertise and the PIs have had successful long-term working
: relationships. However, a lot of proposal calls, under the name of multi-
: disciplinary research, try to tie people from different institutes together
: to work on a topic area where little contributions can be made by such
: looseky committed parties who report work on weekly conference calls. As a
: side effect, a lot of the PIs time are wasted on administating the

s**********e
发帖数: 33562
7
周日干一天研究?娃谁来带?

【在 P**********l 的大作中提到】
: "I work almost 24*7, yet how much time I spend on
: reseasrch? 1 to 2 hours per day at the most. "
: 我听说我们学校的前provost,在做provost时,每礼拜日不做事务性工作,专心做科研
: 一天。我想这个provost周日应该能干7个小时,也能折合平均每天一小时了。你不可能
: 比provost还忙吧。或者你也周日不做事务性工作,专心科研一天?这样你的1 to 2
: hours per day能变成2 to 3 hours per day,也很不错了。
:
: times
: together
: a

P**********l
发帖数: 310
8
我跟那个前provost不熟,详情不知。不过我想,在非学术活动的压力上,一般人没有
provost大吧。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周日干一天研究?娃谁来带?
s**********e
发帖数: 33562
9
娃谁来带?饭谁做?家务事谁做?

【在 P**********l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跟那个前provost不熟,详情不知。不过我想,在非学术活动的压力上,一般人没有
: provost大吧。

p*e
发帖数: 308
10
隔壁老王。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娃谁来带?饭谁做?家务事谁做?
相关主题
颜宁姐姐哭了,韩春雨翻身了 (转载)复旦小千人_副教授 VS. PSU_AP
Nature没有理由把韩春雨的文章撤稿下架了 (转载)Pilot project 是怎么回事
火坑专业的十类labAP每天不加班,是不是不行呀
进入Faculty版参与讨论
P**********l
发帖数: 310
11
首先我不知道你这三个没头没脑的问题是问谁的。
如果你是问“(前provost的)娃谁来带?(前provost的)饭谁做?(前provost的)
家务事谁做?”,我说了,我不知道。
如果你是问“(Adama的)娃谁来带?(Adama的)饭谁做?(Adama的)家务事谁做?
”,我也说不清。但是他说了:“ I work almost 24*7”,说明这三类事情所占时间
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你是问别人“ 娃谁来带?饭谁做?家务事谁做?”,就太婆婆妈妈了吧。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娃谁来带?饭谁做?家务事谁做?
s**********e
发帖数: 33562
12
我在问老王。呵呵。

【在 P**********l 的大作中提到】
: 首先我不知道你这三个没头没脑的问题是问谁的。
: 如果你是问“(前provost的)娃谁来带?(前provost的)饭谁做?(前provost的)
: 家务事谁做?”,我说了,我不知道。
: 如果你是问“(Adama的)娃谁来带?(Adama的)饭谁做?(Adama的)家务事谁做?
: ”,我也说不清。但是他说了:“ I work almost 24*7”,说明这三类事情所占时间
: 可以忽略不计。
: 如果你是问别人“ 娃谁来带?饭谁做?家务事谁做?”,就太婆婆妈妈了吧。

M****o
发帖数: 4860
13
well said.

times
together
a
Winners
outcast
activities
on
from
is
research
want
一个
不清
的、

【在 A***a 的大作中提到】
: Thanks for posting this article. Same feeling here. A few key complains
: about the current funding system:
: 1) Place too much emphasis on so called collaborative research. Often times
: , collaboration is only efficient when the parties naturally need
: complementary expertise and the PIs have had successful long-term working
: relationships. However, a lot of proposal calls, under the name of multi-
: disciplinary research, try to tie people from different institutes together
: to work on a topic area where little contributions can be made by such
: looseky committed parties who report work on weekly conference calls. As a
: side effect, a lot of the PIs time are wasted on administating the

c***x
发帖数: 1826
14

谢谢分享,挺有启示的。大家都是做科研的,都是追求创新的,难得有人去关注去思考
the nature of innovation itself,所以要来赞你。
我们这个领域里有一个题目就是专门研究R&D的成功因素,记得size可能是最重要的因
子之一。我原来一直觉得,这说明科研也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读了你这个帖子,我觉
得size matters probably also because a larger pool allows for more variety,
而新发现的路径可能是多种多样的,韩春雨就提供了一种路径。
如果size matters,那么中美两国应该是以后创新的主要来源地。
如果size matters的主要机制是variety matters,那么中国的科研模式和科研体制,
说到底,科研资源的分配机制,确实值得好好思考。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忍不住想把这个文章贴出来,因为觉得里面说的一些有关科研的观点,尤其是作为一个
: PI如何才能贴近科研前线的看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 --------------------------------------------------------------------
: 作品来源:知识分子(微信公号:The-Intellectual)”,
: 邵峰院士: 如何才能涌现更多“韩春雨”?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院士邵峰
: 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发现新型基因编辑工具NgAgo的工作令人兴奋。虽然还不清
: 楚NgAgo到底会不会把目前的主流工具Cas9淘汰,但应该说这是一个具有一流水准的、
: 原创性的发现。如果有更多的韩春雨涌现,中国科研将会变得更加强大。
: 韩春雨的成功对中国的科研模式和科研体制颇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r***i
发帖数: 9780
15
网络发展到今天,完全可以把项目设立和经费申请都扔到网上去公开
大家能够公开打分评论,对于差评允许申请者自辩,最后按照打分投票排名分配。可以
杜绝互相批项目等各种黑箱操作
B*********4
发帖数: 1387
16
绝对要感谢这条真实的,不可否定的破案线索:在众目睽睽之下,活蹦乱跳,拼命反抗
的雷洋,黑夜中被塞进车里,经过魔法大师折腾,10多分钟后,就突然不能自己走路了
。只好将他由2人架出来,只是为了换个车,跑几分钟,1公里后,来到灯光明亮,人群
众多的昌平医院。借医院的嘴,来宣布他的死亡!
能导致雷洋体力,瞬间发生巨大变化的魔法行道,已经在这里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11633461 探讨过:他遭受到“贴加官”技术处理,丧失了生命。
“贴加官”技术处理,简单说,就是让人不能呼吸,造成医学上叫的“窒息”死亡,而
身体皮肤,骨头没有任何破损,伤痕。那么除此以外,“贴加官”(窒息)对人体还会
有什么其他作用?
有其它作用的!这就是窒息效果里, 尸表征象的第5条:(5)有大小便及精液流出。
在呼吸困难期,由于平滑肌收缩,可压迫直肠、膀胱和精囊等,故可有大小便及精液排
出现象;在口鼻周围也可见涎水、鼻涕等分泌物流出。详见: http://muzhi.baidu.com/question/574849352.html
所以,警方虽然宣布 通过避孕套(里的精液),采集到了雷洋的dna,却拿不出采集精
液过程的完整录像(雷洋+ 他的避孕套来自哪楼层,哪个房间,哪个位置,是从垃圾桶
里,抽水马桶里,还是从恒温箱里,还是从卧底的妓女手里)。
这因为,雷洋的精液,不是他生前采集的,而是在雷洋窒息后,在小汽车里, 从他身
体上,因死亡瞬间平滑肌收缩,自动流淌出来,进入(车内看押警察手中的)避孕套里
。随同精液一起流出的,还有雷洋的尿液,粪便,口水,鼻涕! 臭哄哄的气味,弥漫
在小汽车里。
这样,雷洋窒息死亡,需要2-3分钟。剩下的时间采集精液 2-3分钟; 搽干净他身上的
屎尿,换上裤子,需4-5分钟. 然后,需要把这个尸体架出去,转移到面包车里,去医
院追认死亡。所以,就绝不能开着散发着臭味,堆积擦除屎尿的卫生纸(不敢当着目击
围观的众人,把清洁废物扔在小区里)的小车,进医院。于是,发生了“2人架出尸体
,调换汽车去医院”的一幕!换车,就是不能把杀害雷洋的作案工具开进医院里!
这也是为何当晚,警方驳斥亲属要求,禁止家属对遗体(下身)拍照留存原因:可能尿
液还在继续少量地渗透出裤子,在照片上会看出来。雷洋的母亲和妻子则向《侨报》记
者证实,他们俩在被警方获准进入太平间辩认雷洋遗体时,只被允许看到雷洋的上半身
,雷洋的腿和膝盖的状况他们无法看到。
当时家属大脑被灾难打击的一片空白,哪里会想到这个细节?这也是,为何见过雷洋尸
体的被害人家属,只能拿出文字,却不能拿出照片,来述说她丈夫死亡的悲惨故事,的
主要原因。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F*Q
发帖数: 3259
17
至于邵峰说的怎样支持韩春雨那种人(也就是没有海外牛校文凭、没有海外大牛老板、
没有顶级杂志文章的“三无”人员),完全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他本质上也是在为包括
他自己在内的国内顶级研究单位手握人才招聘大权但又缺乏识辨真正人才眼光的所有人
开脱。韩春雨的成果可以说甩几乎所有的青千几十条大街,但之前有哪家稍微好一点的
大学或研究所手握招聘大权的人看出来他有过人的研究能力了?韩春雨所在单位领导自
然没有人事先预料到韩能够做出那种级别的研究成果,而且也没人指望他做出那种成果
。韩春雨幸运的是他的研究不需要很大的投入。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忍不住想把这个文章贴出来,因为觉得里面说的一些有关科研的观点,尤其是作为一个
: PI如何才能贴近科研前线的看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 --------------------------------------------------------------------
: 作品来源:知识分子(微信公号:The-Intellectual)”,
: 邵峰院士: 如何才能涌现更多“韩春雨”?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院士邵峰
: 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发现新型基因编辑工具NgAgo的工作令人兴奋。虽然还不清
: 楚NgAgo到底会不会把目前的主流工具Cas9淘汰,但应该说这是一个具有一流水准的、
: 原创性的发现。如果有更多的韩春雨涌现,中国科研将会变得更加强大。
: 韩春雨的成功对中国的科研模式和科研体制颇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r***e
发帖数: 10135
18
韩老师博士老板挺牛的吧?

【在 F*Q 的大作中提到】
: 至于邵峰说的怎样支持韩春雨那种人(也就是没有海外牛校文凭、没有海外大牛老板、
: 没有顶级杂志文章的“三无”人员),完全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他本质上也是在为包括
: 他自己在内的国内顶级研究单位手握人才招聘大权但又缺乏识辨真正人才眼光的所有人
: 开脱。韩春雨的成果可以说甩几乎所有的青千几十条大街,但之前有哪家稍微好一点的
: 大学或研究所手握招聘大权的人看出来他有过人的研究能力了?韩春雨所在单位领导自
: 然没有人事先预料到韩能够做出那种级别的研究成果,而且也没人指望他做出那种成果
: 。韩春雨幸运的是他的研究不需要很大的投入。

r***e
发帖数: 10135
19
大组里面
学生要是有主见record好,自己喜欢哪个小方向(课题允许范围内)就可以做哪个方向
剩下的方向老板就安排个没主见的学生趟雷,反正人有的是
中国乒乓球是牛逼,陪练也不少

【在 c***x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谢分享,挺有启示的。大家都是做科研的,都是追求创新的,难得有人去关注去思考
: the nature of innovation itself,所以要来赞你。
: 我们这个领域里有一个题目就是专门研究R&D的成功因素,记得size可能是最重要的因
: 子之一。我原来一直觉得,这说明科研也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读了你这个帖子,我觉
: 得size matters probably also because a larger pool allows for more variety,
: 而新发现的路径可能是多种多样的,韩春雨就提供了一种路径。
: 如果size matters,那么中美两国应该是以后创新的主要来源地。
: 如果size matters的主要机制是variety matters,那么中国的科研模式和科研体制,
: 说到底,科研资源的分配机制,确实值得好好思考。

Y****N
发帖数: 8694
20
NSF不也都这样了?
一个跨学科项目上千万,光参与的学校就十几个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忍不住想把这个文章贴出来,因为觉得里面说的一些有关科研的观点,尤其是作为一个
: PI如何才能贴近科研前线的看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 --------------------------------------------------------------------
: 作品来源:知识分子(微信公号:The-Intellectual)”,
: 邵峰院士: 如何才能涌现更多“韩春雨”?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院士邵峰
: 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发现新型基因编辑工具NgAgo的工作令人兴奋。虽然还不清
: 楚NgAgo到底会不会把目前的主流工具Cas9淘汰,但应该说这是一个具有一流水准的、
: 原创性的发现。如果有更多的韩春雨涌现,中国科研将会变得更加强大。
: 韩春雨的成功对中国的科研模式和科研体制颇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相关主题
生物学技术一问你们有这种感受吗?
求问一个面试是否要提及配偶的问题美华裔教授成物理学诺奖热门人选
在公司的 发表和工作不相关的论文,谁有产权?其实博后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受到了什么训练
进入Faculty版参与讨论
s**********e
发帖数: 33562
21
你不怕水军吗?

【在 r***i 的大作中提到】
: 网络发展到今天,完全可以把项目设立和经费申请都扔到网上去公开
: 大家能够公开打分评论,对于差评允许申请者自辩,最后按照打分投票排名分配。可以
: 杜绝互相批项目等各种黑箱操作

h********0
发帖数: 12056
22
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国内很多体制内的人喜欢吃各种人血馒头,也喜欢借花献佛。
他自己去了北京顶级研究机构,占有各种数不清的资源,又当上了院士,这些官话
只能听听就可以了。
如果他选择一个条件差,位置偏的小学校奋斗,做出优异成果,当上了院士;
如果在“韩春雨“出现之前,他就呐喊呼吁支持小人物小学校,就可以让我们
外人倏然起敬,现在,人家都发表了重要文章,花了比他少很多的钱,学生
和设备也比他差很多,他自己在呼吁就是此地无人三百两了。

【在 F*Q 的大作中提到】
: 至于邵峰说的怎样支持韩春雨那种人(也就是没有海外牛校文凭、没有海外大牛老板、
: 没有顶级杂志文章的“三无”人员),完全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他本质上也是在为包括
: 他自己在内的国内顶级研究单位手握人才招聘大权但又缺乏识辨真正人才眼光的所有人
: 开脱。韩春雨的成果可以说甩几乎所有的青千几十条大街,但之前有哪家稍微好一点的
: 大学或研究所手握招聘大权的人看出来他有过人的研究能力了?韩春雨所在单位领导自
: 然没有人事先预料到韩能够做出那种级别的研究成果,而且也没人指望他做出那种成果
: 。韩春雨幸运的是他的研究不需要很大的投入。

s******y
发帖数: 28562
23
这么说有点不公平吧。
首先,邵峰作得很不错,至少在他的领域里,他是相当有一定名气的,光是独立的CNS
就发了10篇吧,而且他的文章并不都是那种跟风和灌水的,颇有好几篇是领域里的领头
军。以前有个有关于他的专访,他说过他喜欢做那些感兴趣但机理完全不清楚的方向,
觉得这样才有意义。虽然可能因为他主要是做基础研究的,所以他的文章没有韩春雨的
这篇文章那么high profile, 但我们也没有必需在表扬韩春雨的时候一定需要贬低他。
第二,邵峰作为院士,能够跳出自己的利益立场来为小人物说话,这种行为更应该支持
才对。难不成你觉得我们应该把他挤兑到另外一方才好?
第三,虽然我和他本人并不熟悉,但是在我理解中,他的实验室并不是很大,资源貌似
也没有你想的那么多。

【在 h********0 的大作中提到】
: 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国内很多体制内的人喜欢吃各种人血馒头,也喜欢借花献佛。
: 他自己去了北京顶级研究机构,占有各种数不清的资源,又当上了院士,这些官话
: 只能听听就可以了。
: 如果他选择一个条件差,位置偏的小学校奋斗,做出优异成果,当上了院士;
: 如果在“韩春雨“出现之前,他就呐喊呼吁支持小人物小学校,就可以让我们
: 外人倏然起敬,现在,人家都发表了重要文章,花了比他少很多的钱,学生
: 和设备也比他差很多,他自己在呼吁就是此地无人三百两了。

C*****l
发帖数: 3211
24
支持下胖头鱼老师.
大多数人屁股决定脑袋.能出来说话呼吁就很有良心了.

CNS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么说有点不公平吧。
: 首先,邵峰作得很不错,至少在他的领域里,他是相当有一定名气的,光是独立的CNS
: 就发了10篇吧,而且他的文章并不都是那种跟风和灌水的,颇有好几篇是领域里的领头
: 军。以前有个有关于他的专访,他说过他喜欢做那些感兴趣但机理完全不清楚的方向,
: 觉得这样才有意义。虽然可能因为他主要是做基础研究的,所以他的文章没有韩春雨的
: 这篇文章那么high profile, 但我们也没有必需在表扬韩春雨的时候一定需要贬低他。
: 第二,邵峰作为院士,能够跳出自己的利益立场来为小人物说话,这种行为更应该支持
: 才对。难不成你觉得我们应该把他挤兑到另外一方才好?
: 第三,虽然我和他本人并不熟悉,但是在我理解中,他的实验室并不是很大,资源貌似
: 也没有你想的那么多。

h********0
发帖数: 12056
25
“韩春雨" 现在已经不是小人物了。中国高校也许到今天知道“韩春雨”的比知道“
邵峰”的多吧。我说的也不是专指 邵峰,因为研究领域不同,我之前根本就没
听说过他,我指的是一般现象。如果院士想当公众人物,就必须要接受不同的
观点,这就是作为公众人物的代价。

CNS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么说有点不公平吧。
: 首先,邵峰作得很不错,至少在他的领域里,他是相当有一定名气的,光是独立的CNS
: 就发了10篇吧,而且他的文章并不都是那种跟风和灌水的,颇有好几篇是领域里的领头
: 军。以前有个有关于他的专访,他说过他喜欢做那些感兴趣但机理完全不清楚的方向,
: 觉得这样才有意义。虽然可能因为他主要是做基础研究的,所以他的文章没有韩春雨的
: 这篇文章那么high profile, 但我们也没有必需在表扬韩春雨的时候一定需要贬低他。
: 第二,邵峰作为院士,能够跳出自己的利益立场来为小人物说话,这种行为更应该支持
: 才对。难不成你觉得我们应该把他挤兑到另外一方才好?
: 第三,虽然我和他本人并不熟悉,但是在我理解中,他的实验室并不是很大,资源貌似
: 也没有你想的那么多。

s******y
发帖数: 28562
26
你说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以前都不知道原来还有人来专门研究R&D的成功因素。
我觉得对于探索性的科研,就是我们对理论认识还不太清楚的那种科研(特别是生物学
),多样化和分散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考虑过对于指导理论假设的黏性问题(adherence to a single
leading hypothesis),因为对于同一个大组内部,对于某个单独的指导理论的黏性是
非常高的,大部分工作都会围绕着如何建立和巩固那个理论而展开,如果有数据和那个
理论不符合的话,最大的可能性是那些数据被抛弃或忽略而不是探索alternative
explanation的存在。这个原因很多,包括组内的peer pressure, PI的领导作风和权威
,以及grant mechanism 的限制。这些都很容易导致同一个组内不敢轻易探索其他方向
。但是这种黏性对于不同的研究组之间就会低得多。研究者之间的独立和竞争关系会导
致他们更愿意试图接受alternative explanation,而且领域越大,这种可能性就越大
。所以对于探索性研究,size and diversity 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我们没有办法
事先得知哪个hypothesis是正确的。
但是对于一个有明确产出指标的工业项目(比方说制作一个原子弹),在指导理论已经
很明确的情况下,成功的关键在于对细节的优化以及对所有方面的覆盖,在这种情况下
,集中力量来合作分工是有利的,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某些工作被不同的组大量的重
复进行而某些工作却根本没有人做。

【在 c***x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谢分享,挺有启示的。大家都是做科研的,都是追求创新的,难得有人去关注去思考
: the nature of innovation itself,所以要来赞你。
: 我们这个领域里有一个题目就是专门研究R&D的成功因素,记得size可能是最重要的因
: 子之一。我原来一直觉得,这说明科研也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读了你这个帖子,我觉
: 得size matters probably also because a larger pool allows for more variety,
: 而新发现的路径可能是多种多样的,韩春雨就提供了一种路径。
: 如果size matters,那么中美两国应该是以后创新的主要来源地。
: 如果size matters的主要机制是variety matters,那么中国的科研模式和科研体制,
: 说到底,科研资源的分配机制,确实值得好好思考。

s******y
发帖数: 28562
27
他以前想呼吁也得找一个合理的理由来呼吁啊。有时候,一个合适的榜样比一千个纸面
的理由更有力量。

【在 h********0 的大作中提到】
: “韩春雨" 现在已经不是小人物了。中国高校也许到今天知道“韩春雨”的比知道“
: 邵峰”的多吧。我说的也不是专指 邵峰,因为研究领域不同,我之前根本就没
: 听说过他,我指的是一般现象。如果院士想当公众人物,就必须要接受不同的
: 观点,这就是作为公众人物的代价。
:
: CNS

h********0
发帖数: 12056
28
我觉着他现在应该呼吁不是“韩春雨”而是为中国实现科学大发展做实事:
他该呼吁学校和研究所减少对CNS的崇拜;反对把科学研究中心都建在北京和上海;
反对研究基金的过分集中,特别是呼吁取消院士官老爷作风和在基金分配中不该有的
重要地位。这点是阻碍中国科学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他以前想呼吁也得找一个合理的理由来呼吁啊。有时候,一个合适的榜样比一千个纸面
: 的理由更有力量。

F*Q
发帖数: 3259
29
要想有更多的韩春雨,必须破除目前的失败的招人标准!NIBS的资源依然算是顶级的
,邵峰完全可以做得比干呼吁多得多。他能识辨作出成绩之前的韩春雨吗?他有气魄废
除现有的失败的的招人条条框框而启用新的人才招聘标准吗?NIBS成立那么多年了,招
过一个“韩春雨”吗?当然,这个问题不仅仅针对NIBS,所有的拥有顶级资源的大学和
研究所都一样。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他以前想呼吁也得找一个合理的理由来呼吁啊。有时候,一个合适的榜样比一千个纸面
: 的理由更有力量。

S***J
发帖数: 1210
30
如果胖老师知道邵每年不用申请的经费就有500万,课题组将近20人,还会不会这么推
崇他?
如果知道邵刚回nibs时,仗着xiaodong的宠爱,偷取同事的idea并抢发成功,最后导致
该同事跳槽去中科院,还会不会觉得他有资格说这种“得了便宜就卖乖”的话?

CNS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么说有点不公平吧。
: 首先,邵峰作得很不错,至少在他的领域里,他是相当有一定名气的,光是独立的CNS
: 就发了10篇吧,而且他的文章并不都是那种跟风和灌水的,颇有好几篇是领域里的领头
: 军。以前有个有关于他的专访,他说过他喜欢做那些感兴趣但机理完全不清楚的方向,
: 觉得这样才有意义。虽然可能因为他主要是做基础研究的,所以他的文章没有韩春雨的
: 这篇文章那么high profile, 但我们也没有必需在表扬韩春雨的时候一定需要贬低他。
: 第二,邵峰作为院士,能够跳出自己的利益立场来为小人物说话,这种行为更应该支持
: 才对。难不成你觉得我们应该把他挤兑到另外一方才好?
: 第三,虽然我和他本人并不熟悉,但是在我理解中,他的实验室并不是很大,资源貌似
: 也没有你想的那么多。

相关主题
苦逼行业的PI,要有自己下实验室做实验的准备中央用人不疑,《自然》获得韩春雨实验可重复性新数据 (转载)
国内科研水平不得了了,河北科技大学在Nature Biotechnoligy发表重要成果13个课题组实名声明:无法重复韩春雨实验
韩春雨为什么牛?韩春雨回应13位学者实名宣布无法重复其实验
进入Faculty版参与讨论
l*******i
发帖数: 153
31
“韩春雨”只是一个运气而已,他与张益唐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这也是生物这个学
科本身的特点。所以,你不能因为“韩春雨”成功了,就要求按“韩春雨”的模式去招
人。
“韩春雨”幸运的另一点是,他科研经费不多,但也足够维持他对科研的兴趣。用他自
己的话说,有钱做科研固然很好,没经费时就单纯的教书,也不妨碍活下来。所以,从
这个层面来讲,邵峰的呼吁还是很有道理的:尽量减少大项目,增加更多的小项目,维
持小作坊式的实验室生存下来,让更多喜爱科研、愿意科研的年轻人得到基本的资助,
维持他们对科研的兴趣,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100个人里总会有几个最终做出很有价
值的东西。
可喜的是,国内现在也逐渐意识到这一点,青千就是一个较好的做法,广撒网,每人给
予两三百万,资助个5年,总会有些人“冒尖”出来。但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是
如何让这些青千能够沉下心来做科研,而不是被迫做一些短平快的项目、发一些无病呻
吟的文章。

【在 F*Q 的大作中提到】
: 要想有更多的韩春雨,必须破除目前的失败的招人标准!NIBS的资源依然算是顶级的
: ,邵峰完全可以做得比干呼吁多得多。他能识辨作出成绩之前的韩春雨吗?他有气魄废
: 除现有的失败的的招人条条框框而启用新的人才招聘标准吗?NIBS成立那么多年了,招
: 过一个“韩春雨”吗?当然,这个问题不仅仅针对NIBS,所有的拥有顶级资源的大学和
: 研究所都一样。

r***e
发帖数: 10135
32
普通学校小作坊 好老师固然有
可是招到好学生的几率太小了

【在 l*******i 的大作中提到】
: “韩春雨”只是一个运气而已,他与张益唐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这也是生物这个学
: 科本身的特点。所以,你不能因为“韩春雨”成功了,就要求按“韩春雨”的模式去招
: 人。
: “韩春雨”幸运的另一点是,他科研经费不多,但也足够维持他对科研的兴趣。用他自
: 己的话说,有钱做科研固然很好,没经费时就单纯的教书,也不妨碍活下来。所以,从
: 这个层面来讲,邵峰的呼吁还是很有道理的:尽量减少大项目,增加更多的小项目,维
: 持小作坊式的实验室生存下来,让更多喜爱科研、愿意科研的年轻人得到基本的资助,
: 维持他们对科研的兴趣,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100个人里总会有几个最终做出很有价
: 值的东西。
: 可喜的是,国内现在也逐渐意识到这一点,青千就是一个较好的做法,广撒网,每人给

L***s
发帖数: 9258
33
为啥大家去名校不就是这个道理么?不过,我在烂校和“烂”学生一起做出了比名校“
牛”学生做的一样好甚至更好的工作,我自豪。

【在 r***e 的大作中提到】
: 普通学校小作坊 好老师固然有
: 可是招到好学生的几率太小了

F*Q
发帖数: 3259
34
目前的招人标准是招青千而刷掉韩春雨的标准,在目前的标准下韩春雨是被忽略的而青
千是被重点资助的,我们讨论的是怎样改变标准让韩春雨们能够得到适当的资助。很显
然目前的标准就是需要三“牛”(国外牛校学历、国外大牛老板、国际牛杂志上的文章
)中的至少一项才有机会被考虑。而且,即使发表了改写教科书教义的工作,如果不是
发表在牛杂志上都不会被考虑。

【在 l*******i 的大作中提到】
: “韩春雨”只是一个运气而已,他与张益唐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这也是生物这个学
: 科本身的特点。所以,你不能因为“韩春雨”成功了,就要求按“韩春雨”的模式去招
: 人。
: “韩春雨”幸运的另一点是,他科研经费不多,但也足够维持他对科研的兴趣。用他自
: 己的话说,有钱做科研固然很好,没经费时就单纯的教书,也不妨碍活下来。所以,从
: 这个层面来讲,邵峰的呼吁还是很有道理的:尽量减少大项目,增加更多的小项目,维
: 持小作坊式的实验室生存下来,让更多喜爱科研、愿意科研的年轻人得到基本的资助,
: 维持他们对科研的兴趣,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100个人里总会有几个最终做出很有价
: 值的东西。
: 可喜的是,国内现在也逐渐意识到这一点,青千就是一个较好的做法,广撒网,每人给

s**********e
发帖数: 33562
35
老李你们学校现在已经是名校了。

【在 L***s 的大作中提到】
: 为啥大家去名校不就是这个道理么?不过,我在烂校和“烂”学生一起做出了比名校“
: 牛”学生做的一样好甚至更好的工作,我自豪。

s**********e
发帖数: 33562
36
其实国内的NSFC面上现在钱也很多了,而且命中率比NSF强多了。

【在 l*******i 的大作中提到】
: “韩春雨”只是一个运气而已,他与张益唐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这也是生物这个学
: 科本身的特点。所以,你不能因为“韩春雨”成功了,就要求按“韩春雨”的模式去招
: 人。
: “韩春雨”幸运的另一点是,他科研经费不多,但也足够维持他对科研的兴趣。用他自
: 己的话说,有钱做科研固然很好,没经费时就单纯的教书,也不妨碍活下来。所以,从
: 这个层面来讲,邵峰的呼吁还是很有道理的:尽量减少大项目,增加更多的小项目,维
: 持小作坊式的实验室生存下来,让更多喜爱科研、愿意科研的年轻人得到基本的资助,
: 维持他们对科研的兴趣,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100个人里总会有几个最终做出很有价
: 值的东西。
: 可喜的是,国内现在也逐渐意识到这一点,青千就是一个较好的做法,广撒网,每人给

s******y
发帖数: 28562
37

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通过让NIBS招成名之前的韩春雨来解决。不要说NIBS了,
哈佛和MIT这种世界公认的优秀研究学校都不会招成名前的他的,因为优秀学府
就那么几个,位置很有限,而且申请者众多,他们肯定会招张峰这种一眼看过去
就知道是明日之星的人,而不会是韩春雨这种不知道行不行的人。而且,实话说,
韩春雨的这个成果也就是这两年内做出来的,8年前他找工作的时候,谁能打赌他
一定能做出这种档次的工作啊?即使是你我当时去面试他,恐怕也是连面试都不会
给他。更不要说招他了。所以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不在于如何招人,而在于如何
给人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是你觉得中国的科研前途到底是要
依赖少数几个百乐的慧眼和个人干预,还是应该让大量青年人都至少有一次机会来
表现一下自己,用自然淘汰的方式来淘出能做研究的人?
我个人觉得第二种方法比较合适。 因为类似韩春雨这种人,进入一个二流三流
大学还是有可能的,只要让他们这样的人能在职业早期多少拿到一点资金,有个
机会来出来溜溜证明自己到底是骡还是马,如果是能做研究的,就继续给他们钱
鼓励他们做下去,如果表现出不能做研究的样子以后就不用给了,让他们安心教
本科生去。这个其实也就是美国和中国的差别之一。美国这里资金虽然也向大牛
倾斜,但是总体而言还是分散程度很高的,即使是二流和三流大学也能申请到
资金做很有意义的研究的。而中国国内目前把资金的大头放在一些不伦不类的重点
项目上,所以投入的钱大部分都分到那么几个地方和几个人手上了,这种分配方法
极端的不利于科研投资的风险分散化。所以最后会成为科研进步的障碍。

【在 F*Q 的大作中提到】
: 要想有更多的韩春雨,必须破除目前的失败的招人标准!NIBS的资源依然算是顶级的
: ,邵峰完全可以做得比干呼吁多得多。他能识辨作出成绩之前的韩春雨吗?他有气魄废
: 除现有的失败的的招人条条框框而启用新的人才招聘标准吗?NIBS成立那么多年了,招
: 过一个“韩春雨”吗?当然,这个问题不仅仅针对NIBS,所有的拥有顶级资源的大学和
: 研究所都一样。

r***e
发帖数: 10135
38
中国的科研很大程度上(目的)是给领导挣面子。。。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通过让NIBS招成名之前的韩春雨来解决。不要说NIBS了,
: 哈佛和MIT这种世界公认的优秀研究学校都不会招成名前的他的,因为优秀学府
: 就那么几个,位置很有限,而且申请者众多,他们肯定会招张峰这种一眼看过去
: 就知道是明日之星的人,而不会是韩春雨这种不知道行不行的人。而且,实话说,
: 韩春雨的这个成果也就是这两年内做出来的,8年前他找工作的时候,谁能打赌他
: 一定能做出这种档次的工作啊?即使是你我当时去面试他,恐怕也是连面试都不会
: 给他。更不要说招他了。所以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不在于如何招人,而在于如何
: 给人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是你觉得中国的科研前途到底是要
: 依赖少数几个百乐的慧眼和个人干预,还是应该让大量青年人都至少有一次机会来

s**********e
发帖数: 2888
39
这句话太对了,呵呵。

【在 r***e 的大作中提到】
: 中国的科研很大程度上(目的)是给领导挣面子。。。
h********0
发帖数: 12056
40
其实,你说的情况在美国时有发生:
1. Ken Wilson 当年文章特别少,
被康奈尔聘为助理教授,天牛时只有很少的文章,也不是什么
重要的文章,但有大牛 Bethe 做伯乐坚挺,认为小子可教,
Wilson潜心学问,最后获得诺奖。
2. 加州理工 John Schwarz 千老多年,很多人微词,大牛 Gell-Mann 慧眼
识千里马,最后 该千老成为超玄理论创始人,给加州理工赢得荣誉。
中国的学科领导人多是想着自己如何捞钱,捞名,捞政治地位,当然
没闲心保护那些有潜力但没有大成果的人。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通过让NIBS招成名之前的韩春雨来解决。不要说NIBS了,
: 哈佛和MIT这种世界公认的优秀研究学校都不会招成名前的他的,因为优秀学府
: 就那么几个,位置很有限,而且申请者众多,他们肯定会招张峰这种一眼看过去
: 就知道是明日之星的人,而不会是韩春雨这种不知道行不行的人。而且,实话说,
: 韩春雨的这个成果也就是这两年内做出来的,8年前他找工作的时候,谁能打赌他
: 一定能做出这种档次的工作啊?即使是你我当时去面试他,恐怕也是连面试都不会
: 给他。更不要说招他了。所以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不在于如何招人,而在于如何
: 给人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是你觉得中国的科研前途到底是要
: 依赖少数几个百乐的慧眼和个人干预,还是应该让大量青年人都至少有一次机会来

相关主题
韩春雨回应13位学者实名宣布无法重复其实验Nature没有理由把韩春雨的文章撤稿下架了 (转载)
剧情反转了? 韩春雨:已能重复实验结果 将有消息公布火坑专业的十类lab
颜宁姐姐哭了,韩春雨翻身了 (转载)复旦小千人_副教授 VS. PSU_AP
进入Faculty版参与讨论
s******y
发帖数: 28562
41
的确有发生过,但是例子很少,基本上都属于个别特例。而且这种情况
在数理领域可能比较多,因为一个人的潜力比较容易通过对数理公式的推导
来进行初步证明。在生物领域,你说的这种情况我几乎从来不知道。
另外,这种依赖于大牛作为伯乐来进行人为干预的情况需要大牛有很好的
慧眼和无私的心态,其实不容易推广,尤其对于生物领域,大牛和你之间有
一个竞争资金的关系,除非你是他们的亲戚或者爱人,否则他们才懒得来顶你。
这个其实和中国和美国的差别无关而和领域有关。
另外,很多网友都倾向于把中国的问题归根为“国内的人风气不好”或者
“国内的学科领导人太自私”这种结论,骂起来貌似很解恨但是不能解决
任何实质问题。因为把任何大规模发生的行为归结为个别人的道德问题都
是表面性和徒劳的。因为大部分人都不是纯粹的坏人或者好人,都是在两
个极端之间滑动和平衡的。其实美国的很多著名科学家的私德,如果认真
追究下去,也都是颇为不堪的。所以指望改变人的道德来解决问题是最最
不可靠的一个选项。最好的系统,是让里面的人能够自动的往好人的方向
靠拢,而人万一想变坏也没有办法坏的太过分。
所以我是强烈反对把资金的决定权交给少数几个伯乐的,因为伯乐的个人
道德不是一个特别可靠的选项。这个与那个具体的伯乐无关,而与人的自然
本性有关。我们自己作为人类,不能指望别人超越人的弱点来作为一个
圣人行事。

【在 h********0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你说的情况在美国时有发生:
: 1. Ken Wilson 当年文章特别少,
: 被康奈尔聘为助理教授,天牛时只有很少的文章,也不是什么
: 重要的文章,但有大牛 Bethe 做伯乐坚挺,认为小子可教,
: Wilson潜心学问,最后获得诺奖。
: 2. 加州理工 John Schwarz 千老多年,很多人微词,大牛 Gell-Mann 慧眼
: 识千里马,最后 该千老成为超玄理论创始人,给加州理工赢得荣誉。
: 中国的学科领导人多是想着自己如何捞钱,捞名,捞政治地位,当然
: 没闲心保护那些有潜力但没有大成果的人。

c***x
发帖数: 1826
42

先来和胖头鱼老师握个手。两个原因:第一,欣赏这样理性的讨论,你对下面两种情况
的分析有洞见;第二,我儿时也曾头大脸圆,被母亲叫做胖头鱼很多年,虽然现在按斤
卖应该不如你值钱。
我们的学科研究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前主要是研究企业的R&D投入和产出;最近有
一些研究开始研究科学研究的本身。这当然是一个重要而有趣的问题,对于研究者个人
来说,一生的人力资本和时间资源都有限,到底应该如何投入做出好的科学研究?对于
整个社会来说,每年那么多的研究资金,都是纳税人的付出,如何最优配置才能保证全
社会的投入产出比最高? 邵峰既是研究者,也是一定程度上资金的管理者,他能提出
并思考这些问题,非常好理解。
很有趣的一点是,我原帖用的词是variety,一般用来形容偏好或者技术上的客观存在
的多样化;你回帖用的词是diversity,一般用来形容投资策略中主观上的分散化。你
下面说的adherence to a single leading hypothesis的问题,在我们的专业看来就是
资源配置过度集中可能带来的风险,因为研究的本质就是不确定性,万一那个leading
hypothesis是错的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一个基本的投资策略就是hedge -- taking an
offsetting position to reduce the risk of adverse outcome,这个说明将一定比
例的研究资源配置给非主流,非热门的研究方向有其合理性。
当然,赞同你说的,对于不确定性极其微小的研究,主要是processing innovation,
那么集中资源专业分工可以提高效率。看来,对于效率和风险的权衡,确实是所有制度
安排的根本出发点。
另外,我的感慨是,有的时候,社会资源的配置还比个人选择的决定来得容易。因为社
会只看综合平均的概率结果;而一个人,就一辈子,很少能够选择一个方向又彻底改变
的。这个时候,很多人从众去选择leading hypothesis的方向,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而言,能够设计一个激励机制,保证一部分从事非主流,非热
门方向的研究者,也能够有控制掉风险后的合理的回报率,就很有意义了。当然,有的
研究者对于自己选择的方向,抱有强烈的超越一般物质意义上的兴趣和信仰,那就是可
遇不可求了。所以,邵峰最后问的那个问题,如何发现更多的“韩春雨”?也是一个好
问题。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说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以前都不知道原来还有人来专门研究R&D的成功因素。
: 我觉得对于探索性的科研,就是我们对理论认识还不太清楚的那种科研(特别是生物学
: ),多样化和分散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考虑过对于指导理论假设的黏性问题(adherence to a single
: leading hypothesis),因为对于同一个大组内部,对于某个单独的指导理论的黏性是
: 非常高的,大部分工作都会围绕着如何建立和巩固那个理论而展开,如果有数据和那个
: 理论不符合的话,最大的可能性是那些数据被抛弃或忽略而不是探索alternative
: explanation的存在。这个原因很多,包括组内的peer pressure, PI的领导作风和权威
: ,以及grant mechanism 的限制。这些都很容易导致同一个组内不敢轻易探索其他方向
: 。但是这种黏性对于不同的研究组之间就会低得多。研究者之间的独立和竞争关系会导

c***x
发帖数: 1826
43

有点像venture capitalists的想法,如果最后能够成功IPO(CNS),投资回报率大概
20-30%。

【在 l*******i 的大作中提到】
: “韩春雨”只是一个运气而已,他与张益唐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这也是生物这个学
: 科本身的特点。所以,你不能因为“韩春雨”成功了,就要求按“韩春雨”的模式去招
: 人。
: “韩春雨”幸运的另一点是,他科研经费不多,但也足够维持他对科研的兴趣。用他自
: 己的话说,有钱做科研固然很好,没经费时就单纯的教书,也不妨碍活下来。所以,从
: 这个层面来讲,邵峰的呼吁还是很有道理的:尽量减少大项目,增加更多的小项目,维
: 持小作坊式的实验室生存下来,让更多喜爱科研、愿意科研的年轻人得到基本的资助,
: 维持他们对科研的兴趣,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100个人里总会有几个最终做出很有价
: 值的东西。
: 可喜的是,国内现在也逐渐意识到这一点,青千就是一个较好的做法,广撒网,每人给

s******y
发帖数: 28562
44
对此我还真的不知道,因为我对NIBS里的人都不认识。
所以你说的那个和同事抢项目的事情到底具体是什么回事我不清楚。
不过,应该指出的是,邵峰独立之后发了将近10篇CNS以及无数的子刊和PNAS,
不可能每篇都是源源不断的抄人家的吧?我之所以知道他的研究,是因为他
最近的一个研究进展里发现了精氨酸的磷酸化以及其生理意义,这个在
我们的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领域还是相当震惊的,因为以前
大家都不知道精氨酸居然是可以被磷酸化的。这个成果应该是他们自己做出来的。
另外,正因为邵峰属于既得利益阶层,他能跳出自己的固有立场来为弱小者
说一些公道话更是应该值得表扬。因为要改换中国的研究界的风气就必须
争取到更多人的支持,所谓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而不应该因为他的
阶层如何就把他踢回去。
最后,正如我在另外一个回帖里讲的那样,大部分人都不是圣人,都是在
好人和坏人之间滑动的。所以我一向是主张分场合分具体情况来讨论某人
的言论,而且最好针对言论而不是针对某个具体人的道德如何,更不应该
责全他/她一定要成为一个圣人。因为人都是有弱点的。

【在 S***J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胖老师知道邵每年不用申请的经费就有500万,课题组将近20人,还会不会这么推
: 崇他?
: 如果知道邵刚回nibs时,仗着xiaodong的宠爱,偷取同事的idea并抢发成功,最后导致
: 该同事跳槽去中科院,还会不会觉得他有资格说这种“得了便宜就卖乖”的话?
:
: CNS

c***x
发帖数: 1826
45

[quote]
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是你觉得中国的科研前途到底是要依赖少数几个百乐的慧眼和个人
干预,还是应该让大量青年人都至少有一次机会来表现一下自己,用自然淘汰的方式来
淘出能做研究的人?
[end quote]
赞同。竞争和时间会帮助研究进行者自我认知,自我选择,比少数几个伯乐的慧眼和个
人干预靠谱,因为对于任何一个“韩春雨”而言,遇到伯乐也是可遇不可求。
[quote]
美国这里资金虽然也向大牛倾斜,但是总体而言还是分散程度很高的,即使是二流和三
流大学也能申请到资金做很有意义的研究的。而中国国内目前把资金的大头放在一些不
伦不类的重点项目上,所以投入的钱大部分都分到那么几个地方和几个人手上了,这种
分配方法极端的不利于科研投资的风险分散化。所以最后会成为科研进步的障碍。
[end quote]
部分赞同。中美两国是不是世界上大学数目最多的国家了?在资金分散化上,美国好像
确实比中国好。但是中国广大的二流和三流大学没有tenure的压力,可能也在一定程度
上缓解了急功近利,包容了百花齐放。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对此我还真的不知道,因为我对NIBS里的人都不认识。
: 所以你说的那个和同事抢项目的事情到底具体是什么回事我不清楚。
: 不过,应该指出的是,邵峰独立之后发了将近10篇CNS以及无数的子刊和PNAS,
: 不可能每篇都是源源不断的抄人家的吧?我之所以知道他的研究,是因为他
: 最近的一个研究进展里发现了精氨酸的磷酸化以及其生理意义,这个在
: 我们的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领域还是相当震惊的,因为以前
: 大家都不知道精氨酸居然是可以被磷酸化的。这个成果应该是他们自己做出来的。
: 另外,正因为邵峰属于既得利益阶层,他能跳出自己的固有立场来为弱小者
: 说一些公道话更是应该值得表扬。因为要改换中国的研究界的风气就必须
: 争取到更多人的支持,所谓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而不应该因为他的

a*******m
发帖数: 14194
46
科研,特别是顶尖突破,主要还是靠基数,
变数太多。
现有的考察体系,可以找到相对比较优秀的人, 但是,能不能做出
最顶尖的成就, 我看非常难说。
现有的考察体制, 经费管理体制,非常不利于做长期项目,
做长期艰难攻关, 对失败的容忍率比较低,两年接不上就挂了。
韩春雨这个人还是中国大基数受教育人才存在的结果。
中国的院士,各种学霸,拿到了太多的资源,控制太多的资金。
应该院士逐渐名誉化, 少给实利,给停车位,大家靠自己的
思考来解决问题。中国灌水的文章太多了, 类似的文章灌了
一篇又一篇,除了骗经费,凑毕业,用处真的不大。
s******y
发帖数: 28562
47
哈哈哈,我们胖头鱼和胖头鱼之间握个手。

【在 c***x 的大作中提到】
:
: [quote]
: 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是你觉得中国的科研前途到底是要依赖少数几个百乐的慧眼和个人
: 干预,还是应该让大量青年人都至少有一次机会来表现一下自己,用自然淘汰的方式来
: 淘出能做研究的人?
: [end quote]
: 赞同。竞争和时间会帮助研究进行者自我认知,自我选择,比少数几个伯乐的慧眼和个
: 人干预靠谱,因为对于任何一个“韩春雨”而言,遇到伯乐也是可遇不可求。
: [quote]
: 美国这里资金虽然也向大牛倾斜,但是总体而言还是分散程度很高的,即使是二流和三

c***x
发帖数: 1826
48

[quote]
另外,很多网友都倾向于把中国的问题归根为“国内的人风气不好”或者
“国内的学科领导人太自私”这种结论,骂起来貌似很解恨但是不能解决
任何实质问题。因为把任何大规模发生的行为归结为个别人的道德问题都
是表面性和徒劳的。因为大部分人都不是纯粹的坏人或者好人,都是在两
个极端之间滑动和平衡的。其实美国的很多著名科学家的私德,如果认真
追究下去,也都是颇为不堪的。所以指望改变人的道德来解决问题是最最
不可靠的一个选项。最好的系统,是让里面的人能够自动的往好人的方向
靠拢,而人万一想变坏也没有办法坏的太过分。
[end quote]
完全赞同。崇高的道德和美好的人性,我们都喜欢。但是制度比人性靠谱。好的制度不
需要依赖于“人是高尚的”这个假设,相反,是在“人人都是自利的”这个前提下,通
过机制设计,最大程度上发挥每个人最大的优势和努力,达到利益相容。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哈哈哈,我们胖头鱼和胖头鱼之间握个手。
s******y
发帖数: 28562
49
是的,其实韩春雨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是用他中的一个国家自然资金的面上
项目来支持的。他好像总共拿到过一个什么青年项目和一个面上项目。而且他
的学校对他不错,让他能有一个独立实验室而不是给其他正教授打下手。所以
他才能做出这些成果来。所以这个事情,在本质上来说应该是面上项目的一个
成功案例。其实国内的面上项目,还应该继续扩大化,要减少那些繁琐的书面
报告(这一点很多回国的人叫苦连天),让研究者有时间和心情去做研究。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国内的NSFC面上现在钱也很多了,而且命中率比NSF强多了。
s******y
发帖数: 28562
50
所以你们的研究很重要啊。呵呵。

完全赞同。崇高的道德和美好的人性,我们都喜欢。但是制度比人性靠谱。好的制度不
需要依赖于“人是高尚的”这个假设,相反,是在“人人都是自利的”这个前提下,通
过机制设计,最大程度上发挥每个人最大的优势和努力,达到利益相容。

【在 c***x 的大作中提到】
:
: [quote]
: 另外,很多网友都倾向于把中国的问题归根为“国内的人风气不好”或者
: “国内的学科领导人太自私”这种结论,骂起来貌似很解恨但是不能解决
: 任何实质问题。因为把任何大规模发生的行为归结为个别人的道德问题都
: 是表面性和徒劳的。因为大部分人都不是纯粹的坏人或者好人,都是在两
: 个极端之间滑动和平衡的。其实美国的很多著名科学家的私德,如果认真
: 追究下去,也都是颇为不堪的。所以指望改变人的道德来解决问题是最最
: 不可靠的一个选项。最好的系统,是让里面的人能够自动的往好人的方向
: 靠拢,而人万一想变坏也没有办法坏的太过分。

相关主题
Pilot project 是怎么回事求问一个面试是否要提及配偶的问题
AP每天不加班,是不是不行呀在公司的 发表和工作不相关的论文,谁有产权?
生物学技术一问你们有这种感受吗?
进入Faculty版参与讨论
a*******m
发帖数: 14194
51
就是大撒网,乱捕鱼,增加捕到大鱼的机会。
摁着清华北大等亲儿子使劲喂奶的方式,肯定是不行的。
我听过有个牛逼文章一大把的院士的报告,他说他的目标
就是发文章,发高影响因子的文章。
跟我想的,这些人都是院士了,应该首先考虑整个行业的规划, 解决最
核心的问题,差距有点大。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是的,其实韩春雨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是用他中的一个国家自然资金的面上
: 项目来支持的。他好像总共拿到过一个什么青年项目和一个面上项目。而且他
: 的学校对他不错,让他能有一个独立实验室而不是给其他正教授打下手。所以
: 他才能做出这些成果来。所以这个事情,在本质上来说应该是面上项目的一个
: 成功案例。其实国内的面上项目,还应该继续扩大化,要减少那些繁琐的书面
: 报告(这一点很多回国的人叫苦连天),让研究者有时间和心情去做研究。

s******y
发帖数: 28562
52
说得对,国内应该尽量减少那些非工业项目的所谓“大科学项目”,
而把资金大部分都通过面上项目发出去,并逐步对单个实验室的研究资金进行封顶限制
。现在某些所谓的大项目,动不动就给个别几个实验室上亿资金然后成果就是几篇不痛
不痒的文章,这个太不像话了。像韩春雨好像只拿到了30万的资金。一个亿,
就相当于可以支持333个韩春雨这种类型的人,里面只要有1%的人做出来韩春雨这种等
级的成果,立刻就把投资都值回来了。因为对于生物学这种机理不明的学科,最有效的
方法就是支持一群小作坊,用撒胡椒粉的方法来投资金,而不是组织几个重点
实验室来“攻关”,这个想想都奇怪,生物里面的未知因素太多,连“关”在
哪里大家都说不清楚,攻什么攻啊?
而国内很奇怪的一点是对于那些真正需要组织攻关的项目,比方说有明确产品
目标的工业项目,反倒是到处撒胡椒粉。这两个资助方法根本就是搞反了。

【在 a*******m 的大作中提到】
: 就是大撒网,乱捕鱼,增加捕到大鱼的机会。
: 摁着清华北大等亲儿子使劲喂奶的方式,肯定是不行的。
: 我听过有个牛逼文章一大把的院士的报告,他说他的目标
: 就是发文章,发高影响因子的文章。
: 跟我想的,这些人都是院士了,应该首先考虑整个行业的规划, 解决最
: 核心的问题,差距有点大。

a*******m
发帖数: 14194
53
有明确阶段目标, 可以直接考核的,可以考虑给大钱,
但是一定要有驻厂军代表,乱骗钱的直接砍人头。
军工项目等,特别适合这样干。
对于基础科研,还是撒大网, 目标导向更重要。
每个小项目是要解决具体的问题,要的不是灌水的文章,
而是问题的解决方案, 不管是不是成功的方案。
这种管理法,对project manager要求比较高, 国内的
官僚和党棍根本不合格。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说得对,国内应该尽量减少那些非工业项目的所谓“大科学项目”,
: 而把资金大部分都通过面上项目发出去,并逐步对单个实验室的研究资金进行封顶限制
: 。现在某些所谓的大项目,动不动就给个别几个实验室上亿资金然后成果就是几篇不痛
: 不痒的文章,这个太不像话了。像韩春雨好像只拿到了30万的资金。一个亿,
: 就相当于可以支持333个韩春雨这种类型的人,里面只要有1%的人做出来韩春雨这种等
: 级的成果,立刻就把投资都值回来了。因为对于生物学这种机理不明的学科,最有效的
: 方法就是支持一群小作坊,用撒胡椒粉的方法来投资金,而不是组织几个重点
: 实验室来“攻关”,这个想想都奇怪,生物里面的未知因素太多,连“关”在
: 哪里大家都说不清楚,攻什么攻啊?
: 而国内很奇怪的一点是对于那些真正需要组织攻关的项目,比方说有明确产品

s******y
发帖数: 28562
54

在现阶段,一个折中的过渡方案可以是这样,就是把主要
的科研资金通过peer review 的面上项目发下去。因为
虽然国内的管理者水平不一定够高,但是国内的研究者
已经有足够数量的高水平的人了,他们能够比较清楚的
看出谁是纯灌水的,而谁是真正做研究和真正解决问题的。
当然这个需要管理者放权给研究者,不知道能不能办到。

【在 a*******m 的大作中提到】
: 有明确阶段目标, 可以直接考核的,可以考虑给大钱,
: 但是一定要有驻厂军代表,乱骗钱的直接砍人头。
: 军工项目等,特别适合这样干。
: 对于基础科研,还是撒大网, 目标导向更重要。
: 每个小项目是要解决具体的问题,要的不是灌水的文章,
: 而是问题的解决方案, 不管是不是成功的方案。
: 这种管理法,对project manager要求比较高, 国内的
: 官僚和党棍根本不合格。

a*******m
发帖数: 14194
55
党要管一切, 可行性不高!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现阶段,一个折中的过渡方案可以是这样,就是把主要
: 的科研资金通过peer review 的面上项目发下去。因为
: 虽然国内的管理者水平不一定够高,但是国内的研究者
: 已经有足够数量的高水平的人了,他们能够比较清楚的
: 看出谁是纯灌水的,而谁是真正做研究和真正解决问题的。
: 当然这个需要管理者放权给研究者,不知道能不能办到。

S***J
发帖数: 1210
56
胖老师您说的都很好,从此帖子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我那个回帖有点歪楼了,我个
人还是很佩服邵峰的,他目前在病原-宿主互作领域,其实是全球都数得上名字的。比
如跟他有竞争关系的伯克利的Russell Vance,出身非常好,跟邵年龄相当,之前跟邵旗
鼓相当,但现在已经做得不如邵那么出色了。
我只是觉得邵其实也并不能改变什么,他的这番高论也不能说明他就比别的大牛高风亮
节。要知道,虽然NIBS不算体制内,但他们的资源占有率比体制内跑关系的都多得多。
所以这些人(饶毅、一共、晓东、邵峰等)都是绝对的既得利益者,比他们口中骂的那
些歪门邪道的大佬得到的还要多,还要过分。我觉得NIBS的人是最没有资格说别人占资
源占得多的,如果要分资源给韩春雨等小人物,也应该NIBS这类机构率先分。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对此我还真的不知道,因为我对NIBS里的人都不认识。
: 所以你说的那个和同事抢项目的事情到底具体是什么回事我不清楚。
: 不过,应该指出的是,邵峰独立之后发了将近10篇CNS以及无数的子刊和PNAS,
: 不可能每篇都是源源不断的抄人家的吧?我之所以知道他的研究,是因为他
: 最近的一个研究进展里发现了精氨酸的磷酸化以及其生理意义,这个在
: 我们的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领域还是相当震惊的,因为以前
: 大家都不知道精氨酸居然是可以被磷酸化的。这个成果应该是他们自己做出来的。
: 另外,正因为邵峰属于既得利益阶层,他能跳出自己的固有立场来为弱小者
: 说一些公道话更是应该值得表扬。因为要改换中国的研究界的风气就必须
: 争取到更多人的支持,所谓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而不应该因为他的

h********0
发帖数: 12056
57
科学和经商的道理很类似,第一桶金往往是最重要的。如果起步靠不义之财,以后
的成绩是另外一回事。 我相信,一个资质较高的人,只要有足够的钱,做出诺奖工作
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实验尤其如此。这就是为什么山西煤老板也可以在北京上海炒房
赚钱的原因。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对此我还真的不知道,因为我对NIBS里的人都不认识。
: 所以你说的那个和同事抢项目的事情到底具体是什么回事我不清楚。
: 不过,应该指出的是,邵峰独立之后发了将近10篇CNS以及无数的子刊和PNAS,
: 不可能每篇都是源源不断的抄人家的吧?我之所以知道他的研究,是因为他
: 最近的一个研究进展里发现了精氨酸的磷酸化以及其生理意义,这个在
: 我们的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领域还是相当震惊的,因为以前
: 大家都不知道精氨酸居然是可以被磷酸化的。这个成果应该是他们自己做出来的。
: 另外,正因为邵峰属于既得利益阶层,他能跳出自己的固有立场来为弱小者
: 说一些公道话更是应该值得表扬。因为要改换中国的研究界的风气就必须
: 争取到更多人的支持,所谓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而不应该因为他的

s******y
发帖数: 28562
58
呵呵,你应该这么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如果中国的学霸都有邵峰饶毅一公这几个人的
水平,那么中国的钱也就勉强可以认为没有白花。你自己也说了,邵峰现在在他的领域
里,在世界上也是领先水平的。如果国内的学霸的成果都有这个世界地位,中国真的
就超英赶美了。
另外,韩春雨的成就有一定偶然性,我们不适合拿他来当尺子来衡量其他人,不然的
话别说邵峰了,连张峰和Doudna 都可以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大部分学霸水平都不高,但是拿的钱都不少。你看中国的那么多院
士里,水平能和晓东邵峰饶毅等人比肩的有几个?一公因为太高调所以我有时候会调侃
他,但是如果认真的评价的话他还算是个优秀科学工作者的,在国内的院士里绝对是
top 1%。
最后,要指出一点是,我们没有必要因为饶毅和邵峰等人是既得利益者就认为他们说的话
一定都是向着他们那个阶层的。你看当初中共的最早几个发起人都是地主和富农出身。

【在 S***J 的大作中提到】
: 胖老师您说的都很好,从此帖子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我那个回帖有点歪楼了,我个
: 人还是很佩服邵峰的,他目前在病原-宿主互作领域,其实是全球都数得上名字的。比
: 如跟他有竞争关系的伯克利的Russell Vance,出身非常好,跟邵年龄相当,之前跟邵旗
: 鼓相当,但现在已经做得不如邵那么出色了。
: 我只是觉得邵其实也并不能改变什么,他的这番高论也不能说明他就比别的大牛高风亮
: 节。要知道,虽然NIBS不算体制内,但他们的资源占有率比体制内跑关系的都多得多。
: 所以这些人(饶毅、一共、晓东、邵峰等)都是绝对的既得利益者,比他们口中骂的那
: 些歪门邪道的大佬得到的还要多,还要过分。我觉得NIBS的人是最没有资格说别人占资
: 源占得多的,如果要分资源给韩春雨等小人物,也应该NIBS这类机构率先分。

r***e
发帖数: 10135
59
其实两边体制不同
米帝是资本主义社会,科研资金也是风投性质的,投给小学校小作坊,100个里有1个能
转化也赚回来了(经济或社会效益);成熟社会,爱走走爱留留,free country
你朝科研是官办的,目的是给领导挣面子,经济效益或社会影响不重要;当然优先给那
些“看起来”能弄出大新闻得了; 把这些人“包装”好了弄成明星,才好忽悠更多的
人投身领导麾下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呵呵,你应该这么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如果中国的学霸都有邵峰饶毅一公这几个人的
: 水平,那么中国的钱也就勉强可以认为没有白花。你自己也说了,邵峰现在在他的领域
: 里,在世界上也是领先水平的。如果国内的学霸的成果都有这个世界地位,中国真的
: 就超英赶美了。
: 另外,韩春雨的成就有一定偶然性,我们不适合拿他来当尺子来衡量其他人,不然的
: 话别说邵峰了,连张峰和Doudna 都可以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大部分学霸水平都不高,但是拿的钱都不少。你看中国的那么多院
: 士里,水平能和晓东邵峰饶毅等人比肩的有几个?一公因为太高调所以我有时候会调侃
: 他,但是如果认真的评价的话他还算是个优秀科学工作者的,在国内的院士里绝对是
: top 1%。

s******y
发帖数: 28562
60
忍不住想把这个文章贴出来,因为觉得里面说的一些有关科研的观点,尤其是作为一个
PI如何才能贴近科研前线的看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
作品来源:知识分子(微信公号:The-Intellectual)”,
邵峰院士: 如何才能涌现更多“韩春雨”?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院士邵峰
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发现新型基因编辑工具NgAgo的工作令人兴奋。虽然还不清
楚NgAgo到底会不会把目前的主流工具Cas9淘汰,但应该说这是一个具有一流水准的、
原创性的发现。如果有更多的韩春雨涌现,中国科研将会变得更加强大。
韩春雨的成功对中国的科研模式和科研体制颇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01
“小作坊”更利于原创性发现
NgAgo是一个小作坊型的项目,完全是韩春雨自己带几个人完成的。这种小作坊模式,
特别适合探索性研究——你不确切知道要做出什么样的研究成果,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
做成,这反而更容易激发人的创造力,这种科研模式应该得到更多的鼓励和支持。科学
家都希望能把自己的能力和创造力最大程度发挥出来,而小作坊模式迎合了这种做科研
的内在驱动力。
与小作坊模式相对应的是大科学计划,把很多人组织在一起攻关,在很多方面有很高的
效率。比如“两弹一星”项目,把全国的相关科学家召集在一起,以接近于行政管理的
模式运作,集中力量确实办成了大事。类似的还包括后来和正在进行的“航天计划”等
项目。这些成功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科研政策的制定,在生物医学领域,“863”、
“973”计划以及各种重大专项,都带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愿望和色彩。
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科研发展得益于“两弹一星”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两弹一
星”成功带来的思维限制。几乎每一个重要科技决策都摆脱不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
指导,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在国家层面多次体会过“两弹一星”模式的成功(包括青蒿
素的发现),而很少在“韩春雨”模式上有巨大斩获;第二,虽然我们在农业领域也曾
有过“韩春雨”模式的突破,但成功后,“韩春雨”们因为自身利益的诉求,往往不推
崇这种模式,而是转向前者,要求集中力量办(自己的)大事,这是可以理解的符合人
性的悖论。
反观美国的科研,其基础科研主体正是成千上万个“韩春雨”这样的小作坊,这是源于
西方文化对个人的尊重,对个人创造力的推崇;美国的生物基础科研投入的大部分也是
流向了这样的小作坊(美国脑计划在总科研经费上比例是非常低的);这也是美国能持
续保持科学创新的重要原因。事实上,绝大部分诺贝尔奖工作也都是诞生于这样的小作
坊和单个实验室研究。
“两弹一星”模式或者大科学计划更适合目标极为明确的科学项目或是大科学工程,但
是,绝大部分现行的和将要执行的大科学项目,并没有大科学工程所具有的明确目标。
结果就是一堆人凑在一起,弄了一个本子,分了钱之后各干各的。全世界的科学家都有
一个内在驱动力,要做自己想做的研究,但拼盘式的大项目迫使科学家们为了拿经费不
得不付出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所以,经费分配体制要更明确,什么样的项目适合
把很多人组织在一起,一定要慎重,包括将要开展的“脑计划”、“精准医疗计划”,
应该仔细想一想这些计划是不是具有“两弹一星”项目一样明确的执行目标?如果不是
,这样计划多半不是最有效的经费分配方式;另外,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我们又怎么
去考核这些计划的执行效果,谁又能对这样巨大的投入最终负责?毕竟,花的都是纳税
人的钱。
每个科学家都会认为自己的领域很重要,如果某些领域的科学家很抱团,整合在一起提
一个大科学计划去说服科技官员和政治家,经费很可能就更多地流向了这个领域, 这
样,像韩春雨式的小作坊的相对空间就会变小。
小作坊和大科学并不矛盾,但是,关键是要区分科研活动究竟适用于小作坊还是大科学
计划,在平衡对这两种模式的支持上一定要非常小心谨慎,这是一个资源配置效率的问
题。如果一个大科学计划有一个确定的目标,比如要做一个原子弹出来,你不可能用一
堆不完全相关的文章交差了事。
02
探索性研究需要亲力亲为
中国的文化尊重权力和权威,因此,当科研活动的组织使得很多不同级别和年资的科学
家在一起工作、发生利益关系的时候,“小人物”的个人创造力往往会被限制。有权力
、有权威的人的观点、意见和判断会有很大影响力,你得去听,去做,从而失去了做自
己喜欢想做、或自己认为重要的工作的空间。而“韩春雨”式的小作坊型团队,客观上
不被学术权威影响,反而使得其个人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很多人认为,一个大科学家或者战略科学家带领一个甚至几个上百人的团队才是最强最
优的科研组织模式。一些想帮助我的人也曾对我说,你们要做大做强——他们想象我应
该有一个大团队,有几十个人或者上百人听我指挥,他们想帮助和支持我建立这样的团
队。面对这样的好意,我其实觉得有点尴尬,我没有这么大的团队,我只需要带几个比
较优秀的学生和博士后,有经费能让他们做想做的实验就可以了。要是真的有几十个上
百人的团队,我每天面临的将都是管理和经费上的事,而不会有时间和精力去做激发创
造力的工作。很多时候,原创性工作需要你尽可能走在科研的第一线,其突破往往来自
于一个细节或是非预期的实验结果,或是面对问题和现象不断思考而获得的一个灵感。
韩春雨的成功正是他看到2014年荷兰van der Oost实验室发表的Nature文章后,结合自
己的知识思考后产生的一个想法,然后就去做了,再加上点运气就成功了,非常简单。
设想一下,一个管理上百人团队的科学家会在第一时间看到和自己领域并不完全相关的
研究工作吗?即使看到会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思考吗?
科研是需要自己去做的,尤其是探索性的研究。我研究生导师Jack Dixon博士曾经在霍
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做过科研副总裁,在美国也是有很大影响力的大科学家,但他的
团队从来没超过过20个人。几年前的时候我曾跟他诉苦,我在NIBS(编者注:北京生命
科学研究所的简称)挺困难的,手下都是学生,没有训练很好的副手帮我,什么事都得
自己走在前面,包括提出想法,看原始数据,讨论之后再去设计下一个实验。Dixon当
时对我说了一句我现在都记得很清楚的话,他说如果你手下有很多可以独立的副手,由
他们来做这些一线工作,具体指导学生做研究,那出来的就不是你的科学,而是他们的
科学了。
03
创新性发现有时需要甘于被冷落
韩春雨的成功得到关注,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其所在的科研环境并不优秀和知名。很多人
也曾问过,如果韩春雨是在最顶级和知名的学校,他还能做出这样的工作吗?这个问题
显然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韩春雨的这种“小人物”、非主流身份和他所处的不知名
学术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促成了他的成功。
在2014年的Nature文章出来的时候,主流的科学家都在关注当时如日中天的Cas9技术,
顶级研究机构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大家都在津津乐道Cas9技术的发展,每一个微小的进展
都激动人心,从众的心理使得融入这种氛围的科学家都在想自己应该如何参与,生怕自
己被这个科学大潮所落下;而韩不是领域内人,估计周围也没有太多高水平的学术活动
和讨论,客观上他是一个被主流学术圈忽略、处在被遗忘角落里的“小”科学家。而恰
恰是这种遗忘和冷落给了韩独立思考、产生自己想法的空间,也给了他执行想法的时间
和精力上的保证。当他看到van der Oost那篇Nature文章时,想到也许在另外一个细菌
里可以找到一个功能类似,但不需要65度才有活性的同源蛋白,这样就有可能做成比
Cas9更好用的基因编辑工具。结果证明,非主流反而能另辟蹊径,他获得了成功。很多
重要科学发现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你如果融入一个主流学术环境,可能永远捅不开那
层窗户纸;而离开那个环境,有一个empty or fresh mind,反而更有可能甚至很容易突
破,科学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我和中国顶级的高校和科研单位时有接触,也不时参加一些学术会议,我有时想,在当
今互联网极为发达,信息爆炸甚至泛滥的时代,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各种名目的学术相
关和似乎相关的活动吗?真的需要参加那么多的会议吗?真的需要那么频繁的交流吗?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多数人推崇的事物的一部分,从而得到关注和承认,这是人性使然
,心理上不愿意被冷落和忽略,因为那样感觉不好。但是,原创性的工作往往反而需要
我们甘于被冷落和忽略,因为只要这样我们的思维才不会被过多地影响,才能独立思考
产生奇思妙想,才会有一个平静的心态和安静的工作环境去尝试那些被认为不可能的事
情。因此,我们要学会接受这种似乎和人性冲突的心理境遇,甚至去享受被遗忘和冷落。
全世界的科学家恐怕都有一个共同的心魔,就是在研究结果上有所突破之后,希望得到
关注,渴望研究成果得到最大程度的承认,因此,我们的内心不再安静,不再能够在后
续的研究中保持轻松的心态和依然专注的投入。成功成为一种包袱和下一次成功的障碍
。而韩春雨没有这种包袱和障碍,有的只是安静和对他自己课题的专注。这对于还没有
成功的年轻科学家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励,更多的机会在他们那里。有时候我也和学生
开玩笑说,当别人在台上享受灯光和掌声的时候,那时就是你最好机会的开始。
04
如何发现更多的“韩春雨”?
毋庸置疑,做出好的科学研究需要资金投入。恰好韩春雨的这项工作并不需要太多的经
费,从这一点上来说他的成功有偶然性。韩春雨之前的背景和研究记录并不算优秀,因
此任何合理的人才选拔和经费分配机制都不太可能青睐像韩春雨这样的科研工作者,给
予他们足够的经费支持。这是科研活动中的一个悖论,彻底破解这个难题几乎不可能。
那么如何才能够尽可能让韩春雨们能有空间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呢?我想有一
点值得重视和讨论,就是向用人主体单位放权。韩春雨们有认真的研究态度,某方面尚
未显示出来的科研素养,以及工作中迸发出来的好思路和灵感,而这些只有近距离接触
他,对他有很多了解的人才会掌握,看到他的潜力,比如他所在学院院长甚至是学校的
科研领导。所以,用人主体单位如果有一些灵活支配的资源的话,理论上是可以帮助更
多潜在的韩春雨们实现自己的想法,做出重要有意义的工作,真的成为“韩春雨”的。
当然,这需要学校和单位的科研领导是具有足够公心和优秀学术鉴赏力的伯乐。这样的
人肯定是稀缺人才。
值得欣慰的是,国家科研经费总投入在逐年增加,水涨船高,这种溢出效应自然会使得
那些分布在各个角落的韩春雨们也有机会得到不断增加的经费的支持,况且很多研究课
题并不需要数百万的经费投入,这使得涌现出更多的“韩春雨”成为可能,这也正是中
国科学发展的希望之所在,当韩春雨们频繁出现的时候,也就是中国成为真正的科研强
国的时候。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
人文、思想。此转贴已经得到对方授权。)。
相关主题
美华裔教授成物理学诺奖热门人选国内科研水平不得了了,河北科技大学在Nature Biotechnoligy发表重要成果
其实博后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受到了什么训练韩春雨为什么牛?
苦逼行业的PI,要有自己下实验室做实验的准备中央用人不疑,《自然》获得韩春雨实验可重复性新数据 (转载)
进入Faculty版参与讨论
s******y
发帖数: 28562
61
尤其这几点,我觉得是说到我心里去了。
----------------------------------------------------------------------
很多人认为,一个大科学家或者战略科学家带领一个甚至几个上百人的团队才是最强最
优的科研组织模式...... 要是真的有几十个上
百人的团队,我每天面临的将都是管理和经费上的事,而不会有时间和精力去做激发创
造力的工作。很多时候,原创性工作需要你尽可能走在科研的第一线,其突破往往来自
于一个细节或是非预期的实验结果,或是面对问题和现象不断思考而获得的一个灵感。
韩春雨的成功正是他看到2014年荷兰van der Oost实验室发表的Nature文章后,结合自
己的知识思考后产生的一个想法,然后就去做了,再加上点运气就成功了,非常简单。
设想一下,一个管理上百人团队的科学家会在第一时间看到和自己领域并不完全相关的
研究工作吗?即使看到会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思考吗?
科研是需要自己去做的,尤其是探索性的研究。我研究生导师Jack Dixon博士曾经在霍
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做过科研副总裁,在美国也是有很大影响力的大科学家,但他的
团队从来没超过过20个人。几年前的时候我曾跟他诉苦,我在NIBS(编者注:北京生命
科学研究所的简称)挺困难的,手下都是学生,没有训练很好的副手帮我,什么事都得
自己走在前面,包括提出想法,看原始数据,讨论之后再去设计下一个实验。Dixon当
时对我说了一句我现在都记得很清楚的话,他说如果你手下有很多可以独立的副手,由
他们来做这些一线工作,具体指导学生做研究,那出来的就不是你的科学,而是他们的
科学了。
在2014年的Nature文章出来的时候,主流的科学家都在关注当时如日中天的Cas9技术,
顶级研究机构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大家都在津津乐道Cas9技术的发展,每一个微小的进展
都激动人心,从众的心理使得融入这种氛围的科学家都在想自己应该如何参与,生怕自
己被这个科学大潮所落下;而韩不是领域内人,估计周围也没有太多高水平的学术活动
和讨论,客观上他是一个被主流学术圈忽略、处在被遗忘角落里的“小”科学家。而恰
恰是这种遗忘和冷落给了韩独立思考、产生自己想法的空间,也给了他执行想法的时间
和精力上的保证。当他看到van der Oost那篇Nature文章时,想到也许在另外一个细菌
里可以找到一个功能类似,但不需要65度才有活性的同源蛋白,这样就有可能做成比
Cas9更好用的基因编辑工具。结果证明,非主流反而能另辟蹊径,他获得了成功。很多
重要科学发现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你如果融入一个主流学术环境,可能永远捅不开那
层窗户纸;而离开那个环境,有一个empty or fresh mind,反而更有可能甚至很容易突
破,科学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s******y
发帖数: 28562
62
正好我在今年的EB/ASBMB会议在一个seminar上见到了邵峰,听了他们的研究后觉得他
们实验室是国内少数几个能够持续的产出原创性(而不是跟风型)的研究的地方,让我
觉得国内还是有人认真做科学的。
他关于开会的意见,看了让我觉得很有收益。
----------------------------------------------------------------------
我和中国顶级的高校和科研单位时有接触,也不时参加一些学术会议,我有时想,在当
今互联网极为发达,信息爆炸甚至泛滥的时代,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各种名目的学术相
关和似乎相关的活动吗?真的需要参加那么多的会议吗?真的需要那么频繁的交流吗?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多数人推崇的事物的一部分,从而得到关注和承认,这是人性使然
,心理上不愿意被冷落和忽略,因为那样感觉不好。但是,原创性的工作往往反而需要
我们甘于被冷落和忽略,因为只要这样我们的思维才不会被过多地影响,才能独立思考
产生奇思妙想,才会有一个平静的心态和安静的工作环境去尝试那些被认为不可能的事
情。因此,我们要学会接受这种似乎和人性冲突的心理境遇,甚至去享受被遗忘和冷落。
全世界的科学家恐怕都有一个共同的心魔,就是在研究结果上有所突破之后,希望得到
关注,渴望研究成果得到最大程度的承认,因此,我们的内心不再安静,不再能够在后
续的研究中保持轻松的心态和依然专注的投入。成功成为一种包袱和下一次成功的障碍
。而韩春雨没有这种包袱和障碍,有的只是安静和对他自己课题的专注。这对于还没有
成功的年轻科学家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励,更多的机会在他们那里。有时候我也和学生
开玩笑说,当别人在台上享受灯光和掌声的时候,那时就是你最好机会的开始。
P**********l
发帖数: 310
63
可能作为院士,邵峰每年有几百个会议邀请,确实他不需要“那么多各种名目的学术相
关和似乎相关的活动”,“那么多的会议”,“那么频繁的交流”。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正好我在今年的EB/ASBMB会议在一个seminar上见到了邵峰,听了他们的研究后觉得他
: 们实验室是国内少数几个能够持续的产出原创性(而不是跟风型)的研究的地方,让我
: 觉得国内还是有人认真做科学的。
: 他关于开会的意见,看了让我觉得很有收益。
: ----------------------------------------------------------------------
: 我和中国顶级的高校和科研单位时有接触,也不时参加一些学术会议,我有时想,在当
: 今互联网极为发达,信息爆炸甚至泛滥的时代,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各种名目的学术相
: 关和似乎相关的活动吗?真的需要参加那么多的会议吗?真的需要那么频繁的交流吗?
: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多数人推崇的事物的一部分,从而得到关注和承认,这是人性使然
: ,心理上不愿意被冷落和忽略,因为那样感觉不好。但是,原创性的工作往往反而需要

A***a
发帖数: 73
64
Thanks for posting this article. Same feeling here. A few key complains
about the current funding system:
1) Place too much emphasis on so called collaborative research. Often times
, collaboration is only efficient when the parties naturally need
complementary expertise and the PIs have had successful long-term working
relationships. However, a lot of proposal calls, under the name of multi-
disciplinary research, try to tie people from different institutes together
to work on a topic area where little contributions can be made by such
looseky committed parties who report work on weekly conference calls. As a
side effect, a lot of the PIs time are wasted on administating the
collaborations, what an irony!
2) Tendencty to fund hot topics and big names. Many young researchers are
struggling for funding and they have to bend their interests towards where
the money flows. Or hide under a big tree sharing some shades. This
inevitably makes the research less diversified as winner takes all. Winners
also try to spread as much influence to the society as possible to outcast
opponents. Many researchers spend more time on networking than research
just to be in the circle.
3) PIs stray away from research. I found myself spend far less time on
research as I have to supervise projects, prepare paper works, and keep an
eye on funding opportunities, plus my teaching duties and society activities
to keep myeslf "engaged". I work almost 24*7, yet how much time I spend on
reseasrch? 1 to 2 hours per day at the most. I have been withdrawing from
less value activities to try to save a day in a week for research which is
a shame as I thought I would have been able to focus on doing research 50%
of my time once I made the switch to academia.
With all that said, academia is still the best place for conducting research
. At least when you have money and students, you can do whatever your want
for a while.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忍不住想把这个文章贴出来,因为觉得里面说的一些有关科研的观点,尤其是作为一个
: PI如何才能贴近科研前线的看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 --------------------------------------------------------------------
: 作品来源:知识分子(微信公号:The-Intellectual)”,
: 邵峰院士: 如何才能涌现更多“韩春雨”?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院士邵峰
: 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发现新型基因编辑工具NgAgo的工作令人兴奋。虽然还不清
: 楚NgAgo到底会不会把目前的主流工具Cas9淘汰,但应该说这是一个具有一流水准的、
: 原创性的发现。如果有更多的韩春雨涌现,中国科研将会变得更加强大。
: 韩春雨的成功对中国的科研模式和科研体制颇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P**********l
发帖数: 310
65
"I work almost 24*7, yet how much time I spend on
reseasrch? 1 to 2 hours per day at the most. "
我听说我们学校的前provost,在做provost时,每礼拜日不做事务性工作,专心做科研
一天。我想这个provost周日应该能干7个小时,也能折合平均每天一小时了。你不可能
比provost还忙吧。或者你也周日不做事务性工作,专心科研一天?这样你的1 to 2
hours per day能变成2 to 3 hours per day,也很不错了。

times
together
a

【在 A***a 的大作中提到】
: Thanks for posting this article. Same feeling here. A few key complains
: about the current funding system:
: 1) Place too much emphasis on so called collaborative research. Often times
: , collaboration is only efficient when the parties naturally need
: complementary expertise and the PIs have had successful long-term working
: relationships. However, a lot of proposal calls, under the name of multi-
: disciplinary research, try to tie people from different institutes together
: to work on a topic area where little contributions can be made by such
: looseky committed parties who report work on weekly conference calls. As a
: side effect, a lot of the PIs time are wasted on administating the

s**********e
发帖数: 33562
66
周日干一天研究?娃谁来带?

【在 P**********l 的大作中提到】
: "I work almost 24*7, yet how much time I spend on
: reseasrch? 1 to 2 hours per day at the most. "
: 我听说我们学校的前provost,在做provost时,每礼拜日不做事务性工作,专心做科研
: 一天。我想这个provost周日应该能干7个小时,也能折合平均每天一小时了。你不可能
: 比provost还忙吧。或者你也周日不做事务性工作,专心科研一天?这样你的1 to 2
: hours per day能变成2 to 3 hours per day,也很不错了。
:
: times
: together
: a

P**********l
发帖数: 310
67
我跟那个前provost不熟,详情不知。不过我想,在非学术活动的压力上,一般人没有
provost大吧。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周日干一天研究?娃谁来带?
s**********e
发帖数: 33562
68
娃谁来带?饭谁做?家务事谁做?

【在 P**********l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跟那个前provost不熟,详情不知。不过我想,在非学术活动的压力上,一般人没有
: provost大吧。

p*e
发帖数: 308
69
隔壁老王。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娃谁来带?饭谁做?家务事谁做?
P**********l
发帖数: 310
70
首先我不知道你这三个没头没脑的问题是问谁的。
如果你是问“(前provost的)娃谁来带?(前provost的)饭谁做?(前provost的)
家务事谁做?”,我说了,我不知道。
如果你是问“(Adama的)娃谁来带?(Adama的)饭谁做?(Adama的)家务事谁做?
”,我也说不清。但是他说了:“ I work almost 24*7”,说明这三类事情所占时间
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你是问别人“ 娃谁来带?饭谁做?家务事谁做?”,就太婆婆妈妈了吧。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娃谁来带?饭谁做?家务事谁做?
相关主题
中央用人不疑,《自然》获得韩春雨实验可重复性新数据 (转载)剧情反转了? 韩春雨:已能重复实验结果 将有消息公布
13个课题组实名声明:无法重复韩春雨实验颜宁姐姐哭了,韩春雨翻身了 (转载)
韩春雨回应13位学者实名宣布无法重复其实验Nature没有理由把韩春雨的文章撤稿下架了 (转载)
进入Faculty版参与讨论
s**********e
发帖数: 33562
71
我在问老王。呵呵。

【在 P**********l 的大作中提到】
: 首先我不知道你这三个没头没脑的问题是问谁的。
: 如果你是问“(前provost的)娃谁来带?(前provost的)饭谁做?(前provost的)
: 家务事谁做?”,我说了,我不知道。
: 如果你是问“(Adama的)娃谁来带?(Adama的)饭谁做?(Adama的)家务事谁做?
: ”,我也说不清。但是他说了:“ I work almost 24*7”,说明这三类事情所占时间
: 可以忽略不计。
: 如果你是问别人“ 娃谁来带?饭谁做?家务事谁做?”,就太婆婆妈妈了吧。

M****o
发帖数: 4860
72
well said.

times
together
a
Winners
outcast
activities
on
from
is
research
want
一个
不清
的、

【在 A***a 的大作中提到】
: Thanks for posting this article. Same feeling here. A few key complains
: about the current funding system:
: 1) Place too much emphasis on so called collaborative research. Often times
: , collaboration is only efficient when the parties naturally need
: complementary expertise and the PIs have had successful long-term working
: relationships. However, a lot of proposal calls, under the name of multi-
: disciplinary research, try to tie people from different institutes together
: to work on a topic area where little contributions can be made by such
: looseky committed parties who report work on weekly conference calls. As a
: side effect, a lot of the PIs time are wasted on administating the

c***x
发帖数: 1826
73

谢谢分享,挺有启示的。大家都是做科研的,都是追求创新的,难得有人去关注去思考
the nature of innovation itself,所以要来赞你。
我们这个领域里有一个题目就是专门研究R&D的成功因素,记得size可能是最重要的因
子之一。我原来一直觉得,这说明科研也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读了你这个帖子,我觉
得size matters probably also because a larger pool allows for more variety,
而新发现的路径可能是多种多样的,韩春雨就提供了一种路径。
如果size matters,那么中美两国应该是以后创新的主要来源地。
如果size matters的主要机制是variety matters,那么中国的科研模式和科研体制,
说到底,科研资源的分配机制,确实值得好好思考。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忍不住想把这个文章贴出来,因为觉得里面说的一些有关科研的观点,尤其是作为一个
: PI如何才能贴近科研前线的看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 --------------------------------------------------------------------
: 作品来源:知识分子(微信公号:The-Intellectual)”,
: 邵峰院士: 如何才能涌现更多“韩春雨”?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院士邵峰
: 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发现新型基因编辑工具NgAgo的工作令人兴奋。虽然还不清
: 楚NgAgo到底会不会把目前的主流工具Cas9淘汰,但应该说这是一个具有一流水准的、
: 原创性的发现。如果有更多的韩春雨涌现,中国科研将会变得更加强大。
: 韩春雨的成功对中国的科研模式和科研体制颇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r***i
发帖数: 9780
74
网络发展到今天,完全可以把项目设立和经费申请都扔到网上去公开
大家能够公开打分评论,对于差评允许申请者自辩,最后按照打分投票排名分配。可以
杜绝互相批项目等各种黑箱操作
B*********4
发帖数: 1387
75
绝对要感谢这条真实的,不可否定的破案线索:在众目睽睽之下,活蹦乱跳,拼命反抗
的雷洋,黑夜中被塞进车里,经过魔法大师折腾,10多分钟后,就突然不能自己走路了
。只好将他由2人架出来,只是为了换个车,跑几分钟,1公里后,来到灯光明亮,人群
众多的昌平医院。借医院的嘴,来宣布他的死亡!
能导致雷洋体力,瞬间发生巨大变化的魔法行道,已经在这里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11633461 探讨过:他遭受到“贴加官”技术处理,丧失了生命。
“贴加官”技术处理,简单说,就是让人不能呼吸,造成医学上叫的“窒息”死亡,而
身体皮肤,骨头没有任何破损,伤痕。那么除此以外,“贴加官”(窒息)对人体还会
有什么其他作用?
有其它作用的!这就是窒息效果里, 尸表征象的第5条:(5)有大小便及精液流出。
在呼吸困难期,由于平滑肌收缩,可压迫直肠、膀胱和精囊等,故可有大小便及精液排
出现象;在口鼻周围也可见涎水、鼻涕等分泌物流出。详见: http://muzhi.baidu.com/question/574849352.html
所以,警方虽然宣布 通过避孕套(里的精液),采集到了雷洋的dna,却拿不出采集精
液过程的完整录像(雷洋+ 他的避孕套来自哪楼层,哪个房间,哪个位置,是从垃圾桶
里,抽水马桶里,还是从恒温箱里,还是从卧底的妓女手里)。
这因为,雷洋的精液,不是他生前采集的,而是在雷洋窒息后,在小汽车里, 从他身
体上,因死亡瞬间平滑肌收缩,自动流淌出来,进入(车内看押警察手中的)避孕套里
。随同精液一起流出的,还有雷洋的尿液,粪便,口水,鼻涕! 臭哄哄的气味,弥漫
在小汽车里。
这样,雷洋窒息死亡,需要2-3分钟。剩下的时间采集精液 2-3分钟; 搽干净他身上的
屎尿,换上裤子,需4-5分钟. 然后,需要把这个尸体架出去,转移到面包车里,去医
院追认死亡。所以,就绝不能开着散发着臭味,堆积擦除屎尿的卫生纸(不敢当着目击
围观的众人,把清洁废物扔在小区里)的小车,进医院。于是,发生了“2人架出尸体
,调换汽车去医院”的一幕!换车,就是不能把杀害雷洋的作案工具开进医院里!
这也是为何当晚,警方驳斥亲属要求,禁止家属对遗体(下身)拍照留存原因:可能尿
液还在继续少量地渗透出裤子,在照片上会看出来。雷洋的母亲和妻子则向《侨报》记
者证实,他们俩在被警方获准进入太平间辩认雷洋遗体时,只被允许看到雷洋的上半身
,雷洋的腿和膝盖的状况他们无法看到。
当时家属大脑被灾难打击的一片空白,哪里会想到这个细节?这也是,为何见过雷洋尸
体的被害人家属,只能拿出文字,却不能拿出照片,来述说她丈夫死亡的悲惨故事,的
主要原因。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F*Q
发帖数: 3259
76
至于邵峰说的怎样支持韩春雨那种人(也就是没有海外牛校文凭、没有海外大牛老板、
没有顶级杂志文章的“三无”人员),完全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他本质上也是在为包括
他自己在内的国内顶级研究单位手握人才招聘大权但又缺乏识辨真正人才眼光的所有人
开脱。韩春雨的成果可以说甩几乎所有的青千几十条大街,但之前有哪家稍微好一点的
大学或研究所手握招聘大权的人看出来他有过人的研究能力了?韩春雨所在单位领导自
然没有人事先预料到韩能够做出那种级别的研究成果,而且也没人指望他做出那种成果
。韩春雨幸运的是他的研究不需要很大的投入。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忍不住想把这个文章贴出来,因为觉得里面说的一些有关科研的观点,尤其是作为一个
: PI如何才能贴近科研前线的看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 --------------------------------------------------------------------
: 作品来源:知识分子(微信公号:The-Intellectual)”,
: 邵峰院士: 如何才能涌现更多“韩春雨”?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院士邵峰
: 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发现新型基因编辑工具NgAgo的工作令人兴奋。虽然还不清
: 楚NgAgo到底会不会把目前的主流工具Cas9淘汰,但应该说这是一个具有一流水准的、
: 原创性的发现。如果有更多的韩春雨涌现,中国科研将会变得更加强大。
: 韩春雨的成功对中国的科研模式和科研体制颇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r***e
发帖数: 10135
77
韩老师博士老板挺牛的吧?

【在 F*Q 的大作中提到】
: 至于邵峰说的怎样支持韩春雨那种人(也就是没有海外牛校文凭、没有海外大牛老板、
: 没有顶级杂志文章的“三无”人员),完全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他本质上也是在为包括
: 他自己在内的国内顶级研究单位手握人才招聘大权但又缺乏识辨真正人才眼光的所有人
: 开脱。韩春雨的成果可以说甩几乎所有的青千几十条大街,但之前有哪家稍微好一点的
: 大学或研究所手握招聘大权的人看出来他有过人的研究能力了?韩春雨所在单位领导自
: 然没有人事先预料到韩能够做出那种级别的研究成果,而且也没人指望他做出那种成果
: 。韩春雨幸运的是他的研究不需要很大的投入。

r***e
发帖数: 10135
78
大组里面
学生要是有主见record好,自己喜欢哪个小方向(课题允许范围内)就可以做哪个方向
剩下的方向老板就安排个没主见的学生趟雷,反正人有的是
中国乒乓球是牛逼,陪练也不少

【在 c***x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谢分享,挺有启示的。大家都是做科研的,都是追求创新的,难得有人去关注去思考
: the nature of innovation itself,所以要来赞你。
: 我们这个领域里有一个题目就是专门研究R&D的成功因素,记得size可能是最重要的因
: 子之一。我原来一直觉得,这说明科研也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读了你这个帖子,我觉
: 得size matters probably also because a larger pool allows for more variety,
: 而新发现的路径可能是多种多样的,韩春雨就提供了一种路径。
: 如果size matters,那么中美两国应该是以后创新的主要来源地。
: 如果size matters的主要机制是variety matters,那么中国的科研模式和科研体制,
: 说到底,科研资源的分配机制,确实值得好好思考。

Y****N
发帖数: 8694
79
NSF不也都这样了?
一个跨学科项目上千万,光参与的学校就十几个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忍不住想把这个文章贴出来,因为觉得里面说的一些有关科研的观点,尤其是作为一个
: PI如何才能贴近科研前线的看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 --------------------------------------------------------------------
: 作品来源:知识分子(微信公号:The-Intellectual)”,
: 邵峰院士: 如何才能涌现更多“韩春雨”?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院士邵峰
: 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发现新型基因编辑工具NgAgo的工作令人兴奋。虽然还不清
: 楚NgAgo到底会不会把目前的主流工具Cas9淘汰,但应该说这是一个具有一流水准的、
: 原创性的发现。如果有更多的韩春雨涌现,中国科研将会变得更加强大。
: 韩春雨的成功对中国的科研模式和科研体制颇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s**********e
发帖数: 33562
80
你不怕水军吗?

【在 r***i 的大作中提到】
: 网络发展到今天,完全可以把项目设立和经费申请都扔到网上去公开
: 大家能够公开打分评论,对于差评允许申请者自辩,最后按照打分投票排名分配。可以
: 杜绝互相批项目等各种黑箱操作

相关主题
火坑专业的十类labAP每天不加班,是不是不行呀
复旦小千人_副教授 VS. PSU_AP生物学技术一问
Pilot project 是怎么回事求问一个面试是否要提及配偶的问题
进入Faculty版参与讨论
h********0
发帖数: 12056
81
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国内很多体制内的人喜欢吃各种人血馒头,也喜欢借花献佛。
他自己去了北京顶级研究机构,占有各种数不清的资源,又当上了院士,这些官话
只能听听就可以了。
如果他选择一个条件差,位置偏的小学校奋斗,做出优异成果,当上了院士;
如果在“韩春雨“出现之前,他就呐喊呼吁支持小人物小学校,就可以让我们
外人倏然起敬,现在,人家都发表了重要文章,花了比他少很多的钱,学生
和设备也比他差很多,他自己在呼吁就是此地无人三百两了。

【在 F*Q 的大作中提到】
: 至于邵峰说的怎样支持韩春雨那种人(也就是没有海外牛校文凭、没有海外大牛老板、
: 没有顶级杂志文章的“三无”人员),完全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他本质上也是在为包括
: 他自己在内的国内顶级研究单位手握人才招聘大权但又缺乏识辨真正人才眼光的所有人
: 开脱。韩春雨的成果可以说甩几乎所有的青千几十条大街,但之前有哪家稍微好一点的
: 大学或研究所手握招聘大权的人看出来他有过人的研究能力了?韩春雨所在单位领导自
: 然没有人事先预料到韩能够做出那种级别的研究成果,而且也没人指望他做出那种成果
: 。韩春雨幸运的是他的研究不需要很大的投入。

s******y
发帖数: 28562
82
这么说有点不公平吧。
首先,邵峰作得很不错,至少在他的领域里,他是相当有一定名气的,光是独立的CNS
就发了10篇吧,而且他的文章并不都是那种跟风和灌水的,颇有好几篇是领域里的领头
军。以前有个有关于他的专访,他说过他喜欢做那些感兴趣但机理完全不清楚的方向,
觉得这样才有意义。虽然可能因为他主要是做基础研究的,所以他的文章没有韩春雨的
这篇文章那么high profile, 但我们也没有必需在表扬韩春雨的时候一定需要贬低他。
第二,邵峰作为院士,能够跳出自己的利益立场来为小人物说话,这种行为更应该支持
才对。难不成你觉得我们应该把他挤兑到另外一方才好?
第三,虽然我和他本人并不熟悉,但是在我理解中,他的实验室并不是很大,资源貌似
也没有你想的那么多。

【在 h********0 的大作中提到】
: 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国内很多体制内的人喜欢吃各种人血馒头,也喜欢借花献佛。
: 他自己去了北京顶级研究机构,占有各种数不清的资源,又当上了院士,这些官话
: 只能听听就可以了。
: 如果他选择一个条件差,位置偏的小学校奋斗,做出优异成果,当上了院士;
: 如果在“韩春雨“出现之前,他就呐喊呼吁支持小人物小学校,就可以让我们
: 外人倏然起敬,现在,人家都发表了重要文章,花了比他少很多的钱,学生
: 和设备也比他差很多,他自己在呼吁就是此地无人三百两了。

C*****l
发帖数: 3211
83
支持下胖头鱼老师.
大多数人屁股决定脑袋.能出来说话呼吁就很有良心了.

CNS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么说有点不公平吧。
: 首先,邵峰作得很不错,至少在他的领域里,他是相当有一定名气的,光是独立的CNS
: 就发了10篇吧,而且他的文章并不都是那种跟风和灌水的,颇有好几篇是领域里的领头
: 军。以前有个有关于他的专访,他说过他喜欢做那些感兴趣但机理完全不清楚的方向,
: 觉得这样才有意义。虽然可能因为他主要是做基础研究的,所以他的文章没有韩春雨的
: 这篇文章那么high profile, 但我们也没有必需在表扬韩春雨的时候一定需要贬低他。
: 第二,邵峰作为院士,能够跳出自己的利益立场来为小人物说话,这种行为更应该支持
: 才对。难不成你觉得我们应该把他挤兑到另外一方才好?
: 第三,虽然我和他本人并不熟悉,但是在我理解中,他的实验室并不是很大,资源貌似
: 也没有你想的那么多。

h********0
发帖数: 12056
84
“韩春雨" 现在已经不是小人物了。中国高校也许到今天知道“韩春雨”的比知道“
邵峰”的多吧。我说的也不是专指 邵峰,因为研究领域不同,我之前根本就没
听说过他,我指的是一般现象。如果院士想当公众人物,就必须要接受不同的
观点,这就是作为公众人物的代价。

CNS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么说有点不公平吧。
: 首先,邵峰作得很不错,至少在他的领域里,他是相当有一定名气的,光是独立的CNS
: 就发了10篇吧,而且他的文章并不都是那种跟风和灌水的,颇有好几篇是领域里的领头
: 军。以前有个有关于他的专访,他说过他喜欢做那些感兴趣但机理完全不清楚的方向,
: 觉得这样才有意义。虽然可能因为他主要是做基础研究的,所以他的文章没有韩春雨的
: 这篇文章那么high profile, 但我们也没有必需在表扬韩春雨的时候一定需要贬低他。
: 第二,邵峰作为院士,能够跳出自己的利益立场来为小人物说话,这种行为更应该支持
: 才对。难不成你觉得我们应该把他挤兑到另外一方才好?
: 第三,虽然我和他本人并不熟悉,但是在我理解中,他的实验室并不是很大,资源貌似
: 也没有你想的那么多。

s******y
发帖数: 28562
85
你说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以前都不知道原来还有人来专门研究R&D的成功因素。
我觉得对于探索性的科研,就是我们对理论认识还不太清楚的那种科研(特别是生物学
),多样化和分散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考虑过对于指导理论假设的黏性问题(adherence to a single
leading hypothesis),因为对于同一个大组内部,对于某个单独的指导理论的黏性是
非常高的,大部分工作都会围绕着如何建立和巩固那个理论而展开,如果有数据和那个
理论不符合的话,最大的可能性是那些数据被抛弃或忽略而不是探索alternative
explanation的存在。这个原因很多,包括组内的peer pressure, PI的领导作风和权威
,以及grant mechanism 的限制。这些都很容易导致同一个组内不敢轻易探索其他方向
。但是这种黏性对于不同的研究组之间就会低得多。研究者之间的独立和竞争关系会导
致他们更愿意试图接受alternative explanation,而且领域越大,这种可能性就越大
。所以对于探索性研究,size and diversity 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我们没有办法
事先得知哪个hypothesis是正确的。
但是对于一个有明确产出指标的工业项目(比方说制作一个原子弹),在指导理论已经
很明确的情况下,成功的关键在于对细节的优化以及对所有方面的覆盖,在这种情况下
,集中力量来合作分工是有利的,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某些工作被不同的组大量的重
复进行而某些工作却根本没有人做。

【在 c***x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谢分享,挺有启示的。大家都是做科研的,都是追求创新的,难得有人去关注去思考
: the nature of innovation itself,所以要来赞你。
: 我们这个领域里有一个题目就是专门研究R&D的成功因素,记得size可能是最重要的因
: 子之一。我原来一直觉得,这说明科研也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读了你这个帖子,我觉
: 得size matters probably also because a larger pool allows for more variety,
: 而新发现的路径可能是多种多样的,韩春雨就提供了一种路径。
: 如果size matters,那么中美两国应该是以后创新的主要来源地。
: 如果size matters的主要机制是variety matters,那么中国的科研模式和科研体制,
: 说到底,科研资源的分配机制,确实值得好好思考。

s******y
发帖数: 28562
86
他以前想呼吁也得找一个合理的理由来呼吁啊。有时候,一个合适的榜样比一千个纸面
的理由更有力量。

【在 h********0 的大作中提到】
: “韩春雨" 现在已经不是小人物了。中国高校也许到今天知道“韩春雨”的比知道“
: 邵峰”的多吧。我说的也不是专指 邵峰,因为研究领域不同,我之前根本就没
: 听说过他,我指的是一般现象。如果院士想当公众人物,就必须要接受不同的
: 观点,这就是作为公众人物的代价。
:
: CNS

h********0
发帖数: 12056
87
我觉着他现在应该呼吁不是“韩春雨”而是为中国实现科学大发展做实事:
他该呼吁学校和研究所减少对CNS的崇拜;反对把科学研究中心都建在北京和上海;
反对研究基金的过分集中,特别是呼吁取消院士官老爷作风和在基金分配中不该有的
重要地位。这点是阻碍中国科学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他以前想呼吁也得找一个合理的理由来呼吁啊。有时候,一个合适的榜样比一千个纸面
: 的理由更有力量。

F*Q
发帖数: 3259
88
要想有更多的韩春雨,必须破除目前的失败的招人标准!NIBS的资源依然算是顶级的
,邵峰完全可以做得比干呼吁多得多。他能识辨作出成绩之前的韩春雨吗?他有气魄废
除现有的失败的的招人条条框框而启用新的人才招聘标准吗?NIBS成立那么多年了,招
过一个“韩春雨”吗?当然,这个问题不仅仅针对NIBS,所有的拥有顶级资源的大学和
研究所都一样。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他以前想呼吁也得找一个合理的理由来呼吁啊。有时候,一个合适的榜样比一千个纸面
: 的理由更有力量。

S***J
发帖数: 1210
89
如果胖老师知道邵每年不用申请的经费就有500万,课题组将近20人,还会不会这么推
崇他?
如果知道邵刚回nibs时,仗着xiaodong的宠爱,偷取同事的idea并抢发成功,最后导致
该同事跳槽去中科院,还会不会觉得他有资格说这种“得了便宜就卖乖”的话?

CNS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么说有点不公平吧。
: 首先,邵峰作得很不错,至少在他的领域里,他是相当有一定名气的,光是独立的CNS
: 就发了10篇吧,而且他的文章并不都是那种跟风和灌水的,颇有好几篇是领域里的领头
: 军。以前有个有关于他的专访,他说过他喜欢做那些感兴趣但机理完全不清楚的方向,
: 觉得这样才有意义。虽然可能因为他主要是做基础研究的,所以他的文章没有韩春雨的
: 这篇文章那么high profile, 但我们也没有必需在表扬韩春雨的时候一定需要贬低他。
: 第二,邵峰作为院士,能够跳出自己的利益立场来为小人物说话,这种行为更应该支持
: 才对。难不成你觉得我们应该把他挤兑到另外一方才好?
: 第三,虽然我和他本人并不熟悉,但是在我理解中,他的实验室并不是很大,资源貌似
: 也没有你想的那么多。

l*******i
发帖数: 153
90
“韩春雨”只是一个运气而已,他与张益唐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这也是生物这个学
科本身的特点。所以,你不能因为“韩春雨”成功了,就要求按“韩春雨”的模式去招
人。
“韩春雨”幸运的另一点是,他科研经费不多,但也足够维持他对科研的兴趣。用他自
己的话说,有钱做科研固然很好,没经费时就单纯的教书,也不妨碍活下来。所以,从
这个层面来讲,邵峰的呼吁还是很有道理的:尽量减少大项目,增加更多的小项目,维
持小作坊式的实验室生存下来,让更多喜爱科研、愿意科研的年轻人得到基本的资助,
维持他们对科研的兴趣,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100个人里总会有几个最终做出很有价
值的东西。
可喜的是,国内现在也逐渐意识到这一点,青千就是一个较好的做法,广撒网,每人给
予两三百万,资助个5年,总会有些人“冒尖”出来。但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是
如何让这些青千能够沉下心来做科研,而不是被迫做一些短平快的项目、发一些无病呻
吟的文章。

【在 F*Q 的大作中提到】
: 要想有更多的韩春雨,必须破除目前的失败的招人标准!NIBS的资源依然算是顶级的
: ,邵峰完全可以做得比干呼吁多得多。他能识辨作出成绩之前的韩春雨吗?他有气魄废
: 除现有的失败的的招人条条框框而启用新的人才招聘标准吗?NIBS成立那么多年了,招
: 过一个“韩春雨”吗?当然,这个问题不仅仅针对NIBS,所有的拥有顶级资源的大学和
: 研究所都一样。

相关主题
在公司的 发表和工作不相关的论文,谁有产权?其实博后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受到了什么训练
你们有这种感受吗?苦逼行业的PI,要有自己下实验室做实验的准备
美华裔教授成物理学诺奖热门人选国内科研水平不得了了,河北科技大学在Nature Biotechnoligy发表重要成果
进入Faculty版参与讨论
r***e
发帖数: 10135
91
普通学校小作坊 好老师固然有
可是招到好学生的几率太小了

【在 l*******i 的大作中提到】
: “韩春雨”只是一个运气而已,他与张益唐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这也是生物这个学
: 科本身的特点。所以,你不能因为“韩春雨”成功了,就要求按“韩春雨”的模式去招
: 人。
: “韩春雨”幸运的另一点是,他科研经费不多,但也足够维持他对科研的兴趣。用他自
: 己的话说,有钱做科研固然很好,没经费时就单纯的教书,也不妨碍活下来。所以,从
: 这个层面来讲,邵峰的呼吁还是很有道理的:尽量减少大项目,增加更多的小项目,维
: 持小作坊式的实验室生存下来,让更多喜爱科研、愿意科研的年轻人得到基本的资助,
: 维持他们对科研的兴趣,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100个人里总会有几个最终做出很有价
: 值的东西。
: 可喜的是,国内现在也逐渐意识到这一点,青千就是一个较好的做法,广撒网,每人给

L***s
发帖数: 9258
92
为啥大家去名校不就是这个道理么?不过,我在烂校和“烂”学生一起做出了比名校“
牛”学生做的一样好甚至更好的工作,我自豪。

【在 r***e 的大作中提到】
: 普通学校小作坊 好老师固然有
: 可是招到好学生的几率太小了

F*Q
发帖数: 3259
93
目前的招人标准是招青千而刷掉韩春雨的标准,在目前的标准下韩春雨是被忽略的而青
千是被重点资助的,我们讨论的是怎样改变标准让韩春雨们能够得到适当的资助。很显
然目前的标准就是需要三“牛”(国外牛校学历、国外大牛老板、国际牛杂志上的文章
)中的至少一项才有机会被考虑。而且,即使发表了改写教科书教义的工作,如果不是
发表在牛杂志上都不会被考虑。

【在 l*******i 的大作中提到】
: “韩春雨”只是一个运气而已,他与张益唐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这也是生物这个学
: 科本身的特点。所以,你不能因为“韩春雨”成功了,就要求按“韩春雨”的模式去招
: 人。
: “韩春雨”幸运的另一点是,他科研经费不多,但也足够维持他对科研的兴趣。用他自
: 己的话说,有钱做科研固然很好,没经费时就单纯的教书,也不妨碍活下来。所以,从
: 这个层面来讲,邵峰的呼吁还是很有道理的:尽量减少大项目,增加更多的小项目,维
: 持小作坊式的实验室生存下来,让更多喜爱科研、愿意科研的年轻人得到基本的资助,
: 维持他们对科研的兴趣,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100个人里总会有几个最终做出很有价
: 值的东西。
: 可喜的是,国内现在也逐渐意识到这一点,青千就是一个较好的做法,广撒网,每人给

s**********e
发帖数: 33562
94
老李你们学校现在已经是名校了。

【在 L***s 的大作中提到】
: 为啥大家去名校不就是这个道理么?不过,我在烂校和“烂”学生一起做出了比名校“
: 牛”学生做的一样好甚至更好的工作,我自豪。

s**********e
发帖数: 33562
95
其实国内的NSFC面上现在钱也很多了,而且命中率比NSF强多了。

【在 l*******i 的大作中提到】
: “韩春雨”只是一个运气而已,他与张益唐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这也是生物这个学
: 科本身的特点。所以,你不能因为“韩春雨”成功了,就要求按“韩春雨”的模式去招
: 人。
: “韩春雨”幸运的另一点是,他科研经费不多,但也足够维持他对科研的兴趣。用他自
: 己的话说,有钱做科研固然很好,没经费时就单纯的教书,也不妨碍活下来。所以,从
: 这个层面来讲,邵峰的呼吁还是很有道理的:尽量减少大项目,增加更多的小项目,维
: 持小作坊式的实验室生存下来,让更多喜爱科研、愿意科研的年轻人得到基本的资助,
: 维持他们对科研的兴趣,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100个人里总会有几个最终做出很有价
: 值的东西。
: 可喜的是,国内现在也逐渐意识到这一点,青千就是一个较好的做法,广撒网,每人给

s******y
发帖数: 28562
96

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通过让NIBS招成名之前的韩春雨来解决。不要说NIBS了,
哈佛和MIT这种世界公认的优秀研究学校都不会招成名前的他的,因为优秀学府
就那么几个,位置很有限,而且申请者众多,他们肯定会招张峰这种一眼看过去
就知道是明日之星的人,而不会是韩春雨这种不知道行不行的人。而且,实话说,
韩春雨的这个成果也就是这两年内做出来的,8年前他找工作的时候,谁能打赌他
一定能做出这种档次的工作啊?即使是你我当时去面试他,恐怕也是连面试都不会
给他。更不要说招他了。所以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不在于如何招人,而在于如何
给人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是你觉得中国的科研前途到底是要
依赖少数几个百乐的慧眼和个人干预,还是应该让大量青年人都至少有一次机会来
表现一下自己,用自然淘汰的方式来淘出能做研究的人?
我个人觉得第二种方法比较合适。 因为类似韩春雨这种人,进入一个二流三流
大学还是有可能的,只要让他们这样的人能在职业早期多少拿到一点资金,有个
机会来出来溜溜证明自己到底是骡还是马,如果是能做研究的,就继续给他们钱
鼓励他们做下去,如果表现出不能做研究的样子以后就不用给了,让他们安心教
本科生去。这个其实也就是美国和中国的差别之一。美国这里资金虽然也向大牛
倾斜,但是总体而言还是分散程度很高的,即使是二流和三流大学也能申请到
资金做很有意义的研究的。而中国国内目前把资金的大头放在一些不伦不类的重点
项目上,所以投入的钱大部分都分到那么几个地方和几个人手上了,这种分配方法
极端的不利于科研投资的风险分散化。所以最后会成为科研进步的障碍。

【在 F*Q 的大作中提到】
: 要想有更多的韩春雨,必须破除目前的失败的招人标准!NIBS的资源依然算是顶级的
: ,邵峰完全可以做得比干呼吁多得多。他能识辨作出成绩之前的韩春雨吗?他有气魄废
: 除现有的失败的的招人条条框框而启用新的人才招聘标准吗?NIBS成立那么多年了,招
: 过一个“韩春雨”吗?当然,这个问题不仅仅针对NIBS,所有的拥有顶级资源的大学和
: 研究所都一样。

r***e
发帖数: 10135
97
中国的科研很大程度上(目的)是给领导挣面子。。。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通过让NIBS招成名之前的韩春雨来解决。不要说NIBS了,
: 哈佛和MIT这种世界公认的优秀研究学校都不会招成名前的他的,因为优秀学府
: 就那么几个,位置很有限,而且申请者众多,他们肯定会招张峰这种一眼看过去
: 就知道是明日之星的人,而不会是韩春雨这种不知道行不行的人。而且,实话说,
: 韩春雨的这个成果也就是这两年内做出来的,8年前他找工作的时候,谁能打赌他
: 一定能做出这种档次的工作啊?即使是你我当时去面试他,恐怕也是连面试都不会
: 给他。更不要说招他了。所以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不在于如何招人,而在于如何
: 给人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是你觉得中国的科研前途到底是要
: 依赖少数几个百乐的慧眼和个人干预,还是应该让大量青年人都至少有一次机会来

s**********e
发帖数: 2888
98
这句话太对了,呵呵。

【在 r***e 的大作中提到】
: 中国的科研很大程度上(目的)是给领导挣面子。。。
h********0
发帖数: 12056
99
其实,你说的情况在美国时有发生:
1. Ken Wilson 当年文章特别少,
被康奈尔聘为助理教授,天牛时只有很少的文章,也不是什么
重要的文章,但有大牛 Bethe 做伯乐坚挺,认为小子可教,
Wilson潜心学问,最后获得诺奖。
2. 加州理工 John Schwarz 千老多年,很多人微词,大牛 Gell-Mann 慧眼
识千里马,最后 该千老成为超玄理论创始人,给加州理工赢得荣誉。
中国的学科领导人多是想着自己如何捞钱,捞名,捞政治地位,当然
没闲心保护那些有潜力但没有大成果的人。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通过让NIBS招成名之前的韩春雨来解决。不要说NIBS了,
: 哈佛和MIT这种世界公认的优秀研究学校都不会招成名前的他的,因为优秀学府
: 就那么几个,位置很有限,而且申请者众多,他们肯定会招张峰这种一眼看过去
: 就知道是明日之星的人,而不会是韩春雨这种不知道行不行的人。而且,实话说,
: 韩春雨的这个成果也就是这两年内做出来的,8年前他找工作的时候,谁能打赌他
: 一定能做出这种档次的工作啊?即使是你我当时去面试他,恐怕也是连面试都不会
: 给他。更不要说招他了。所以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不在于如何招人,而在于如何
: 给人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是你觉得中国的科研前途到底是要
: 依赖少数几个百乐的慧眼和个人干预,还是应该让大量青年人都至少有一次机会来

s******y
发帖数: 28562
100
的确有发生过,但是例子很少,基本上都属于个别特例。而且这种情况
在数理领域可能比较多,因为一个人的潜力比较容易通过对数理公式的推导
来进行初步证明。在生物领域,你说的这种情况我几乎从来不知道。
另外,这种依赖于大牛作为伯乐来进行人为干预的情况需要大牛有很好的
慧眼和无私的心态,其实不容易推广,尤其对于生物领域,大牛和你之间有
一个竞争资金的关系,除非你是他们的亲戚或者爱人,否则他们才懒得来顶你。
这个其实和中国和美国的差别无关而和领域有关。
另外,很多网友都倾向于把中国的问题归根为“国内的人风气不好”或者
“国内的学科领导人太自私”这种结论,骂起来貌似很解恨但是不能解决
任何实质问题。因为把任何大规模发生的行为归结为个别人的道德问题都
是表面性和徒劳的。因为大部分人都不是纯粹的坏人或者好人,都是在两
个极端之间滑动和平衡的。其实美国的很多著名科学家的私德,如果认真
追究下去,也都是颇为不堪的。所以指望改变人的道德来解决问题是最最
不可靠的一个选项。最好的系统,是让里面的人能够自动的往好人的方向
靠拢,而人万一想变坏也没有办法坏的太过分。
所以我是强烈反对把资金的决定权交给少数几个伯乐的,因为伯乐的个人
道德不是一个特别可靠的选项。这个与那个具体的伯乐无关,而与人的自然
本性有关。我们自己作为人类,不能指望别人超越人的弱点来作为一个
圣人行事。

【在 h********0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你说的情况在美国时有发生:
: 1. Ken Wilson 当年文章特别少,
: 被康奈尔聘为助理教授,天牛时只有很少的文章,也不是什么
: 重要的文章,但有大牛 Bethe 做伯乐坚挺,认为小子可教,
: Wilson潜心学问,最后获得诺奖。
: 2. 加州理工 John Schwarz 千老多年,很多人微词,大牛 Gell-Mann 慧眼
: 识千里马,最后 该千老成为超玄理论创始人,给加州理工赢得荣誉。
: 中国的学科领导人多是想着自己如何捞钱,捞名,捞政治地位,当然
: 没闲心保护那些有潜力但没有大成果的人。

相关主题
韩春雨为什么牛?韩春雨回应13位学者实名宣布无法重复其实验
中央用人不疑,《自然》获得韩春雨实验可重复性新数据 (转载)剧情反转了? 韩春雨:已能重复实验结果 将有消息公布
13个课题组实名声明:无法重复韩春雨实验颜宁姐姐哭了,韩春雨翻身了 (转载)
进入Faculty版参与讨论
c***x
发帖数: 1826
101

先来和胖头鱼老师握个手。两个原因:第一,欣赏这样理性的讨论,你对下面两种情况
的分析有洞见;第二,我儿时也曾头大脸圆,被母亲叫做胖头鱼很多年,虽然现在按斤
卖应该不如你值钱。
我们的学科研究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前主要是研究企业的R&D投入和产出;最近有
一些研究开始研究科学研究的本身。这当然是一个重要而有趣的问题,对于研究者个人
来说,一生的人力资本和时间资源都有限,到底应该如何投入做出好的科学研究?对于
整个社会来说,每年那么多的研究资金,都是纳税人的付出,如何最优配置才能保证全
社会的投入产出比最高? 邵峰既是研究者,也是一定程度上资金的管理者,他能提出
并思考这些问题,非常好理解。
很有趣的一点是,我原帖用的词是variety,一般用来形容偏好或者技术上的客观存在
的多样化;你回帖用的词是diversity,一般用来形容投资策略中主观上的分散化。你
下面说的adherence to a single leading hypothesis的问题,在我们的专业看来就是
资源配置过度集中可能带来的风险,因为研究的本质就是不确定性,万一那个leading
hypothesis是错的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一个基本的投资策略就是hedge -- taking an
offsetting position to reduce the risk of adverse outcome,这个说明将一定比
例的研究资源配置给非主流,非热门的研究方向有其合理性。
当然,赞同你说的,对于不确定性极其微小的研究,主要是processing innovation,
那么集中资源专业分工可以提高效率。看来,对于效率和风险的权衡,确实是所有制度
安排的根本出发点。
另外,我的感慨是,有的时候,社会资源的配置还比个人选择的决定来得容易。因为社
会只看综合平均的概率结果;而一个人,就一辈子,很少能够选择一个方向又彻底改变
的。这个时候,很多人从众去选择leading hypothesis的方向,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而言,能够设计一个激励机制,保证一部分从事非主流,非热
门方向的研究者,也能够有控制掉风险后的合理的回报率,就很有意义了。当然,有的
研究者对于自己选择的方向,抱有强烈的超越一般物质意义上的兴趣和信仰,那就是可
遇不可求了。所以,邵峰最后问的那个问题,如何发现更多的“韩春雨”?也是一个好
问题。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说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以前都不知道原来还有人来专门研究R&D的成功因素。
: 我觉得对于探索性的科研,就是我们对理论认识还不太清楚的那种科研(特别是生物学
: ),多样化和分散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考虑过对于指导理论假设的黏性问题(adherence to a single
: leading hypothesis),因为对于同一个大组内部,对于某个单独的指导理论的黏性是
: 非常高的,大部分工作都会围绕着如何建立和巩固那个理论而展开,如果有数据和那个
: 理论不符合的话,最大的可能性是那些数据被抛弃或忽略而不是探索alternative
: explanation的存在。这个原因很多,包括组内的peer pressure, PI的领导作风和权威
: ,以及grant mechanism 的限制。这些都很容易导致同一个组内不敢轻易探索其他方向
: 。但是这种黏性对于不同的研究组之间就会低得多。研究者之间的独立和竞争关系会导

c***x
发帖数: 1826
102

有点像venture capitalists的想法,如果最后能够成功IPO(CNS),投资回报率大概
20-30%。

【在 l*******i 的大作中提到】
: “韩春雨”只是一个运气而已,他与张益唐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这也是生物这个学
: 科本身的特点。所以,你不能因为“韩春雨”成功了,就要求按“韩春雨”的模式去招
: 人。
: “韩春雨”幸运的另一点是,他科研经费不多,但也足够维持他对科研的兴趣。用他自
: 己的话说,有钱做科研固然很好,没经费时就单纯的教书,也不妨碍活下来。所以,从
: 这个层面来讲,邵峰的呼吁还是很有道理的:尽量减少大项目,增加更多的小项目,维
: 持小作坊式的实验室生存下来,让更多喜爱科研、愿意科研的年轻人得到基本的资助,
: 维持他们对科研的兴趣,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100个人里总会有几个最终做出很有价
: 值的东西。
: 可喜的是,国内现在也逐渐意识到这一点,青千就是一个较好的做法,广撒网,每人给

s******y
发帖数: 28562
103
对此我还真的不知道,因为我对NIBS里的人都不认识。
所以你说的那个和同事抢项目的事情到底具体是什么回事我不清楚。
不过,应该指出的是,邵峰独立之后发了将近10篇CNS以及无数的子刊和PNAS,
不可能每篇都是源源不断的抄人家的吧?我之所以知道他的研究,是因为他
最近的一个研究进展里发现了精氨酸的磷酸化以及其生理意义,这个在
我们的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领域还是相当震惊的,因为以前
大家都不知道精氨酸居然是可以被磷酸化的。这个成果应该是他们自己做出来的。
另外,正因为邵峰属于既得利益阶层,他能跳出自己的固有立场来为弱小者
说一些公道话更是应该值得表扬。因为要改换中国的研究界的风气就必须
争取到更多人的支持,所谓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而不应该因为他的
阶层如何就把他踢回去。
最后,正如我在另外一个回帖里讲的那样,大部分人都不是圣人,都是在
好人和坏人之间滑动的。所以我一向是主张分场合分具体情况来讨论某人
的言论,而且最好针对言论而不是针对某个具体人的道德如何,更不应该
责全他/她一定要成为一个圣人。因为人都是有弱点的。

【在 S***J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胖老师知道邵每年不用申请的经费就有500万,课题组将近20人,还会不会这么推
: 崇他?
: 如果知道邵刚回nibs时,仗着xiaodong的宠爱,偷取同事的idea并抢发成功,最后导致
: 该同事跳槽去中科院,还会不会觉得他有资格说这种“得了便宜就卖乖”的话?
:
: CNS

c***x
发帖数: 1826
104

[quote]
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是你觉得中国的科研前途到底是要依赖少数几个百乐的慧眼和个人
干预,还是应该让大量青年人都至少有一次机会来表现一下自己,用自然淘汰的方式来
淘出能做研究的人?
[end quote]
赞同。竞争和时间会帮助研究进行者自我认知,自我选择,比少数几个伯乐的慧眼和个
人干预靠谱,因为对于任何一个“韩春雨”而言,遇到伯乐也是可遇不可求。
[quote]
美国这里资金虽然也向大牛倾斜,但是总体而言还是分散程度很高的,即使是二流和三
流大学也能申请到资金做很有意义的研究的。而中国国内目前把资金的大头放在一些不
伦不类的重点项目上,所以投入的钱大部分都分到那么几个地方和几个人手上了,这种
分配方法极端的不利于科研投资的风险分散化。所以最后会成为科研进步的障碍。
[end quote]
部分赞同。中美两国是不是世界上大学数目最多的国家了?在资金分散化上,美国好像
确实比中国好。但是中国广大的二流和三流大学没有tenure的压力,可能也在一定程度
上缓解了急功近利,包容了百花齐放。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对此我还真的不知道,因为我对NIBS里的人都不认识。
: 所以你说的那个和同事抢项目的事情到底具体是什么回事我不清楚。
: 不过,应该指出的是,邵峰独立之后发了将近10篇CNS以及无数的子刊和PNAS,
: 不可能每篇都是源源不断的抄人家的吧?我之所以知道他的研究,是因为他
: 最近的一个研究进展里发现了精氨酸的磷酸化以及其生理意义,这个在
: 我们的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领域还是相当震惊的,因为以前
: 大家都不知道精氨酸居然是可以被磷酸化的。这个成果应该是他们自己做出来的。
: 另外,正因为邵峰属于既得利益阶层,他能跳出自己的固有立场来为弱小者
: 说一些公道话更是应该值得表扬。因为要改换中国的研究界的风气就必须
: 争取到更多人的支持,所谓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而不应该因为他的

a*******m
发帖数: 14194
105
科研,特别是顶尖突破,主要还是靠基数,
变数太多。
现有的考察体系,可以找到相对比较优秀的人, 但是,能不能做出
最顶尖的成就, 我看非常难说。
现有的考察体制, 经费管理体制,非常不利于做长期项目,
做长期艰难攻关, 对失败的容忍率比较低,两年接不上就挂了。
韩春雨这个人还是中国大基数受教育人才存在的结果。
中国的院士,各种学霸,拿到了太多的资源,控制太多的资金。
应该院士逐渐名誉化, 少给实利,给停车位,大家靠自己的
思考来解决问题。中国灌水的文章太多了, 类似的文章灌了
一篇又一篇,除了骗经费,凑毕业,用处真的不大。
s******y
发帖数: 28562
106
哈哈哈,我们胖头鱼和胖头鱼之间握个手。

【在 c***x 的大作中提到】
:
: [quote]
: 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是你觉得中国的科研前途到底是要依赖少数几个百乐的慧眼和个人
: 干预,还是应该让大量青年人都至少有一次机会来表现一下自己,用自然淘汰的方式来
: 淘出能做研究的人?
: [end quote]
: 赞同。竞争和时间会帮助研究进行者自我认知,自我选择,比少数几个伯乐的慧眼和个
: 人干预靠谱,因为对于任何一个“韩春雨”而言,遇到伯乐也是可遇不可求。
: [quote]
: 美国这里资金虽然也向大牛倾斜,但是总体而言还是分散程度很高的,即使是二流和三

c***x
发帖数: 1826
107

[quote]
另外,很多网友都倾向于把中国的问题归根为“国内的人风气不好”或者
“国内的学科领导人太自私”这种结论,骂起来貌似很解恨但是不能解决
任何实质问题。因为把任何大规模发生的行为归结为个别人的道德问题都
是表面性和徒劳的。因为大部分人都不是纯粹的坏人或者好人,都是在两
个极端之间滑动和平衡的。其实美国的很多著名科学家的私德,如果认真
追究下去,也都是颇为不堪的。所以指望改变人的道德来解决问题是最最
不可靠的一个选项。最好的系统,是让里面的人能够自动的往好人的方向
靠拢,而人万一想变坏也没有办法坏的太过分。
[end quote]
完全赞同。崇高的道德和美好的人性,我们都喜欢。但是制度比人性靠谱。好的制度不
需要依赖于“人是高尚的”这个假设,相反,是在“人人都是自利的”这个前提下,通
过机制设计,最大程度上发挥每个人最大的优势和努力,达到利益相容。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哈哈哈,我们胖头鱼和胖头鱼之间握个手。
s******y
发帖数: 28562
108
是的,其实韩春雨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是用他中的一个国家自然资金的面上
项目来支持的。他好像总共拿到过一个什么青年项目和一个面上项目。而且他
的学校对他不错,让他能有一个独立实验室而不是给其他正教授打下手。所以
他才能做出这些成果来。所以这个事情,在本质上来说应该是面上项目的一个
成功案例。其实国内的面上项目,还应该继续扩大化,要减少那些繁琐的书面
报告(这一点很多回国的人叫苦连天),让研究者有时间和心情去做研究。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国内的NSFC面上现在钱也很多了,而且命中率比NSF强多了。
s******y
发帖数: 28562
109
所以你们的研究很重要啊。呵呵。

完全赞同。崇高的道德和美好的人性,我们都喜欢。但是制度比人性靠谱。好的制度不
需要依赖于“人是高尚的”这个假设,相反,是在“人人都是自利的”这个前提下,通
过机制设计,最大程度上发挥每个人最大的优势和努力,达到利益相容。

【在 c***x 的大作中提到】
:
: [quote]
: 另外,很多网友都倾向于把中国的问题归根为“国内的人风气不好”或者
: “国内的学科领导人太自私”这种结论,骂起来貌似很解恨但是不能解决
: 任何实质问题。因为把任何大规模发生的行为归结为个别人的道德问题都
: 是表面性和徒劳的。因为大部分人都不是纯粹的坏人或者好人,都是在两
: 个极端之间滑动和平衡的。其实美国的很多著名科学家的私德,如果认真
: 追究下去,也都是颇为不堪的。所以指望改变人的道德来解决问题是最最
: 不可靠的一个选项。最好的系统,是让里面的人能够自动的往好人的方向
: 靠拢,而人万一想变坏也没有办法坏的太过分。

a*******m
发帖数: 14194
110
就是大撒网,乱捕鱼,增加捕到大鱼的机会。
摁着清华北大等亲儿子使劲喂奶的方式,肯定是不行的。
我听过有个牛逼文章一大把的院士的报告,他说他的目标
就是发文章,发高影响因子的文章。
跟我想的,这些人都是院士了,应该首先考虑整个行业的规划, 解决最
核心的问题,差距有点大。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是的,其实韩春雨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是用他中的一个国家自然资金的面上
: 项目来支持的。他好像总共拿到过一个什么青年项目和一个面上项目。而且他
: 的学校对他不错,让他能有一个独立实验室而不是给其他正教授打下手。所以
: 他才能做出这些成果来。所以这个事情,在本质上来说应该是面上项目的一个
: 成功案例。其实国内的面上项目,还应该继续扩大化,要减少那些繁琐的书面
: 报告(这一点很多回国的人叫苦连天),让研究者有时间和心情去做研究。

相关主题
颜宁姐姐哭了,韩春雨翻身了 (转载)复旦小千人_副教授 VS. PSU_AP
Nature没有理由把韩春雨的文章撤稿下架了 (转载)Pilot project 是怎么回事
火坑专业的十类labAP每天不加班,是不是不行呀
进入Faculty版参与讨论
s******y
发帖数: 28562
111
说得对,国内应该尽量减少那些非工业项目的所谓“大科学项目”,
而把资金大部分都通过面上项目发出去,并逐步对单个实验室的研究资金进行封顶限制
。现在某些所谓的大项目,动不动就给个别几个实验室上亿资金然后成果就是几篇不痛
不痒的文章,这个太不像话了。像韩春雨好像只拿到了30万的资金。一个亿,
就相当于可以支持333个韩春雨这种类型的人,里面只要有1%的人做出来韩春雨这种等
级的成果,立刻就把投资都值回来了。因为对于生物学这种机理不明的学科,最有效的
方法就是支持一群小作坊,用撒胡椒粉的方法来投资金,而不是组织几个重点
实验室来“攻关”,这个想想都奇怪,生物里面的未知因素太多,连“关”在
哪里大家都说不清楚,攻什么攻啊?
而国内很奇怪的一点是对于那些真正需要组织攻关的项目,比方说有明确产品
目标的工业项目,反倒是到处撒胡椒粉。这两个资助方法根本就是搞反了。

【在 a*******m 的大作中提到】
: 就是大撒网,乱捕鱼,增加捕到大鱼的机会。
: 摁着清华北大等亲儿子使劲喂奶的方式,肯定是不行的。
: 我听过有个牛逼文章一大把的院士的报告,他说他的目标
: 就是发文章,发高影响因子的文章。
: 跟我想的,这些人都是院士了,应该首先考虑整个行业的规划, 解决最
: 核心的问题,差距有点大。

a*******m
发帖数: 14194
112
有明确阶段目标, 可以直接考核的,可以考虑给大钱,
但是一定要有驻厂军代表,乱骗钱的直接砍人头。
军工项目等,特别适合这样干。
对于基础科研,还是撒大网, 目标导向更重要。
每个小项目是要解决具体的问题,要的不是灌水的文章,
而是问题的解决方案, 不管是不是成功的方案。
这种管理法,对project manager要求比较高, 国内的
官僚和党棍根本不合格。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说得对,国内应该尽量减少那些非工业项目的所谓“大科学项目”,
: 而把资金大部分都通过面上项目发出去,并逐步对单个实验室的研究资金进行封顶限制
: 。现在某些所谓的大项目,动不动就给个别几个实验室上亿资金然后成果就是几篇不痛
: 不痒的文章,这个太不像话了。像韩春雨好像只拿到了30万的资金。一个亿,
: 就相当于可以支持333个韩春雨这种类型的人,里面只要有1%的人做出来韩春雨这种等
: 级的成果,立刻就把投资都值回来了。因为对于生物学这种机理不明的学科,最有效的
: 方法就是支持一群小作坊,用撒胡椒粉的方法来投资金,而不是组织几个重点
: 实验室来“攻关”,这个想想都奇怪,生物里面的未知因素太多,连“关”在
: 哪里大家都说不清楚,攻什么攻啊?
: 而国内很奇怪的一点是对于那些真正需要组织攻关的项目,比方说有明确产品

s******y
发帖数: 28562
113

在现阶段,一个折中的过渡方案可以是这样,就是把主要
的科研资金通过peer review 的面上项目发下去。因为
虽然国内的管理者水平不一定够高,但是国内的研究者
已经有足够数量的高水平的人了,他们能够比较清楚的
看出谁是纯灌水的,而谁是真正做研究和真正解决问题的。
当然这个需要管理者放权给研究者,不知道能不能办到。

【在 a*******m 的大作中提到】
: 有明确阶段目标, 可以直接考核的,可以考虑给大钱,
: 但是一定要有驻厂军代表,乱骗钱的直接砍人头。
: 军工项目等,特别适合这样干。
: 对于基础科研,还是撒大网, 目标导向更重要。
: 每个小项目是要解决具体的问题,要的不是灌水的文章,
: 而是问题的解决方案, 不管是不是成功的方案。
: 这种管理法,对project manager要求比较高, 国内的
: 官僚和党棍根本不合格。

a*******m
发帖数: 14194
114
党要管一切, 可行性不高!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现阶段,一个折中的过渡方案可以是这样,就是把主要
: 的科研资金通过peer review 的面上项目发下去。因为
: 虽然国内的管理者水平不一定够高,但是国内的研究者
: 已经有足够数量的高水平的人了,他们能够比较清楚的
: 看出谁是纯灌水的,而谁是真正做研究和真正解决问题的。
: 当然这个需要管理者放权给研究者,不知道能不能办到。

S***J
发帖数: 1210
115
胖老师您说的都很好,从此帖子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我那个回帖有点歪楼了,我个
人还是很佩服邵峰的,他目前在病原-宿主互作领域,其实是全球都数得上名字的。比
如跟他有竞争关系的伯克利的Russell Vance,出身非常好,跟邵年龄相当,之前跟邵旗
鼓相当,但现在已经做得不如邵那么出色了。
我只是觉得邵其实也并不能改变什么,他的这番高论也不能说明他就比别的大牛高风亮
节。要知道,虽然NIBS不算体制内,但他们的资源占有率比体制内跑关系的都多得多。
所以这些人(饶毅、一共、晓东、邵峰等)都是绝对的既得利益者,比他们口中骂的那
些歪门邪道的大佬得到的还要多,还要过分。我觉得NIBS的人是最没有资格说别人占资
源占得多的,如果要分资源给韩春雨等小人物,也应该NIBS这类机构率先分。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对此我还真的不知道,因为我对NIBS里的人都不认识。
: 所以你说的那个和同事抢项目的事情到底具体是什么回事我不清楚。
: 不过,应该指出的是,邵峰独立之后发了将近10篇CNS以及无数的子刊和PNAS,
: 不可能每篇都是源源不断的抄人家的吧?我之所以知道他的研究,是因为他
: 最近的一个研究进展里发现了精氨酸的磷酸化以及其生理意义,这个在
: 我们的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领域还是相当震惊的,因为以前
: 大家都不知道精氨酸居然是可以被磷酸化的。这个成果应该是他们自己做出来的。
: 另外,正因为邵峰属于既得利益阶层,他能跳出自己的固有立场来为弱小者
: 说一些公道话更是应该值得表扬。因为要改换中国的研究界的风气就必须
: 争取到更多人的支持,所谓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而不应该因为他的

h********0
发帖数: 12056
116
科学和经商的道理很类似,第一桶金往往是最重要的。如果起步靠不义之财,以后
的成绩是另外一回事。 我相信,一个资质较高的人,只要有足够的钱,做出诺奖工作
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实验尤其如此。这就是为什么山西煤老板也可以在北京上海炒房
赚钱的原因。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对此我还真的不知道,因为我对NIBS里的人都不认识。
: 所以你说的那个和同事抢项目的事情到底具体是什么回事我不清楚。
: 不过,应该指出的是,邵峰独立之后发了将近10篇CNS以及无数的子刊和PNAS,
: 不可能每篇都是源源不断的抄人家的吧?我之所以知道他的研究,是因为他
: 最近的一个研究进展里发现了精氨酸的磷酸化以及其生理意义,这个在
: 我们的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领域还是相当震惊的,因为以前
: 大家都不知道精氨酸居然是可以被磷酸化的。这个成果应该是他们自己做出来的。
: 另外,正因为邵峰属于既得利益阶层,他能跳出自己的固有立场来为弱小者
: 说一些公道话更是应该值得表扬。因为要改换中国的研究界的风气就必须
: 争取到更多人的支持,所谓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而不应该因为他的

s******y
发帖数: 28562
117
呵呵,你应该这么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如果中国的学霸都有邵峰饶毅一公这几个人的
水平,那么中国的钱也就勉强可以认为没有白花。你自己也说了,邵峰现在在他的领域
里,在世界上也是领先水平的。如果国内的学霸的成果都有这个世界地位,中国真的
就超英赶美了。
另外,韩春雨的成就有一定偶然性,我们不适合拿他来当尺子来衡量其他人,不然的
话别说邵峰了,连张峰和Doudna 都可以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大部分学霸水平都不高,但是拿的钱都不少。你看中国的那么多院
士里,水平能和晓东邵峰饶毅等人比肩的有几个?一公因为太高调所以我有时候会调侃
他,但是如果认真的评价的话他还算是个优秀科学工作者的,在国内的院士里绝对是
top 1%。
最后,要指出一点是,我们没有必要因为饶毅和邵峰等人是既得利益者就认为他们说的话
一定都是向着他们那个阶层的。你看当初中共的最早几个发起人都是地主和富农出身。

【在 S***J 的大作中提到】
: 胖老师您说的都很好,从此帖子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我那个回帖有点歪楼了,我个
: 人还是很佩服邵峰的,他目前在病原-宿主互作领域,其实是全球都数得上名字的。比
: 如跟他有竞争关系的伯克利的Russell Vance,出身非常好,跟邵年龄相当,之前跟邵旗
: 鼓相当,但现在已经做得不如邵那么出色了。
: 我只是觉得邵其实也并不能改变什么,他的这番高论也不能说明他就比别的大牛高风亮
: 节。要知道,虽然NIBS不算体制内,但他们的资源占有率比体制内跑关系的都多得多。
: 所以这些人(饶毅、一共、晓东、邵峰等)都是绝对的既得利益者,比他们口中骂的那
: 些歪门邪道的大佬得到的还要多,还要过分。我觉得NIBS的人是最没有资格说别人占资
: 源占得多的,如果要分资源给韩春雨等小人物,也应该NIBS这类机构率先分。

r***e
发帖数: 10135
118
其实两边体制不同
米帝是资本主义社会,科研资金也是风投性质的,投给小学校小作坊,100个里有1个能
转化也赚回来了(经济或社会效益);成熟社会,爱走走爱留留,free country
你朝科研是官办的,目的是给领导挣面子,经济效益或社会影响不重要;当然优先给那
些“看起来”能弄出大新闻得了; 把这些人“包装”好了弄成明星,才好忽悠更多的
人投身领导麾下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呵呵,你应该这么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如果中国的学霸都有邵峰饶毅一公这几个人的
: 水平,那么中国的钱也就勉强可以认为没有白花。你自己也说了,邵峰现在在他的领域
: 里,在世界上也是领先水平的。如果国内的学霸的成果都有这个世界地位,中国真的
: 就超英赶美了。
: 另外,韩春雨的成就有一定偶然性,我们不适合拿他来当尺子来衡量其他人,不然的
: 话别说邵峰了,连张峰和Doudna 都可以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大部分学霸水平都不高,但是拿的钱都不少。你看中国的那么多院
: 士里,水平能和晓东邵峰饶毅等人比肩的有几个?一公因为太高调所以我有时候会调侃
: 他,但是如果认真的评价的话他还算是个优秀科学工作者的,在国内的院士里绝对是
: top 1%。

n*******l
发帖数: 2911
119
现在再回头看这篇文章,大家的看法说不定会有不同。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忍不住想把这个文章贴出来,因为觉得里面说的一些有关科研的观点,尤其是作为一个
: PI如何才能贴近科研前线的看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 --------------------------------------------------------------------
: 作品来源:知识分子(微信公号:The-Intellectual)”,
: 邵峰院士: 如何才能涌现更多“韩春雨”?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院士邵峰
: 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发现新型基因编辑工具NgAgo的工作令人兴奋。虽然还不清
: 楚NgAgo到底会不会把目前的主流工具Cas9淘汰,但应该说这是一个具有一流水准的、
: 原创性的发现。如果有更多的韩春雨涌现,中国科研将会变得更加强大。
: 韩春雨的成功对中国的科研模式和科研体制颇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d*******h
发帖数: 2146
120
太坏啦

【在 n*******l 的大作中提到】
: 现在再回头看这篇文章,大家的看法说不定会有不同。
相关主题
生物学技术一问你们有这种感受吗?
求问一个面试是否要提及配偶的问题美华裔教授成物理学诺奖热门人选
在公司的 发表和工作不相关的论文,谁有产权?其实博后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受到了什么训练
进入Faculty版参与讨论
c*******t
发帖数: 644
121
让3流4流学校的教授做科研,就象大练钢铁时,用土炉一样。
国家花钱资助3000土作坊,有什么用处?
当今知识爆炸时代,做前沿科学,还是要靠少数的科研精英(+领导一批科研民工)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太坏啦
d*******h
发帖数: 2146
122
我一直觉得科研就应该是衣食无忧的贵族做
屌丝做就容易出乱七八糟的事
当然社会应该给有超级天赋的屌丝一个机会

【在 c*******t 的大作中提到】
: 让3流4流学校的教授做科研,就象大练钢铁时,用土炉一样。
: 国家花钱资助3000土作坊,有什么用处?
: 当今知识爆炸时代,做前沿科学,还是要靠少数的科研精英(+领导一批科研民工)

s*******a
发帖数: 1296
123
这也太以偏概全了。估计也就是生物这种用钱堆出来的学科可以这么说。
有很多科研不需要花太多钱,用钱也堆不出来,比如张益唐做的事情。。。

【在 c*******t 的大作中提到】
: 让3流4流学校的教授做科研,就象大练钢铁时,用土炉一样。
: 国家花钱资助3000土作坊,有什么用处?
: 当今知识爆炸时代,做前沿科学,还是要靠少数的科研精英(+领导一批科研民工)

y*********u
发帖数: 183
124
不同的大组风格不一样吧
听说很多大组是不会给学生什么自由度都是老板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在 r***e 的大作中提到】
: 大组里面
: 学生要是有主见record好,自己喜欢哪个小方向(课题允许范围内)就可以做哪个方向
: 剩下的方向老板就安排个没主见的学生趟雷,反正人有的是
: 中国乒乓球是牛逼,陪练也不少

m*********c
发帖数: 479
125
这个事情到底有没有update了?
1 (共1页)
进入Facult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美华裔教授成物理学诺奖热门人选剧情反转了? 韩春雨:已能重复实验结果 将有消息公布
其实博后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受到了什么训练颜宁姐姐哭了,韩春雨翻身了 (转载)
苦逼行业的PI,要有自己下实验室做实验的准备Nature没有理由把韩春雨的文章撤稿下架了 (转载)
国内科研水平不得了了,河北科技大学在Nature Biotechnoligy发表重要成果火坑专业的十类lab
韩春雨为什么牛?复旦小千人_副教授 VS. PSU_AP
中央用人不疑,《自然》获得韩春雨实验可重复性新数据 (转载)Pilot project 是怎么回事
13个课题组实名声明:无法重复韩春雨实验AP每天不加班,是不是不行呀
韩春雨回应13位学者实名宣布无法重复其实验生物学技术一问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春雨话题: 科研话题: 研究话题: 邵峰话题: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