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 发帖数: 11227 | 1 发信人: bearursa(Bearursa), 信区: Education
标题: 好日子不可能养出弱孩子!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Wed Sep 20 11:36:53 2017,GMT)
中学生运动会记录“沉睡”40年无人破、高中班里引体向上少有人达标、体育课长跑改
短跑……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身
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体质下滑引发“好日子养出弱孩子”的担忧,被广泛关注。
女子800米纪录是1977年创造的、女子100米纪录要追溯到1979年、男子110米栏纪录为
1981年创造……东北某省会城市的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说,“现在的全市运动会,相当
于过去学校运动会的水平,而且成绩还在往下走。” 不知老铁你怎么看,在我看来,
不管有多少媒体和学者跟风,也不管都有谁依据这命题立论,一概都是错的——好时光
一定会养出好孩子;孩子的好坏强弱,即判断日子好坏的主要标准。那说法,把因果和
轻重全搞颠倒了。
“中学生运动会纪录40年无人破”,不可以用来证明中国中学生体质下滑。其一,早年
的学校运动会记录多不靠谱。(1)时间越早,参会运动员年龄越大,参赛资格审核不
严,创下最好成绩的其实是运动能力处在巅峰状态的成年人(2)由于年代、技术、标
准等多方面的原因而纪录不实,许多地方和学校的记录近似全国或亚洲水平,而创纪录
的运动员,都经不起大型或国际运动会的检验。其二,(最根本的一点)这是金牌思维
,违反健康常识与统计原理——国民体质不以某些运动记录论,金牌大国不等同于体育
强国,和国民性角度的“体质强国”不可混为一谈。
如果中学生运动会记录可以用作中学生体质下滑的证据,那么,中国的金牌数量,就可
以用来证明国民体质、尤其是青少年体质的增强。同样的思维方式,换一种资料获取渠
道,也能推翻“体质下滑”的立论。
专业运动水平,和“体质”不是一回事,和“好日子”或个人幸福感觉也往往脱节。举
个例子,神话般存在的篮球中锋穆铁柱,身体很糟糕,也不喜欢篮球。他一家五口都是
流窜要饭的,哪里能多要一口就往哪里跑,而打球救了他的命,他不打球早就饿死了。
我多次纳闷,为什么好多同学百般逃避体育课?后来有同学告诉我,不是不喜欢体育和
锻炼,可是肚子饿啊,又不好意思说,也怕别人说他抹黑社会。我闻言大吃一惊,差点
颠覆三观。同时,也真有为提高运动成绩而不顾死活的学生。找工作,特别是跳农门,
有些学生除了拼这百把斤无路可走。有关机构和教练也有业绩的考量,挺注意发现体育
苗子。
那时的人特别能吃苦,教练也喜欢从苦大仇深的劳动家庭选拔人才,电影《一个也不能
少》里的跑步女孩,就靠艰苦环境中自然练就的跑步速度进了县城。上世纪70、80年代
,使用兴奋剂在体育圈还不算个事,几方面一上劲,运动成绩还真能时不时超越原来身
体条件的局限。当然代价也不小,对体质其实有损,我见过在田径方面做出过成绩的女
性:青春佳丽,动若脱兔,魔鬼身材,婀娜多姿……腿毛飘飘,常刮不懈。
整体说来,中学生、青少年的体质比上几代人下滑了吗?问题很复杂,不可简单论断。
有一点很清楚,80/90后的身长增高、体重加重。这种指标和现象极重要,不仅有体质
上的意义——这,意味着人种、族群的改良,也为其他体质指标趋向良好提供了重要基
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