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ECUST版 - 斩获唯一特等奖和5个一等奖 华东理工为何"技"高一筹(zz)
相关主题
斩获唯一特等奖和5个一等奖 华东理工"技"高一筹华东理工洁净煤技术团队“70后”教师评上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打通轨道输出生产力 做产业规划方案"供应商"2009年新立项973及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华东理工大学专利许可收入每年保持在5000万元常排名全国高校之首华东理工大学:实现50%科研成果转化率的背后
[合集] 华东理工大学洁净煤技术研究所洁净煤所创始人于遵宏教授过世了
来此,只为正名,关于华理与Valero的项目未来工程师培养的“实验田”
华东理工成大陆首家ABET认证高校迎接"3·15":华东理工为观众现场普及宝石鉴别技巧
科普一个迅速判断华理校友或者老陈/洁净煤是不是真有钱的办法未来工程师培养的“实验田”
普莱克斯中国携手华东理工大学开发煤气化技术华东理工煤气化技术 ——签约项目总生产能力位居世界第三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李鹏话题: 张建话题: 华理话题: 技术话题: 学校
进入ECUST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h
发帖数: 12367
1
斩获唯一特等奖和5个一等奖 华东理工为何"技"高一筹
2016-4-19 05:23:59
来源:文汇报 作者:姜澎 选稿:吴春伟
东方网4月19日消息: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昨天揭晓,由华东理工大学刘海峰教授领
衔完成的“单喷嘴冷壁式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关键装备开发及应用”项目获得唯一一个特
等奖。这也是自2012年科技奖励改革恢复设立特等奖之后,上海评出的首个技术发明特
等奖。此外,华东理工大学还斩获了5个一等奖。
盘点华理获奖的这6个项目,几乎都已在工程实践中经受了考验,其中获得特等奖
的项目已经创造了数十亿元产值;
另外两个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项目,也已进入技术转化和实际应用阶段。
成果转化率高,对产业的推动力大,这几乎成了华东理工大学的“标签”。据统计
,该校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在全国高校一直名列前茅,学校每年横向科研经费到款金
额达2亿元人民币,其中有25%-30%是教师技术转让或专利实施许可费。在华东理工大学
科研院常务副院长朱学栋看来,正是由于学校在科研管理体制方面的不断突破,为教授
和技术转移中心“赋权”,才真正激发出教授们科研创新以及成果转化的热情。
制度创新激发科研人员研究热情
华东理工大学每年在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获奖的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研究
课题都是产业界的重大难题。
比如今年获得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的白志山教授领衔的“己内酰胺废液离心萃取回收
技术及应用”项目,从源头上解决了化工行业典型的重污染,并推动化工过程中清洁生
产和污染物强化去除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去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魏东芝教授的项
目,成功地在鲁南制药等4家企业产业化,引领了我国生物催化技术新兴产业方向。
业内认为,这一切都得益于华理在激发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方面的制度创新。
早在10年前,华理就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发明创造并开展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学校
规定,教师专利实施许可经费的50%可作为人员费,40%留课题组作为发展基金,学校只
收取10%作为基本管理费用;教师的职务发明成果作价入股,成果完成人占有技术股份的
50%-70%,其余由资产经营公司代表学校持有,技术入股所形成的学校股权及分得的红
利,视为相关科技人员当年或次年的科研业绩。这些即便在今天,也都是敢为人先的激
励政策。
“其实学校也经过了多次讨论,研究了相关政策。”华理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负责人
张武平告诉记者,“最终学校领导统一意见,给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教授们足够的自主
权,大学的科研成果一定要到实践中去;教师的待遇也应该通过这样的方式得以提升,
才能实现良性循环。”
据华理科研院副院长刘海峰透露,华理教师收入前10名中,大多是成果实现转化的
研发团队骨干。“用利益分配制度激励科研人员投身成果转化,重视行业共性关键技术
研发,健全技术转移体系的各个环节,这也给科研人员带来了真金白银。”
不惜代价为研发提供条件
今年,华理洁净煤技术团队有两个项目获得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个是获得特等
奖的刘海峰教授项目,还有一个是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王辅臣教授领衔项目“大型气
流床煤气化炉内湍流多相流动、传递与反应过程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在王辅臣看来
,学校在鼓励教授们为生产实践解决问题,以及推动教师成果转化等方面,可谓不遗余
力给予支持。
10多年前,时任校长钱旭红院士刚刚到任,接待的第一位老师就是洁净煤研究所所
长于遵宏教授。从事20多年洁净煤技术研究的于教授,迫切需要独立的实验室开展项目
。当时,他们在学校找到了一块空地,也筹到了一笔建设经费,但是要动迁学校的变电
站。钱旭红当场拍板,由学校出资200万元把变电站迁走,对实验室建设的审批一路绿
灯。正是在这个实验室,后来诞生了中国自己的洁净煤技术。
2005年,华理的水煤浆气化装置实验成功可以进入中试,当时在中国独占煤气化装
置市场的美国GE公司找上门来,希望能够买断华理的技术,但被断然拒绝。“学校鼓励
教授们将自己的成果通过专利实施许可的方式转让,而不是卖专利。”朱学栋教授在接
受采访时说。看到华理的水煤浆气化技术日益成熟,GE公司将自己的水煤浆气化专利使
用费降低了40%。到了2006年,华理的这一技术开始授权给中国企业使用时,GE再次将
专利许可费降低了54%。仅此一项,华理的水煤浆气化技术就为国内煤化工企业节省了
专利费近10亿元。
目前,华理不少教授的课题组都建起了自己的工程技术平台,每年有大量的成果用
于企业的生产实践。教师每年获得授权的专利数大约300多个,虽然这一数据远远低于
国内很多高校,但是该校申报的专利中,教师长期持有的比例一直名列全国高校前茅。
“专利申报费用和维护费用都要从课题经费中或者由教师个人支出,这意味着,只有那
些有价值的专利才会被保留下来。”朱学栋教授解释道。
科技管理政策不断调整完善
评价体系是指挥棒,如何通过完善评价体系,创新科研管理和运行体制,这是华理
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课题组在从事产业难题研究时,往往形成了组建大团队、大课题组的特点。同时,
团队也在年轻化,以王辅臣教授所在的洁净煤技术研究所团队为例,正教授基本都是“
70后”,副教授则多为“80后”。
对年轻科研人员来说,解决产业界的难题并不一定意味着可以发表高水平论文。“
我们通过技术转让可以保障研发人员的经济待遇,但如何体现学术地位,仍然需要改革
。”
据朱学栋教授介绍,华理今年将建立科研分类考核、周期性考核与阶段性考核相结
合的考核体系,希望在评价体系中体现研究人员对满足国家产业重大需求的贡献。同时
还将修订科技成果转化权益奖励制度,探索制定知识产权等科技成果管理、使用、处置
及分配实施办法,加大对重大科技成果完成人的奖励力度。
G*****i
发帖数: 271
2
王老师和华理有渊源?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斩获唯一特等奖和5个一等奖 华东理工为何"技"高一筹
: 2016-4-19 05:23:59
: 来源:文汇报 作者:姜澎 选稿:吴春伟
: 东方网4月19日消息: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昨天揭晓,由华东理工大学刘海峰教授领
: 衔完成的“单喷嘴冷壁式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关键装备开发及应用”项目获得唯一一个特
: 等奖。这也是自2012年科技奖励改革恢复设立特等奖之后,上海评出的首个技术发明特
: 等奖。此外,华东理工大学还斩获了5个一等奖。
: 盘点华理获奖的这6个项目,几乎都已在工程实践中经受了考验,其中获得特等奖
: 的项目已经创造了数十亿元产值;
: 另外两个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项目,也已进入技术转化和实际应用阶段。

t***u
发帖数: 20182
3
28日,在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附近的一家宾馆内,李鹏的家人仍在焦急地等待调查结
果。
李鹏是华东理工大学研二的学生,5天前,他在上海一家工厂的爆炸事故中不幸遇
难,此次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
据上海媒体报道:23日下午,上海焦耳蜡业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共造成近200
平方米的彩钢板坍塌,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李鹏的导师张建雨持有事发工厂的股份。李鹏家人及同学介
绍,张建雨在上海、浙江等地投资有多家工厂,之前,他曾多次安排学生在这些工厂进
行商业研究或实习。
李鹏的家人及同学质疑,张建雨涉嫌安排李鹏进行中试放大实验,这或是导致事发
的原因。
李鹏的同学介绍,中试放大实验是实验室成果走向工业化生产的一个必须步骤,但
其危险程度远高于在实验室中操作的实验,一般而言,如果没有老师指导,研究生不能
独立承担此项实验。
28日下午,华东理工大学宣传部相关负责人称,张建雨已被公安部门刑事拘留。学
校正在配合政府部门开展调查。
她告诉新京报记者,2007年,学校便明确规定,教师不允许在校外企业进行实质性
兼职,个人也不能作为法人开办公司。“张建雨做这种事情,是瞒着学校和学院的。张
建雨责任的认定要等待工作组最后的调查结果,如果他确实有违法违纪的情况,学校绝
对不包庇。”
为论文而苦恼的研究生
从今年初开始,李鹏便开始为论文而苦恼,他希望能尽早完成毕业所需的论文指标
——据其同学介绍,按照华东理工大学的相关规定,硕士毕业必须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一篇论文。
但据一位与李鹏很要好的同学介绍,他的导师张建雨不让他发表论文。
上述同学说,几个月前,李鹏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他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找到一种新的配方,这种配方能使某种现有相变材料的储能得到提升。
相变材料是李鹏研究的主要对象,它是指一种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物质状态并能提供
潜热的物质。
李鹏在学校实验室验证了自己的发现。据其同学介绍,李鹏这样的研究发现,已经
够得上核心期刊的发表标准,但是大家一直没能看见李鹏的成果。
这之后的一天,几位与李鹏关系密切的同学发现,李鹏的情绪非常沮丧。他告诉同
学,导师让他暂时不要发表(论文)。
“这实在太意外了”,这位同学说,一般而言,导师都会鼓励学生多出成果,“阻
拦”学生发表论文的老师并不多见。
上述同学分析,导师张建雨之所以不让李鹏发表论文,或许是担心成果公布后,大
家都知道这一配方,他的企业也就丧失了先发优势,“张建雨不是不许李鹏发表论文,
而是希望其延后发表——在此之前,他希望先在自己的企业实现工业化生产。”
李鹏的父母也听到了儿子关于论文的“抱怨”。一天,李鹏给母亲打电话,告知其
不能发表论文的苦恼:“老师让我别写,但是我如果没有发表论文,肯定不能毕业。”
“老师怎么说的?”母亲问。
“他让我别担心,保证我能毕业”。李鹏回答。
“那老师说啥就是啥。”李鹏的父母让儿子听导师的。
商人和导师
在华东理工大学一位学生看来,张建雨“更像一个商人,不太关注学生的利益”。
他上过张建雨的课,对其多有了解。
官方资料显示,张建雨现为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年55岁,
1997年进入华东理工大学任教至今。
新京报记者调查显示,张建雨在上海至少参股两家企业,其中包括事发的上海焦耳
蜡业有限公司。同时,张建雨还参与了浙江一家企业的运营。
工商资料显示,2015年6月30日之前,张建雨是这家公司的法人。上述时间后,这
家企业的法人变更为张建军。多方信源显示,张建军是张建雨的哥哥。
多位华东理工大学的学生介绍,“他投入很多精力在企业上”,和学院的其他老师
相比,张建雨发表的论文较少。对自己带的学生,也不像其他老师那样上心。
一位同学说,张建雨给学生开的工资或者补助比较低。
因为要帮助老师做项目或者完成课题,研究生一般都会从导师处领取到每月300元
到500元不等的补助,“张建雨一般给300元,比其他导师都少一些”。
李鹏有一次告诉同学,有客户到张建雨的企业洽谈业务,张建雨让李鹏帮忙接待,
并陪同吃午饭。当天的花销是李鹏自己掏的,张建雨说要报销,但这笔钱一直没能兑现。
李鹏没有将这些烦恼告诉父母,在每个星期都和母亲的通话中,李鹏只是说自己太
忙,每天都要做实验,“几乎连洗衣服的时间都没有”。
这位身高将近一米八的男孩告诉母亲,因为没有时间,他辞掉了一份家教——此前
为了勤工俭学,他找了两份家教的工作。
李鹏的姐夫介绍,从前年来到上海读研究生之后,李鹏便开始在外面兼职赚钱——
家中因为翻修房子,以及父母身体不好,至今还欠有外债,从今年开始,“他便没再从
家里要钱,在上海的所有开销都是他自己赚的。”
危险的“实验”
5月23日上午,有同学看到李鹏“上了导师张建雨的车”。当天下午,上海焦耳蜡
业有限公司发生爆炸,李鹏和另外两个人在事故中身亡。
至于李鹏经历了什么,尚待警方调查。但其家属怀疑,李鹏可能被导师要求进行了
一次中试放大实验。
他们的信源来自李鹏的同学——这位同学接受警方调查时,听警方说起了事发经过
。当时在事发现场,除了李鹏之外,还有上海焦耳蜡业有限公司的三位工人,其中一个
工人中途嫌气味太大,出门透口气而躲过一劫。
这位同学转述工人的说法:现场有3个装有化学试剂的桶,每个桶重20公斤,每个
人负责一个桶,下面加热,上面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爆炸发生。
但此说法尚未得到上海警方证实。
据公开资料,所谓中试放大是指在实验室小规模生产工艺路线打通后,采用该工艺
在模拟工业化生产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工艺研究,以验证放大生产后原工艺的可行性,保
证研发和生产时工艺的一致性。
李鹏的上述同学介绍,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都是几克级,如果20公斤说属实的话,
那就放大了成百上千倍,危险系数也就相应地增加。
“研究生没有做这种实验的必要”,上述同学说,除非导师要求,研究生一般是不
会去做中试的,因为实验室的数据足够发表论文。
李鹏的姐夫认为导师对此次事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到了事发现场,发现事发
工厂和一般作坊相差无几,设施非常简陋,而且没有看见有安全保护装置。
“导师对这种实验的危险性肯定是清楚的,他为什么没有在现场指导?工厂的安全
措施在哪里?”李鹏的姐夫说。
27日晚,华东理工大学通过其官方微博通报称:对李鹏的不幸遇难,学校深感痛心
,并已成立工作组,做好学生家属的慰问、接待和服务工作,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事
故调查。
28日下午,华东理工大学宣传部相关负责人称,2007年,学校曾下发《教师校外兼
职活动的暂行规定》的通知,教师不允许在校外企业进行实质性兼职,个人也不能作为
法人开办公司。
上述负责人表示,学校和学院并不知道张建雨在校外开办或者参股企业,他的工厂
和学校没有关系。“张建雨责任的认定要等待工作组最后的调查结果,如果他确实有违
法违纪的情况,学校绝对不包庇。”
事发当晚10点左右,李鹏的姐夫跟张建雨有过一次对话。此前,听闻妻弟出事的消
息后,他和老婆轮流拨打李鹏导师张建雨的手机。
“出事了”,张建雨告诉李鹏的家人。
“到底出什么事了?”李鹏的姐夫急切地问。“这个事纯属意外”,张建雨回答。
随后,张建雨表示他在派出所不方便,然后挂断了电话。
新京报记者 谷岳飞 李兴丽 上海、北京报道
p*********g
发帖数: 394
4
评奖也是靠关系,上海科技奖励的化工组应该是由华理的教授控制,让谁上就谁上。
p*********g
发帖数: 394
5
华理的化工在国内影响力还不够大,需要不断有校友上院士,做官,来提升学校综合实
力。
p*********g
发帖数: 394
6
张建雨55岁还是个副教授,说明在学校里也不受待见,现在彻底完蛋,学校肯定呆不下
了,钱也没有赚到。
p*********g
发帖数: 394
7
不要吹太过了,这次2016年国家科技奖励华理好像是光头,华理这种行业性学校,学术
氛围不够深厚,优势学科太窄,杰出师资太少了。
w********h
发帖数: 12367
8
还是有个王辅臣的科技进步二等奖吧...

【在 p*********g 的大作中提到】
: 不要吹太过了,这次2016年国家科技奖励华理好像是光头,华理这种行业性学校,学术
: 氛围不够深厚,优势学科太窄,杰出师资太少了。

p*********g
发帖数: 394
9
王辅臣拿了科技进步二等奖,对他是个利好消息,估计明年会参评院士,他的基本条件
也是差不多了,长江学者,两届首席科学奖,还有一个上海市科技一等奖。
1 (共1页)
进入ECUST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华东理工煤气化技术 ——签约项目总生产能力位居世界第三来此,只为正名,关于华理与Valero的项目
这位海归, 有人认识吗华东理工成大陆首家ABET认证高校
卖国还能比这更无耻么?科普一个迅速判断华理校友或者老陈/洁净煤是不是真有钱的办法
致O等,华理并非你贬得那么烂普莱克斯中国携手华东理工大学开发煤气化技术
斩获唯一特等奖和5个一等奖 华东理工"技"高一筹华东理工洁净煤技术团队“70后”教师评上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打通轨道输出生产力 做产业规划方案"供应商"2009年新立项973及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华东理工大学专利许可收入每年保持在5000万元常排名全国高校之首华东理工大学:实现50%科研成果转化率的背后
[合集] 华东理工大学洁净煤技术研究所洁净煤所创始人于遵宏教授过世了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李鹏话题: 张建话题: 华理话题: 技术话题: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