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c*******n 发帖数: 1648 | 1 2016年01月11日01:04 来源:科技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原标题:小细胞“催化”新兴大产能
通讯员 张 婷 本报记者 王 春
作为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虽然微小到连肉眼都看不到,但在华东理工大学
魏东芝教授的“魔杖”下,却释放出15亿元的生物制造产能。1月8日召开的2015年国家
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魏东芝教授领衔的项目“定向转化多元醇的生物催化剂创制及其
应用关键技术”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困扰中国科技界的痼疾,但对魏东芝而言,却无此烦忧:他将
全细胞催化技术成功地在鲁南制药等4家企业进行产业化,引领着我国生物催化技术新
兴产业方向,生产的糖尿病药物米格列醇等5个产品还在近3年内为企业新增产值15亿元。
细胞催化技术何以如此受企业认可?“最主要的原因是在研究积累、市场对接和技
术孵化等方面下了扎实的工夫。”魏东芝说。
“万能钥匙”解锁定向转化之门
多元醇是分子中含有2个或2个以上羟基的醇类,像乙二醇、甘油、木糖醇、山梨醇
等都属于多元醇。由于只要换换羟基的位置,就可以针对不同的原料,生产出不同的、
相对应的产品,所以多元醇的用途非常广泛,是生产医药、化工品、新材料、化妆品、
食品等的重要中间产物。但同时,多元醇因富含活泼且化学性质相似的多个羟基,又给
科技界抛出了“特定羟基的选择性转化”这一国际公认的技术难题。
经过30年的耕耘,魏东芝团队为多元醇定向转化找到了正确的“解锁密码”:“我
们的细胞生物催化剂,就像精确制导导弹一样,能准确瞄准要催化的羟基,精确定向到
要转化的产物,工艺过程比传统化学催化更高效、节能、环保。”
一个细胞里,藏着成千上万种酶。而这些“酶”,在被魏东芝团队进行功能改造后
,变成了能够催化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反应的“万能钥匙”。这种把小细胞变成大催化工
厂的“魔法”,就是魏东芝他们特有的全细胞催化法。
2008年在鲁南制药集团用全细胞催化法生产的米格列醇,成就了我国第一例利用生
物催化技术生产化学药的新药报批与生产。
科技与市场深度融合
市场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产业化之路能否走得顺畅,除了多年的科研积累外,
更离不开的是市场对产品的认可。
以糖尿病药物米格列醇为例,自2008年投产以来,由于降糖效果更好、胃肠道副作
用更低,其年销售额以70%以上的速率递增。由于市场潜力巨大,2011年,鲁南制药集
团又投资7000多万元,扩改建了米格列醇原料药和片剂生产线各一条,目前已形成了年
产米格列醇原料50吨、片剂3亿片的生产能力。
据魏东芝介绍,米格列醇的国际竞争力同样很强,原料药已出口到日本、印度等包
括全球十大仿制药国际名企在内的14个国际制药公司。近3年,米格列醇为鲁南制药集
团新增产值10亿元,利润达1.9亿元。
除了米格列醇,利用全细胞催化法生产的二羟基丙酮、葡萄糖酸、光学纯苯乙二醇
等产品分别在深圳博大、西王集团、滨海瀚鸿等企业实现产业化。
目前,用魏东芝团队全细胞催化法可生产的产品已有90余种之多,涉及化工、材料
、食品等行业。
“三大优势”释放产业能量
小小的细胞却撬动了15亿元的产能,看似不可思议,然则实至名归。魏东芝说:“
坚实的专业知识积累永远是技术创新的灵感和动力。”
从钻研细胞中每一种酶的功能改造方法,到建立起涵盖近千种酶的数据库;从各种
酶的基因图谱绘制、细胞表达,到发酵罐里的生产;从创建生物催化技术平台,到企业
提需求、团队按需攻关的良性产学研共同体,魏东芝及其团队付出了30年的不懈努力。
“从长远看,全细胞催化技术的产业链效应将会持续显现。”魏东芝的信心,来源
于该技术的三大优势:一是原料优势,多元醇为可再生资源,将促进我国工业可持续发
展;二是技术通用性优势,生物催化技术平台的创建,适用于以多元醇为原料的众多产
品的生产;三是绿色制造优势,用生物催化替代或部分替代现有的化学法及发酵法,可
避免贵重金属催化剂或大量有机溶剂的使用,简化工艺、降低污染物排放,这是中国制
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的一年,魏东芝及其团队在推进科技与市场融合的“绿色制造”道路上,继续前
行。 |
|
|
|
|
|